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昆虫生态学

有机物,属异养生物,包括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 4.分解者(decomposer)也是异养生物,有人称之为小型消费
者,其作用是把动物的复杂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 可以为生产者植物所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分解者在 生态系统极为重要。
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Wallace 1876) 1古北区,欧洲,北非(撒哈拉沙漠以北,亚洲北部
①数量特征:在一定空间中有多少数量(密度)。
②空间特征:占据空间的范围,个体在空间中的分 布。
③遗传特征:种群是一定的遗传组成,以种群为单 位,在环境压力下进行变化。
这三个特征,都是动态的,都有时间特征。
2009-3-24
17
1.种间竞争
狭义的种间竞争专指两种生物因为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或 水等所产生的竞争关系(不包括捕食、寄生)。
很多变温动物,包括昆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符合有效积温 法则,但发育起点温度不一定是0℃,所以上述公式应修 订为
N(T-C)=K
C为发育起点温度;T-C为有效温度;K为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生物在发育期内需要摄取的有效温度的总和,单 位为日度或小时度。 (C和K的推算见书P398)
作业:求小地老虎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 温K:
挪威-雷鸟-猛禽和兽类-球虫病。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相互关系是在生态系统的长期 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关系,往往由一面的依赖 性发展为双方的依赖性,甚至形成彼此
难以分离的相对稳定状态。作用天敌
的捕食者变成了被食者不可缺少的生
存条件。
2009-3-24
19
3.寄生者与宿主
菜粉蝶幼虫的血细胞能把粉蝶的绒茧蜂的卵和幼虫 被起来,能杀死40%的寄生物。
第四章 昆虫生态学

继续取食。
3)耐害性:有些植物被害后具有强的生长能
力以补偿或减轻被害。阔叶树被害后再生能
力强,可以忍受大量的失叶,失去50%的叶 子,不影响来年的生长,而针叶树失去30% 的叶子即对其生长有影响。 利用植物的抗虫性机制可以选育出具有
抗虫性的植物。
2 昆虫的天敌
1)捕食性天敌:
2)寄生性天敌:
按寄生习性分为:单寄生、复寄生、
重寄生。
3)病原微生物:
细菌(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BT) 真菌(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 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 体病毒)。
4)捕食性鸟类和其他有益动物:鸟类、两栖类、
爬行类、蜘蛛、捕食螨。
摘要: ⒈种群的基本概念 2.种群的特征 3.种群的空间分布
⒈ 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最早的定义:在特定时间内,占 据一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个体的集合。后来, “种群”的概念有所发 展,即认为它至少 应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空间特征; ②数量 特征;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 成。
生物钟(bio1ogical clock) 昆虫的生命活动如趋光性、体色的
变化、迁移、取食、孵化、羽化、交配
等,也都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节律,并构 成种的生物学特性,称为昆虫钟
(insect clock)。
四、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风影响昆虫传播、扩散;可使
昆虫致死。另外造成树木折断枯死 造成次期性害虫大发生。
三个基本特征 ①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即 占据一定空间,分布区受非生物因素 (气候、水文、地质)和生物因素(种间 竞争、捕食、寄生)的影响。
②数量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大小(个体数量 或种群密度),并随时间变动。种群的大小
昆虫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是指研究昆虫与它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了昆虫在群落的生态位演变机制,昆虫与植物之间的共存、昆虫的数量、生活史和迁移影响,以及其他昆虫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
昆虫生态学研究从昆虫自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之间共同作用的角度,推导出这些行为影响所处环境的演变特征,以及这些环境对昆虫生态学方面的影响。
它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昆虫如何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调节本身的数量、新的昆虫种群的形成以及昆虫与其他组成群落的生物的相互作用。
昆虫生态学也就意味着研究与昆虫有关的所有主题。
这些主题包括昆虫物种的分布分配、昆虫对难以预见的农作物损害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影响、昆虫与昆虫之间以及昆虫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昆虫抗药性和昆虫病原体的流行。
此外,研究昆虫生态学还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以了解如何增加昆虫的生产性,以及如何提高共存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昆虫方面的研究对许多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及周边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包括水中环境、林区、草原和农业作物等,这些环境中的昆虫犹如连接点,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不同物种之间的和谐共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昆虫生态学研究便是致力于用预防性的方法来减轻它们带来的潜在影响,改良生态系统的状况,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森林昆虫学4章

蟋蟀科 Gryllidae 体粗状,色暗。触角长过身体,端部尖 细。产卵器细长,矛状或弯刀状,跗节3节。尾 须不分节。雄虫发音器在前足近基部,听器位 于前足胫节上。常生活于土穴中,喜夜间活动,
第四章 昆虫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原理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目 第三节 与森林有关的重要目 一、直翅目 二、等翅目 三、缨翅目 四、半翅目 五、同翅目 六、鞘翅目 七、膜翅目 八、鳞翅目 九、双翅目
第四章 昆 虫 的 分 类
教学要求:要求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命名和 命名法规,及分类方法,掌握昆虫纲分类系统、各 常见目的特征、重要目中常见科的特征。 重点:昆虫纲分类原理,及昆虫分类发展阶段;昆 虫纲的分目;重要目及科的分类特征。 难点:昆虫分类的发展阶段;昆虫纲各目、重要目 及科的分类特征。
第一节
分类原理 昆虫的种类、习性、形态虽然复杂多样,但与任何千差
一、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 1、基本原理
万别的事物一样,总是存在特殊性与共同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昆虫与其他
生物一样,在演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起源于共同祖 先,所以存在或亲或疏的血缘关系,并在进化里程上有着连续性和间断性
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分类的科学依据。
三、昆虫分类的历史及发展
1、地区性动物区系研究(或形态描述)阶段
林奈确立了
生物的双名法、物种的概念,及一系列的分类阶元,即属、目 和纲。缺陷是林奈认为物种是上帝创造的,是恒定不变的。 2、进化论的创立与自然分类系统确立阶段 达尔文以分类
为基础创立的进化论,阐明了物种间具有血缘关系,物种是可 变的、进化的生物学规律;这一时期把物种安排在不同的自然 分类系统范畴的种上水平的分类、建立了大量的新目、新科和
3、分类检索表
昆虫生态学

环境因素 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的 地理分布
昆虫种群 的生态对策
环境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环境,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 响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对昆虫而言,环境的类型 对中群动态的影响差别很大,在进行生态学研究时要进行全面分析。 影响昆虫的环境因素可分为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及土壤因子,也可以 被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及土壤环境。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昆虫的地理分布
三、我国昆虫的地理区系 我国昆虫区系,分别属于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古北区和东洋区, 两大区分界的东部在我国境内。古北区在我国部分可以再分为东北、华北、 蒙新、青藏四区;东洋区分为西南、华中、华南三区。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图2-1 我国昆虫地理区系
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
三、昆虫的生态对策与防治策略 一般r对策害虫的繁殖力大,大发生的频率高,种群恢复能力强,许多 种类的扩散迁移能力强,常为暴发性昆虫,在其大发生前的控制作用常常 较小。故对此类害虫的防治策略应采取以抗性品种的应用为基础,化学防 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 点击添加文本 对于K-对策害虫,常直接危害弄作为和林木的花、果实、枝干,造成 点击添加文本 的经济损失大。因而在其控制中,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视化学防治, 采用隐蔽性、局部性施药、连年防治,以持续压低种群密度。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而对于一些属于中间型的昆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 果,而利用化学防治很容易造成再猖獗现象利于其繁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是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生态对 策是物种在不同栖息环境下长期演化的结果,是昆虫对其生态环境适应能 力的体现,是种群的一种遗传学特性。主要包括繁殖开始是种群的大小、 年龄;与繁殖生长、生存、逃避天敌等有关的能力;生产量多而体小的后 代或量少而体大的后代间的繁殖能力的分配比例;这些繁殖能力在个体寿 命中的时间分布,以及迁飞和扩散能力等内容。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一、生态对策的类型和特征 点击添加文本 K-对策:内禀增长率 r值较小,环境容量K值较大,种群数量比较稳定。 点击添加文本 该类型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大,世代周期较长,而年发生代数较少,对于环 境的恢复能力差。如金龟类、天牛类等。 r-对策:内禀增长率r值较大,环境容量K值较小,经常处于不稳定状 态。该类型的昆虫一般个体较小,世代周期较短,而年发生代数较多,对 于环境的恢复能力较强。如蚜虫类、螨类、棉铃虫等。
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

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及其生态系统的学科。
昆虫是指具有六条腿的昆虫纲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
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昆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昆虫学:了解昆虫的科学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起源、分类、解剖结构、生命周期、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昆虫学的研究,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物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昆虫学主要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分支。
形态学是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通过图像和描述进行分类和鉴定。
解剖学则关注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生理学研究昆虫的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则着眼于研究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二、昆虫生态学:探寻昆虫与环境的奥秘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昆虫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十分广泛,涵盖了昆虫的种群动态、行为特征、种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1. 昆虫的生活史和繁殖策略昆虫的生命周期多样,有些昆虫经历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有些则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不同的生命周期对昆虫的繁殖策略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一些昆虫采用大量繁殖策略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而另一些则采用少量繁殖策略以保证种群的稳定。
2. 昆虫的生态位和食物链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饮食习性和食物链中的位置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花蝶通过采食花蜜并传播花粉,起到了植物繁殖和传粉的重要作用。
而食草昆虫则将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并作为蛹状或成虫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
3. 昆虫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大。
它们能够适应各种气候和生态条件,如高温、低温、干旱、湿润等。
昆虫还能通过行为策略来回应环境的改变,如迁徙、群体行为等。
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昆虫的生态习性和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总结:昆虫学与昆虫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昆虫的生活方式、适应能力以及与其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基础之昆虫生态学

2
整理课件
(二)昆虫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动
1.种群的组成
种群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活着彼 此联系的同种昆虫个体的集合,是物种存在 的基本单位。
性比 指一个种群内雌雄个体的比率。
年龄组配 指种群内各年龄组(成虫、蛹、各龄 幼虫、卵等)的数量百分比
3
整理课件
2.种群数量变动要素
(1)种群基数
17
整理课件
1. 温湿系数
相对湿度与平均温度的比值,或降雨量与平均 温度比值,称温湿系数。公式为:Q=RH/T 或 Q=M/T (Q:温湿系数 RH:相对湿度 M:降 雨量 T:平均温度)
温湿系数可以作为一个指标,用以比较不同地 区的气候特点,或用以表示不同年份或不同月 份的气候特点,以便分析害虫发生与气候条件 的关系。
1.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任何一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都要求一定的温 度范围,这一温区范围称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不同昆虫 适宜温区不同。根据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5个温区。
8
整理课件
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9
整理课件
2. 昆虫生长发育的积温法则
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一定的发育 阶段(l个虫期或1个世代)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亦即发育所 需时间与该时间的温度乘积理论上应为一常数。
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这些病原生 物常会引起昆虫感病而大量死亡。
28
整理课件
状白 僵 菌 寄 生
白僵菌 寄生状
29
整理课件
白僵菌 与绿僵菌
白僵菌制剂
细菌 杀虫剂
30
整理课件
2.捕食性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螳螂、猎蝽、
森林昆虫学 0 绪论

新时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策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
预防为主,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森林有害生物
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
预防为主,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的战略性转移 实行科学防控,把握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 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治理
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森林健康
三、涉及到更多相关学科新技术的应用
第八章 食叶害虫
第九章 蛀干害虫 第十章 球果种实害虫
绪 论
第一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森林害虫发生与危害情况
第三节 森林昆虫学研究历史和现状、
发展趋势
第一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一、昆虫对人类的有益方面
1.昆虫是传粉媒介
传粉昆虫常见于: 膜翅目(蜂类) 鳞翅目(蝶类) 双翅目(蝇类) 鞘翅目(甲虫)
缨翅目(蓟马)
2.昆虫是食品和药品
昆虫是其它昆虫和许多动 物,如鸟类、鱼类、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重要食 物来源。
昆虫更是可为人类
提供高蛋白、高矿物质、 低脂肪的理想食品。
国际在线消息:世界粮 农组织(FAO)发表一份调查 报告显示,食用一些昆虫不 仅可以有效改善某些国家的
饥荒,而且这些昆虫本身的
每年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80亿元,发生面积占森林总面
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中500多个县 市中300多个县市光肩星天牛泛滥成灾,受害木超过4*108株。仅松毛
虫全国每年木材材积损失500*104m3。另外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美
国白蛾等都造成森林严重受害。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 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肺阴,补肾 阳的功效,为平补阴阳之品,用于 肺痨咳血,阳痿遗精等症。如东宝 肝泰、百苓胶囊、金水宝。 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 可以用冬虫夏草同鸭、鸡、猪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verage temperature (◦C) monthly
Lower left
Dry, cold
Lower right
Damp, cold
Rainfalls (mm) monthly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4.光
4.1光的性质
一般人类可见光波为4000-7700埃,而昆 虫的视力偏于短波光,可视区在2530-7000 埃。因此它们可以看到人眼看不见的紫外光, 利用黑光灯诱虫效果好就是这个道理。
条件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以及环境因素对其形态、生长发育、繁殖、存活、习性、行 为等的影响。
(2)昆虫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of insects),以昆虫种群为对象,研究
在一定环境和时间、空间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
(3)昆虫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of insects),以群落为对象,研究在一
主要对昆虫的繁殖、存活、产卵、地理分布等产生影响。
如:小地老虎在土壤含水量为30~70%时正常发育,>90%历期延 长,死亡率加大。东亚飞蝗在相对湿度为70%产卵量最大。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3.温、湿度的综合作用
3.1温、温度系数
温、湿度系数Q是降水量M与平均温度总和∑T的比
值,基本公式为:
适温区:又称有效温区,8~40℃,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1)高适温区 :30~40℃,最高有效温度; (2)最适温区:20~30℃,寿命适中,繁殖力最大; (3)低适温区:8~20℃,此温区的下限,称为最低有效温
度,只有高于这一温度,昆虫才开始发育,又称为 发育起始点(发育起点)温度。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一、非生物因素与昆虫
1.温度
温度是气象因子中对昆虫影响最显著 的一个因子。昆虫是变温动物,在生理 上缺乏调节体温的机能,其体温基本取 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的变化,因此它们 的新陈代谢强弱和生命活动,在极大程 度上受外界温度的支配,昆虫的发育进 度及世代的多少都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仅直接影响昆虫,而且对昆虫的天敌和食料同样有很大的影响,从 而间接影响昆虫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定区域和时间、空间内,昆虫所处群落的结构、功能、演替及其原因等。
(4)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昆虫在该生态
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昆虫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是研究昆虫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变异现象, 分析昆虫种内、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条件反应的行为机制, 研究昆虫种群在不同地域、环境和时间、空间内的数量动 态规律,昆虫在所处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 及改变自然环境后昆虫生存和数量变动状况等,为环境保 护、资源昆虫的保护利用、昆虫区系、害虫预测预报、综 合治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1.2 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1个虫期或一个世代)所需累计温度的总 合称为积温;全部有效温度的总和是这一阶段的有效积温,通常为 一常数(K);单位:日度。
K=NT; K=N(T-C)
(N 发育历期;T 平均温度;C 发育起点温度;T-C 发育有效温度;V 发育速率。)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第一节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指与昆虫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外 部空间事物的总和。
非生物环境: 气候因子(温度、湿度、降水、光、风) 土壤因子(土壤质地、结构和理化性质) 地形因子(坡度、坡向和坡位) 生物环境: 即有机因素,主要包括昆虫的食物和天敌。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例:槐尺蠖卵在定温27.2℃4.5 天,在地窖干燥期内19℃8天。 代入公式计算得: K=(27.2-C) ×4.5 K`=(19-C) ×8
计算得: K=84 日度 C=8.5℃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1.3 有效积温的应用及局限性
应用 (1)估测害虫可能发生的代数
世代数=某地1年的总有效发育积温总和/某虫完成1代所需的有效积温。
Q=
__M__ ∑T
用以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不同年份的气候特点,以便分析害 虫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3.2 气候图
在坐标纸上以纵轴表示月平均温度,横轴表示月总降水量,并以线 条依次连结各月温湿度交合点所成的图。
Upper left
Upper right
Dry, hot Damp, hot
(2)预测害虫发生期:
N=K/(T-C)
(3)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T=(K/N)+C,人工繁蜂时应用,按释放日期的需要计算出室内繁蜂所需的温度。
(4)预测害虫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只有全年有效积温之和,大于昆虫完成1个世代所需的总积温的地区,这种昆虫才 能发生。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局限性
(1)只考虑温度因素,忽略了其它因素 影响。
第四பைடு நூலகம் 昆虫生态学
重点: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及应用; 森林昆虫种群及森林昆虫群落的基本概念; 森林害虫预测预报概念及方法。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昆虫生态学(insect ecology):是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关 系的科学。
昆虫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按对象的层次可分为: (1)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 of insects),以昆虫个体为对象,研究某种昆虫对环境
(2)是以温度与发育速率呈直线关系作 为前提的,实际上呈“S”形的曲线关系。
(3)不适用于专性滞育、多年1代、或迁 飞的昆虫。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2.湿度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湿度对昆虫发育速度的影响远不如温度明显,只有在湿度过高或 过低而且持续一定时间,其影响才比较明显。湿度通过影响昆虫的 新陈代谢而直接影响昆虫或通过影响食物、天敌而间接地影响。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
1.1 温区
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划分为: 致死高温区:45~60℃,兴奋--死亡; 亚致死高温区:40~45 ℃,热昏迷; 适温区:8~40℃;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亚致死低温区:-10~8℃,冷昏迷 致死低温区: -40~-10℃,死亡。
森林昆虫学第四章昆虫生态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