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
除颤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除颤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介绍除颤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恢复患者正常心律。
在临床实践中,虽然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救治了许多患者,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除颤技术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需注意的问题1. 导联贴附错误:正确的导联贴附可以确保良好的信号传递和准确诊断,但有时候操作人员可能会粘贴错误或不合适位置。
这样会导致信号异常或不稳定,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结果。
解决方案:操作前必须对导联位置进行检查,并按标准程序粘贴导联片。
2. 电击能量选择错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数值的电击能量是关键步骤之一。
不同类型心律失常需要不同大小的能量传递才能有效除颤。
解决方案:针对特定情况设置合适电击能量水平,并确保设备输出符合临床要求。
3. 不当电极接触: 良好的电极接触是除颤成功与否的关键。
有时候操作人员可能会出现电极松动或不均匀接触等问题,这样会导致能量传递不均、降低效果。
解决方案: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电极与患者皮肤之间的接触情况,并及时调整、固定使其有良好连接。
4. 操作人员经验不足: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初级医务人员对于除颤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
这种情况下易导致操作错误、落后效果。
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培训提高运用该技术的医务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5. 不适应剧烈呼吸运动患者: 连续呼吸运动可以干扰心脏图记录,并增加误判率。
因此,在进行除颤前要尽量减少患者漫无目标的呼吸活动以减少误诊。
解决方案:确保患者完全安静体位固定,减少可能干扰数据获取并影响结果的任何因素。
三、解决问题措施1. 提高操作人员培训和管理水平。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强化措施,加强对除颤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及风险防范掌握。
2. 提供准确清晰的工作指引。
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操作手册,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并进行培训,并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
3. 引入先进技术设备改革。
采用新一代多功能除颤器,具有自动化调节电击能量、实时监测导联贴附情况等功能,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电除颤要点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要点及注意事项
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病症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电除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电除颤要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电除颤前,需要先对病患进行评估、诊断并确认需要进行电除颤治疗;同时,还需准备好电除颤仪,并将其连接到患者身上。
2. 有效性检测:在发起电击之前,需要保证电除颤仪能够正确检测和分析心律,确保电击能够正常应用到患者的心脏上。
3. 实施:在进行电击时,需要根据电除颤仪上显示的提示进行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电量、确认电击位置、调整电极连接以及保持安全距离等等。
4. 监控和观察:在电击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控和观察,确保他们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电除颤注意事项:
1. 先确定电除颤治疗是否适宜:因为电除颤是一种有风险的操作,必须在确保治疗必要和可行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2. 做好防护措施:在进行电除颤时,需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手套、保持空气畅通等,以避免操作人员感觉不适或受到电击。
3. 去除金属物品:在给患者实施电除颤之前,需要将患者身上的所有金属物品、如手表和首饰等取下,以避免干扰治疗效果。
4. 操作准确:在实施电除颤时,需要非常准确和谨慎,遵循治疗要点,并确保操作顺利、安全。
5. 术后护理:在电除颤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如对其身体进行检查、监测心脏壁厚度等,并及时协调遇到任何不适的情况。
除颤技术(除颤仪的使用)

常用除颤仪
除颤的意义
1●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非同步除颤是基层医疗急 救机构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急救措施。
2●医学界普遍认为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 越早实施成功率越高,主张进行早期电除颤。
6 .尽量避免高氧环境,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
●清洁前关闭仪器电源。
●电极板导电糊用纱布擦拭后,再用酒精擦拭,仪器 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后,再用清水抹布擦拭, 不要让液体进入机壳,显示器用清洁抹布擦拭。
●定点放置,保持干燥。
●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保障仪器完好备用。
思考
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肥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 不快者。
非同步除颤
80%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室 颤,电极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 效的方法
◆1 目的 ◆2 适应症、禁忌症 ◆3 除颤的方法 ◆4 具体操作流程 ◆5 注意事项
又称心脏电复律,是 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 使心脏各部分的心肌同 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 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 窦性心律的方法。
海姆立克教授
除颤的作用和原理
• 除颤的作用: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 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
涂抹导电糊,选择除颤方法
360J,双相200J
部位:胸骨右缘第二肋 间和心尖部;操作者及
充电、放电
周围避免接触床单位,
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保证导电良好。
除颤仪注意事项

1.手动除颤安全注意事项
1、除颤期间,请与病人以及与病人连接的金属物品保持足够距离,
否则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
2、对儿童病人进行除颤,必须选择一个级别合适的能量。
3、使用体内电极板时,能量最高为50 J 。
4、使用体内电极板前,务必进行消毒处理;否则将会导致严重染
5、不要用湿手或粘有导电膏的手持握电极板手柄,否则可能导
致操作者受到电击。
6、在进行心律分析过程中,为防止误诊或延迟的诊断,应尽可能保
持病人不动。
7、当仅通过体外电极板监测ECG 波形时,电极板移动所引起的伪
迹可能与R 波相似并触发除颤电击。
8、不可使用液体导电剂,只能使用本公司指定或许可的导电膏
9、使用电极板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应将电极板平整的安放在病人
身上,均匀使力,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病人受到其他的伤害。
10、不可将电极板安放在自己身上来确认电极板连接有效。
11、对带输氧管的病人进行除颤治疗时,应妥善安置输氧管,
不要将之安放在电极片或电极板附近,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12、在充电或电击时,不要接触电极板除手柄绝缘部分外的其他部
分,否则可能导致操作者受到电击。
除颤注意事项

除颤注意事项除颤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方式,广泛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
除颤的目的是通过向心脏传递电能来恢复正常的心脏电节律,使心脏恢复跳动。
在进行除颤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行除颤前,需要确保环境安全,避免有人触摸患者、触摸除颤器,以免发生意外电击伤害。
第二,确保患者与地面处于干燥状态。
除颤器的电极贴片需要与患者的胸部紧密接触,如果患者的胸部湿润,可能导致电流通过湿润的表面而减少到达心脏的能量。
第三,确保患者没有金属物。
金属物可能导致电流传导入地或转移到其他部位,降低除颤的有效性。
所以,在进行除颤之前,需要确保患者没有穿戴金属饰品、金属胸罩等物品。
第四,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除颤。
操作者需要熟悉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流程正确操作,包括开机、确认电流是否为零、贴上电极贴片等。
在进行除颤过程中,操作者需要迅速而有力地按下除颤按钮,确保足够的电能传递到心脏。
第五,确保医疗团队配合。
除颤过程需要有多人共同配合,其中一人负责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另一人负责操作除颤器。
配合默契、迅速的医疗团队可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几率。
第六,及时分析异常情况。
除颤器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则会自动给予除颤。
但是有时分析结果可能不准确,操作者需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七,严密观察患者状态。
除颤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意识和脉搏等。
如果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应及时停止心肺复苏措施,做好后续护理工作。
总之,除颤是一种急救措施,操作者需要熟悉操作流程,并注意安全、正确贴片、选择合适的电能以及观察患者状态。
加强对除颤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操作者的素质和抢救质量,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除颤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除颤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除颤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以下是进行除颤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注意事项:1. 评估环境安全:在开始除颤之前,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包括患者和救援人员。
2. 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尝试唤醒患者,观察其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
3. 检查生命体征:确认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记录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4. 获取除颤设备: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立即获取并准备使用。
如果没有AED,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5. 准备患者:将患者裸露胸部,并擦干胸部皮肤,确保粘贴电极片。
6. 贴附电极片:根据AED的指示或医生的指示,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上。
7. 分析心律:让AED分析心律,跟随其指示进行操作。
8. 接受除颤指令:如果AED指示需要进行除颤,确保所有人不接触患者,然后按下除颤按钮。
9. 继续监测:即使一次除颤成功,也要继续监测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
10. CPR操作:如果AED指示不需要除颤,或者除颤未成功,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操作。
操作流程:1. 确认环境安全:确保周围没有危险,并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
2. 检查患者反应:轻轻摇动患者并喊叫,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获取AED(如果可用)。
4. 检查生命体征:确认患者的脉搏、呼吸和呼吸频率。
如果没有呼吸或脉搏,立即开始CPR。
5. 贴附电极片:根据AED的指示或医生的指示,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上。
6. 跟随AED指示:让AED分析心律,并按照其指示进行操作。
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接触。
7. 接受除颤指令:如果AED指示需要进行除颤,确保所有人不接触患者,按下除颤按钮。
8. 继续CPR:如果AED指示不需要除颤或除颤未成功,立即继续CPR操作。
9.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继续进行CPR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接管患者。
电除颤技术操作指南

电除颤技术操作指南引言电除颤技术是一种紧急医疗技术,可用于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使用电除颤技术时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1. 确保除颤器(AED)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配备了适当的电极贴片和电源。
2. 身处安全的环境中,确保周围没有明显的危险。
操作步骤1. 快速评估患者的状况,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电除颤。
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无脉搏,则可能需要电除颤。
2. 若患者还有任何可移动的金属物(如首饰、硬币等),务必将其移除,以避免干扰电除颤。
3. 擦拭患者胸部,确保其干燥。
这有助于电极贴片与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
4. 将电极贴片粘贴在患者胸部。
注意,一个贴在右上胸,另一个贴在左下胸。
5. 将除颤器开关打开,并按照设备上的指示操作。
一般来说,这涉及通过按下按钮来分析患者心律。
6. 依照设备的指示,如果需要进行电除颤,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接触,然后按下适当的按钮进行除颤。
7. 在完成除颤后,遵循设备指示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继续进行。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和患者以外的人员接触,以确保安全。
- 在操作时保持镇静,并尽快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 遵循设备上的指示进行操作,不要进行未经训练的操作。
- 在操作前,确保本指南所述的步骤已经熟悉并完全理解。
总结以上是电除颤技术操作指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电除颤技术可以拯救生命。
然而,我们强烈建议专业训练和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并随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建议。
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任务名称: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一、引言电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复苏技术,用于复苏心跳骤停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该技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二、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电除颤之前,需要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完成:1.确保患者安全,将其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2.切断患者与外界的连接,如拔除心脏起搏器、除颤粘贴片、电子器械等。
3.穿戴好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2.2 检查心律稳定性在进行电除颤之前,需要判断患者的心律是否适合进行电除颤。
1.心律监护: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心律情况。
2.判断心律类型:根据心电图判断患者的心律类型,如室颤、室速等。
3.判断时间:根据医疗队的标准流程,判断是否已经达到了适合进行电除颤的时间窗口。
2.3 核实能量和设备在进行电除颤之前,需要核实除颤能量及设备状态。
1.设置能量:根据患者情况设置适当的除颤能量。
2.检查电极和除颤仪:确保电极粘贴片完好无损、除颤仪状态正常。
3.检查电极位置:保证电极粘贴片与肌肉贴合,避免不必要的能量丢失。
2.4 应用电除颤在进行电除颤时,需要掌握以下操作技巧:1.保持清场: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周围无大流动物或金属,避免意外触电。
2.电极贴片位置:将电极粘贴片放置于患者胸骨右侧和左腋下位置,确保与肌肉贴合。
3.平齐按压:用力平齐地按压电极粘贴片,确保牢固贴合。
4.电能递增:按照医疗标准逐渐增加电能输出。
5.按下电击按钮:确认无人接触患者,按下电击按钮进行电除颤。
6.检查心律恢复:电除颤后,紧急检查心律是否恢复,需要及时进行CPR。
三、注意事项3.1 安全第一在使用电除颤器进行心脏除颤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
1.确保团队安全:电除颤需要多人配合,保证团队成员的安全。
2.避免意外接触:操作人员应远离患者,避免进行除颤时触摸患者以及与患者相交的物体。
3.避免湿润环境:除颤时应避免处于潮湿环境,以减少电流丢失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颤技术与除颤的注意事项
一、定义
又称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短促而强烈的电能使心脏各部分的心肌同时去极化,中断原有的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二、除颤的意义
1、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体外非同步除颤是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急救措施。
2、医学界普遍认为电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方法,愈早实施成功率愈高,主张进行早期电除颤。
3、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现在正在努力推广于全员使用。
三、除颤的发展
1、1933年就有了胸内电击除颤一说;
2、1947年,德国的贝克医生首次在开胸手术中,用交流电电击室颤的心脏而使室颤停止;
3、20世纪50年代(1956—1957年),德国的佐尔医生发明体外除颤仪;
4、60年代佐尔又将电除颤的应用范围,由室颤扩大至其他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此后,除颤被广泛使用。
四、除颤原理
心室纤颤(某些异位心律失常)→心室排血量锐减→心室没有收缩能力→心脏无法排血→心脏处于循环中断→外加的短暂的强大电流→通过心脏→心脏电活动暂时停止→最高自律性起搏(窦房结)重新发出冲动→心脏恢复节律性收缩
、为什么电除颤广泛应用于心跳骤停病人?
因为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
非同步除颤的最佳时机
n 发生心脏骤停的3~5min内。
n 由于电除颤成功与否与发病的最初数分钟密切相关,每延迟1min,被抢救者的生存率就降低7%~10%。
早期电除颤救治心脏骤停
的理由
1、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
2、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3、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1分钟内除颤生存率能达到90%,5分钟时为50%,7分钟的生存率为30%,9—11分钟为10%,12分钟后仅2—5%。
4、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又被
称为生命“消火栓”,80年
代后期出现,为早期除颤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应用于现场非专业救护人员,如巡逻的警察、消防人员、公众部门、保安人员,乃至普通民众等对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
使用简单。
使复苏成功率提高了2—3倍。
九、除颤的功能分类
n 根据除颤仪电脉冲的释放是否与患者心电R波同步来分类,可分为同步和非同步两类。
非同步除颤
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通常是室颤的前奏);
3、无脉搏室速
禁忌症:
低血钾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颤,因可导致心跳骤停。
十二、操作程序(以“非同步”为例)
(一)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导电糊或生理盐水纱布、酒精纱布缸、生理盐水纱布缸、清洁纱布缸、弯盘、笔、记录单;
2、除颤器,接线板;
3、各种复苏措施:如氧气,吸引器,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机等。
(二)操作流程
一)胸外除颤:评估(病人、操作者、仪器、环境)确定室颤、摆好体位
开机、选择模式及能量(单向:360J,双向:150—200J)
选择除颤部位(前侧位或前后位)
涂抹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
充电(机器或手柄)
确认电极板与皮肤接触良好
放电(远离病人及床单位)
察看除颤后心律
成功:继续心电监护;不成功:3—5分钟后再次除颤
整理病人及用物
电极板的放置部位有两种:
1、前侧位:即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左锁骨中线与第四、五肋间交叉处)与左腋前线(电击板英文:APEX)之间;
另一个放在心底部:胸骨右缘第2--3肋间(电击板英文:STERNUMA)
除颤效果评价
1、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
2、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为室颤已被终止。
3、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
室颤停止的时间应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
并且在这一时间内,电击对室颤作用不会受到放电后其它各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
除颤效果评价
1、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秒钟内无室颤,这一定义被认为是除颤成功的标准。
2、电击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室颤电活动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为室颤已被终止。
3、这一时间的规定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而定的,成功除颤后一般心脏室颤停止的时间应为5秒钟,临床比较易于监测。
并且在这一时间内,电击对室颤作用不会受到放电后其它各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
安全使用措施
一、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在放电前,应将两极板之间的皮肤擦干,如果盐水或导电糊将两极连接起来,电流将流过皮肤而不是心脏。
2、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因为除颤会造成其功能障碍。
3、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与操作者和患者无直接或者间接接触。
4、电极板必须很好地与身体接触,并稍用力以便电能量从除颤器到达心脏,而在电极与皮肤的界面上没有损耗,否则就会对病人产生严重烧伤。
为了保持电极板与皮肤的良好接触,防止空气间隙使接触电阻增高,在电极板上应涂上一层导电胶或用四层盐水纱布衬垫,防止皮肤烧伤,尤其要注意涂满电极板边缘以免烧伤皮肤。
5、操作时禁忌手带湿操作,可带手套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