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原始记录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一、基本情况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2、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的质量百分率(%)1.18 0.6 0.3 0.15 0.075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1.000 1.5002.000 2.5003.000筛孔尺寸(mm)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题目】试设计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
【原始资料】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3.结构层位: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4.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C。
5.沥青材料:可供应重交通AH-50、AH-70和AH-90,经检测技术性能均符合要求。
6.碎石:石灰石轧制碎石,洛杉矶磨耗率12%,粘附性(水煮法)5级,表现密度2700kg/m3。
7.石屑:洁净,表观密度2650 kg/m3。
8.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表观密度2580 kg/m3。
【步骤】1.矿料配合比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因为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使上面层具有较好的抗滑性.按表选用细粒式I型(AC-13I)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按表6-3(3)矿料配合比计算①将规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成分计筛余中值计算结果列于上表第6~8栏②计算碎石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X = aM(4.75)/ aA(4.75)×100%= 21.0 / 49.9 ×100%=42.1%③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Z = aM(<0.075)/ aC(<0.075)×100%= 6.0 /85.3 ×100%=7.0%④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用量Y=100-(X+Z )=100-(42.1+7.0)=50.9% ⑤校核:结果列入下表,该合成配合比符合要求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初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然后进行水稳性和动稳定度试验校核调整 ①制备试样: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C ,属于温区,采用AH-70沥青。
根据表6-3所列的沥青用量范围,AC-13Ⅰ的沥青用量为4.5%~6.5%。
按实践经验,选取沥青用量5.0%~7.0%、0.5%间隔变化,制备5组试件②测定物理指标⏹ 表观密度ρs ⏹ 理论密度ρt⏹ 空隙率VV=(1-ρs/ρt )×100% ⏹ 沥青体积百分率 V A⏹ 矿料间隙率VMA=VV+V A⏹ 沥青饱和度VFA= V A /VMA ×100%③测定力学指标马歇尔试验测定结果汇总如表并在表中列出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AC-13Ⅰ型沥青④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OAC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 根据密度、稳定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由图可见:表观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1=6.20%;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2=6.20%;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 3=5.60%,计算 OAC1=(a1+a2+a3)/3=6.0%⏹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各项指标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 ~OACmax=5.30%~6.45%OAC2=(OACmin+OACmax )/2=5.9%⏹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检查按OAC1求取的各项指标值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同时检验V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 OAC= (OAC1+OAC2)/2=6.0%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i.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OAC2~OACmin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ii. 对寒区道路以及一般道路OAC2~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0.3%由于当地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为渠化交通,要防止出现车辙,选择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 之间选取一个最佳用量OAC’=5.6%⑤水稳定性检验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标准马歇尔稳定度及浸水48h 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列于表,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标准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比检验检测原始记录

沥青混合料配比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能,为后续的路面铺设工作提供依据。
二、试验焦点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确定2.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测试3.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三、试验设备1.沥青搅拌机2.沥青掺加设备3.比热计4.砂浆密度计5.弹性模量仪6.拉伸试验机四、试验步骤及结果记录1.配合比确定a.根据设计要求,选取适当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得到初步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b.将试验所用原材料按配合比准备充分,包括骨料、沥青、掺加剂等。
c.利用沥青搅拌机将骨料、沥青、掺加剂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沥青混合料试样。
d.取一部分试样进行比热计测试,得到沥青混合料的比热容。
e.取另一部分试样进行砂浆密度计测试,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砂浆密度。
f.根据以上测试结果,调整配合比,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2.物理性能测试a.取一部分试样进行比热计测试,得到沥青混合料的比热容。
b.取另一部分试样进行砂浆密度计测试,得到沥青混合料的砂浆密度。
3.力学性能测试a.取一部分试样进行弹性模量仪测试,得到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模量。
b.取另一部分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机测试,得到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五、试验结论1.根据配合比确定结果,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2.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比热容和砂浆密度符合要求。
3.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具有合适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可以满足路面的使用要求。
六、试验操作人员签名:日期:年月日以上就是沥青混合料配比检验检测的原始记录,总字数1200字以上。
其中包括试验目的、试验焦点、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及结果记录、试验结论等内容,以及操作人员签名和日期。
该记录为保证混合料质量和路面安全提供了依据,是沥青混合料施工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沥青配合比原始记录

沥青配合比原始记录
1. 项目背景
本文档旨在记录沥青配合比实验的原始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参考。
2.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采集原始数据,了解不同配合比下沥青的性能及其对道路材料的影响,为优化道路建设提供依据。
3. 实验过程
3.1 实验设备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机
- 沥青试样模具
- 加热设备
- 试验设备(如万能试验机)
3.2 实验操作步骤
1. 根据不同配合比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沥青混合料试样。
2. 将试样模具放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机中,设定相应的温度和压力。
3. 加热设备加热沥青混合料试样,使其达到所需温度。
4. 通过试验设备对试样进行拉伸、压缩等实验,记录相应的力值和变形情况。
5.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沥青的性能参数。
4. 实验结果
下表为不同配合比下的沥青性能参数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配合比1具有较高的强度指标和较低的变形指标,适用于道路等重载交通区域。
- 配合比2具有适中的强度指标和变形指标,适用于一般交通区域。
- 配合比3具有较低的强度指标和较高的变形指标,适用于低速交通区域。
6. 结论
通过对沥青配合比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配合比下沥青的性能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为道路建设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以上为沥青配合比原始记录的内容,供后续参考和分析使用。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检查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同意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旳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规定,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旳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旳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旳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旳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企业生产旳32.5级一般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企业生产旳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旳3‰。
3.按规范规定,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旳加热温度为180℃,集料旳加热温度为190℃,试件旳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旳技术规定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措施”中旳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成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有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旳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量与目旳配合比级配曲线靠近。
目旳配合比旳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1、SBS改性沥青试验成果2集料试验(1) 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成果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2) 粗集料材质试验成果(3) 各级粒径集料旳相对密度试验成果(4)矿粉质量试验成果(5)细集料旳砂当量成果(6)木质素纤维试验成果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规定1.SMA-13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规定2.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规定三.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设计矿料级配确实定(1)根据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多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一样粗细旳初试级配,3组级配旳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旳通过率处在级配范围旳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原始记录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原始记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是评定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沥青混合料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的测试,可以及时发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问题,确保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交通安全。
一、测试日期:2020年10月10日二、测试单位:某某实验室三、测试方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JTG E20-2011)》的规定进行测试四、测试设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机、压实模具、摆锤、振动器等五、测试样品:取自某某路段沥青混合料施工现场的样品六、测试环境: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50%七、测试步骤:1. 将取样的沥青混合料加热到约160℃的温度,然后与玻璃珠混合均匀。
2. 将混合料装入预热好的压实模具中,分层压实,在每一层压实过程中使用摆锤敲击模具,以充分密实混合料。
3. 将压实好的样品放入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机中,进行稳定度测试,记录每次加载的应变和应力。
4. 稳定度测试完成后,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样品的稳定度值,并进行数据分析。
八、测试结果:经过稳定度测试,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值为1200N。
根据JTG E20-2011的规定,该稳定度值属于优秀等级,符合道路工程使用的要求。
通过本次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测试,证明该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良好,适合用于道路工程的施工。
也验证了实验室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后续的道路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测试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可以有效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为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希望各相关单位在工程施工中能够加强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道路工程的长久稳定和安全运行。
【写作完成,如需帮助,可以继续咨询哟~】第二篇示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原始记录是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对于道路施工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ATB-25生产配合比

ATB-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报告1 概述1.1 概述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先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设定3.1%、3.4%、3.7%、4.0%、4.3%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ATB-25的体积性质及空隙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调整级配和油石比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ATB-25标准。
最后按生产配合比拌和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来验证生产配和比的各项性能指标。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19.0-26.5mm、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B-4-10沥青混合料拌和原始记录

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外加剂
平均
4.8沥青混合料拌和原始记录
B-4-10
建设项目:施工段编号及里程桩号
施工天气温度配合比情况
混合料类型
理论配合比
配合比审批编号
施工单位:合 同 号:监理单位:
油石比
施工日期
备注
品牌及规格材料产地质保单或报验单编号机械运转情况说明
出厂温度
实测数据(℃)
拌和情况
拌和机型号
马歇尔试验结果
抽提试验结果
下列筛孔与标准级配比较误差%
稳定度KN 试验编号密度
试验编号
油石比%
中粒径
流值0.1mm 空隙率%
施工员日 期
填表说明:此表应按混合料种类每一台班分别进行填写。
本台班拌数量(T)
本台班沥青用量(T)折算油比(%)
0.075 2.36最( )粒径沥青温度矿料温度原材料情况
材料名称每拌混合料量(Kg)
每方混合用量(Kg)
现场监理日 期
施工负责人日 期
质检员日 期
温度检测
拌和机产(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原始
记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检测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试验原始记录(离心分离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原始记录(表干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原始记录(表干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原始记录(表干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原始记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原始记录(水中重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共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原始记录(体积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页第页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原始记录(封蜡法)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