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基础达标
6.开放与交流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板书设计】
第6课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教学后记】
三、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提问:唐朝时期除玄奘西行所带来的外交外,中国还与哪些国家有外交关系?引入第一目。
2.明确中国外交史的开始和中日友好外交在唐朝盛况空前。
3.参考几幅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比唐与日本现在的风俗,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请学生定义遣唐使,及其作用、代表。
3.结合书中内容,让学生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究竟是何人、处于何时期、经历了什么?
4.播放课件“玄奘西行路线图”,加深学生对玄奘西行的认识。
5.根据图例,请学生简单说出玄奘西行路线和经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在地理知识的高度上概括知识的能力。
6.指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玄奘西行的影响。重点强调玄奘西行对于文化传播和国家交流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6课开放与交流
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认识对外开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已经知道唐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唐朝的繁荣、进步。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认识历史现象和人物。
5.播放“鉴真东渡示意图”课件,让学生形成基本的东亚地理概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教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知道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2.通过“请你做导游”活动的设计,更好地了解长安城的布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3.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
二、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唐朝的对外关系“开放与交流”,由于唐朝时期经济文化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同时使学生知道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教材以“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等史实再现了唐王朝对外交流的空前盛况。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而“玄奘西行”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国际性大都会”长安是一个开放性的城市,它的繁华,再现了大唐王朝对外交流频繁的盛况。
本课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本课难点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古今异名)较陌生,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三、学情分析1.本节课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知识学生已初步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要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思考,激发爱国情感,并培养其坚韧不拔、刻苦顽强的优秀品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导学案

第6课开放与交流步骤二:交流篇●看一看:图中的人物塑像是谁?他对哪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图二是我国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的示意图,你知道这座城市的名称吗?你知道这座城市在当时的地位吗?步骤三:启示篇●比一比:事件内容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独行还是结伴是否回国鉴真东渡僧人玄奘西游僧人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填一填:完成上述表格内容,从两位高僧身上你学到什么?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你将怎么做?●议一议:学习了《开放与交流》这一课,联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你对祖国的振兴提几点建议。
三、训练反馈:(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1、印章、拓印刻石;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3、《丹经》、唐末4、赵州桥、隋朝、李春、世界剑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二、探究交流:■步骤一:科技篇说一说:雕版印刷术、火药动动手:反字、阳文(突起)比一比:省时、节省费用等。
说一说:火箭、赵州桥。
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增强泄洪能力。
■创新与反思说一说:雕版印刷术、火药,人民群众;赵州桥,李春。
促进文化的传播和科技进步。
议一议:古代中国科技重实践轻理论,科技发明产后缺乏创新发展;重视科技研究和科技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训练反馈:1---4、C C A B(二)阅读探究1、赵州桥,李春;2、印刷术、火药;3、促进文化的传播和科技进步,增强了国力。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41页

鉴真东渡
鉴真,俗姓淳于,
14岁出家,鉴真年 轻时在长安、洛阳 留学,后来主持扬 州大明寺,是唐朝 著名的高僧。
鉴真为什么东渡?
鉴真在东渡过程中遇到什 么困难?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 出了哪些贡献?
1、传播佛教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艺 术、书法绘画等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宫城
唐
长
安
城
平
西市
东市
面
图
外郭城
我很想到长安购物,你们会带 我去哪儿?
不仅是唐代全国的政治经济 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
际大都的是( ):
A.东京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唐朝时,我国称印度半 岛为( ):
A.安息 B.天竺 C.大秦 D.大食
唐朝初年不畏艰险,西游天 竺取经的是( )。
唐 大雁塔
日本 五重塔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材料一: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代中 日之间交流盛况空前。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先后发动了 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 大的伤害…… 问:
⑴对比两则材料,你认为中日之间哪一种关系 好,请举出史实加以证明?
⑵材料二反映的事是真的吗?现在的日本右翼 分子却值矢口否认,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想 法?
玄奘的贡献
1.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2.把《老子》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
3.玄奘是第一个系统把天竺佛教、历史、地 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他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在世界文化史上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捐资建塔。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 玄奘出国求学佛法很典型, 但事隔百余年,有一个人 历尽艰险亲自出国传授文 化,这个人是谁?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31张)

答:1、东市;2、唐长安是经济发达、商 业繁荣的城市。
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
西亚的商人 (胡商)
长安城西市
魏征住宅
留学生
学生动手参与 小组活动,体 胡人卫兵
会长安城的 “大”、“繁 鸿胪馆外宾 荣”、“开放
性”
长安城内有哪些异
国元素呢?
毕罗店
学生动手参与
魏征住宅
小组活动,体胡人卫兵
会找长找安看城:的
动态生成式历史课堂初探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2011课程标准
•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 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 交流的发展。
动态生成式历史课堂初探
确立渗透理念
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教学 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 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情和思路等。
• 阅读与思考:
长安城不仅
• 有一个日本僧人圆仁曾记下,在唐“武大宗会”昌,三而年
•
(843夜)三一天更半,夜东里市,长失安火城,发生烧且了东相火市灾当曹:“门繁以 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余家。荣官”私财
务、金银绢药,总烧尽。
余秋雨《寻觅中华》
• 1、材料中失火的地方,在长安城的什么地方?
• 2、这段材料说明了唐都长安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教学过程 导入:猜猜这是哪?
骑行2小时,对 长安城的“大” 形成直观印象
阐明长安城 布局及大致 轮廓,形成
初步印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猜猜这是谁?
阐明长安城 布局及大致 轮廓,形成
初步印象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一、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唐长安城 棋盘式布局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 开放与交流 件

2、他们又是谁?
他们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 他们大量输入中国文化典籍; 他们来自日本; 他们是唐朝时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遣唐使
3、猜猜他是谁?
他13岁出家; 他苦读佛家经典,四处访师求学;
他又称三藏法师,去往天竺求取佛经。
664年圆寂,其经历改编成小说
《西游记》。
玄奘
4、猜猜他是谁?
他在唐朝做官54年; 西安和奈良分别建有他的纪念碑; 他擅长诗文,与李白是亲密朋友; 他的汉名叫晁衡。
西
皇城
东
市
市
大慈恩寺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城市规划气魄宏伟,布局严整美观。 街道整齐,有市(东市、西市为商业 区)有坊(108坊为居民区),商业 区和住宅区分开。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职贡图》 (局部)
唐朝时期,许 多外国使节来华, 向中国皇帝进贡, 贡品多为珍稀宝物, 这也是中外交往的 一个重要途径。左 图反映了外国使节 和边远少数民族携 贡品来唐的生动情 景。
第二,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对外 开放,才会进步更快。
第三,我们要学习唐朝博大开放、汇纳百川的胸怀和 充满创新的精神。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 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回日本。是日本社会进步的媒介。
2.鉴真东渡
1.鉴真是(唐玄宗)统治时期
的高僧,他( 6)次东渡日
本终于成功。 2.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
真,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大 恩人?
日本政府奉鉴真塑像为“国宝”
讨论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
响,从课文的文字和图片中,你能 找出哪些方面日本受唐文化的影响 吗?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何云飞

《 大 唐 西 域 记 》 写 本
《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长安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的。 书中记载了玄奘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 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 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 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等。
三、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鉴真东渡图
舍鉴 己真 为盲 人目 传航 道东 艺海 ,, 唐一 风片 洋精 溢诚 奈照 良太 郭 城清 沫 。。
若
——
二、玄奘西行
玄奘(600-664),俗姓
陈,名袆(huī),今河南人 氏,13岁出家,法名玄奘, 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公元652年,玄奘源自表请求捐资建塔。1、繁华的长安
《职贡图》 (局部)
唐朝时期,许 多外国使节来华, 向中国皇帝进贡, 贡品多为珍稀宝物, 这也是中外交往的 一个重要途径。左 图反映了外国使节 和边远少数民族携 贡品来唐的生动情 景。
2、城市建筑布局特点
雄伟壮观 的唐长安城建 筑群,充分体 现了封建统治 秩序的等级森 严和唐帝国的 强盛。
3、来华“胡人”的聚集之地
唐阿拉伯人俑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 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形成 了傲居当时世界文明之首的唐文 化,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5.玄奘将“西天”的哪些情况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了中 国?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收藏的唐紫檀木琵琶
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于唐朝铜钱相仿。
2、鉴真东渡
鉴真(688-763),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第6课开放与交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古迹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并见证了中日友好交往史实的建筑是()A. 那烂陀寺B. 唐招提寺C. 敦煌莫高窟D. 麦加大清真寺2.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
中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下列史实说明中日友好相处的是()A. 玄奘西行B. 张骞出使西域C. 文成公主入藏D. 鉴真东渡3.《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 )A. 鉴真B. 容睿C. 玄奘D. 戒贤4.《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
唐朝时期的“西天”是指()A. 日本B. 罗马C. 天竺D. 南诏5. 小明准备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唐朝时期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状况,他最应该参考的历史典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 《西游记》D. 《大唐西域记》6. 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A. 遣唐使到来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行D. 文成公主入藏7. 下列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与中日文化交流无关的是()8. 武侠小说常常提及的唐朝都城玄武门位于长安城的()A. 东边B. 西边C. 南边D. 北边二、读图题:9.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1)玄奘又称什么?他西行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出发地是哪里?(2)对照今天中国行政图和世界行政图,说明玄奘西行要经过今天中国的哪些地区?中亚的哪些国家?简介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以此说明玄奘西行要克服的艰难困苦。
(3)玄奘根据自己的见闻写成的巨著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4)你从玄奘西行中学到了什么?三、材料解析题10.小刚在探究学习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开放与交流
选择题
1、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①遣唐使②鉴真东渡③“大化改新”④明治维新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
3、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5、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
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
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问答题
6、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7、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8、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
9、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朝有
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
10、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11、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12、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
答案:
1、A
2、D
3、C
4、B
5、C
问答题
6、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
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7、答:(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
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
次改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
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
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的。
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11、朝鲜、印度;
12、答: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
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