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从兵家奇才到东方神圣》经典语录
商圣范蠡经典语录-商道之本

商圣范蠡经典语录-商道之本商圣范蠡经典语录-商道之本 兵者诡道也......何为兵道?兵道者,⼼道也!以⼼治道,以道御⼼也,⼼者道之所,道者⼼之念,兵法之法在于攻⼼,兵者⾮攻伐之道,乃为御⼼之道,故兵都有三:⼩者御兵之道能御兵者⾏于天下⽽百姓惧之,中者御⼈之道能御⼈者可称王称皇天下俯⾸,⼤者御⼼之道能御⼼可天下称⾂万民俯⾸,⾮王⾮帝⾮皇⽽可欲天下⾂服者,此为⼤道。
兵道者⾮为兵道,⽽⽤于万道,道者“⼼”也!兵者“术”也!商道、儒道、墨道等等道学也在于内,如果万者归⼀此为⼤道,世间将其分⽽称之亦不过便于区分,如⼈认为将其分开万家学说就不是⼀个体系内,此⼈愚者也!万家之学何以有“道”皆在于⾏于“⼼”之道!有道者必有其术,术者兵之道也!道术、道术,皆在于此,如有道⽆术者犹如船有杆⽽⽆桨,虽有道可去⽽⽆其⼒也,如有术⽆道者犹如有桨⽆杆,虽可前⾏⽽阻⼒重重。
故有为者,皆为道术皆习之,⽆为者⼆⽽习其⼀,有道者天下爱之,⽆道者天下弃之。
有术百⽆道者⾏⽽⼀时⽽⽆法⾏其⼀世,有道⽆术者虽有其名⽽⽆兵者,天下亦弃之。
故⾏商之道、经营之道犹如兵道,商场如战场,有道⽽⽆术者有商亦⽆商,有术⽆道者有路亦⽆商,故商者之道在于利,利之倾之、⽆利弃之,皆于⼈⼼,故经商之⼈⾸看有利否,⽆利⽽往者不为商,为利之往者为⼩商,为名⽽往者为中商,⽆名利⽽往者为⼤商。
⼤商者如商之伊,周之姜尚此为⾏道者,如三国孔明、秦之商鞅此为⾏术者也!然!⾏道者亦⾏术者⾏⼤道者⾸重其⼼,⼼正者则百姓爱之,以恶者则百姓弃之,故君王之道重于⼼⽽不重于形,重⼼者必为御⼼者,欲习御⼼之术必存⼤爱之⼼,如⼼存恶念则必为其害。
故⾏商之⼈,重利⽽不重于利,重名⽽不重于名,不过重于名利此为⼤商也!损⼈⽽利已者,奸商也!损已⽽利⼈⾮商也!如勉⼒⾏之必为所害!商道、商道,道必居于先,商则居于后,此为商道也! 范蠡经商思想: (1)预测⾏情,窥其先机 (2)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3)完物上种,质⾼货真 (4)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5)旱则资⾈,⽔则资车 (6)加速周转,⾏如流⽔ 范蠡经商⼗⼋则: (1)⽣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2)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3)费⽤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4)赊⽋要识⼈,切勿滥出,滥出则⾎本亏; (5)货物要百验,切勿滥⼊,滥⼊则货价减; (6)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 (7)临事要尽责,切勿委托,委托则受害⼤; (8)帐⽬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9)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10)主⼼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11)⼯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12)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13)出⼊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14)⽤⼈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15)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 (16)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17)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 (18)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陶朱商经⼗⼋法,⼤商与⼩商的区别于已有利⽽于⼈⽆利者,⼩商也;于已有利⽽于⼈亦有利者,⼤商也;于⼈有利,于已⽆利者,⾮商也;损⼈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范蠡的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范蠡的⼈⽣哲学(深度好⽂)范蠡的⼈⽣哲学(深度好⽂)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浩瀚多彩,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然⽽只有⼀个⼈的⼈⽣最完美、最成功。
他先从政后从商,⽽且轻松驾驭。
⾃⼰家财万贯,拯救百姓于⽔⽕,抱得美⼈归,还能实现国富民强,⼀统江⼭。
前半⽣从政,他辅佐⼀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在政治⽣涯⾛到顶峰时⼜适时隐退;后半⽣从商,他19年中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散尽家财,救济苍⽣,后被世⼈奉为⽂财神。
这个⼈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代商圣——范蠡。
范蠡才是真正懂中国、懂中国⼈性的政治家+企业家,甚⾄可以说说是真正通晓了天机的⼈,然⽽天机不可泄露,所以历史对这样⼀个为官即⾄卿相,经商速达千⾦的旷世奇才,描绘的笔墨却并不多。
下⾯我们⼀起⾛近范蠡,深⼊剖析他的厉害之处!1上半⽣从政⽣⽽为⼈,当如何奋发图强?范蠡⽣于公元前536年,幼时家境贫寒,但范蠡从⼩就酷爱读书,⼗⼏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
(注意,范蠡的最厉害的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教⽗》⾥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和花⼀辈⼦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范蠡青年时,在周围⼈看来却是思想疯癫的⼈,因为范蠡常和⼤众的观点不同,有时语出惊⼈,使⼈⽬瞪⼝呆,因此,和他接触的⼈都说他是疯⼦。
其实他有时是不屑与某⼈交谈,更多的时候则是其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思考的更深刻与透彻,别⼈没法理解⽽已。
⽆论从商还是从政,这种迅速洞悉事物本质并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的能⼒都⾮常重要,也是⼀个成功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之⼀。
范蠡在20岁时遇到⽂种,两个⼈⼀见如故,相约要建⽴功业,做⼀番⼤事。
范蠡与⽂种都是楚国⼈,但是,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皇亲贵族结党专权,政治混乱,于是范蠡和⽂种投奔越国为官。
范蠡:旷世奇才治国经商皆有道

范蠡:旷世奇才治国经商皆有道两千多年前,范蠡以卓越领先的商业头脑,推动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后世商家的典范。
今天,小蠡AI智能新零售服务平台贯彻范蠡思想,指导商家开辟全新商业模式,引领现代商业变革。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多彩多姿、变化万千的非春秋战国莫属。
在这个长达500年的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人才辈出;但是,纵使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百家争鸣;伍子胥、白起、李牧、廉颇、王翦等兵家名将,功勋卓著;管仲、晏婴、蔺相如、李悝、商鞅等文人政客,昭焕今古;有一人的光芒却如同璀璨明珠一般无法被掩盖,他就是——范蠡。
公元前536年,范蠡诞生在楚国宛地的一户普通农家,虽然自幼家贫,但从小便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绩。
不过,可惜,当时的楚国政治环境极其黑暗,非贵族阶层根本无法参与官吏选拔。
自觉宏图大志无法施展的范蠡和知己文种一起投奔越国,深得勾践的赏识,官拜大夫,从此开启他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王勾践大败,穷途末路之际采纳范蠡“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之谏忍辱投诚,而后就有了著名的“卧薪尝胆”,成功灭吴。
此时,越国国内一片欢腾,勾践论功行赏,赐封范蠡为上将军。
可是,就在人人羡艳之时,范蠡却毅然辞官,携妻儿隐姓埋名来到了齐国,踏上了经商之路。
因出身农家,精通农业知识,范蠡在海边购入一些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不久便富庶一方。
齐王见其善于营生发家,邀其进宫,拜为相国。
在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
可不出三年,范蠡再次辞官,举家迁移至陶,发现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齐、鲁,南通楚、越,西达秦、郑,北连晋、燕,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适合经商,遂改名朱公再度以一介布衣之身、空空双手之本开创家业。
陶地,亦成为春秋末期东周的经济枢纽,贸易之都。
纵观范蠡一生,无论当官经商皆能做到极致。
历史趣谈范蠡名言有哪些 范蠡后代改成什么姓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范蠡名言有哪些范蠡后代改成什么姓了
导语: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本为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
自幼贫困,但博学多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功跃升为一代上将军,最后成为拥有家
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本为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
自幼贫困,但博学多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功跃升为一代上将军,最后成为拥有家财万贯的商人,因而闻名天下,为现如今民间跪拜的“文财神”。
而范蠡的一些经济之道,商业理念很是先进,就算放到如今不论是从商还是治国均有一定影响,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范蠡名言吧。
“贵出如粪土,贱入如珠玑。
”
这句话是范蠡经商常用的理论,讲的是当有些货物的价格上涨的很高的时候,切记要对待它犹如粪土,毫不吝啬的将其卖掉;反之,若价格下跌的多的时候,要待它如珠宝似的,大胆的买进。
范蠡很是看中物品的价格变动,正如它看见竹子和芦苇很便宜无人购买,他便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全买下来,然后制成扫帚或芦苇席等物再以适当的价格卖给百姓,从中获取利润,这也是范蠡的生财之道。
“夏则资皮,冬则资纱,旱则资船,水则资车。
”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人要有看准商机的双眼,要准备早于人们需要的东西,正如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就要准备冬天的商品,在冬天冰雪寒冷时就要准备夏天之物。
就算是大旱天时也要准备发生水灾时所需的船只,水灾时要买车辆避免旱灾的出现。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防患于未然,商人永远要先掌握商机,要在出现这个市场之前就先准备好,那才是生财之道。
生活常识分享。
范蠡姚

五湖
汪遵(唐) 已立平吴霸越功, 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 谁似陶朱得始终。
范蠡称得上是春秋时期的一位 奇才、谋略家。他从楚到越, 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 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 翁,范蠡以其宏远的谋略和坚 韧不拔的毅力辅佐 勾践兴越灭 吴,以“勇而善谋”、“能屈 能伸”著称于世。所以,司马 迁在《史记》中说:“范蠡三 徙, 成名于天下”。
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急流勇退的原因: 一退原因:“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 “敌国破,谋臣亡”他深知,“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二退原因: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 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 不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略和人生智慧
功成名就后,他不留恋功名,弃官 务农、经商,体现了儒道互补的人生 哲学。 看透越王为人,不能做政治斗争的牺牲
长子不按他的意图救子最后失败 一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 和深知人性,是对范蠡形象的进 一步补充。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 成功者。范蠡既拥有古代儒家治国 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道家顺应 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儒道互补, 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还 是经商中都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 定。
“范蠡三徙, 成名于天下”从文中找出 哪三徙,成何名?
一徙:从楚至越(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 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 将军 二徙:从越至齐,变姓名为鸱夷子皮(齐人 奉为贤相)-----官至卿相 三徙:从齐至陶,自号陶朱公(致资累巨万) ------一代商圣。
分析范蠡形象
为官:善机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使国富民强。 经商:善经营,辛苦劳作,抓住商机, 使家产万贯。
古代商人范蠡名言

古代商人范蠡名言1.古代经商之道的名言古代经商之2113道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52611、买卖不成仁义在。
2、做4102生意先要1653做名气。
名气一响,生意就会热闹,财宝就会滚滚而至。
——胡雪岩3、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
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
——范蠡名言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蠢》5、择人任势,用人以诚。
——黔商胡荣命6、奇计胜兵,奇谋生财。
——《史记·货殖列传》7、以义为利,趋义避财。
——徽州商人李大皓8、见端知未,预测生财。
——《夷坚志》9、雕红刻翠,留连顾客。
——《燕京杂记10、居安思危,处盈虑方。
——李祖理11、经商之道: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
12、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音坐)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13、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14、人所弃我则取之,人所去我则就之,而公之业益饶。
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所难也。
15、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16、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白圭17、勤俭为黄金本。
18、善心计,识重轻,能时底昂,以故饶裕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
19、宁可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20、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陶朱公21、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卓氏22、薄利多销,无敢居贵。
——计然23、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白圭2.古代晋商格言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中国社会也一直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范蠡的人生三部曲,靠的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

范蠡的人生三部曲,靠的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导语范蠡之所以能让越国以小博大,让自己趋吉避凶,并积累家财万贯,靠的就是审时度势的生存哲理。
所谓的审时度势就是在混乱和变化莫测的事情面前,要认清、看准和分析透,而后就要毫不犹豫的实行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不能只观望和等待,不敢下决心,必定会痛失时机。
范蠡帮助勾践对付吴国,就是对吴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认为可以一举击败的时机已经到来,到那时没有一丝犹豫,直接了当的拿下吴国,助勾践坐上霸主的宝座。
都说功臣都没有好的结局,范蠡也一样,拥有家财万贯的他,最后连自己孩子的命都救不了,走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地步。
越王勾践的委屈求生之路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被越军射中脚趾,不久之后因伤病而死,从那之后,吴王夫差便夜以继日的练兵,目的就是要报杀父之仇。
越王勾践看到这种情形,知道夫差一定会攻打越国,与其挨打,不如先发制人,干脆抢先发动攻击。
范蠡告诉勾践,兵器就是凶器,战争本就是违天德之事,只有事情发展到不得已的地步,才能动用武器,暗中计划发动战争,这是上天有所不容的,也一定对自己不利。
但是勾践心意已决,觉得这是一场不能不打的仗,一心求战的勾践根本不听范蠡的劝阻,率领军队开始攻打吴国,结果吃了个大败仗,自己的五千甲兵还被困在会稽山。
事后勾践非常后悔当初没听范蠡的劝阻,才会落到这种地步,试问范蠡如今应该怎么办!范蠡觉得要想保全国家,就要效法上天,不能自满,想要扭转危机,就要学会谦卑,想要事情有所成就,就要像开垦土地一样,不能马虎,如今想要得到吴王的求和,就得恭恭敬敬地给吴王送礼去,他若不答应,那就只能让越王自己去吴国当奴仆。
对勾践来说这是一个难堪的局面,但是为了扭转残局,也只能硬着头皮照着做,他派大夫文种当代表,以一种亡国奴的姿态向吴王跪地求饶,眼看吴王就要答应,半路却杀出来一个伍子胥阻挠了一切。
勾践想把宝物焚毁,妻儿杀掉,然后和吴国决一死战,但还是被劝阻了,后来文种带着美女和贵重礼物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求伯嚭在吴王面前讲情,这才让夫差点头答应,然而吴国退兵以后,越国也成了吴国的属国。
他是行走在刀锋上的圣人—乱世英雄,治世良才(道家系列)

他是行走在刀锋上的圣人—乱世英雄,治世良才(道家系列)作为国学系列,开始讲故事之前,先回顾下上一篇。
自从写上篇文章《一张思维导图告诉你国学体系》(关注后可自行查看)后,很多朋友进行了收藏,收藏量接近阅读量的25%,这是我们中西结合学习国学的一次小小实践,帮大家一分钟理清思路,认识国学。
有朋友问,以后还有没有干货?我们的回答是从本周起,我们会每周不低于两期的内容更新(尽量做到期期干货,早期只能追求质量),作为一个专注于国学应用的头条号,我们把未来的内容分享架构用思维导图呈献给大家(未来有变动的话,请正确认识计划和变化这对阴阳统一体)。
下面开始开始介绍本期的主角。
如果——说到用兵,他用兵如神,兴一国,灭一国;说到为官,他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说到经商,富甲一方,三散家财,又三致千金;说到生活,他携西施泛舟西湖,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古稀之年,寿终正寝;唯一的遗憾,就是晚年丧子,他的韬略与智慧却救不了自己儿子的性命。
他就是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民间敬为财神的范蠡。
没有他,就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
少年范蠡:遇良师,交益友,寻明君古代形容人才时总喜欢说文韬武略,学富五车,(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头疼,学会两个成语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想知道的是:到底都有哪些韬和略,都读过神马重要的书。
)范蠡年轻时也不例外,他虽出身贫寒,但天生好学,运气也不错遇到了一生的恩师,也是学富五车,这个人就是计然,计然有些人不熟悉,但是老子大家都知道,计然是老子的关门弟子,而且将道家思想总结出了一套应用理论《计然七策》《文子》,计然这个人见多识广,四处游学,广泛接触了儒家思想及一些兵家谋略。
刚好游学途中可能在范蠡家蹭了顿饭,又发现范蠡有点人才貌,所以决定培养他,把《文子》《致富奇术》《计然七策》及一些儒家和兵家的东西教给了范蠡,以至于20岁以前的范蠡在同龄人中经常出言不凡,有些名气。
名气大了就容易暴露,20岁这年,当时的小县令文种(他也是个学富五车的人)求才而来,一交谈,发现果然有点不凡,也邀请范蠡出来报效国家,但是当时的楚国,不是贵族出身,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他两一起做了5年的好基友之后,投奔了比较弱小,求贤若渴的越国国君允常,就是勾践的爹(选择是不是很重要),在越国得到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蠡-从兵家奇才到东方神圣》经典语录
治国篇:
1、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任。
2、只要不死,就有机会在败中求胜
3、赌场上最后一招,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
4、任何事情,不努力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完全尽人事者,才能听天命。
5、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玩横的,玩横的怕不要命的
6、修改国政,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时机不至,不可强求,不可妄动
7、爱民,就是最好的治国之道
8、有谷,才有人;有谷,才养人;有粮食才能富国,富国才能强兵
9、国家有四宝:人,谷,财,土
10、中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强
11、要韬光养晦,匿声静气,外示于弱,内心图强,内记国耻,忍小利,图大业
12、上天要敌弃谁,必定先让他得到一点小甜头,然后让他惹上严重的祸患。
13、作战者的首要条件是智慧,其次是仁德,再次是勇气。
生意篇:
1、做生意,死守一方天地不行,要想将生意做大,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市场。
2、做生意不能坐井观天,要了解行情,寻找商机。
3、一个合格的商人,要有预见性,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生意才能做的活泛
4、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5、做生意,不可不看天时,不察地利,不识时局
6、做大生意,不但要找有实力的买家,而且要找准更有希望得到宝贝的买主。
7、盈则满,满则溢,溢则损
8、浮财乃是身外之物,本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9、生意人富了,要富行其德,乐善好施,眼睛不能总盯着钱。
做生意人要有智慧,靠智慧赚钱,化智为利。
10、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议多。
11、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累多;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12、商场,信誉为首
13、做生意,接纳要温和,暴躁则交易少,得饶人处且饶人。
14、战争是危机,也是商机,只要路子对,天堑也可
变通途。
15、财富是人创造的,不是别人赐予的
1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7、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想要怎么改都行,可人一生所做过的事却抹不掉,改不了,永远留在别人的记忆里。
——大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