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问题研究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首先明确森林在地球空间中的作用,其次分析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最后提出对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
通过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
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森林的作用、环境保护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了解却非常有限,难以把雨林的开发、保护与全球环境紧密联系,更难把雨林的保护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紧密联系。
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需要培养。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还需要培养。
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五学(导学、读学、群学、练学、悟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团队意识。
2.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高二地理教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1)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2)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3)开发的背景: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1)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
本区开发较晚。
周围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中在狭窄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亚马孙地区则因丛林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
当地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
且因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
随着人口急增,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大规模建造公路,加快对西部疆土开发;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把首都从沿诲迁往内陆高原。
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延伸到秘鲁边境。
全长达5 500多千米(包括支线总长超过20 000千米)。
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水土流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2 水土流失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能够记住黄土高原的范围;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水土流失危害。
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3.描述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二、深入学习
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三、迁移运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黄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45.3平方千米,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绿色向北挺进了400千米。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水平梯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3)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A.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①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水源
B.调整产业结构②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C.建设分洪、蓄洪区③便利航运和防洪
D.建设水利枢纽④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E.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⑤减轻河水污染
四、探究未知
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问题研究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4问题研究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3ed7245a45177232f60a2f7.png)
2.4 问题研究二
【学习目标】
1.说出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
2.领会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重点】
1.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湿地的涵义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二、深入学习
三、拓展运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四、探究未知
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1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3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1)【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理解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重点】亚马孙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
【难点】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二、深入学习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非常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
三、拓展运用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
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1.B 2.D四、探究未知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一、高考预测二、自学自练(一)森林的作用1.既是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
2。
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稳定大气成分、、保持水土,和。
此外,还具、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被誉为“ "3.森林的急剧减少导致失凋、恶化、频发,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分布:(1)分布规律:在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
(2)三大片集中分布区、和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⑴影响着全球大气中的平衡。
被称为“”.⑵促进全球、调节的作用⑶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被称为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强烈、旺盛、迅速, 高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1)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亚马孙地区雨林被毁的原因:①:以获得更多的粮食.②: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荒漠化的防治(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 荒漠化的防治(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 荒漠化的防治(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 荒漠化的防治(2)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
1 荒漠化的防治(2)【学习目标】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重点】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二、深入学习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三、拓展运用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分)(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四、探究未知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总结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总结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1de215f111f18583d05ac2.png)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总结案(人教版必修3)[习目标] 1理解我国西北地区、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
3会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环保理念和措施。
专题一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总体讲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分析区域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往往是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诱因。
某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光照、热量、降水等因素出现异常,会成为区域生态破坏的潜在威胁,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进行整体分析。
2.人为因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不合理经济活动起到了加剧加速,甚至决定性作用。
归纳人为因素要从人口规模、人类主要的活动方式、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
【专题练习1】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被誉为“中国母亲的皱纹”,历尽沧桑,苦难深重。
据此回答(1)~(3)题。
(1)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环境污染.风力强大 D.土质疏松(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②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③植被破坏严重④不合理开发造成地表黄土裸露A.①② B.②③.①③ D.①④(3)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新的触发机制是( )A.毁林开荒、营造房屋B.轮荒作业、破坏林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D.露天开矿、开挖地表专题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关联性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
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问题研究二
学习目标
1.说出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
2.领会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重点
1.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湿地的涵义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二、深入学习
三、拓展运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四、探究未知
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请写在下面,至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