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合集下载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督工作要点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督工作要点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督工作要点摘要食品质量和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优质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

目前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查监测中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为此,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监测的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水平提升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这对于保持食品质量和安全是必要的。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维护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营养健康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检验国家标准,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诸多因素做出分析解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管控严格。

同时,监管机构和监测机构应积极采用适当、适宜的食品安全监测程序,保障食品安全达到最佳状态。

1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体系概述食品安全是指人们每天食用的食物是健康的,既满足人体需要,又对人体无害,不会引起人体剧烈或慢性疼痛。

目前,我国将食品安全问题大致分为三类。

非法使用食品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源于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源于食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错误处理或处理。

因此,有必要建立优良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用来评价食品安全性的标准,一般衡量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含量。

同时,对食品补充剂的使用量和程度、食物的具体用途、食品菜单的使用以及人们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限制。

通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我们能够及时检查和识别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确保食品得到妥善控制,为居民的食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良好的食品和安全为人们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否则,食品企业过分追求关注生产利益,就会导致市场的负面竞争,导致国内食品通过进口过度供应,不利于我国发展。

因此,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评价研究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5年版)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5年版)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5年版)目录一、粮食及粮食制品 (5)1 小麦粉 (5)2 大米 (9)3 挂面 (12)4 其他粮食加工品 (15)5 淀粉及淀粉制品 (22)6 方便食品 (27)7 速冻面米食品 (32)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36)1 食用植物油 (36)2 食用油脂制品 (43)3 食用动物油脂 (47)三、肉及肉制品 (51)1 生鲜肉 (51)2 预制肉制品 (58)3 熟肉制品 (66)四、蛋及蛋制品 (76)1 鲜蛋 (76)2 蛋制品 (78)五、蔬菜及其制品 (84)1 蔬菜 (84)2 蔬菜制品 (98)六、水果及其制品 (106)1 新鲜水果类 (106)2 水果制品 (109)七、水产品及水产制品 (116)1 水产品 (116)2 水产制品 (124)八、饮料 (137)1 瓶(桶)装饮用水 (137)2 果、蔬汁饮料 (141)3 蛋白饮料 (145)4 碳酸饮料(汽水) (149)5 茶饮料 (152)6 固体饮料 (155)7 其他饮料 (158)九、调味品 (163)1 酱油 (163)2 食醋 (166)3 酱类 (169)4 调味料酒 (172)5 香辛料类 (175)7 半固态复合调味料 (184)8 液体复合调味料 (188)9 味精 (192)十、食糖 (195)1 白砂糖 (195)2 绵白糖 (198)3 赤砂糖 (201)4 红糖 (204)5 冰糖 (207)6 冰片糖 (211)7 方糖 (215)8 其他品种糖 (218)十一、酒类 (224)1 白酒 (224)2 啤酒 (227)3 黄酒 (230)4 其他蒸馏酒 (233)5 葡萄酒 (236)6 果酒(发酵型)及其他发酵酒 (239)7 配制酒 (243)十二、焙烤食品 (248)1 糕点 (248)2 月饼 (252)3 饼干 (256)4 粽子 (259)十三、茶叶及相关制品、咖啡 (264)1 茶叶 (264)2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 (269)3 焙炒咖啡 (273)十四、薯类及膨化食品 (276)1 膨化食品 (276)2 薯类食品 (280)十五、糖果及可可制品 (287)1 糖果 (287)2 巧克力及制品 (290)3 果冻 (293)4 可可制品 (297)十六、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301)十七、豆类及其制品 (306)1 豆类 (306)2 豆制品 (307)十八、蜂产品 (315)1 蜂蜜 (315)3 蜂花粉 (321)4 蜂产品制品 (323)十九、冷冻饮品 (327)二十、罐头 (332)二十一、乳制品 (341)1 液体乳 (341)2 乳粉 (352)3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356)4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产品) (359)二十二、特殊膳食食品 (372)1婴幼儿配方食品 (372)2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381)3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387)4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390)5 辅食营养补充品 (397)二十三、食品添加剂 (402)1 食品添加剂明胶 (402)2 复配食品添加剂 (405)3 食用香料香精 (409)4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412)5 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 (415)6 食品添加剂诱惑红和诱惑红铝色淀 (418)二十四、餐饮食品 (422)一、粮食及粮食制品1 小麦粉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麦粉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

国办发〔2015〕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总结

国办发〔2015〕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总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5〕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月2日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消除风险隐患,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巩固了全国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形势。

但食品安全基础依然薄弱,问题仍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现就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一、严格监管执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一)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采取完善标准、制定行为规范、加强抽检、建立追溯体系等措施,着力解决农药兽药残留问题。

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管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严格管控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研究出台指导意见。

开展重点食用农产品联合治理行动。

加强产地重金属污染、种养殖用水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治理。

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

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病死畜禽收购屠宰、私屠滥宰、农资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

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大桶水”、白酒等重点大宗食品开展综合治理。

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中检出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对小作坊、摊贩、网络销售等的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要点

食品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要点

食品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要点
1. 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加大食品安全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技术和设备水平,加强对重点食品企业和食品市场的抽样检测。

3.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落实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我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

4.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估结果的公开透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5. 强化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监管,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等的管理,严禁非法添加和超标使用。

6. 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加大对食品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 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应。

8.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9. 加强对进口食品的监管,加强对外国食品生产企业的认证和监管,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10. 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3.13•【字号】渝卫办疾控发〔2015)84号•【施行日期】2015.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卫办疾控发〔2015)84号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委,北部新区社发局,万盛经开区卫生计生局,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局,市结核病防治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重庆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任务,结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情况,我委制订了《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3月13日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

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新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探索服务模式转型,强化医防合作,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一、强化依法管理,加强能力建设,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和《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出台《重庆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研究制定《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动态管理办法》、《重庆市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办法》。

加强与编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

药监局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药监局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药监局食品安全工作要点药监局是我国的重要监管机构之一,主要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和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

其中,食品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因为食品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药监局发布了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了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药监局制定并实施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建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等等。

这些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细致、高效,使得所有食品企业都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二、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药监局要求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并全面实施HACCP体系和GMP规范。

同时,企业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原料的控制,确保原料的来源可追溯、无污染。

对于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添加剂、保鲜剂和色素等物质,必须严格把关,杜绝使用不合格的物质。

此外,企业还必须定期组织食品卫生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三、加强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管在食品销售环节,药监局要求所有商家必须取得营业执照,并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销售的食品符合国家标准。

商家必须对存储和销售环境进行严格管理,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对于已经过期或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必须及时下架,避免对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药监局还要求商家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四、密切监测食品安全状况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药监局建立了包括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预警和食品安全事件处置在内的一整套监测体系。

药监局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药监局还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确保食品安全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置,药监局会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尽快控制风险,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

总之,药监局的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包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密切监测食品安全状况等多个方面。

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要点

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要点

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要点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是确保食品市场秩序,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一、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机构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建立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机构。

这个机构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监督和执法食品安全相关法规的实施。

二、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纲要为了有序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纲要。

这个纲要应明确监督执法的目标、原则和要求,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培训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加强培训工作。

这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监督执法技能的提升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更新等方面。

四、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信息平台为了提高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信息平台。

这个平台应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为监督执法人员提供参考和支持。

五、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这包括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等方面,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六、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了有效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这包括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额度、加强处罚的执行力度以及公开曝光违法行为等方面,形成有力的震慑效果。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国际合作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的国际监管水平,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国际合作。

这包括信息交流、经验分享、技术合作等方面,共同应对全球食品安全挑战。

总结起来,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专业的监督执法机构、制定纲要、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平台、加强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加大处罚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程与要点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程与要点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程与要点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国家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保障食品安全是国家的重要责任。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流程与要点。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程1.立法及政策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权责边界,为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

2.监督检查与抽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以确保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风险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分析和评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4.食品事件应急处理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监管部门需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召回不合格产品、处罚相关责任人员等,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同时倡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合力。

6.信息化建设与数据管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建设信息化系统,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三、食品安全监管的要点1.强化立法与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工作,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的执法权限和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完善监管体制与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同配合,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

3.加强风险评估与源头管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进行管控,严格审查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确保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符合标准。

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餐饮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抽检食品样品,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曝光,形成震慑力。

5.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监管的情况、风险提示和处理结果,增强社会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4年是食品监管体制调整后的开局之年,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仪精神,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平稳过渡,达到监管力度不减、监管手段不少、监管要求不低、监管标准不降,最大限度降低体制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切实维护我县食品安全。

今年,按照市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流通环节
(一)抓重点品种。

突出抓好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白酒、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治理。

对以上重点品种要实行高压态势,发现假冒、过期食品及食品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行为务必要“严字当头”,绝不手软,整出成效,尤其要下大气力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肉制品进行重点整治。

(二)抓重点场所。

突出抓好学校周边、大中型商场和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各镇办食药所要以学校周边小食品店、小摊贩为对象,以儿童食品为重点,对销售假冒产品、过期食品、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等进行清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严厉处罚。

同时严格经营条件和许可条件的监督检查,对严重违法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努力净化学校周边食品市场。

大中型商场和连锁超市及农贸市场、既是
上级局安排的重要任务,也是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目的在于管住食品销售主渠道和问题源头,望各所予以配合和重视。

(三)抓重点时段。

要根据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监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在重点时段实施重点监管,确保“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和旅游旺季食品市场安全。

(四)掌握辖区内经济户口的底数。

伴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入,食品流通监管机构、职责、范围都发生了新变化,需要我们加强调研,掌握底数,重新审视和把握食品流通监管的规律,查找分析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原因和隐患,明确重点、特点、风险点,为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奠定基础。

为此,县局将加强调研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各镇(街道)食药所以上一次调查摸底情况为基础,对辖区内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进行向农村及城乡接合部进行辐射调查,努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

(五)强化食品经营者的准入规范。

食品流通许可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关口。

严把食品经营主体的准入关,严格依法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

对食品流通经营者除了法定基本条件外,要对其管理人员、经营场地、经营制度、经营设施等具体要求认真进行核查,强化对主体资格的事前审查,规范市场准入条件。

其次是严抓无证查处,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食品违法行为,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维护合法经营的利益。

二、生产环节
(一)突出监管重点,守住安全底线
严格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在完善监管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突出抓好7项重点工作:
1、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

进一步加大对肉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肉源掺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引导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2、开展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围绕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全县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督促白酒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管理,从源头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3、组织开展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

加大对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开展桶装饮用水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4、加强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生产许可,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措施,防范安全风险。

5、深入排查治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两超一非”问题。

针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继续加大日常检查和抽检工作力度,加强对生产企业和监管情况的调查研究,开展食品风险排查,深挖食品生产环节的行为“潜规
则”,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6、重点加大对小作坊的专项整治,开展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小作坊食品质量状况。

建立小作坊监管档案,坚决取缔“黑窝点”、“黑作坊”和“黑工厂,2014年末,小作坊监管覆盖率达到90%。

7、深入排查食品标签标识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标签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督促企业规范食品标签标识标注,科学引导食品消费。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围绕生产许可、日常监管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突出抓好5项重点工作:
1、将食品生产许可作为食品监管的重要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完善证前、证中、证后监管工作衔接机制,实现生产许可与日常监管并重的工作局面。

2、规范开展监督抽检工作,从严开展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确保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违法处罚不到位不放过。

3、建立生产许可动态管理机制,将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年度报告、专项治理等日常监管情况在制度设计上纳入许可换证要求,实现生产许可与证后监管制度间的有效衔接。

4、按照市局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市局试点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食品企业不断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5、积极配合市局完成食品生产许可审批系统的延续开发。

试点建设肉制品追溯系统,不断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自律,落实主体责任
坚持从生产源头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围绕引导企业强化自律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突出抓好2项重点工作。

1、推动企业加强自律。

按照市局部署,积极开展试点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

借签药品监管经验,在白酒、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试点推行“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

通过企业授权质量安全负责人的方式,对原辅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实行“全过程”签字负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2、加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依法健全完善食品企业和小作坊信用档案,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发挥对食品安全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