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防火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展望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社会对建筑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当前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首先对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在火灾环境下的性能变化进行概述,包括材料的热工性能、力学性能的退化以及火灾后结构的损伤评估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重点介绍国内外在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包括抗火设计方法、抗火性能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等方面。

文章将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提升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这些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工程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火灾等极端情况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对其抗火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考虑日常使用环境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在火灾等非常规环境下的结构行为。

火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力极大,尤其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公共设施等领域,火灾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研究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火灾作用下的抗火性能,对于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现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这些结构在火灾中的性能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例如材料性能的退化、结构构件的破坏模式、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加了结构设计的难度,也对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出了挑战。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造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建造结构是建造物的骨架,它的发展与演变向来是建造行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建造结构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将介绍当前建造结构的主要特点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建造结构发展的五个方面,包括材料技术、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可持续性和数字化技术。

一、材料技术:1.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不断扩大。

例如,纳米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的浮现,使得建造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1.2 绿色材料的发展: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建造行业的重要趋势。

例如,可再生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将有助于减少建造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1.3 智能材料的崛起:智能材料具有感知、响应和自适应等特性,能够提高建造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例如,智能玻璃和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的应用,将为建造结构带来更多可能性。

二、结构形式:2.1 高层建造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造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抗震性和减轻自重,新型的结构形式如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筒结构等被广泛采用。

2.2 超高层建造的挑战:超高层建造的结构设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风振、地震和垂直荷载等。

因此,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超高层建造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自适应结构的研究:自适应结构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其形态和性能。

例如,自适应立面和可调节悬挂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建造结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带来新的突破。

三、施工工艺:3.1 模块化建造的兴起:模块化建造采用预制构件和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模块化建造将进一步推动建造结构的发展。

3.2 数字化施工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建造施工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建造信息模型(BIM)的使用可以实现建造结构的全过程管理和协同设计。

3.3 智能施工设备的发展:智能施工设备如无人机和机器人等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报告总结

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报告总结

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报告总结概述: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建筑材料和结构对火灾蔓延和热传导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和设计指导。

本报告总结了通过进行实验所得到的关于建筑结构火灾行为的重要发现和结果。

一、火灾蔓延特性分析1.1 火焰蔓延速度与材料燃烧性能关系通过实验观测,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影响着火焰蔓延速度。

高温下易燃材料会迅速释放可燃气体并扩大火场范围;而难燃或阻燃材料则令火势得到有效限制。

1.2 结构布局对火势扩散的影响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类型建筑平面布局及出口通道设置,并观察其对火灾蔓延速率的影响。

合理规划出入口通道以及消防设施位置能够有效地减缓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通道安全性。

1.3 建筑外墙防火措施的研究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多种常见建筑外墙材料的耐火性能。

结果显示,采用难燃或阻燃外墙材料可有效提高建筑整体的抗火能力,并减轻火势蔓延速度。

二、结构稳定性与抗火设计2.1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表现比较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火灾环境中受到极端温度作用后的行为,我们发现钢结构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失去强度,进一步导致建筑倒塌;而混凝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承载能力。

2.2 结构施工质量对防治火灾扩散影响经过实验控制组和试验组进行比较观察,我们发现良好的施工质量是确保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细施工可以提高纵横向连通性及密闭性,从而降低了火势传播速率以及避免了火灾事故的扩大。

2.3 专用防火材料对建筑结构阻燃性能的增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高效的专用防火材料(如防火涂料、阻燃夹层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在火灾中的抵抗能力。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还可以降低热传导和保护结构基本完整。

三、应急逃生设计与消防设备配置3.1 安全疏散路径规划靠谱性验证通过实验模拟不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及时间,我们检验了安全疏散路径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路径规划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逃生难度,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建筑消防调研报告

建筑消防调研报告

建筑消防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建筑消防进行调研,分析了建筑消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在建筑消防管理中存在着人员培训意识不强、消防设施不配备齐全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加强消防意识宣传、加强对人员培训的投入和提高消防设施配备水平等解决方案。

1. 引言建筑消防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消防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建筑消防的现状及问题,为改善建筑消防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2. 调研结果2.1 消防意识宣传不足在访问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于建筑消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很多人对于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和使用灭火设备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2.2 人员培训意识不强建筑物的消防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但很多建筑物缺乏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熟练操作。

这导致了防火设备无法被正确使用,消防应急演练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2.3 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调研中发现,部分建筑物的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例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缺失或者过期。

这会极大地影响建筑物内火灾发生后的灭火能力和救援效率。

3. 解决方案3.1 加强消防意识宣传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火灾预防常识,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开展消防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居民的消防知识掌握程度。

3.2 加强对人员培训的投入建议加强与消防机构的合作,提高建筑物管理人员和消防人员的培训水平。

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和灭火器使用培训,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消防设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3 提高消防设施配备水平建议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投入,确保配备齐全、运行正常。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过期损坏,并配备消防设备维护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4. 结论通过对建筑消防的调研,我们发现存在着消防意识宣传不足、人员培训意识不强和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等问题。

为了改善建筑消防管理,我们提出了加强消防意识宣传、加强人员培训和提高消防设施配备水平等解决方案。

建筑结构防火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建筑结构防火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 : 建筑结构 , 防火, 耐火性 能, 究现状 研
中图分类号 : 323 TU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防 火 分 建Biblioteka 筑 防 火 , 林 防 火 等 。 在 此 , 文 主 要 介 绍 一 些 建 重要的 , 森 本 与砌 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不 同的是钢 结构本身不是
防火研究概况 、 耐火分析理论 以及该 领域一些 亟待解 决 的问题进 也 是最为成熟的 , 针对 钢结构建筑的各种设 计规范 和要 求仅是关
行 了 阐述 。
于一些 简单 的钢梁和 钢柱 , 没有 完整 的 、 针对 现代钢 结构形 式 的
规 范 , 方 面 国 内远 落 后 于 国外 。 对 于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和 预 应 力 这
建 筑 结 构 防 火 研 究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奎 未
摘 要 : 通过 阐述建 筑结构 的防火研 究概况 , 对建 筑结构耐 火分 析理论进行 了探 析 , 同时总结 了建筑 结构 防火领域 一些
亟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以使 科 研 人 员及 相 关 技 术 人 员对 建 筑结 构 防 火 研 究 有 一个 系统 全 面 的认 识 。
wh l b d ir t n- n iu u n h c .n u e i r t n o e o y vb a i . - o Co t o s a d s o k i d c d v b a i n . o
i b i ig[ ] n udn sS . l
A. a i , . e n l , W ado ,ta. ic l e i 0 u d l e P v P R y od P. lr e 1Cr i ve f i ei s c s n t a r w g n f rc e k n i r t n s r i a i t f p s—e s n o c e e o h c ig vb a i e v c bl y o o tt n i e c n r t o e i od

浅谈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现状

浅谈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现状
依据 目前 的研究状况 . 钢筋混凝土结构 的抗火性 能与常
温下性 能相 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有如下些特点 :

因此 . 火灾 荷载调查统计 研究是钢筋 混凝土结 构抗 火研
究 的基 础 。
32 钢筋 混凝土结构火灾反应 分析 中混凝 土本构模 型的研 .
2 0 科技视界 S INC 0 l CE E&T C E HNOL Y VII OG SON
【 要】 摘 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一种主要灾害形式, 每年都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 而建筑物火灾又是火灾中对人类造成损
失较 大的一种 火灾形式 , 建筑物遭受火灾高温后 , 构件的承载力、 变形、 耐久性、 抗震性能等都会 受到不 同程度的影响. 使整个建
筑 结 构 的耐 久 性 、 全 性 降 低 。因此 如 何提 高 建 筑物 的抗 火性 以及 减 少 灾后 损 失 已经成 为 了公 众 十 分 关 注 的 问题 之 一 。本 文从 安
着国民经济 的高速发展与城镇人 口的 日趋集中 , 人们物质生活 水平逐步提高, 口密度逐步增大 , 人 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 装修
也越来越 高档 , 中间采用 了大量的可燃材料 , 大了火荷载 这 增
温度场必定产生不等 的温度变形和截面应力重分布 。超静定 结 构的高温 区部分 因为温度变形受到支 座和节点的约束 , 以
主要从钢筋混凝土结构 的抗火性能来进行 阐述 。 钢筋混凝土结 构抗火研究的 目的有 两方 面: 11 制定一套合理 、 . 方便 、 实用 的结构抗火设计方法 , 确保结
坏后构件也会有很大的残余变形 。
3 钢 筋混凝 土 结构 抗 火研 究展 望
就 目前来说 , 钢筋 混凝土结 构抗火研 究趋势 为 : 研究方

试论建筑防火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试论建筑防火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

试论建筑防火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经济和其他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包括消防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

这些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确保建筑行业的消防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选择适当的建筑防火材料,以消除火灾安全隐患、延缓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并延长火势的蔓延时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关注点。

因此,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防火建筑材料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防火材料;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周围的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尤其是在建筑领域。

建筑行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极大影响。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建筑工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所带来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新问题,如消防安全隐患,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1采用新型建筑防火材料的必要性探究相较于传统的建筑防火材料,新型建筑防火材料具备卓越的耐火性和耐候性,同时无毒、质量轻便,隔热性能优异,且其保温性能和吸声性能均表现优异。

所以,对于建筑而言,使用新型的建筑防火建筑材料可以提高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还能够降低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

相较于传统建筑材料,新型建筑防火材料采用轻质的复合型材料,其重量更为轻盈,体积更小,同时抗冲击强度和抗拉坏强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这些新型建筑防火材料还可以进行加工成各种形状,从而使其能够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上,例如外墙保温材料,屋面保温层以及防火板等等。

这类质量轻盈的复合材料表现出卓越的耐冷热性能,对环境和气温的变化影响微乎其微,且在高温环境下不易发生燃烧反应。

另外,这种新型建材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要求。

谈一谈钢结构防火措施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论述题

谈一谈钢结构防火措施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论述题

谈一谈钢结构防火措施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论述题一、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钢结构作为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建筑结构材料,近年来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优点包括施工速度快、可塑性强、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选择采用钢结构。

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钢结构的防火措施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钢结构的防火措施现状分析1. 传统的防火措施传统的钢结构防火措施主要包括涂覆防火涂料、包裹防火砂浆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钢结构的防火性能,但是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 新型的防火技术为了提升钢结构的防火性能,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防火技术被引入到建筑行业中,例如使用防火涂层和防火板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等。

这些新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延长钢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耐火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

三、钢结构防火措施的发展趋势1. 防火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针对钢结构防火措施的新型材料将会不断地被研发出来,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火性能和更好的环保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行业对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防火技术的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钢结构防火技术将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应用智能感应技术、智能自动喷水系统等,这些技术能够更及时、更有效地进行灭火和防火处理。

四、我对钢结构防火措施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我认为钢结构的防火措施是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钢结构的防火措施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

未来,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总结:通过对钢结构防火措施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钢结构的防火性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未来,我期待着能够见证更多科技创新带来的防火技术突破,这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10)022*******建筑结构防火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收稿日期:2009209216作者简介:李 杰(19822),男,助理工程师,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路桥分公司,上海 200070李 杰摘 要:通过阐述建筑结构的防火研究概况,对建筑结构耐火分析理论进行了探析,同时总结了建筑结构防火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使科研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建筑结构防火研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建筑结构,防火,耐火性能,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识码:A 防火分建筑防火,森林防火等。

在此,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建筑防火中建筑结构的防火问题。

为使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结构防火研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对建筑结构的防火研究概况、耐火分析理论以及该领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1 建筑结构防火研究概况国外在建筑结构防火方面的研究较早。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首先颁发了y 2151256/MCIIM ×II 耐热钢筋混凝土的设计暂行指示之后,美国消防协会(1962年)、FIP/CEB (1979年)、瑞典(1983年)、法国(1984年)相继颁发了钢筋混凝土抗火的设计标准。

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钢管混凝土柱在火灾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我国在结构耐火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抗火设计规范,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温材料模型、构件和结构在高温下的反应以及火灾后评估修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在所有建筑结构的防火中,钢结构的防火是最为重要的,与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的是钢结构本身不是耐火构件,不加保护的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仅为10min ~20min 。

国内外对钢结构的防火研究和设计是最早的、最多的,也是最为成熟的,针对钢结构建筑的各种设计规范和要求仅是关于一些简单的钢梁和钢柱,没有完整的、针对现代钢结构形式的规范,这方面国内远落后于国外。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火研究刚刚起步,研究的相对较少。

2 防火分析理论2.1 经验公式一些研究人员通过对建筑结构或构件进行耐火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经验公式和半经验公式。

1)对于圆钢管混凝土柱:k t =11+a ・t 02.5t 0≤t 11b ・t 0+c t 1<t 0≤t 2k ・t 0+dt 0>t 2(1)其中,a =(-0.13λ30+0.92λ20-0.39λ0+0.74)・(-2.85C 0+为2.32%,2.31%。

参考国外类似建筑的竖向振动舒适度控制标准,该建筑的竖向振动舒适度满足此要求。

本文测试结果可供类似大跨度楼盖的舒适度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1] Steffens ,R.J.S ome Aspects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C ].Pro 2ceedings of the British National S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 2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ymposium “Vibr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London ,U K.Apri.1965:1230.[2] Pavic A.,Z.Miskovic.Modal testing and finite 2element modelupdating of a lively open 2plan composite building floor[J ].Jour 2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Asce ,2007,133(4):5502558.[3] Canadian Standard CAN32S16.12M89,Steel Structures for Build 2ings 2Limit States Design :Appendix G ,Guide for Floor Vibra 2tions[S].[4] International Standard 263122,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whole 2body vibration 2Continuous and shock 2induced vibration in buildings[S].[5] A.Pavic ,P.Reynolds ,P.Waldron ,et al.Critical review of guidelinesfor checking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of post 2tensioned concretefloors[J ].Cement and Concrete ,2001(10):32234.[6] Murray TM ,Allen DE ,Ungar EE.Floor vibrations due to hu 2man activity [J ].Steel design guide 11.American Institute ofSteel Construction ,1997(5):17218.[7] J G J 992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8] G B 50190293,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S].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ctual measurement of large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floorMOU Dong 2ming XU H ong 2sheng L IU Q in 2sheng ZHU Zhao 2guoAbstract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ctual measurement of large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floor was carried out ,the actual measurement planning and test procedure were introduced ,the testing result was analyzed.It concluded that the building vertical vibration comfort satisfied requirements ,which accumulated large span floor comfort design experience.K ey w ords :large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floor ,sports building ,vertical vibration ,comfort・59・ 第36卷第2期2010年1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36No.2Jan. 201019.45);b =C -0.460・(-1.59λ20+13.0λ0-3.0);c =1+at 2.51-b ・t 1;d =1b ・t 2+c -k ・t 2;k =(-0.1λ20+1.36λ0+0.04)・(0.0034C 30-0.0465C 20+0.21C 0-0.33);t 1=(-0.0072C 20-0.02C 0+0.27)・(-0.013λ30+0.17λ20-0.72λ0+1.49);t 2=(-0.006C 20-0.009C 0+0.362)・(0.007λ30+0.209λ20-1.035λ0+1.868);t 0=t/100;C 0=C/1256;λ0=λ/40。

2)对于方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k t =11+a ・t 2t 0≤t 11b ・t 20+ct 1<t 0≤t 2k ・t 0+d t 0>t 2(2)其中,a =(0.015λ20-0.025λ0+1.04)・(-2.56C 0+16.08);b =(-0.19λ30+1.48λ20-0.95λ0+0.86)・(-0.19C 20+0.15C 0+9.05);c =1+(a -b )・t 21;d =1b ・t 22+c-k ・t 2;k =0.042・(λ30-3.08λ20-0.21λ0+0.23);t 1=0.38・(0.02λ30-0.13λ20+0.05λ0+0.95);t 2=(0.022C 20-0.105C 0+0.696)・(0.03λ20-0.29λ0+1.21);t 0=t/100;C 0=C/1600;λ0=λ/40。

C 为构件横截面周长;λ为构件长细比;t 为构件受火时间。

工程应用中有轻质保护层的钢构件升温计算公式:T s =(0.044+5×10-5B -0.2)t +T g (0) T s (0)≤600℃(3)其中,B 为截面保护层参数,B =λi d i ×F i V;T g (0),T s (0)分别为火灾初始时刻的空气温度和构件内部温度。

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极限比较简单,但当构件的尺寸或材料发生变化时,用统一的公式来模拟是很困难的,对不同类型的构件进行火灾试验显然是不可能的。

2.2 数值方法1)有限差分法。

该方法是采用最早的方法,对具有简单几何形状的导热问题,该方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数值方法。

其基本特点是:将求解区域用与坐标轴平行的一系列网格线的交点所组成的点的集合来代替,在每个节点上,将控制方程中每一个导数用相应的差分表达式来代替,从而在每个节点上形成代数方程,每个方程中包含了本节点及其附近一些节点上的未知值。

这样,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求解就可归结为求解一个线性代数方程组问题,而后求解这些线性代数方程就获得了所需的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的缺点是局限于规则的差分网格(正方形网格、矩形网格、正三角形网格)。

它只看到了节点的作用,对于把节点连接起来的单元的本身特性是不予注意的,但正是这些单元构成了我们所求计算区域的整体,在各节点温度的计算过程中,单元会起到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有限元法恰恰是抓住了单元的贡献,使得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把计算区域划分成一系列单元(二维情况下,单元多为三角形或四边形),在每个单元上取数个点作为节点,然后通过对控制方程做积分来获得离散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