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报告卡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要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于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导致多重耐药菌的流行扩散。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早期检出带菌者和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

如果发现多重耐药菌,应该立即进行消毒隔离和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其传播和流行。

检验科细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各病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

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监控医生应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相应栏目内进行登记。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应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医院的手卫生制度和实施规范。

在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如果手上有明显污染,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将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病房和“患者观察表”须设黄色隔离标志,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黄色隔离标签。

医务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帽子和工作服进入病室,并严格执行预防标准。

如果需要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等,必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2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2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科室: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或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有、、、、等.3、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予实施措施,隔离标识的颜色是:。

4、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安置,不能进行单间安置时,应将感染患者安置。

5、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应于填报“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卡”给院感办,若发生院内感染,须同时上报。

6、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进行 .7、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并进行。

8、抗菌药物分级为、和。

9、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医院应,根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10、医院应从、、、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多选题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3、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

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

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4、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及解读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及解读
多重耐药菌的判读
内容
1
细菌培养结果的阅读
2
多重耐药菌的判断
3
多重耐药菌的感控措施
细菌培养报告给我们提供什么?
➢ 标本类型 ➢ 细菌名称 ➢ 细菌量 ➢ 药物种类的选择 ➢ 检测试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检测标志性药物,提示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检测耐药机制,根据耐药机制提示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菌 肠道:大肠、产气、变形、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
球菌、产气荚膜菌、白色念珠菌、艾柯病毒、腺病毒 前尿道:表葡、Jk棒状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肠球菌临床常见病原菌Fra bibliotekG+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缓慢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双球菌 结核杆菌 破伤风梭菌(厌氧) 产气荚膜梭菌(厌氧) 艰难梭菌(厌氧) 肉毒梭菌(厌氧)
即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包括加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主要耐药机制
➢ 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 一旦产生ESBL,即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 ➢ 但对碳青霉稀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类抗菌药物和头霉烯类敏感。
CR-AB
G-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产酸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阴沟肠杆菌 洋葱克雷伯假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 淋球菌 脑膜炎球菌
志贺菌、沙门菌
各类标本中主要的病原菌
痰培养
半定量 + ++ +++ ++++
相对定量 ≦104 ≈105 ≈106 ≧107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同时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包括抗假单胞菌的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细菌。

我院监测到的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等。

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建立对MDRO的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应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如果诊断为医院感染,应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报告院感科。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MDRO,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院感科。

3、医院院感科接到微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4、如果发生可疑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院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应做好MDRO患者的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

科主任和护士长应共同负责病区内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健康宣教工作。

1、对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MDRO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牌,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

三甲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甲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甲医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VRE感染的预防:VRE定植于肠道而不引起感染症状;VRE不引起腹泻;VRE定植或感染高危险性的患者。

因此,在医疗机构筛选VRE是必要的,尤其在下述高危患者:1、重症患者(ICU患者);2、免疫抑制患者(化疗或移植患者);3、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4、延长住院时间、近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或接受口服或静脉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

二、VRE的报告:1、发现VRE患者首先要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时隔离患者;2、主管医生36小时内填写“多重耐药菌报告卡”(属医院感染24小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VRE感染控制措施:1、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所有工作人员、访视者或任何其他人员,在进入患者房间时必须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在床头挂接触隔离标识,提醒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做好自身防护。

2、对VRE感染的患者,有条件的必须进行单独隔离,隔离条件不足时采取床旁隔离,相同病原体感染者可在同一区域,当感染患者较多时,应当对其他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3、每天必须进行环境清洁,有污染用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擦拭。

4、接触该患者或其环境前后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5、患者的医疗护理物品专用。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6、任何物品从患者房间移出后,在转至医院的另一区域或用于其他患者前,均必须高效消毒。

7、转诊患者或外出检查之前通知相关科室,防止感染扩散。

8、VRE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9、患者症状好转,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大于24小时)均未培养出VRE,方可解除隔离。

四、VRE感染的治疗:如临床肠球菌感染病情属中、轻度,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有一定敏感度可先用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二、控制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制度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10、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三、监督、处罚院感科每天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到科对MRSA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一、MRSA的预防1、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第;二、MRSA的报告1、发现MRSA病人首先要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时隔离病人;2、如果是医院感染必须在24小时之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三、MRSA的感染控制措施1、告知工作人员和病人有关注意事项,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在病房内的传播;2、将感染或带定植菌的病人隔离于单间、隔离单位或将同类病人隔离于一个较大的病房;;,9、携带MRSA的手术医生不得进行手术,直至检测转为阴性;四、MRSA的治疗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万古霉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MRSA唯一疗效肯定的抗生素;除万古霉素外,还有壁霉素、香豆霉素等新药对MRSA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另外,万古霉素也可与磷霉素、利福平、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加强治疗效果;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正,,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

多重耐药菌患者报告卡

多重耐药菌患者报告卡
多重耐药菌患者报告卡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入院日期:
住院天数:
入院诊断:
标本名称:
送检日期:
送检医生:
多重耐药菌感染: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耐
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产 ESBLs 大肠埃希氏菌
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氏菌
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细胞菌
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其它(请注明) :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后隔离措施:
单间隔离 未隔离
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同一间房 其它 (请注明) :
标本送检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例: 是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1.
发生于住院后
2.
发生于住院后
主管医生:
天 天 监测者:
报告日期: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并 于 24 小时内填报此卡。 2.值班医护人员接报告后,立即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进行相 关处置。 3.为医院感染需填感染日期及诊断并附填院感报告卡。


































(完整版)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完整版)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及答案

多重耐药菌培训知识考题科室: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或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有、、、、、等。

3、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予实施措施, 隔离标识的颜色是:。

4、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安置,不能进行单间安置时,应将感染患者安置。

5、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时,应于填报“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卡”给院感办,若发生院内感染,须同时上报。

6、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进行。

7、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并进行。

8、抗菌药物分级为、和。

9、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医院应,根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10、医院应从、、、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二、多选题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4、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

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

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5、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表说明:
1、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护士长。并于24小时内填报此卡。
2、值班医护人员接报告后,立即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进行相关处置。
3、为院内感染需填感染日期及诊断并附填院感报告卡。
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卡
科室: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
诊断:
抗生素
使 用:
是否院
内感染

感染日期:
院内感染
诊断:否标本名称:送检医师:送检日期:
多重耐药菌
名称:
报告者:
报告日期:
耐药
情况
(打√)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碳青霉素类头霉素类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其他类(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