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 教 学改 革
11 多媒体 、 . 板书教学和习题各有侧重
本 文作者讲 授的《 电路分析基 础》 共包括 4 课 时 , 8 含有
1 , 6讲 每讲 3 课时。其中含有 2 时的课堂 习题课及 1 课 课时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学 习的内容非 常丰富 , 需要 学生有
扎 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和物理理论基础知 识和能力 , 才能理解
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学生加深理解 。通过课后习题的
练 习, 学生可 以巩固对课 堂知识 的学习 , 提升学习效果 。
1 理 论 与 工 程 实践 相结 合 . 2
《 电路 分析基础 》课程不仅介 绍了电路理论 的一些基 本 概念和原理 .而且还针对一些经典的 电路进行详 细的分析 ,
软件 分 析仿 真演 示 给 学 生 看 , 深 学 生 的实 际 体 会 I 同时 , 加 I 。
实际的实施效果 的例子 , 最后对改革效果进行 了总结 。
通过学生 自己使用 Ma a t b仿真软件 的编程模拟 , l 进一步提高 学 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的能力 。 通过理论分析和 Mal tb仿真 a 分 析编程模拟这 两个环节 的结合 , 进一步加深学 生的理 沦和 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从而提高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 1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 3
习对 于培 养学生 的实践 动手能力 、 电气 电子 、 通信类专业 的
学习方法及 后续的工程 和科研工作 能力的培养具 有举 足轻 重的作用。另一方面 , 这些电气电子 、 通信类专业 的技术发展 日新越异 , 断产生新 的知识和新 的技术 。这 就要 求我们的 不 基础课教 师具 备发展 的眼光 ,在学生 掌握这 门课 的基础 知 识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又要尽量压缩课程的学 习 , 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 , 以应对新技术发展的挑 战。 基 于教学改革 的重要性及 教学改 革的方法在 很多文 献 中已经有 描述l 这些 方法都是各 位教学名 师在实际教 学 中 】 1 , 的经验总结 , 是非 常值得借鉴 的。本文 以作者所在 的南京邮 电大学电路与系统教学中心的授课 经验出发 . 于教学 中心 基 多年来 以沈元隆教授 和刘陈教授 等为代表 的教学名 师的教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几点思考

加原 理, 可使 用傅 立 叶级数 对该类 电路进行 分 析。 便 3 阐述 电 路原 理通 过 数学 思想 方法 的 可证 性 。 电路 中有很 多基 本原理都 可以通过数 学思想方法进 行严格 的证明, 在教学 过程 中进 行相应 的阐述与推 导可 以帮助 学生加 深理解所 学的电路 原理, 同时感 受 数 学 知识 的魅 力 。 例如 : 立在基尔霍 夫定理及 欧姆定理之 上的各种 电路分析方法 都具有数 建 学的可证 性, 中的回路 电流 法与节 点电压法都 是在支路 电流法基础之 上进行 其 多元线 性方程 消元 的过程 , 在理 解 了支路 电路法之后 , 回路 电流 法与节 点 电压 法可 以通 过数学 卜 消元进行 证明与 理解 , 其中 回路 电流法是 在支路 电流法 的基 础上消元 代 换掉 了K L C 方程得 到的, 节点 电压法 是在支 路 电流 法的基础 上消元 代换 掉 了 K L方 程得 到 的, V 三种 方法 的数 学本 质是 一样 的 叠加 原理可 以通 过将多元 线性方程组 分解为若干个 多元线性 方程组, 且分 解后 的 多元线 性方 程 组 中只一 个方 程 含有常 数 项的 方法 来进 行证 明 。 在一 阶动态方程 中任意 响应 均具有 同一时间常数 , 一电路原理难 于从 电 这 路本身得 到证明, 但通 过微分 方程的相关 数学知 识同时结合戴 维南定理 可以进
电路分析 基础…课程 是电类专 业的一 门重要 的技 术基础课 , 其核 心 内容 是 对 电路 模型进 行定 量分 析与 计算,以达 到精 确分 析元 、器件 各种 参数 对 电路 性 能有何 影响 的 目的, 因此 需要 大量数 学知 识作为 支撑, 本课程 教学 过程 中需 要 应用 到 诸 如 : 积分 与 微 分 、多 元线 性 方 程组 、 正弦 函 数 与相 量 ( 复数 )、 常 微分 方程 、傅 立 叶级 数及 拉普 拉 斯变 换 等等 数 学知 识 。如何 在教 学 过程 中引导学生思 考数学 思想 方法 与电路分 析之间各 层面 的关 系, 从而有 效地应用 数学 知识是本 课程教 学中一个 重要 的问题, 笔者在 多年从事 该课程 的教学实 践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124 用,第一是探寻生命规律,第二是寻找社会议题。
高中生物课程中与生物学有关联的知识非常多,编写这些内容的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在其中处处可见,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可以把这些具有科学家思维的内容巧妙设计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述光的折射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关于光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讲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提问光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光照射到不同物体上不同物体会有反应?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假如绿色植物没有了光照也就是没有了能量的来源会变得如何?进而教师可以引导出发现植物作用的科学家。
如“1804年瑞士人N.T.DeSaussure做定量实验,证实植物所产生的有机物和所放出的氧总量比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多。
”进一步探讨科学家在发现光合作用时所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神,学会敢于对所学的难点知识主动解决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能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提升学习成绩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的核心素质,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同时教师要使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式,联合实际生活运用试验教学,更好地提升学生此素养。
而学生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配合教师实验教学,提升自身的核心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1]肖安庆.试论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9):45-48.[2]郑晓白,福建福安高级中学,福建福安高级中学,福建宁德.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7(7):39-39.[3]谭永宏.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2):62-63.[4]欧阳主星.高中生物科学思维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No.594(07):139-140.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汪先兵 王祥傲 (滁州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 239000)【摘 要】电路分析是工科电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难度。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
一、研讨式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
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研讨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来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如何运用研讨式教学进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1. 推崇学生参与。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电路分析基础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自行讨论,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电路问题的分析能力。
2. 设计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电路应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案例分析促进学习。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思考研讨式教学的问题和挑战1. 需要合理的组织课堂时间。
研讨式教学需要老师合理的掌控课堂时间,使得讨论氛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同时也需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 需要保证学生在讨论中的角色。
在研讨式教学中,老师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避免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被边缘化,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组织和引导能力。
3. 需要注意课堂纪律和管理。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避免讨论过于混乱,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本文围绕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首先对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改革思路,包括引入实践案例和强化学生互动。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改革措施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望为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教学现状,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案例分析,成效,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电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电路在现代通信、计算机、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已经成为电子工程和相关专业的基础教学内容。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是电子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电路分析基础,学生可以掌握电路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日后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电路分析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导致学生对电路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为了提高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质量,探索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子工程人才。
1.2 研究意义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子电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通信、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中,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基础。
对电路分析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电子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必修课。
传统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没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思辨能力提升。
而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重视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旨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讨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讨论和对比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课前布置作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研讨,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并准备好一些问题、疑惑和想法。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为课堂研讨做好准备。
2. 集体和小组讨论:在研讨式教学中,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互相进行对话、讨论和思考,并根据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式的研讨。
3. 引导思考和独立思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
因为电路分析课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实际应用和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实际应用问题。
4. 实验和操作训练:研讨式教学也应该注重实验和操作训练的环节。
在实验和操作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测量来加深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研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路分析的应用。
5. 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该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领悟、发现和收获。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发言,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加深他们对电路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特别适合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
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专业设 置的学 时为 8 0学时,计 算机学院的电子与信 息技术 、通 讲 授例题 习题 时,采用传统 板书教学 ,可 以活跃学生 的思维 ,
信工程、信息工程 3 个专业 因其人才培养计划 较偏重计 算机软 使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分析 电路 的方 法。此外,还及时把多媒体 P 件,2 0 年将 其电路分析 课程设 置为 6 07 O学时。压 缩课 时并不 P T课件发给学生 ,让他们在做作业 的过程 中消化吸收,保证
力和工程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及广泛应 用,电路 分析 课程 的教学 改革越 来越受 到重视 。为 功率 的测量 内容做了适 当的整合 ,适当补充计 算机辅助 电路设 5 增加反映新技术的新内容 .
近 年来 ,随着 电气 自动化 、 电子 通信 、信 息技 术 的发展 计的 内容。 了拓宽学生 的知 识面 ,激 发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调 动学生 的积
了以下探 索。
一
如 引入 P p 、E S  ̄e WB、Mu i m 等 电路 仿真 分析 软件 , ks i
性,起到 了辅 助教学 的作用,有 利于学 生加深对 理论 的理 解。 同时,让学生尽早接 触先进 的设计工具 ,可调动他们的积极 性 和主动性 ,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部分 : 电路基本概 念和简单直流电路分析。第二部分 : 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能方便地 控制讲 课的节奏,大大 P 复杂直流 电路分析。第三部分 :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第 四部分 : 减少了重复性劳动 。且多媒体 P T课 件 图文并茂、形 象逼真 、 互感 电路。第五部分 : 三相 电路。第六部分 : 非正弦周期电路。 信息量 大,可增强学生的注 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单纯多媒 体 第七部分 : 一阶电路和二 阶电路。 2 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 学内容 .
关于《电路》课程教改尝试与思考

关于《电路》课程教改尝试与思考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电路课程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教材板书讲授,“经典问题”以及实验室设计环节占据主导地位,过去几十年多年来电路课程教学模式几乎毫无改变,这也反映出电路课程教改的迫切必要性。
第一,可以增加多媒体资源。
整合网络多媒体知识库,让学生学习电路更加有趣,更加前
沿的教学手段,如使用3D技术,可视化技术,交互式系统和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增加学
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效率。
第二,创新教学策略。
在学习电路过程中,引入“实践练习”,让学生同时拥有理论知识
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可以多样化,从传统实验舞台实践,到利用数字仪器等,再到
模拟和数字电路仿真。
第三,增强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有多种可选择,考核方式的变更,使学生的学习可以更加
大胆的创新。
除了传统的习题解答,报告等方式外,可以安排更多的实验课题研究、访谈
报告,团队投稿赛、多媒体研究项目等方式,更加深入的贴近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科技
研究热情。
以上是我对如何改进电路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一些想法,该议题实在是复杂,涉及众多学科及知识面,解决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水平的差距,永远是课改的一
项重要议题。
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学习资源,重新组织教学结构,创新考核方
法的大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时候,电路课程真正实施教改也就不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收稿日期:2018-10-08作者简介:吴建辉(1970-),男,博士,助理教授,从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自然计算等工作。
一、引言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单一的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形式呈现的“独白式”讲课模式虽然能保证知识的准确传授,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参与度较小,学生很难调动思维积极主动思考,不利于培养现代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以及创新的能力。
显然,亟须寻求一种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电路分析基础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需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续课程如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对学生的分析及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1]。
因此,为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这门课的教学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引入了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特点及研究现状研讨式教学是一种“讲授—研究—讨论”的三元结构模式。
学生在课前会先收到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后有了总体认知,课堂上老师简单讲授基本要点后,各小组内再通过研究探讨,课题演讲以及结果、解决方法展示等形式体现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
很显然,研讨式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查找文献、独立思考、口头表达以及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
研讨式教学最先由德国的弗兰克[2]提出,此后国内外教师开始研究并应用在高校课程中,如有教师将研讨式教学引入到计算机科学专业课堂上[3],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学习交流;梁秋霞等人提出创新型研讨式教学,并将该方法引入交叉生物学科中,对培养创新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4];欧阳宁等人提出改进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5]。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有国外理论的束缚,模式太过单一,以及实践中研讨教学往往会占据大量时间,能否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也是需考虑的问题。
三、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1.课程教学内在要求的必要性。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如果在前期学习中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很难继续专业课的学习。
该门课程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程教学的更高要求需要教学模式有所创新,而具有研究特性和讨论形式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因太过单一使得学生主动性不强,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研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问题探论,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2015年以来,我院完成了计算机科学、物联网工程、智能、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平时教学的影响,研讨式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四、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1.研讨式教学与网络结合模式。
研讨式教学有大量讨论和汇报将会占据很多时间,如果时间控制不好,学习计划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节约课堂教学吴建辉,周久芳(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本文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入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中,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
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该门课程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均有帮助。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方法;电路分析基础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14-02The 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 Seminar Teaching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Basics"CourseWU Jian-hui,ZHOU Jiu-fang(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course of basic circuit analysis,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class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operation.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seminar teaching model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fter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and has improved the students'abilit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olving problems.Key words :Seminar;Teaching method;Circuit analysis basis时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网站上提供了课件等教学资料,可以满足学生线下学习的需要。
课后还有自测题及互动模块便于学生复习及交流。
课上研讨式教学模式与课后网络平台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2.小班讨论课的研讨式教学模式。
在电路分析基础的小班讨论课中,课前提前告知研讨内容,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先讲授相关内容的基本理论,讲解完毕后会提出思考题,各组互相探讨并总结。
例如,在“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及运用”的专题研讨中,演讲人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介绍定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理的描述、推导过程、使用技巧、例题演练等,陈述完后就这一组讲解的内容开展研讨,各组可提出补充内容和建议,最后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由师生共同打分评定。
3.夏季小学期课程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结合。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是按照实验报告要求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缺乏探索精神,自然也就导致对实验能力的培养达不到理想效果。
例如,在做验证“叠加定理和置换定理”实验时,在没有研讨前,有的学生按照提供的电路图快速画完后,在验收阶段,被问到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只是简单陈述结论,缺乏必要的思考及研讨。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湖南大学为期四周的夏季小学期中,有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电路分析基础实验课程。
实验课上,学生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实验思考题展开深入讨论,每组学生就本组讨论结果进行针对性发言,其他组可进行补充,老师最后还会提出开放性的探究题并对此次实验做出总结。
五、效果评价电路分析基础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后,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评价反馈较好。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学生参与度提高。
课堂气氛比之前活跃很多,由一人主导变成全体参与,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踊跃回答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度提高了。
2.学生考核成绩良好。
电路分析基础没有采用单一的考核标准,而是将课程考核分成五部分:作业占10%、课堂测验和期中成绩占10%、小班讨论课占15%、课程实验占15%、期末成绩占50%。
通过对2016级通信专业120名学生成绩的统计可知,90分以上有10人,约占8.33%;80—90分的有50人,约占41.67%;70—80分的有40人,约占33.33%;60—70分的有19人,约占15.83%,60分以下的有1人。
总体来看,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大部分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能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探讨会从多个角度分析,积极探索不同解题思路。
3.课外学习能力提升。
除了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课外的学习,使学生对学科知识钻研变得深而广,远胜于传统单一授课的效果。
随着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主动学习下会涉猎更多知识,老师也必须及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研讨式教学推动了师生双方的进步与交流。
六、结语研讨式教学提倡以研究讨论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灵活,对培养学生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以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价机制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教学模式的革新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时代需要的综合、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1]吴建辉,王博华,曾凡仔.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130-131.[2]谭渊,林纯洁.德国大学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育,2017,(01):43-51.[3]周栋,曹睿卓,刘建勋.基于研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2):36-40.[4]梁秋霞,曹刚强,王雁萍,等.创新型研讨式教学在交叉学科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11-112.[5]欧永宁,吴翠云.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在高校“概论”课立体式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