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防控分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防控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设立的专门平台,用于发行债券及进行其他形式的融资活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渠道,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防范和控制。
一、风险分析1. 信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是以地方政府信用为支持的融资主体,受到地方政府主体信用影响。
在一些地方政府信用较差或财政状况不佳的地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一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违约,将对地方政府信用和债务偿付能力造成重大冲击。
2. 流动性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借款期限较长,而资金用途的回笼周期相对较长,存在着债务偿付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持的风险。
当还款期到来时,如果无法及时回笼到期债务所需资金,将引发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难以履行偿还义务。
3. 利率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而债券的利率通常是固定的,存在着利率上升导致债务成本增加的风险,一旦出现利率上升,将增加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大偿债的压力。
4. 政治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活动与地方政府息息相关,政策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可能对融资平台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旦政策出现变化或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甚至面临违约风险。
5. 操作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常涉及大规模的财务交易和资金管理活动,需要面对大量复杂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工作。
一旦管理不善或者出现操作失误,将导致融资平台面临巨大的操作风险,可能对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二、防控措施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分析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等,确保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2. 严格融资准入机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建立起严格的融资准入机制,加强对融资项目的审核和评估,降低信用风险,提高融资质量。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控及转型发展对策探讨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控及转型发展对策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风险与挑战。
如何有效防控风险,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控及转型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风险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首要风险。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政策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业务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2.信用风险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重要风险。
一旦融资方出现违约行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将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
3.资金流动性风险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业务规模较大,资金流动性风险也是其面临的重要风险。
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活动,甚至导致公司的倒闭。
1.加强风险管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有效防控各类风险,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2.优化业务结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应优化业务结构,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服务领域,降低对某一特定领域或客户群的依赖性。
逐步向金融科技领域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3.加强资本运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应加强资本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收益来源。
积极拓展跨境业务,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资金的全球化配置。
4.提升风险管理技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应加强对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5.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应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风险防控难题,共同开发创新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模的快速膨胀,其所存在的各种隐性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因此探索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从制度、法律监管等方面, 探讨了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对策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内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授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对外融资活动,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的企(事)业法人机构。
其主要存在形式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运营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公司。
因此概括来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包括以下特征:一是政府掌握主导权;二是主要业务为筹集资金;三是融资行为全部或部分由地方财政直接或间接承担偿债责任或提供担保;四是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准公益性投资项目。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性的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在10% 左右,但国家财政收入并未同步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
改革使得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并没有同步增长,即出现了财权事权两极化的现象。
最后结果便是地方财政的收支缺口越来越大。
而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公开发行债券,因此地方政府就开始以政府担保或以土地为抵押等一系列的方式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向银行进行借贷。
因此可以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的根本原因。
二、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现状总括起来,目前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表现出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层次增多。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姻曾章伟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指地方政府成立的以投资与融资为目的的公司。
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公告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至少有7170个。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高效地通过各种途径集聚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加快了地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了GDP 的增长,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由于发展太快,缺乏法律规制和监管,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内部隐含着诸多风险。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风险分析1.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行为本身存在违法性和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存在违法融资和投资现象。
譬如,将储备土地、市政道路、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以资本金形式低值高估违规注入平台公司造成平台公司资本不实,从平台公司抽逃资本,政府机关直接通过BT、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举借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及其所属事业单位违规担保,平台公司违规发行债券,违规将资金用于修建楼堂馆所,等等。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到期要还本付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一旦无力偿债,就出现违约风险,政府还债及担保承诺不兑现就会丧失公信力,违背诺言造成不诚信的道德风险比债务更可怕。
2.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高企,面临偿债风险根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
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的债务率高于100%。
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分别为19422.48亿元和4433.86亿元,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担保、救助责任的债务超过30万亿元。
根据《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3年我国全国财政收入129142.9亿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政府融资平台在公司操作层面常常重视制度管理, 而
较少考虑管理流程控制, 而管理实践中不乏好的制度欠缺
的是好的执行, COSO 报告中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从事
项识别到最后监控六个具体操作参考, 特别是在1994 年
COSO 报告的基础上将风险评估拓展到事项识别、风险评
沟通、监控八个方面构建控制风险的整体框架, 主要体现
为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 提出风
险管理应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合规性,
这对于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控制战略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在管理中可以借鉴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中
3、财务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 而政府多以土地等实物出
资, 现金出资有限, 而且政府建立融资平台就是为了筹集
建设资金, 很多情况下是银行验资一结束, 公司的资金就
被抽走, 公司缺乏正常经营必要的资金周转, 很容易造成
资金周转困难。另外, 此类公司作为政府融资的平台, 资
产负债率常常达到70%以上, 而且由于项目多为工程类
项目, 资产负债结构中以在建工程为主, 往往要到工程阶
段性验收合格才有现金流入, 资产变现较难, 使得政府平
台公司财务状况不佳。高负债和现金流枯竭是政府融资平
台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三、化解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措施
政府融资平台由于其特殊身份, 面临着上述的诸多风
险, 但其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建设的不可或缺的
确定, 其盈利性也很难有保证。上述项目另外一个明显的
特点就是项目建设周期长, 而且资金需求大。市政工程一
浅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潜在风险及防范

浅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潜在风险及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设立的特殊融资平台。
这些平台通常是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存在,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融资。
然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些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潜在风险一:信用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主要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但一些融资平台可能会存在信用风险问题,即地方政府无法按时兑付债券本息。
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损失资金。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需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健全债券发行审核制度。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对这些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来提供额外的担保,降低投资者的信用风险。
潜在风险二:流动性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债券通常具有较长的期限,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很容易地将其债券转化为现金。
而一旦投资者需要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可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需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让投资者充分了解债券的期限和流动性特点。
此外,可以建立二级市场,提供投资者在需要时将债券转让的机会,增加投资者的流动性选择。
潜在风险三:操作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营涉及大量的资金和交易,因此存在着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可能来自于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为了防范操作风险,可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部风控的建设,包括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等。
同时,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监控,确保其运行符合法规要求。
潜在风险四:政策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政府在未来可能会调整债务限额、加强监管,或者出台其他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防范政策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以便灵活调整运营策略。
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应该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政策风险带来的影响。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其防范措施_基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视角

承担债务,符合法律上的债务主体,就可规避了 《预算 法 》的制约,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 就是政府债务风险 。 危及实体 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波及银行 、 经济 。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单一, 绝大 多数来源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 这一方面源于 2008 - 投融资平台可以轻 2010 上半年宏观上宽松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也表明银 易地凭借政府信用和担保取得贷款 。 行愿意投靠政府这棵大树, 将大部分信贷资金由房地产 开发企业转到政府投融资平台 。 但是, 当政府融资超过 一定量,就是超出政府偿还能力时,政府债务就转为债 务风险 。 一旦政府债务危机出现, 银行和政府绑在一起, 必将波及银行, 导致大量呆账坏账, 危及实体经济 。 2008 年初,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仅有 到 2009 年中, 迅速上升到 5 万亿元以上, 其 1 万多亿元, 不 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 如此快速的信贷增长, 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也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形成显著的潜在压力 。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推高了城市房价居高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 主 不下和容易引发经济危机。 要依靠土地担保从银行取得贷款 。 从 2001 年起城市土地 使用权实行有偿出让, 土地财政成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财 政收入, 在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的同时也推高了土地和城 市住房的价格, 扩大了政府投融资担保资金, 放大了财政 在这样的循环基础上, 政府偿债能力对 资金的投资效应。 从 2003 - 土地升值依赖过大, 导致城市房价一涨再涨 。 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 但收效 2010年, 不大, 房地产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 如果一旦地价下跌, 政 “破产 ” 府将无力还贷,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就会陷入 境 地, 殃及相关银行遭殃。 在全国地方政府普遍大规模融资 无奈地方政府只得继 的背景下, 极有可能酿成经济危机。 续推高地价 、 抬升房价, 既造成经济畸形, 也导致民生艰 难, 给中央宏观经济调控造成障碍, 这也是许多地方政府 在控制房价上态度暧昧的原因。 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容易导致政府信用 危机 。 政府信用是社会公众对一个政府守约重诺的意 愿、 能力和行为的评价, 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 政 府信用需要政府的自觉, 政府的良知与行为自主性能够 提高政府能力 、 克服信任危机和提升政府形象 。 地方政 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最终由政府财政承担还债责任 。 随 着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旦融资规模 超出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 政府将随时出现资金链断裂 的危险 。 倘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 会给政府信用带来很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及防控对策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风险及防控对策作者:向阳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16期向阳摘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自成立以来,在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不断发展,与其相关的政府提供隐性担保、违规担保、金融机构违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等问题时有出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随着国家要求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规范化及金融监管严格化,当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后,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诸多融资风险,如何对风险进行防控是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风险防控对策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展特征与融资现状从宏观角度来看,投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及政府就是不可或缺的3个重要支点,因此投融资平台与政府、金融机构等有十分密切的发展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在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中,融资的速度较快、规模较大,有的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隐形担保,有的是企业自身市场化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借贷,因此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较为突出的特征。
投融资平台在土地一级开发、棚户区改造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招商配套设施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与孵化器建设以及作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投融资等业务开展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除少部分来自政府的资本金投入、政府债券资金外,更多来自企业的市场化融资,但这些市场化融资由于长债短投、退出机制、投资收益低于预期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融资方面的风险。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风险(一)负债率高的风险从对国家财政、审计单位及金融机构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资本不足、资本不实及资本抽逃等问题,甚至有些地方上的投融资平台还会采取一些手段向平台注入不实的资产,企图“滥竽充数”[1],尤其是地市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掌控的市场化国有资产资源偏少、财政收入偏低、历史欠账偏大,却由于当前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不得不承担省级重大项目与重大产业的落地工作,以加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作者:曾章伟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13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指地方政府成立的以投资与融资为目的的公司。
根据审计署2013年12月公告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至少有7170个。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高效地通过各种途径集聚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加快了地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了GDP的增长,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由于发展太快,缺乏法律规制和监管,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内部隐含着诸多风险。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风险分析1.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融资行为本身存在违法性和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存在违法融资和投资现象。
譬如,将储备土地、市政道路、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以资本金形式低值高估违规注入平台公司造成平台公司资本不实,从平台公司抽逃资本,政府机关直接通过BT、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等举借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及其所属事业单位违规担保,平台公司违规发行债券,违规将资金用于修建楼堂馆所,等等。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到期要还本付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地方政府一旦无力偿债,就出现违约风险,政府还债及担保承诺不兑现就会丧失公信力,违背诺言造成不诚信的道德风险比债务更可怕。
2.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高企,面临偿债风险根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
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的债务率高于100%。
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分别为19422.48亿元和4433.86亿元,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担保、救助责任的债务超过30万亿元。
根据《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3年我国全国财政收入129142.9亿元。
审计署也坦诚,“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事实上,有些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已经陷入了债务泥潭。
如鄂尔多斯市政府及其平台公司负债2600亿元以上,而2012年鄂尔多斯全市财政收入只有375亿元,鄂尔多斯市政府及其下属的东胜区政府等不得不向企业借款发放公务员工资。
如果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波演变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话,则会陷入如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一样的困境。
要对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偿债风险之严重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举措准备。
3.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风险不少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就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投资公司,专司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业飞速发展,为国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房地产产品,许多人实现了居有其屋的幸福生活,可有些房奴居有其屋却按揭还款负担沉重。
全社会都热衷于投入房地产带来的超常规发展也累积了许多问题,房地产产品出现了地区性不平衡发展和结构性问题。
有些贫困家庭买不起房,只好住棚户区,有些家庭则坐拥数十套房子甚或豪宅。
有些地方房地产供应不足,有些地方则出现了过剩。
大城市房屋供应依然不能满足人口膨胀而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房价依然上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房价开始下降,有些城市房价出现腰斩甚或三折更低,很多地方的新区或者新城空房林立而人烟稀少成为鬼城。
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城市很多人是债务缠身,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濒临倒闭或者已经破产。
部分投融资平台公司也深陷房地产泥潭。
4.土地财政衰竭部分地方的财政收入50%以上来自于非税收入,非税收入主要来自于房地产。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遗余力鼓励房地产投资,房价上涨给购房者带了巨大负担的同时,给房地产商带了巨大的收益,也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年年超越GDP增长率,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也随着飙涨,年年财政赤字。
从《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看,北京、重庆、海南、福建、天津、浙江等省市承诺以土地出让金等土地财政收入偿债在政府负责偿还责任债务中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四川、湖北、上海、江西四省市占比在40%以上,辽宁、广西、山东、江苏、安徽、黑龙江、湖南七省占比在30%以上,陕西、吉林、甘肃、河北、山西五省占比在20%以上。
房地产崩盘,地卖不出去,政府没有了土地出让金,房卖不出去,政府在房地产交易环节收的税费就少了,地方财政收入就下降,土地财政的衰竭将导致政府没有能力偿还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高额债务。
土地财政的衰竭带来的问题绝不仅是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得不到清偿,还有其他诸多的恶劣影响会显现出来。
5.实体企业虚化和财务危机许多实体企业虽在本行业兢兢业业,利润却不尽理想,辛苦企业获利不多,看到房地产投资者日进斗金,实体企业纷纷将资金从本行业和本企业的其他业务抽出,倾其所有投资房地产。
有的企业直接就转行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
有的企业想方设法购买土地,自建厂房,圈地建房而后将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用作房地产开发。
也有的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商品房或者写字楼或者商铺,有的企业将资金借给房地产开发商取得高额利息。
疯狂的房地产业像洪流卷走了各种各样的资金,将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在高利诱惑下,实体企业不做实业,不再投入,则许多行业就出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都缺乏资金支持,不仅实体企业虚化了,很多行业都开始停滞了甚或倒退了。
房地产一枝独秀也导致很多地方产业单一,房地产业一旦出问题,很多地方经济就出现危机。
房地产崩盘,实体企业的资金就打了水漂,血本无归,实体企业就出现财务危机,深陷于房地产的部分实体企业破产倒闭为数不少。
实体企业不做实业,三心两意,付出的代价是“生命”的终结。
即便是存活下来的实体企业也是元气大伤。
房地产业一旦出事,不仅会影响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还会给地方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造成部分地方的经济危机。
6.民间借贷危机房地产业不断激发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激情,企业资金不够就向银行、其他企业和个人借,个人不够就向银行、企业或者个人借,民间借贷市场蓬勃发展,借贷利率节节高,从两分利到三分利,再到四分利五分利,利率无上限,民间借贷逐步成为高利贷。
企业与企业之间借贷是违法的,民间借贷超过银行利率四倍也违法,企业向社会个人吸收存款和集资不仅违反金融法,情节严重者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诈骗罪。
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直接或者通过其子公司或者其控股控制的公司向民营企业及个人借贷资金。
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社会企业、个人的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房地产崩盘,锁住各种资金尤其是民间资金,则投资于房地产业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和个人无法偿还民间借贷资金,引发民间借贷危机,企业破产倒闭,个人倾家荡产。
民间资金的匮乏降低了民间的置地购房需求,房地产供过于求,又加剧房地产危机。
7.金融危机企业向银行借款买地建厂房或者直接间接将银行借款投入房地产业或者钢贸、建材、家具、水泥等产业,个人向银行按揭买房或者向银行贷款进行房产投资。
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向银行借贷投资于基础设施、公益项目、房地产业,与政府及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合作的社会企业也以合作项目缺资金为由向银行进行借贷。
银行与政府进行政银合作贷款,银行与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政银合作贷款,银行发行各种理财产品贷款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给银行与信托公司银信合作发行信托产品再转贷给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与证券公司合作发行各种债券筹集资金,保险公司也将资金借贷给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银行还以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方式向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资金。
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公司、建材供应企业、钢铁企业、水泥企业等都向银行借款。
而银行资金通过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等各种渠道流向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
金融产品提供者和接受者还存在短存长贷、短融长投、期间不匹配、违规用款等问题,放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房地产业崩盘、民间借贷危机,加上企业虚化、个人缺钱,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等客户还不上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款项,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便会坏账丛生,撑不住的就破产,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的破产形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银监会将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列为银行三大风险之首。
8.担保风险民间借贷、金融机构借贷都会有担保。
政府及其机关事业单位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或者出具政府还款承诺函,违反《物权法》和《担保法》不允许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担保的规定。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有时候为多家公司担保形成一人多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还联合起来为某一家企业担保成为联合担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相互之间担保形成互保,我为你保、你为他保、他为我保形成连环担保,甲为乙保、乙为丙保、丙为丁保、丁为戊保、一直继续下去成为接力担保。
一人多保、联合担保、相互担保、连环担保、接力担保不仅存在于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还存在于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与社会企业及个人之间,还存在于各类企业与企业之间,还存在于企业与个人之间,社会各类主体之间的密切担保关系形成了难解难分的担保怪象,这种担保现象是一个难以寻求规律的棉花团,剪不断理还乱,令社会各类主体成为命运共同体,其中一个主体出现担保违约,一人被诉大家都被诉,则整个担保圈内的所有主体都陷入相互诉讼而连法院也难以执行的泥潭中。
政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子公司如卷入担保漩涡就很难自拔。
9.治理结构缺失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各级政府为了实现促进经济发展需要投融资而成立的。
政府主导着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经营、管理,政府准允投资的机关如国资委等向平台公司注入资本实现独资或者控股,政府不仅控制资本成为所有者,还委派经营者,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政府集财权与人事权一身,任命官员作为经营者。
国有股一股独大,政企不分,官商不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董事会与CEO职责不清,治理结构缺失。
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自己缺乏决策权,实际执行的是地方政府的决策,体现的是地方政府的意志和意图。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缺乏自主性,缺乏自主经营权,并没有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自主经营能力和自我盈利能力不强,资本虚空率高、资本抽逃率高、资产潜亏率高、资产负债率高、应收账款率高、资产固化率高,自我承担风险能力极低,一旦离开政府,很多都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难以生存。
10.腐败频发政企不分、官商一体、权钱结合,就容易滋生腐败。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业务与政府机关的职权紧密交集,给实权机关及官员有权利寻租的机会。
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背靠各级政府,掌控着财政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金、土地资源,可谓资源丰富,为官员腐败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