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_学案

合集下载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学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学案
《天气和气候》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
3.知道空气质量日报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任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C.雨伞、防寒的衣物D.太阳帽
【拓展阅读】
云与天气
云是天气变化的征兆,在古老的年代里,农夫与渔夫常借云之观测以预报天气。
不论冬夏,好天气的时候常出现一朵朵白色圆顶平底的云,云底高度约在1千米左右,我们称它们为晴天积云,这时在3千米及6千米左右的上空,也可分别伴有花菜状或絮状的白色云块,我们分别称它们为高积云和卷积云。当这些积状云出现时,空气非常平稳,云淡风轻,为良好天气征兆。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天气、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 气
气 候


时间长短
_______
_______
变化大小
_________
_________
联系
是形成气候的基础
表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举例
____、风雨、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当低气压逐渐接近,就有高层云出现,平均高度约在3千米左右。这种云由冰晶与水滴混合组成,云层比较厚,水平伸展至数百里,足以遮蔽日光,有雨滴可自云中降下。雨层云,在低气压附近出现,高度在800米左右,呈暗黑色云幕低垂,有连续性降雨的现象。
夏天午后最常出现的云为积雨云,在闷热的下午,雷雨来临之前,天空常出现高耸灰暗的云块。云柱中含有冰晶与水滴,接近云顶的冰晶,常随风拖曳成砧状,这就是积雨云。积雨云因为对流强烈,在刚下雨时,常因冷空气之急速向下冲产生阵风,短时间内风力常达八、九级,所以大雷雨发生时常有强烈的风变。

天气和气候学案

天气和气候学案

《天气和气候》学案资丘镇中心学校田建平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德育渗透: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学法指导: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57-59 回答下列问题:1、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都围绕和两方面。

②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和。

③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 和。

④天气具有(多变、稳定) 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多变、稳定) 的。

2天气预报报告的主要内容:3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含义4、读图4—3预报主要城市天气状况。

1、北京2、曼谷3、纽约4、开罗5、东京4、完成P59活动题2、3二、指导探究1、问题解答:天气与气候区别2、问题抢答:老师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片,学生抢答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3、问题探究:风的符号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

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

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

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

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

卫星云图①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②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4、小组练习:四人一个小组读图4—3预报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5:能力提升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而每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立方米的空气,如果人们不断吸入受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如果吸入受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和死亡。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导入天气和气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关于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二、进修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2.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中的气象因素发生的变化,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因素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量、风向等。

- 区别:天气是短期内的气象变化,气候是长期内的气象统计。

2. 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气象现象的基础。

-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

- 地形:地形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山脉、海洋等。

3. 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出行、生产等活动。

- 气候: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农业生产等方面。

四、进修方法1. 观察天气: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的特点。

2. 阅读气象资料:阅读气象预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3. 实地考察:到不同地区实地考察气候差别,了解气候的影响。

五、进修评判1. 请用自己的话诠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你觉得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3. 你认为进修气象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拓展延伸1. 请调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写下你的观察和感受。

2. 了解一些气象知识,如气压、湿度等,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天气的。

3. 钻研一下气象预报的原理,了解预报员是如何预计天气的。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气象知识,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

天气与气候导学案一、引言天气是指指定时间和地点的大气现象和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而气候则是长时间内的统计数据,描述某一地区的平均天气情况。

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导学案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概念解析1. 天气:指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情况。

2.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因素。

3. 天气要素:指构成天气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4. 气候要素:指构成气候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气候区域特征等。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天气是气候的瞬时表现,气候是天气的统计结果。

1. 天气与气候的时间尺度不同:天气是指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气象要素,变化较为短暂;而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平均天气情况,随时间变化较为缓慢。

2. 天气与气候的空间尺度不同:天气变化是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城市的天气变化;而气候变化是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例如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气候变化。

3. 天气与气候的变化规律不同:天气变化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地貌等;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受到长期的影响因素,如大气层温室效应、太阳辐射等。

四、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 生活影响:天气和气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例如高温天气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寒冷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穿着和居住条件。

2. 农业影响:天气和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例如干旱天气会导致水灾和减产,暴雨天气会导致洪灾和农作物受损。

3. 经济影响:天气和气候对经济活动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能源需求和供应,影响农业、渔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和气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气和气候教案篇1学习指导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在各种气候下生存,初步学会了一点看天知识,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发展了,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雨、雪、风、云、虹、晕等天气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二十四个节气开始产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时代,但24节气知识在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有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顺应天时,敬畏自然,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情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24节气产生在哪个地区吗?学习重、难点: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熟练运用地图分析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运用综合比较的复习方法,归纳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实现知能、知情的迁移。

学习过程:一、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1.甲地最热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最冷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位于寒带的是地。

甲、乙两地中,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2.连线:正确描述各地气温年变化特征甲终年严寒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丙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3.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二、填图观察,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1.五地均位于半球(南、北)。

2.连线:正确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北京全年多雨区伦敦夏季多雨区罗马全年湿润区开罗冬季多雨区3.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三、读图分析,24节气产生在谁的家乡?1.根据表格资料填绘牛牛家乡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月份56789气温1825262519降水5392200210702.完成表格:牛牛红红亮亮甜甜1月(℃)-12-17月(℃)2625气温年较差(℃)2617年降水量(毫米)将以下年降水量数值,填入相应的四个地区中:45、450、700、10003.观察气候差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需用地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

《天气和气候》导学案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扣问他们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气温是多少?风向是怎样的?2. 引入问题: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地方常年雨水充沛,而有的地方却干旱少雨?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的认识,珍惜自然资源。

三、进修过程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是一种短期现象。

-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一定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是一种长期现象。

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影响着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发展受限。

- 气候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北极地区的居民主要以渔猎为主。

- 气候还影响着动植物的分布,例如热带地区发展的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3.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可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 不同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奇特的特点。

四、小结与拓展1. 复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讨论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如举世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增多。

3.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关注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提倡环保认识。

五、作业安置1. 观察当地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气温、湿度和降水量,并比照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

2. 撰写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环境珍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珍爱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增进了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导学案》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导学案》

《天气、气候和人类活动》导学案
一、导入
天气和气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语,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你知道天气和气候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人类的活动又是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呢?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知识。

二、观点诠释
1. 天气: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天气是短期内(几小时到几天)大气中的气象现象的总和。

2. 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包括降水、温度、湿度等。

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计。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 时间跨度不同:天气是短期内的气象现象,而气候是长期的气象状况。

2. 范围不同:天气是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象现象,而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的气象状况。

3. 变化规律不同:天气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而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四、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 工业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开释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

2. 森林砍伐:森林的砍伐导致植被减少,地表温度升高,气候变得干燥。

3. 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导致气候变化。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加关注环境珍爱,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六、思考题
1. 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 你觉得环境珍爱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七、作业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环境珍爱的作文,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和气候学案
同学们,自学有助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对天气和气候的共同探究中,我们会有哪些发现、收获和启示,又会产生哪些问题和疑惑呢?赶快打开课本,开始我们今天的自主之旅吧!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收看天气预报,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卫
星云图;结合当地情况能粗略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中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悟注重保护
环境的重要意义
自学主张:
一、天气
1、概念: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较近的在的具体状态。

2、天气突出的特点是 .从概念中得出的特点是天气具有(长短)时性。

3、我们可以用等来描述天气。

二、气候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2、气候的特点是具有相对
..的性。

3、在我国,东部地区月比较闷热;北方地区多为严寒天气;西
北地区(天气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4、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生活一段时间,应了解那里的(天气状况气候特征);近几天要到北京去旅游,应关心北京近几天的(天气气候)
三、天气预报
1、要了解某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就要收看天气预报。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
收看天气信息呢?
2、天气预报中发布的主要天气情况主要包括(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性(降水概率)降水强度、风力大小、空气可见度等等。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代表区,白色越浓,代表降水量越;绿色代表,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
4、记忆主要天气符号
练一练:
一、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A、沙漠
B、海洋
C、冰川
D、云雨区
•3、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大气环境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A、城市汽车增多
B、农村燃烧秸秆
C、绿化环境
D、烧煤取暖
二、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终年炎热()
暴风骤雨()阴转多云()
四季如春()彩霞满天()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