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

合集下载

饲料学

饲料学

饲料学,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科学,目的是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

营养,是人类和动物从外界摄取食物或饲料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日粮,一只饲养动物一昼夜采食的、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饲粮总量。

自由水,是一种具有与普通水一样的热力学运动能力的水。

结合水,是与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

书上81页几个名词,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的量与粪中排出的该养分的量之差与食入该养分的量的比值。

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内源某养分)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 = ────────────────────────×100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生物学价值,吸收氮沉积在体内的百分比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份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等。

青贮饲料,是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粗饲料,是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类,农副产品类、树叶、糟渣类等。

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大于或等于20%以上的饲料。

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CF<18%,CP<20%的一类饲料。

每千克干物质含有消化能10.46MJ 以上的一类饲料即为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在动物饲粮中占比例最大,50%~70%。

矿物质饲料,是指以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和有机配合体育金属离子的螯合物维生素饲料,由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青绿饲料在内饲料添加剂,指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剂贮存或饲喂过程中,人工另外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的总称。

饲料资源的开发:在正常情况下完全不宜用作饲料或不能被动物有效利用的物质,通过特殊处理使其成为饲料或能被动物有效利用,或者直接增加可利用资源的生产量的过程饲料资源的利用:将各种饲料资源用于饲喂畜禽的过程简答题1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1.饲料与饲料添加剂资源缺乏,尤其是蛋白质资源、能量饲料供应不足(玉米作为生物燃料)。

饲料学总结

饲料学总结

饲料学总结引言饲料学是动物科学和饲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饲料的配方、制备、营养价值以及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对饲料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饲料的定义与分类饲料是指用于供动物食用的物质,常由植物和动物性原料制成。

根据饲料原料的来源和性质,饲料可以分为草料、浓缩料和添加剂。

草料主要是以植物茎、叶和根等部分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饲料。

饲用草料可以直接供给动物食用,也可以作为基料用于制备其他种类的饲料。

浓缩料是指通过加工和精制等过程制得的高蛋白质、高能量含量的饲料。

常见的浓缩料有豆粕、鱼粉和玉米粉等。

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一类物质,用于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饲料的品质或起到特定的作用。

常见的添加剂有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中包含多种必需营养物质,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这些营养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能量是动物生长和运动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主要来自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和利用方式有所不同。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组织合成和代谢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常见的蛋白质来源包括豆粕、鱼粉和肉粉等。

脂肪是提供能量和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细胞膜和激素合成的基础物质。

维生素是动物身体正常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有机物质,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矿物质是构成动物体内骨骼和酶系统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钙、磷、铁、锌等。

水分是动物体内各种代谢反应所必需的物质,参与体温调节和消化等生理过程。

饲料的制备与配方饲料的制备包括原料的选购、加工和储存等环节。

原料的选择要考虑其营养成分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动物的需求和生理状态进行合理搭配和配比。

饲料的配方是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品种和用途等因素来确定不同营养成分的比例和含量。

配方要遵循科学、经济、合理和营养均衡的原则,以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和经济效益。

饲料学名词

饲料学名词

青贮饲料(silage) 又称青贮料。将青绿多汁饲料用青贮法调制加工成的饲料。通常将青贮原料切碎,压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乳酸发酵,利用所产生乳酸抑制其它细菌最终包括乳酸菌本身生长,这种调制过程称为青贮,所调制成的饲料可长期贮存,质优的青贮料养分损失仅10%,色带黄绿,气味酸香,PH值在4.2以下,质地柔软,适口性好,可消化性强,是冬季和青料缺乏期,供猪食用的优良青绿多汁饲料。
饲料(feeds,feedstuff) 畜禽食物的统称。凡能被猪消化利用,在合理使用下对猪体无毒害的物质,均可作为猪饲料。饲料的适口性、可消化性、利用率和营养价值等是衡量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改善日粮的适口性,减少对猪的应激,提高猪肉的质量和产量以及有利于饲料保存等目的,而在日粮中加入一些非营养性物质,通常归属于饲料添加剂。按饲料来源,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3类。实际上按饲料干物质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补充饲料和添加剂。
谷实饲料(grain feed) 由禾谷类、豆类及其他作物成熟后脱下的籽实,属精饲料。禾谷类籽实主要有玉米、大麦、燕麦、黑麦、高梁和粟等,豆类籽实主要有大豆、蚕豆、豌豆和绿豆等,饲料营养丰富,可提供高能量或高蛋白质,在猪饲养上起着重要作用。
糠麸类饲料(bran middlings) 谷物加工的副产品。如米糠、高梁糠、玉米糠、小麦麸和大麦麸等。饲料中最常用的是米糠和小麦麸等,米糠是稻谷脱去外壳后的糙米再加工成白米时的副产品,包括种皮、糊粉层和胚的混合物;小麦麸是小麦籽实加工面粉时的产品,由种皮、糊层粉与少量的胚和胚乳所组成。营养价值据谷物的种类、品质以及加工要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糠麸类谷物籽实饲料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高,而淀粉含量则低得多。糠麸饲料含有的矿物质中,富磷而缺钙。

饲料学

饲料学

名词解释饲粮:配合饲料:是根据畜禽不同品种、性别、年龄、体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生产方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科学比例配制而成的饲料。

日粮: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称为日粮非营养性添加剂:对那些天然饲料中所没有的物质,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同的人为添加的一些物质,又叫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又称补充料,人们为了满足营养需要,对天然饲料中已经有的营养物质再另外加入起补充或强化作用的一类物质。

蛋白质补充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单边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小于20%的饲料。

添加型预混料:是由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加入适量载体,按照畜禽不同均匀配制成的一种饲料半成品。

饲粮配方:单一饲料原料营养不平衡,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为了合理利用各种饲料原料,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有必要将各种饲料进行科学合理搭配,进行配方设计,以最经济的方式,使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和各种饲料原料中养分供给量相匹配。

中性洗涤纤维:NDF,是将饲粮样品在中性洗涤溶液中煮沸1h,然后过滤。

滤渣由纤维性的、不易消化的饲料成分组成,称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滤渣称ADF。

概略养分分析:把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

抗营养因子:把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浓缩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

非淀粉多糖:谷物籽实中的结构多糖。

益生素: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功能性寡糖:不被人和动物肠道吸收,能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有益于肠道健康的一类寡糖。

饲料学-第1章-饲料分类

饲料学-第1章-饲料分类

第一节1位数,分别代表8大类的类号, 第二节2位数, 第三节3位数,第二和第三两节共5位数代表某饲料
的编号顺序。
例如:二级玉米(corn grain, grade 2)编号为4-02931,表示它是第4大类“能量饲料”中第2931号饲料。 容量:每一类饲料可供99 999种饲料编号用,8大类共 计可供799 992(即99999×8)种饲料编号。
青 (三)青贮饲料(silages) 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经自然发酵或加入添加剂
发酵制成的饲料为青贮饲料,包括水分含量在45-55%的低水分青贮(或半

干青贮)饲料。
能 (四)能量饲料(energy or basal feeds)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粗蛋白 含量20%的饲料,包括谷物籽实、糠麸、块根块茎类饲料。
(15)成熟程度等15个方面。
2、饲料营养价值指标
水分(干物质)、粗蛋白(N x 6.25)、 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 钙、磷、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等。
青、粗饲料营养价值的表示应以干物质 为基础(on DM basis),能量、蛋白质饲料 以鲜样基础即可。
思考题
为何要对饲料进行分类? 饲料分类方法有几种? 国际饲料分类系统和中国饲料分 类把饲料分为哪8大类? 中国饲料分类系统的内容和特点 如何?
蛋 (五)蛋白质饲料(protein supplements)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粗蛋白

含量20%的饲料,包括豆类、饼粕类、动物性来源饲料等。
(六)矿物质饲料(mineral supplements) 天然和工业合成的矿物质含量丰富

的饲料,如食盐、石粉、硫酸锌等。
添 (七)维生素饲料(vitamin supplements) 工业合成或纯化的单一或复合的维 生素,但不包括某种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如胡萝卜。

饲料学

饲料学

饲料:能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粗蛋白:用凯氏法测定的氮,除了蛋白质中的氮,还包括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氮。

在根据含氮量计算蛋白质时,假设所有氮都是以蛋白质形式存在,所有蛋白质均含16%的氮。

而实际上这两个假设都不完全成立,因此,这样计算出的蛋白质在营养上称为粗蛋白。

粗饲料: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等于18%、能量值低的一类饲料。

青绿饲料:主要指天然水分含量等于或高于60%的青绿多汁饲料。

主要包括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牧草、青饲作物、叶菜类、非淀粉质根茎瓜类、水生植物及树叶类等。

青贮饲料: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作成的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能量饲料:以干物质计,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

类别: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及乳清粉等。

作用:在动物饲粮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为50%~70%,对动物主要起着供能作用。

饲料添加剂:(1)狭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各种用于强化畜禽饲料效果和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一类非营养性微量成分,如防霉剂、抗氧化剂、增味剂、酶制剂等。

(2)广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剂、贮存或饲喂过程中,人工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的总称。

配合饲料:指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把多种单一饲料,依一定比例、并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也称全价饲料。

浓缩料:由蛋白质饲料、常规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组成,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合、人畜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护等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农业、工业、食品、医药、机械、内外贸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饲料学

饲料学

一、名词解释1.理想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是100%2.美拉德反应:高温时,饲料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反应生成一种棕褐色氨基糖复合物,这种反应叫做美拉德反应3.消化能:为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有的能值,即饲料总能与粪能之差。

表观消化能=总能-粪能真消化能=总能-(粪能-代谢粪能)4. 内源尿氮:动物在维持生存过程中,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白净分解经尿中排出的氮。

1.精料补充料:为补充以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饲养动物的营养,而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2.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并且能满足动物的需要量的完全配合饲料,动物采食这种饲料后,不需要另外再加其它饲料即可正常生产。

3.浓缩饲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非营养性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4.添加剂预混料:由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按配方制作的匀质混合物。

1、青饲料:天然水分60%以上的青绿植物。

2、牧草:广义上指一切可供饲用的细茎草本植物,狭义上指栽培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水生饲料:一般是指“三水一萍”,即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与红萍。

1、青贮饲料: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条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如玉米青贮。

2、正青贮糖差:饲料实际含糖量和其青贮时最低需要的含糖量之差是正数。

3、饲料缓冲度:中和100g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降低到4.2时所需的乳酸克数。

1、干草:青饲料在未结籽实前刈割下来,经干制后的饲料。

2、粗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

3、秸杆:农作物籽实收获以后的茎杆枯叶部分,分禾本科与豆科两大类。

(完整word版)饲料学试题库(动物科学)

(完整word版)饲料学试题库(动物科学)

饲料学复习题(动物科学)第一章:1、有关概念:饲料、能够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作用,可租金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称之营养、食物所含的养分,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滋补身体以维持其生命。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学问,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的学问营养物质(营养素)、能作植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各种无机和有机物质。

等。

2、饲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饲料化学饲料营养价值评价饲料分类饲料原料饲料与人畜卫生饲料配合第二章:1、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类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

2、碳水化合物分为几类?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分为:单糖低聚糖多聚糖其他化合物(1)供给能量(2)构成细胞和组织(3)节省蛋白质(4)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5)抗酮体的生成(6)解毒7)加强肠道功能3、常见单糖有那些?答:丙丁戊己庚和衍生糖4、常见寡(聚)糖有那些?它们对动物有何作用?答:双三四五六糖。

5、动物体内的多糖。

答:动物体内多糖主要以糖原为主,作为营养性多糖。

除此之外还有结合糖。

6、何谓非淀粉多糖?它们为何被称为抗营养因子。

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α-半乳糖苷、果胶聚糖等,其中前两者占SNSP的30%。

单胃动物不能分解SNSP,所以它不具备营养作用。

而且因为SNSP本身能结合大量的水,使采食动物消化道的食糜体积增大,黏度增加,并形成凝胶,这会干扰消化酶的功能和吸收作用,影响食糜在小肠中的滞留时间,引起微生物异常繁殖,造成动物生长受阻,降低饲料消化率和代谢能,所以它不仅是一种非营养因子,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7、粗蛋白质。

蛋白质转换系数6.23。

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统称为粗蛋白,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8、蛋白质分为几大类?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按生理功能:结构蛋白贮藏蛋白生物活性蛋白按分子形状: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化学组成:单纯蛋白质复合蛋白质和衍生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油脂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断奶仔猪尤其是早期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发育尚未 完全,采食量低,生长快,需要高营养浓度日粮 和高消化率的日粮。因此,在采食量一定的情况 下,就要添加消化利用率高的油脂来提高仔猪日 粮的能量浓度。王天益(1993)研究表明,在断 奶仔猪饲料பைடு நூலகம்添加油脂,可改善日粮的适口性, 增强仔猪食欲,提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 率,提高饲料转化率。穆晓峰(2007)研究结果 支持该结论,并同时表明,肥育前期(10~35 kg) 饲粮中添加 5%油脂, 肥育中期(35~60 kg)饲 粮中添加 3 %油脂, 仔猪日增重、饲料报酬、生 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均达到理想水平。
1.2、油脂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油脂增效作用,包括“额外热能效应”和“额外代谢效 应”。额外代谢效应是指消化饲料养分时所出现的正效应, 油脂可以提高饲料报酬。Biely 和 March(1954)在 2、4、 6、8 周的火鸡日粮中分别添加 2%、4%、6%和 8%的牛 油,明显增加了火鸡的体重和改善了饲料转化率。Duck 和 Evanson(1972)研究发现,火鸡十二指肠中存有玉 米油时,可以使食糜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使食糜在肠道 的停留时间延长,进而提高饲料的养分利用率。Mattos 等(1982)研究显示,日粮脂肪添加水平由0 增加到30%, 三氧化二铬标记的食入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线性下降,这 也说明了添加脂肪可延长食糜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同 时提高饲料利用率。于会民(2005)研究表明,添加豆油、 黄油和牛油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粮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 利用率(P<0.05)。
饲料学
油脂在饲料中的应用
目录
一、油脂的营养作用及功能
二、油脂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
摘要
油脂是动物饲料中主要的能量来源,在所有的饲 料原料中具有最高的能值。以单位能量计算,油 脂的能量大约是纯淀粉的 2.5 倍,谷物的 3 倍。 动物饲料中添加油脂,除了可以提供能量之外, 还可以改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减少粉尘,改 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能量利用率。Moura (2003)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饲喂肉 仔鸡含有定量油脂的饲料,其生产性能要优于饲 喂不含油脂的饲料。然而,油脂容易氧化酸败, 会造成油脂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影响动物对油脂 的利用率,甚至威胁动物的健康。
2.3 、油脂在其它养殖业中的应用
70 年代以来,人们对在奶牛日粮添加油脂等 能量原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验证实,提 高日粮中油脂含量或用油脂代替部分精料 (碳水化合物)能有效地改善奶牛的能量 供应, 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 并可 改善其健康状况(王雅晶和李胜利, 2000)。在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 300g/d,乳脂率增加 13.16%,乳中亚油酸 含量增加 25.53%,亚麻油酸含量增加 29.60%, 钙含量增加 17.25%(高士 争,1998)。
参考文献
1. 于会民.不同脂肪源对肉仔鸡应用效果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 农业大学,1997.4. 2. 王天益.兽医诊断新技术[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75~ 179. 3. 王雅晶,李胜利.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的研究进展.中国奶牛,2000,2: 30~32. 4. 叶惠儿.饲用油脂价格分析与未来趋势.广东饲料,2008,17(3):24~26. 5. 张子仪,吴克谦,吴同礼.李文英.应用回归分析评定鸡饲料表观代谢的研 究[J].畜牧兽医学报,1981,12(4):223~229. 6. 张镇福,苏忠厚,吴赐芬等.不同脂肪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腹脂含量和脚 颈着色的影响.中国饲料,2001,12:8~9. 7. 李仁璋,刘安芳,赵智华.日粮中添加大豆油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四川 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0,14(3):73~76. 8. 杨胜.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1:12~ 14. 9. 邹晓庭,韩友文等.油脂的理化特性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J].浙江农业 大学学报,1995,21(3):247~251. 10. 俞海峰,胡国良,曹华斌,黄丽莉.饲料脂肪酸败及其对动物健康的影 响.[J].广东饲料,2004.
1.3、油脂可以提供动物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必需脂肪酸是指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 成量很少,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和生产的需要, 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NRC (1994)指出,亚油酸是家禽唯一一种必需脂肪 酸。油脂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最丰富的来源,特别 是植物性油脂,而且这些脂肪酸可被动物和人体 直接吸收。
关键词:油脂, 饲料, 动物
1.1、油脂是必不可少的高能饲料原料
在畜禽饲料中,油脂作为能量原料被广泛应用。 假设饲用油脂的代谢能水平为 100%,则其他饲料 原料的相对能量价值(%)分别为:玉米 42,小 麦 38,高粱和鱼粉 34,大麦 33,燕麦 32,油籽 粕 28-30,肉粉 25,草粉 14,此数据表明油脂 的能量优势极大(呙玉明,2003)。在肉鸡试验 中,代谢能转化为净能(NE)的效率比碳水化合 物和蛋白质的转化效率高,其中油脂为88%、碳 水化合物为 78%和蛋白质为 61%(Degroote,, 1971)。
1.5、油脂可提高畜禽抗应激能力,增强机体
免疫力
研究表明,在发生应激时,由于肾上腺素分泌糖皮质激素 和儿茶酚胺增多,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 血清总蛋白和总脂肪含量降低。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以明 显降低血糖含量,提高血液中总脂和总蛋白含量。因此, 添加适量的油脂可以降低因代谢而造成的体温升高,这就 提高了畜禽的抗热应激能力。Hwang(2000)和 Culder (2002)的研究表明,油脂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尤其以富含 n-3PUFA 的鱼油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夏兆刚 和呙玉明(2003)报道,在鸡的日粮中添加1.0~6.0%的 鱼油或者胡麻油,均能提高鸡的体液免疫机能。
2.1、油脂在家禽业中的应用
油脂是家禽饲料中最常用的高能饲料原料。在家 禽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 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近而提高家禽的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蔡泽华等(2000)报道, 在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 3%棕榈油可以提高经济 效益,而且在 30 日龄以后添加,可以明显提高肉 仔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李仕璋等(2000)报 道, 在肉鸭饲粮中添加 3%、6%和 9%的大豆油, 每个比例分别添饲 1 周、2 周和 3 周,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大豆油能促进肉鸭的生长,提高饲料 转化率, 以添加 6%的大豆油饲喂 2 周效果最佳。
谢谢
1.4、油脂可以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和某些营养成分的载体
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K,必须溶于脂肪后才能被有效吸收,否则易产 生脂溶性维生素代谢障碍。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 提高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张福镇,2001)。当 鸡日粮中含有0.07%脂类时,胡萝卜素利用率仅 为 20%,而脂类含量增加到 4%时,胡萝卜素的 吸收率可提高到 20%(呙于明,2003)。 Ferreira(1999)研究表明,油脂可以增强维生 素 A、维生素 K、维生素 E 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