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脂指南 解读

合集下载

202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糖尿病患者的降脂目标值

202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糖尿病患者的降脂目标值

2023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中糖尿病患者的降脂目标值(原创实用版)目录1.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重要性2.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目标值的推荐3.糖尿病患者降脂治疗的措施4.结论正文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重要性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我国的调查显示,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 53.1%,而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只有 27.2%,治疗率仅为 16.4%,控制率仅有 7.0%。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目标值的推荐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根据不同水平的血清胆固醇分出不同等级的 ASCVD 风险层级,同时针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目标值推荐给出了不同的治疗与管理目标。

该指南对于已确诊的 ASCVD 患者,将发生过 2 次严重 ASCVD 事件或发生过 1 次严重 ASCVD 事件,且合并 2 个高危险因素者列为超高危人群,其他 ASCVD 患者列为极高危人群。

未患 ASCVD 人群中,符合 LDL-C4.9mmol/L 或总胆固醇(TC)7.2 mmol/L;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CKD3-4期”三个条件之一者,直接列为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降脂治疗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新版指南推荐采用 LDL-C 和非 HDL-C 同时作为降脂目标。

40 岁的糖尿病患者均为高危,1 型糖尿病病程 20 年可作为高危。

而 40 岁的糖尿病患者,应结合 ASCVD 其他因素和(或)靶器官损害确定 ASCVD 风险。

对于 ASCVD 高危人群,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降脂治疗药物,若血脂控制不佳,可考虑联合应用其他降脂药物。

结论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是预防 ASCVD 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2023 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明确的血脂目标值和降脂治疗策略。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

让知识带有温度。

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其次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高校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的王广教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这一话题举行了报告。

以下为出色内容:一、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属于心血管极高危人群一项针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的3B讨论显示,绝大多数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1项危急因素(血脂异样、高血压、吸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经、BMI≥28等)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合并≥1项危急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合并CVD的糖尿病患者属于超高危人群。

有讨论显示,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ASCVD风险显著增强;合并其他心血管危急因素的糖尿病患者,CVD 风险进一步增强;合并心梗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显然增强。

二、当前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靶目标值流行病学讨论结果显示,LDL-C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的CVD 风险越大。

LDL-C每增强10mg/dl(0.26mmol/L),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可增强12%。

而干预讨论结果显示,每降低1mmol/L的LDL-C,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大事降低21%。

因此,与CVD患者的二级预防相像,糖尿病患者降LDL-C,低一些更有益。

有讨论显示,LDL-C降至70mg/dl以下,极高危人群可带来获益。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举LDL-C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降脂靶点。

血脂指南建议,极高危人群应降低LDL-C<70mg/dl 或降幅≥50%。

三、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靶目标的探究随后,王广教授提出问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这种极高危人群LDL-C<70mg/dl就足够了吗?并对这一问题举行了分析。

PRECISE-IVUS讨论证实,进一步降低LDL-C,可更进一步缩小斑块体积,ACS患者获益更大。

甚至有讨论显示,LDL-C <50mg/dl,斑块成分更稳定。

IMPROVE-IT讨论结果显示,LDL-C降至53.2mg/dl,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大事;强化降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获益更为显著。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
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
2.6 mmol/L(100 mg/d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控制在<
3.9 mmol/L(150 mg/dL)。

2. 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LDL-C控制在<1.8 mmol/L(70 mg/dL);非HDL-C控制在<2.6 mmol/L(100 mg/dL)。

3. 如果不符合上述目标,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更具体的目标,如根据心血管风险评估来决定降低的目标值。

4.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控制甘油三酯(TG)水平,通常目标是<1.7 mmol/L (150 mg/dL)。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血脂控制目标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其他疾病的存在以及医生的建议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血脂控制目标。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已在线发表。

本指南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公布的研究数据制定而成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

现将新指南的要点汇总如下:一、关于血脂干预靶点及管理1)LDL-C 作为ASCVD 风险干预的首要靶点;2)非HDL-C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 患者ASCVD 风险干预的靶点;3)ApoB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患者ASCVD风险干预的次要靶点;4)高TG作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管理指标;5)高Lp(a)作为ASCVD高危患者的管理指标;6)不推荐HDL-C作为干预靶点。

二、降脂治疗目标值根据患者ASCVD危险分层确定LDL-C的控制目标值。

1)低危患者:LDL-C<3.4 mmol/L;2)中、高危患者:LDL-C<2.6 mmol/L;3)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4)超高危患者: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1)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2)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达标的起始治疗;3)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不能达标者,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4)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能达标者,联合PCSK9抑制剂;5)基线LDL-C 水平较高且预计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6)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四、高甘油三酯的管理1)TG>5.6 mmol/L 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治疗,减少胰腺炎风险;2)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mmol/L,应考虑给予大剂量IPE(2 g,每日2 次)以降低ASCVD 风险;3)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 mmol/L,可给予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解读PPT课件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解读PPT课件

ABCD
目标值调整
根据最新研究证据,对血脂异常干预的目标值进 行适当调整。
长期随访与管理
强调血脂异常患者的长期随访与管理,提高治疗 依从性和达标率。
指南实施建议与挑战
加强宣传教育
完善诊疗流程
加大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血脂异常防治意识和技能。
优化血脂异常诊疗流程,提高筛查、诊断 和治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他汀类与贝特类联合
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但需谨慎评估肝 功能。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定期检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非药物治疗措施推广与实施
生活方式干预对血脂影响研究进展
戒烟限酒
研究显示,戒烟可显著降低血浆TC、LDL-C水平,限酒则 可提高HDL-C水平。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减少CVD风险。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 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录
• 血脂管理概述 • 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 血脂检测与评估方法 • 药物治疗选择及优化方案 • 非药物治疗措施推广与实施 • 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管理
01
血脂管理概述
血脂异常流行病学
01
02
03
血脂异常患病率
血脂异常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血脂异常还可能对肾脏、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增加相关疾病风险。
3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血脂水平、危险因素等,可采用多种方法进 行风险评估,如Framingham风险评分等。
血脂管理目标与策略
血脂管理目标
01
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血脂管理目标,以降低心脑血管疾

血糖血脂的解读

血糖血脂的解读

血糖血脂的检查糖尿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有关糖尿病的检验项目很多,各有不同的用途。

为了让朋友们对糖尿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我们们除了介绍各相关项目的检验结果解读外,同时介绍一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值和临床症状。

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1)确诊为糖尿病①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②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③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2)可排除糖尿病①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低;如空腹血糖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②若餐后血糖<7.8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2.空腹血糖(英文缩写FSG)【参考值范围】3.89~6.11mmol/L(70~110mg/dl)【解读要点】(1)空腹血糖6.12~7.00mmol/L(110~126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7.00mmol/L (>126mg/dl)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饭后1~2小时;吃过高糖食物后;或精神紧张时,均可出现生理性高血糖。

(3)在饥饿,或剧烈运动后,可出现生理性低血糖。

(4)病理性高血糖,可见于:①1型、2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②颅内出血、颅脑外伤、脑膜炎等可导致颅内压升高时;③呕吐、腹泻、发高烧等导致脱水使血液浓缩,血糖轻度升高。

(5)病理性低血糖,可见于:①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使胰岛素分泌增加;②由于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③严重肝病时血糖降低,如肝脏贮存的糖原不足及糖异生功能下降,导致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MA. 2005;293:1501-1508
五、调脂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规范用药 凋脂药剂量与疗效:
不宜为片面追求更低的LDL-C目标值而过度增大药物剂量, 必要时他汀类可与其他调脂药合用。
调脂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联合用药
(1)他汀类+贝特类: 尽管目前有证据表明两药合理联用是安全的,但除非特别严 重的混合性血脂异常,一般应单药治疗; 必要时谨慎联合,剂量应小; 两药分开时间服用; 当他汀类和贝特类联用时,首选非诺贝特 (2)他汀类+依折麦布
血脂异常的预防策略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不仅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血脂异常的基础,更是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血 脂异常的根本手段。 因此,应教育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并提倡健康生 活方式。
血脂异常的预防策略
遵循专家共识中血脂异常的个体化处理原则 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具体目标值, 选用合适的调脂药物、剂量及疗程,是改善2 型糖尿病伴血脂代谢异常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 所在。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患者发生血脂异常。
T2DM血脂异常特点
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 空腹和餐后TG HDL-C LDL-C 正常或 ,且小而致密的LDL-C TC 正常或 载脂蛋白: apoB-100和apoB-48 ,apo-CⅢ apo-CⅡ/apo-CⅢ及apo-CⅢ/apo-E比值
二、T2DM血脂检测时机及监测频率
血管再通术操作 糖尿病患者获益并不理想
CABG围 手术期和 长期存活 率 PCI患者 再狭窄与 重复血运 重建需要 PCI患者 长期存活 率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斑块特征:
尸检资料显示糖尿病冠脉病变多累计左冠状动脉主干 血管病变多呈现弥漫性分布,多血管受累 动脉斑块脂质含量丰富,稳定性较差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高
心血管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LDL-C 1 mmol/L HDL-C 0.1 mmol/L SBP 10 mmHg HbA1c1%
CHD危险% 57 –15 15 11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 wa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and sex, but it wa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when the other variables were included in the model.”Turner RC et al BMJ 1998;316:823-828.
高LDL-C血症的治疗流程
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高TG血症:治疗目标TG<1.7mmol/L 1、强调首先严格控制血糖。 2、若TG 1.70-2.25 mmol/L,生活方式干预; 若TG 2.26-4.5mmol/L,生活力方式+贝特类; 若TG>4.5mmol/L,先使用贝特类迅速降低TG, 以预防急性胰腺炎。
T2DM心血管危险度的评估
2、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或狭窄、 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病变患者, 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属于极高危人群。
四、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T2DM血脂干预均应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 基础,并应贯穿T2DM治疗全过程。 调制治疗首要目标:降低LDL-C (1)高危患者:LDL-C目标<2.6 mmol/L (2)极高危患者:LDL-C目标<2.07mmol/L
胰岛素抵抗与混合型血脂异常
Liver
Fat Cells
FFA
CE
IR X
(hepatic TG VLDL(CETP) HDL lipase) Apo B VLDL TG CE (CETP) TG Apo A-1 Kidney
Insulin
LDL
SD LDL
(lipoprotein or hepatic lipase)
流行病学资料
及早发现T2DM血脂异常并给予早期干 预,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 管事件、降低死亡率,其治疗意义与血 糖控制相当。
一、T2DM血脂异常特点
导致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所致的极 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TG) 的产生过多和清除缺陷。
高TG与低HDL-C,小而密LDL颗粒
长期维持治疗 加强血脂谱异常患者健康教育与管理
六、调脂治疗不良事件的监测
他汀类不良反应: 1、头痛、失眠、抑郁、消化道症状 2、AST、ALT ,呈剂量依赖性。建议在治疗前 和开始治疗后半个月监测肝功。 3、胆汁郁积、活动性肝病为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 4、用药过程如有肌病症状(包括肌肉疼痛或无力、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强烈提示肌炎,立即检测CK, 并与用药前比较。
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低HDL-C血症: 1、如伴高LDL-C,首要目标仍是降低LDL-C; 2、HDL-C的治疗目标: 男性>1.04 mmol/L,女性>1.4 mmol/L。 3、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选用贝特类。
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混合性高脂血症(高LDL-C+高TG) 首要目标仍是降低LDL-C
确诊T2DM同时检测血脂谱: 血脂谱正常范围: 若无其他心血管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 谱检查。 若有多重心血管风险,诊断糖尿病后应当每3个 月监测血脂谱一次。 (心血管风险因素: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 烟、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T2DM血脂检测时机及监测频率
血脂谱异常者: 若仅生活方式干预,6-8周后监测血脂水平。 若调脂药物治疗,初始干预4周后监测血脂, 未达标者,调整治疗方案,再经4周后复查; 达标者,建议每半年监测一次。 血脂控制达标: LDL-C<2.6 mmol/L(100mg/dl) HDL-C>1.25 mmol/L(50 mg/dl) TG<1.7mmol/L(150mg/dl)
T2DM心血管危险度的评估
1、高危人群:
(1)无心血管疾病(CVD),但年龄>40岁,并有1 个以上CVD危险因素者。
(2)无CVD,年龄<40岁,但LDL-C≥2.6mmol/L (100 mg/dl)或合并多个危险因素。
CVD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肥胖、微量白蛋白尿、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 族史、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女性绝经期后
中国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防治专家共识解读
2013年11月
流行病学资料
T2DM是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DM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梗的首 要危险因素 我国T2DM血脂异常现况: 78.51%伴有血脂异常,患者知晓率55.5%, 总体治疗率44.8%,总体达标率11.6%。

UKPDS结果启示
谢谢大家!
调脂治疗不良事件的监测
贝特类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适 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开始后半个月监测肝肾功。 个别发生药物性横纹肌溶解 胆结石发生率升高
T2DM患者两药联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此时应该加强临床监测。
七、血脂异常的预防策略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不仅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血脂异常的基础,更是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血 脂异常的根本手段。 因此,应教育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并提倡健康生 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