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不同时相负载抗生素

合集下载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和骨折修复等领域。

其中庆大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以预防术后感染。

骨水泥中的庆大霉素释放量是评价其抗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释放量标准范围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制作骨水泥时,将庆大霉素加入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其抗菌性能,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而庆大霉素的释放量又决定了抗菌效果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对于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的标准范围制定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骨水泥中庆大霉素的释放量标准范围是根据临床需求和药理学原理来确定的。

在国际上,一般是将庆大霉素的最大释放量和最小释放量确定为标准范围。

一般来说,庆大霉素释放的剂量不宜过高,以免引起药物浓度过高而导致毒副作用,同时也不宜过低,以免无法有效预防感染。

而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水泥材料和手术类型,庆大霉素的释放量标准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一些高流动性的骨水泥材料可以释放更多的庆大霉素,而一些低流动性的材料则需要控制释放量在更低的范围内。

对于不同类型的手术,比如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骨折手术,庆大霉素的释放量标准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除了药理学原理和临床需求外,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一般来说,庆大霉素的释放量不应该影响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也不能影响其长期稳定性。

在确定标准范围时,需要进行严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以保证骨水泥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篇示例: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是指在使用骨水泥修复骨折或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时,庆大霉素释放的量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庆大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预防或治疗手术后的感染。

但是如果释放过量,可能会导致庆大霉素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或者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在手术中使用骨水泥时,庆大霉素的释放量控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

骨水泥总结

骨水泥总结

骨水泥技术任中义骨水泥及其应用技术骨水泥是一种用于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生物材料。

化学名称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也称丙烯酸骨水泥。

自从1958年Charney首次应用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成功施行全髋关节置换以来,骨水泥己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骨水泥固定可保证术后假体的即时稳定,在骨组织-骨水泥-假体界面上无任何微动,允许术后早期负重,疗效肯定。

第一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为29%-40%,除了假体设计方面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存在于假体和骨质两个界面之间的PMMA微粒(直径≥100um)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和骨水泥界面的老化、破裂,最终导致假体的远期无菌性松动,即所谓“骨水泥病”。

采用改进后的第二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为3%(术后3年),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为3%(术后20年)。

非骨水泥固定或称生物固定解决了一些由骨水泥带来的问题,但术后10年的远期随访发现与骨水泥固定相似,同样存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和松动现象,因此认为,骨水泥身并不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薄弱环节,而使用方法不当才是真正的薄弱环节。

本文对骨水泥的发展历史、骨水泥的特点、骨水泥技术、抗生素骨水泥等与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一复习。

PMMA于1927年由Hill和Crawfold发明,1937年在医学上首先用于口腔科。

1953年由Haboush首先用于髋关节双杯置换术,1958年经过Charnley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骨科医生广泛接受。

一、组成成份常用的五种品牌骨水泥成份比较见文末附表。

骨水泥包括两部分灭菌包装。

第一部分是PMMA颗粒粉剂(直径10-150um),含有10%不透X线的硫酸钡(BaSO4)或氧化锆(ZrO2)、1%二甲基甲苯胺(DMPT)引发剂和微量过氧化苯酰(BP)抑制剂。

第二部分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液体,含有3%DMPT和减少单体自发聚合的微量BP。

二、理化性质按照骨水泥单体与粉剂混合后的流动性的流动性、渗透性的高低及聚合后每一时相所占时间的不同,可将骨水泥分为高粘性和低粘性两类。

抗生素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及洗提特性的实验研究

抗生素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及洗提特性的实验研究
中华骨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0 !""# ,1-23 !# ,4-3 $
・UV"・
・ 基础研究 ・
抗生素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 及洗提特性的实验研究
范卫民 陈曦 李翔
%%
【 摘要】 目的
探讨 头 孢 类 抗 生 素 加 入 国 产 骨 水 泥 后 , 对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及抗生素 分别在 67 $ 骨水泥中加入 8 $ 硫酸庆大霉素、 9 $ 硫酸庆大霉
分组 $$ M+,GN) 面团时间
O,G1= *:9F D.S6$4.S 3S5.SS 3S0$SS 3S3.SS 3S5.SS 3S0%SS 3S0%SS 3405 C%4%.
பைடு நூலகம்
压缩强度( 弯曲强度( 弯曲模量( 挤嵌值 ) 567 ) ** ) +"& ) +"& ) ",9N+F)):(1 OFN*=( 99) ",9N+F)):(1 )*+F(1*= ( PQJ )RF(O:(1 )*+F(1*= ( PQJ ) RF(O:(1 9,OG@G) ( PQJ )
二、 洗提实验 各组的洗提实验结果见表 3。虽然 0 种抗生素 骨水泥的洗提速率、洗提总量和持续释放时间不 同, 但洗提速率均呈指数样递减趋势。庆大霉素释
表 #$ 各组抗生素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结果 %&’ ( #$ E=F +F)G@*) ,H 9FI=J(:IJ@ I=J+JI*F+:)*:I ,H K,(F IF9F(* L:*= J(*:K:,*:I)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水泥中庆大霉素释放量标准范围是指在使用骨水泥修复骨折或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庆大霉素在骨水泥中的释放量应符合一定范围。

庆大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

而骨水泥则是一种固定骨折和人工关节的材料,通过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可以有效加固受损骨骼并促进愈合。

在骨水泥中添加适量的庆大霉素,可以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骨水泥中添加庆大霉素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践,但庆大霉素的释放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过量释放导致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一般来说,庆大霉素在骨水泥中的释放量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范围,才能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骨水泥中庆大霉素的释放量标准范围通常在每天0.5-2.0微克之间。

这一范围可以保证庆大霉素在手术部位释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抑制术后感染的发生。

过低的释放量可能无法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而过高的释放量则可能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和产生耐药菌株的风险。

临床医生在使用骨水泥修复骨折或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应该严格控制庆大霉素的添加量,确保其释放量在标准范围内。

除了释放量的标准范围外,骨水泥中庆大霉素的释放速度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庆大霉素在骨水泥中应该呈现出缓慢持续释放的特点,以保证其在手术部位的有效浓度维持一定时间。

如果释放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药物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无法保持持续的抗菌效果;如果释放速度过慢,则可能无法在手术后即时形成有效抗菌浓度,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生在选择骨水泥和添加庆大霉素时,应该注意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曲线,确保庆大霉素在手术部位的释放符合临床需求。

骨水泥中庆大霉素的释放量标准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密切关注。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和庆大霉素添加量,确保药物的释放符合标准范围,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感染的目的。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

其中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术前取标本常规菌培,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多点标本病检+菌培,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结果患者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术后随访14~52个月,平均3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之一。

标签: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病程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等。

近年来骨科感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①重要原因:严重开放性外伤感染日益增多,②由于现代抗生素的错误甚至滥用,导致较多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

这使得对于慢性骨髓炎得手术治疗失败率、感染率高,治疗时间长,花费大,成为骨科疾病治疗中很棘手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为找到更好治愈慢性骨髓炎的方法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l]。

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清创后使用”一期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12,本科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部位分布: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病因:10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为外伤后感染,1例为糖尿病感染,1例为血源性感染。

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ESR,CRP,肝肾功能,常规摄片,必要时CT检查,未使用抗生素前取分泌物标本菌培[2]。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疾病26例临床观察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疾病26例临床观察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疾病26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03-30T16:13:43.3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7月总第195期供稿作者:郑德爽[导读] 清创后创口内置入载抗生素骨水泥是治疗慢性骨髓炎较好方法之一。

郑德爽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473000【摘要】目的:探讨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收治2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9.6岁。

手术彻底清创,创口内置载抗生素骨水泥。

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

术后随访14~23个月,平均17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

结论:清创后创口内置入载抗生素骨水泥是治疗慢性骨髓炎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载抗生素骨水泥;骨科;慢性骨髓炎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B慢性骨髓炎是临床骨科外伤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感染可导致功能丧失及内固定失败,虽然患者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但在病灶局部组织中也难以达到有效的抗生素浓度,导致感染迁延不愈,最终只能取出内固定。

由于其病程长,痛苦大,易复发,致残率高被人们称为“顽症”。

其增加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多次清创翻修手术、截肢甚至死亡等[1]多种因素,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清创后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置入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9年6月,本科收治2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左髋16例,右髋10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9.6岁。

患者体温均正常,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多核细胞计数正常,血沉33-67mm/h,平均54 mm/h,C —反应蛋白6.2~21.8 mg/L,平均13.8 mg/L。

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5.7分。

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8例为大肠埃希菌,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

两种不同抗生素的骨水泥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意义研究

两种不同抗生素的骨水泥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意义研究

两种不同抗生素的骨水泥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意义研究摘要】目的:总结对比我院慢性骨髓炎两种治疗方法,探讨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治疗与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手术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7例,其中男性51例,女6例。

通过两组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术后情况,分析探讨其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30例接受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均根据病情应用敏感抗生素3-9d以控制感染,患者随访期间未见有复发迹象。

结论: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术后12周、24周、随访复查结果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抗生素;骨水泥【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83-01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背景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骨髓炎患者107例,行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手术治疗患者57例,我们选取这57例病例作为样本。

其中男性51例,女6例。

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50岁。

其中51例为创伤性骨髓炎,其中47例患者外伤后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内固定手术。

6例为血源性骨髓炎。

发病部位:股骨19例、胫骨22例、腓骨9例、肱骨4例、跟骨3例。

1.2方法术前准备:患者常规行病变部位X线片及CT检查,以明确病变的具体部位,死骨、死腔的范围和大小及骨干闭锁和坏死组织的具体情况;行血液分析、肝肾功、血生化、血沉、CRP检查,以了解全身情况; 除营养支持外,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敏感抗生素。

对于明确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等其他病史者,给予对症处理。

手术处理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封闭引流彻底清创, 自皮肤条件较好处切开,取出病灶内存留的所有异物, 彻底切除所有炎性窦道, 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病灶内疤痕组织,钻通硬化封闭的骨髓腔, 凿去硬化无血供的骨质, 直至骨面有良好血供为止,术中若怀疑有病灶残留时用X线摄片证实。

骨水泥中添加万古霉素对于凝固时间的影响

骨水泥中添加万古霉素对于凝固时间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10.0统 计软件 ,添加抗生素组 与 对照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 方差 齐 ,采用两独立样本 检
验 ,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Βιβλιοθήκη 添加万古霉素组凝 固时间 :分 圳记 录在不 同手术室 内温
度下各个凝 固时 间的患者例 数 ,其平 均凝 固时间为 (11.14-
万古霉 素 ,华北制药集 团新 药研究斤发有 限责任公 司生产 ,
0.4 g/支 ),因为其具 有较 强的抗菌能 力和较宽 的抗 菌谱 ,其在
关 节 置 换 手 术 中 的 相 关 研 究 尚不 完 善 ,所 以本 研 究 选 择 万 古
霉素作 为研 究对 象 。本研究 均取得患者 同意 ,并 经过我 院伦
过氧化苯 甲酰及叶绿素 。液剂包括 :甲基丙烯酸 甲脂 ,N,N二 甲基一对 甲苯胺 ,对苯二酚及 叶绿素 。其相对分子质量高 ,属 于
高黏度 骨水泥 ,混合后保 持液 态时 问相对较 短 ,更适 合在 面
团前期或 面团期 手法使用 ,其粉 剂颗粒形状不规 则有利于添
加抗生素后药物 的释放 。 本次试验 添加抗生素选择 为万 t 霉素 (注射 用盐酸去 甲
万古霉素作为骨水 泥的添加抗生素 已经广泛使用 ,但 是 使用后对于凝 固时间是否有影响尚未见到相关研究报道。而 骨水 泥的凝 固时 间对 于关节置换手术是有一 定的影响 的,尤 其是膝关节置换过程中 ,对于部分复杂的病例 ,有些临床医生 采取股骨和胫骨平 台假体分两次调制 骨水泥分别安装的手术 方式 ,以保证 手术 时间充裕 ,避免 因骨水泥凝 固而影响手术效 果 。
自从 1970年 Buchholz和 Engelbrecht等首次将抗 生素 骨 水泥尝试应用于控制关节感 染以来 ,外科手术医生开始逐 步 认识 、应用并深入研究这种局部给药系统。抗生素与骨水泥混 合凝 固后可 以在局部释放抗生素并发挥抗感染 的作用。但 是 并非所有 的抗生素均可以添加至骨水泥 ,依据 临床研究 ,合适 的抗生素应具备 以下条件 :①广谱抗生素 ,抑菌浓度低。尤 其 对预 防性使用 的病例 ,要求迅速彻底地杀灭进人手术创面的 所有微生物 。②安全性高。局部使用抗生素与全身使用一样 , 要求抗生素是对人体安全的 ,尽量避免药物毒性及不 良反应 。 ③耐热性好 。抗生素必须在骨水 泥聚合 的过程 中耐受高温13], 而不被分解或灭活 。如林可霉素 、四环 素类抗生素的热稳定性 差 ,故不适合使用 。④ 水溶性 。药物通 过溶解于局部组织液弥 散分布 。⑤低致敏性 。⑥粉剂抗生素 ,水剂抗生素的掺 入会 明 显降低骨水泥 的机械强度 ,脆性增加 ,颜色改变嗍。至今 尚未发 现与抗生素和骨水泥反应相关的半抗原介导过敏反应 ,若 全 身使用无过敏史 ,则在 局部应用也是安全的。因此本研究在选 取抗生素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选择万古霉素作 为实验对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