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读后感

合集下载

景观建筑感悟心得体会(3篇)

景观建筑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繁华的都市中,我们常常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然而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景观建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作为一名热爱生活、热爱建筑的人,我有幸接触到景观建筑,并通过实地观察和思考,对景观建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景观建筑的内涵与价值景观建筑,顾名思义,是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在我国,景观建筑的历史悠久,如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景观建筑。

景观建筑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保:景观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运用绿色植物、水体、地形等元素,实现生态平衡,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

2. 文化传承:景观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建筑形式、园林布局、装饰艺术等,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3. 观赏价值:景观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 生活品质:景观建筑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场所,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景观建筑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1. 和谐统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2. 生态优先: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功能实用:景观建筑应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具有实用性。

4. 创新创意:景观建筑设计应具有创新性,体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5. 安全可靠:景观建筑的设计应确保结构安全,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景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景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城市形象:景观建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改善生态环境:景观建筑通过生态设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

3. 丰富城市文化:景观建筑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从书中寻找建筑之美活动总结

从书中寻找建筑之美活动总结

从书中寻找建筑之美活动总结
在参与了《建筑之美》这本书中寻找建筑之美活动后,我收获颇多。

这本书以
其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建筑之美的方方面面,引发了我对建筑的新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对这本书的研究,我意识到建筑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建筑物上,也可
以在简单的小屋、公园和街道等平常的场所中找到。

建筑之美可以通过设计的精妙、材料的选用和结构的稳定等方面得以体现。

这让我更加珍惜平凡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建筑设计的兴趣。

在活动中,我也结识了一些对建筑充满热情的朋友。

大家一起探讨书中描绘的
建筑案例,分享自己对建筑之美的感受和理解。

这种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建筑之美是源于对空间的理解和利用,同时也与文化
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我从书中学到,真正的建筑之美应该是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产物。

总的来说,从书中寻找建筑之美的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建筑的多样性与魅力。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建筑设计的知识,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之美。

欣赏作文之建筑欣赏心得体会

欣赏作文之建筑欣赏心得体会

建筑欣赏心得体会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次建筑欣赏活动,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在此期间,我参观了许多著名的古建筑,深刻领略了其中的美妙风貌与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

面对众多精美又灵动的建筑,我的心不禁一阵心醉。

古建筑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他们常常以独特的视角感受着古建筑所创造出来的美感。

比如说,可以从建筑外观以及房屋内部细节中观察到建筑师当时的建筑理念;比如可以从建筑形式上感受到久远的历史;比如可以从建筑雕塑的装饰中体会到人们的娴熟巧妙的技艺。

建筑欣赏,更在于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思考过去的奇观,如果没有伟大的建筑师的勤劳,这些建筑的传承就不可说了。

历史的宝贵,就在于由历史所传承的价值,这些建筑风貌反应着当时文化,文化的内容依托于过去,如今这些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成为当今很多建筑设计师审美上的缩影。

在这次古建筑欣赏活动上,我被古建筑的美貌给深深吸引住,突然之间有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在心中升腾,一件件神奇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让我惊讶不已,每一件精致的优美的雕塑和壁画都让人眼前一亮,好像在诉说着大师们的高超技艺。

另外,在欣赏建筑的过程中,也能够从立面、视野、空间以及艺术细节等面向体验到工匠
的博学精神和无上的艺术才华,令人百感交集。

总而言之,古建筑欣赏活动中有很多非常棒的发现,比如古建筑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高雅艺术以及工匠精神;此外,参观古建筑对于对设计师来说也十分有一定的启发,能够
得到宝贵的古建筑设计经验,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古建筑欣赏活动给我终身受用的旅行
记忆和新颖的思想启发,为我以后设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激励,为我以后设计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建筑感悟心得体会(3篇)

现代建筑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站在高楼大厦之间,我深感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现代建筑的感悟心得。

一、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1. 独特的造型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从简约的现代主义到充满未来感的摩天大楼,每一座建筑都彰显着设计师的创意和才华。

例如,纽约的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明珠等,都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

2. 空间利用的创新现代建筑在空间利用上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空间,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例如,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建筑,既保证了采光,又提升了建筑的通透感。

3. 高效的能源利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建筑在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同时,也关注到了环境保护。

二、现代建筑的深刻内涵1.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现代建筑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巧妙地将科技元素融入建筑,使得建筑更具现代感。

同时,现代建筑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创新,为人类创造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现代建筑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得人们能够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例如,城市公园、绿色屋顶等,都是现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3. 社会责任的担当现代建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

例如,建筑物的抗震、防火、节能等方面,都是现代建筑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体现。

此外,现代建筑在提供优质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现代建筑的未来展望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建筑将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等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大学建筑美学心得(2篇)

大学建筑美学心得(2篇)

大学建筑美学心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美丽建筑的校园里。

这些建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塑造了校园的独特氛围和文化。

在我大学生活的这几年里,我积极地观察和思考大学建筑的美学,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发和启示。

以下是我对大学建筑美学的一些心得感悟。

首先,大学建筑应该具有人文关怀。

大学作为一个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地方,它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学习和工作的场所,更应该弘扬人文关怀的精神。

在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建筑体现了这种关怀的精神。

例如,图书馆的设计充满了温馨和舒适的感觉,为学生提供了静心学习的环境;学生活动中心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娱乐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

这些建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和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其次,大学建筑应该具有时代感和创新精神。

大学是时代的晴雨表,它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需求。

在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新建的建筑展现了时代感和创新精神。

这些建筑在设计上结合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和技术,充分利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术,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

例如,学科中心的设计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元素,建筑外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设计,给人一种科技感和未来感。

这些建筑展现了大学对于时代发展的关注和对于创新的追求。

此外,大学建筑应该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作为艺术的殿堂,大学的建筑应该成为艺术的表达和呈现的平台。

在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建筑展现了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些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具有美感,同时在内部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上也凸显了艺术的魅力。

例如,教学楼的内部设计采用了大量的艺术品和装饰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这些建筑提供了艺术的氛围和场所,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大学建筑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意识。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大学的建筑应该成为可持续性和环保意识的代表。

在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建筑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

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读后感》

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读后感》

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读后感》思创的主营业务之一便是建筑智能化,但我作为一财务人员对建筑真是可谓一窍不通,面对三楼到六楼的公司各类设计师、工程师,从心底只有崇敬之情。

为了让对建筑一无所知的自己摸进建筑学的大门,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公司举办的第二届读书活动中,我毅然选择了一本看起来通俗易懂的书--《如何欣赏建筑》。

此书是我国台湾着名的建筑学家汉宝德所着,全书以游记式的轻松笔调,将古今中西十七座经典建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层层剖析它们的内涵深意,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认识、理解、进而欣赏建筑之美。

书中十七座建筑都是举世之作,有世人耳熟能详的悉尼歌剧院、泰姬玛哈陵,有国人的建筑骄傲-徽式建筑宏村,也有我等普通人未曾所知的建筑,如:哥伦布小镇上的消防站。

一个建筑作品,一篇文章,对所介绍的每一建筑,我深深感受到汉老先生对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的情感,用充满人文气质的行文方式迫切地向世人展示各个名家名作。

为了让读者直观的感受到建筑的美感所在,汉老先生不限使用文字,他运用了大量照片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从多角度来欣赏建筑之美。

为了让读者深刻的了解建筑的美之所在,他对每一建筑都以故事性的方式介绍其结构或功能,同时对美做了一定的分析,把形式的美感用理性的文学来进行说明。

在汉老先生看来,建筑学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

笔者欣赏结构之美,推崇黄金比例。

在介绍剑桥国王学院教堂时,我从平面的文字里感受到的是汉老先生强烈迸发出的情感,这座小教堂被笔者誉为“真正是英国中古建筑冠冕上的珍珠”。

从外观上的装饰式曲线,到大量使用的理性直线。

从拱顶的扇面装饰,到“火柴盒”式的建筑主体。

这座历史上最早的骨架玻璃建筑,被笔者描述的如诗如画。

好吧,我浅薄的笔墨根本无法描述十之一二,只好也学学汉老先生的方式,上图!精美的骨架玻璃建筑—国王学院教堂教堂内部的扇形拱形—以扇骨为经,圆弧为纬,构成具有音乐感的设计,而不失力感。

文学与图片的结合一下就让我们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美!用笔者的原话:“如果你有机会到剑桥,千万不要只去剑河划船,一定要到国王学院教堂走走!”十七篇文章,篇篇华美,十七座建筑,座座经典。

建筑美学观后感

建筑美学观后感

建筑美学观后感建筑,在我以前的印象里,就是那些或高或矮、或方或圆的房子。

可看了建筑美学相关的内容之后,我才惊觉,建筑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啊,简直就是凝固的艺术,是大地之上的奇妙诗篇。

就说那些古老的建筑吧,像埃及的金字塔。

以前只知道它是法老的陵墓,特别神秘。

现在仔细瞧,那巨大的石块一块一块地垒起来,严丝合缝,在茫茫沙漠之中屹立了数千年。

这哪是简单的工程啊,简直就是古人对对称美和宏大叙事的完美诠释。

站在金字塔前,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蚂蚁,而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沉默者,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沧桑。

这时候我就想,那时候的设计师肯定是个强迫症晚期患者,要不然怎么能把对称做到这种极致呢?不过也得感谢他的强迫症,给我们留下了这么震撼的建筑。

再看看咱们中国的故宫。

哇塞,那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一进去就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代。

故宫的建筑布局那叫一个讲究,中轴线对称得就像镜子里的倒影一样。

从午门一路走到太和殿,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历史的画卷上。

那些宫殿的飞檐斗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一样,既好看又充满了力学的智慧。

我就在想,古代的工匠们是不是一边做着木工活,一边还在心里琢磨着怎么让这房子看起来更有仙气儿呢?故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盒,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故事,每一块砖瓦都见证着王朝的兴衰荣辱。

现代建筑也有很多让人惊艳的。

比如悉尼歌剧院,远远看去,就像几扇巨大的贝壳落在海边。

白色的外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蓝色的大海相互映衬,简直美到让人窒息。

据说这歌剧院的设计还经历了不少波折呢,不过好在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这么棒。

这让我觉得,好的建筑有时候就像难产的孩子,过程虽然艰难,但一旦诞生,就会惊艳全世界。

这歌剧院的设计师肯定是个超级浪漫的人,把大海和贝壳的元素这么巧妙地融入到建筑里,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大海的诗意。

还有一些充满创意的建筑,像那个弯曲得像麻花一样的建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它了。

虽然看起来有点怪,但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怪物突然降临在城市里。

建筑美学实践心得体会

建筑美学实践心得体会

在建筑领域,美学一直是设计师们追求的至高境界。

建筑不仅是实用功能的体现,更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

在多年的建筑美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筑美学的魅力和挑战,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建筑美学的内涵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美的一门学科,它探讨建筑艺术的形式、内容和审美价值。

建筑美学强调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形态、色彩、质感、光影等元素的美感,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建筑美学实践的意义1. 提升建筑品质建筑美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建筑物的品质,使建筑物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美学原则,可以使建筑物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2. 传承文化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美学实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可以使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3. 丰富城市景观建筑美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一座优秀的建筑物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地标,还能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

4.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美学实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

这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三、建筑美学实践心得1. 注重空间布局在建筑美学实践中,空间布局至关重要。

合理的设计可以使空间产生层次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可以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布局,使室内空间更加通透、宽敞。

2. 运用形态之美形态是建筑美学的基础,设计师应善于运用各种形态元素,如几何形状、曲线、曲面等,创造出富有美感的建筑造型。

同时,要注意形态之间的对比与和谐,使建筑物更具视觉冲击力。

3. 色彩与质感色彩和质感是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的色彩搭配可以使建筑物更具活力,而质感则能增强建筑物的真实感和层次感。

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色彩和质感材料。

4. 光影运用光影是建筑美学的重要手法,它可以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之美
--《如何欣赏建筑读后感》
思创的主营业务之一便是建筑智能化,但我作为一财务人员对建筑真是可谓一窍不通,面对三楼到六楼的公司各类设计师、工程师,从心底只有崇敬之情。

为了让对建筑一无所知的自己摸进建筑学的大门,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公司举办的第二届读书活动中,我毅然选择了一本看起来通俗易懂的书--《如何欣赏建筑》。

此书是我国台湾着名的建筑学家汉宝德所着,全书以游记式的轻松笔调,将古今中西十七座经典建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层层剖析它们的内涵深意,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认识、理解、进而欣赏建筑之美。

书中十七座建筑都是举世之作,有世人耳熟能详的悉尼歌剧院、泰姬玛哈陵,有国人的建筑骄傲-徽式建筑宏村,也有我等普通人未曾所知的建筑,如:哥伦布小镇上的消防站。

一个建筑作品,一篇文章,对所介绍的每一建筑,我深深感受到汉老先生对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的情感,用充满人文气质的行文方式迫切地向世人展示各个名家名作。

为了让读者直观的感受到建筑的美感所在,汉老先生不限使用文字,他运用了大量照片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从多角度来欣赏建筑之美。

为了让读者深刻的了解建筑的美之所在,他对每一建筑都以故事性的方式介绍其结构或功能,同时对美做了一定的分析,把形式的美感用理性的文学来进行说明。

在汉老先生看来,建筑学是理性和感性的交融。

笔者欣赏结构之美,推崇黄金比例。

在介绍剑桥国王学院教堂时,我从平面的文字里感受到的是汉老先生强烈迸发出的情感,这座小教堂被笔者誉为“真正是英国中古建筑冠冕上的珍珠”。

从外观上的装饰式曲线,到大量使用的理性直线。

从拱顶的扇面装饰,到“火柴盒”式的建筑主体。

这座历史上最早的骨架玻璃建筑,被笔者描述的如诗如画。

好吧,我浅薄的笔墨根本无法描述十之一二,只好也学学汉老先生的方式,上图!
精美的骨架玻璃建筑—国王学院教堂
教堂内部的扇形拱形—以扇骨为经,圆弧为纬,构成具有音乐感的设计,而不失力感。

文学与图片的结合一下就让我们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美!用笔者的原话:“如果你有机会到剑桥,千万不要只去剑河划船,一定要到国王学院教堂走走!”
十七篇文章,篇篇华美,十七座建筑,座座经典。

愿在有生之年能去亲身体验这些着名的建筑作品,以不枉此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