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符号、意义和过程 3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动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运动画面等
听觉性 其他声音符号: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
一、什么是意义
• 所谓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 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认知主体赋予
认知对象的含义,是符号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 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 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一什么是意义所谓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含义是符号所包含的精神内容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本章重点:
符号的定义及功能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
情境义的含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和功能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 指示对象的代表物。
2.符号的功能
• 传递信息 • 帮助思维
三、符号的类型
有声语言符号(口语)
语言符号
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文字、乐谱等 符号 视觉性 非语言符号 静态:标示、衣着、道具、绘画、摄影、雕塑等
副语言:音域、语调、节奏、笑声、哭声、呻吟等
3、概念义与情感义
4、精确义与模糊义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1.动机义:传播主体所要表述的意思和所要传递 的意思。 2.接收义:传播对象读取的意义和获取的信息。
例:大仲马吃蘑菇
3.情境义: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产生的意义,是 传播情境赋予符号的意义。
今爱“ 醒国沉 ,即沉 莫爱酣 待家睡 土!我 分国中 裂民华 似知, 瓜醒那 。示义与暗示义
明示性意义: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核心部分,相 对稳定; 暗示性意义:符号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转指义, 是边缘部分,容易变化。

3、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3、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消费文化: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 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 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 由于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代社会的消费传播 正在越来越体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 商品和服务的流行性越来越强,而流行周期则越来 越短。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文化象征化
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 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 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能指 所指
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 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 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

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传播,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扩 大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加深双方的相互理解。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主我
对话 自我 互动
个人的主体意识 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 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个人社会化过程
客我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二、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 符 号 象征符 对象事物的代替物,物理性质 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人类语义性质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对象 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 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象征符是人类特有的符号,唯有人类才能创 造和使用象征符。人类通过驾驭象征符体系 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

传播学第二章 符号和意义

传播学第二章 符号和意义

信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 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 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
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 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 可以自由创造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来自巴西某门户网站女性频道的平面系列之一。
参考书目(二)
《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美]约翰 •费斯克著,许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符号学》,余志鸿著,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7年版 《符号学原理》,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象征喜庆的红布(如披红) 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 欢迎(如红运、开门红) 象征革命和政治觉悟高(如又红又专) 指红利(如分红)
英文“red”的引申意义
赤热的 血腥的、血淋淋的,残酷的 革命的,共产主义的 北极的(磁石的指向) 英国的(由于地图上常把英国领土染成红色)
90后李宁新广告词: 你们为我安排的路, 总是让我迷路。沿着 旧地图,找不到新大 陆。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 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第一节 符号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 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 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 y便是x指代的事 物或表述的意义。 ——日本 永井成男
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 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 就是符号。 ——[英]特伦斯·霍克斯
一、什么是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 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 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学考集市】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3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答∶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它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摆脱动物状态的决定性的一步。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其原因分析如下∶(1)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它使互相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这种相互协作需要凭借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由此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2)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正是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而在这个过程中,脑髓和感觉器官也不断趋于发达。

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育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的。

综上所述,正是劳动产生了对语言的需求并促进了语言产生所需要的人类器官的发达。

因此是劳动创造了语言。

2.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1)国外学者对符号的定义①日本学者永井成男∶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②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能指和所指。

a.能指又称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

b.所指又称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

③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

在这里,符号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的意义解释,又称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

萝卜家园-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萝卜家园-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 当我们提及香水中的“一生之水”、斯沃琪手 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星巴克咖啡 等等时,我们已经很清楚,它们绝非仅仅代表 某种物质消费品或文化消费品,而是已经成为 表征某种生活品质、某种时尚趣味,或是这个 消费主义时代某种精神的符号了。(P55)
• 我们是通过符号来感知和认识这个时代的, 因此,读懂了符号,读懂了不同物品和言 语背后的象征意义,也便读懂了这个世界。
2、符号的结构
(1)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如:人、 human、 ……
(2)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如:红色 代表着热情、喜庆、革命、鲜血、国旗……
二、信号与象征符
(一)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 信号的特征:(1)因果性;(2)固定对应关系; • 象征符的性质:P44页;
(二)人类的符号的特点:
语境,传播情境;
观看小品《送水工》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 •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
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 象征性互动理论——意义、社会互动、解
释; • 米德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 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的过程。(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 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 美国大众传播学者法本(Don Fabun)曾经说 过:“我们借着符号生活,我们透过它们 生活,符号是人们出于想传播的动机而创 造出来的。”
• 最原始最本真的符号,我们可以将其等同于手 势、文字等帮助人们交流、沟通的东西,但生 活的符号化更多指的是物品的象征意义。
生活充满激情,一展独特风采,尽现卓尔不 群。我们知道您追求与众不同、富于创意的生活, 因此我们特为您量身定做了这款全新诺基亚 8210,使您的多彩生活更现激情。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总结:符号本身具有意义,但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和认知机制
一、关于象征
1. 象征:用具体表示抽象(抽象的概念或者思想感情)。
2. 文学创作中的“象征手法”:抽象的“愁绪”的象征表达。
3. 象征能力:人类独具的能力。借助于象征,人类进入一个自由的传播境界。
人类认知分为两种:感知;理解。
一、从完形心理学看影响人类感知的因素
?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在感知事物时受“结构因素”支配。结构因素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类似与相似:往往把趋向于相似的东西视为一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 完形趋向:对事物认知趋于整齐规范、统一完好,力避残缺、凌乱、混杂、破损。(情人眼里出西施)
4. 非语言符号
? 体语:动作、姿势、面部表情
? 副语言——语言的伴生符:声音的高低、文字的大小、笔迹的情况、类语言(没有发出固定意义的声音,比如哭、笑、叹息、应答、习惯性声音等)
?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符号:十字架、新月、五星红旗、纳粹标志、红十字、药品和有毒品的包装标志、国歌、汽笛等
三、符号的功能
1.表述和理解功能:人类传播就是符号化和符号解读过程。
1. 三种基本功能: 2.传达功能:实现精神内容的传播和再传播。
3.思考功能——引发思维活动。思考的本质——一系列符号的链接。
2. 人类传播主要依靠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报告(report)-可以验证的表述
? 符号意义和传播者意义未必是一回事。
2. 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携带的意义,不同时代的受传者有不同的理解,相同时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二讲 人类传播历程 符号与意义

第二讲  人类传播历程  符号与意义

二、文字传播时代
•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时间。 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 ——空间。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 据 。
•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 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 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 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 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符号 • 费尔迪南·索绪尔:“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 所产生的整体。” • 能指是符号的形象,所指则是符号指涉的心理上 的概念。 • 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 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 部现象。 • 一方面它是意义的载体,是精神外化的呈现;另 一方面它具有能被感知的客观形式。在符号中, 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是统一不可 分的。
传播学概论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符号与意义
壹、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在于劳动 。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类通过劳动不仅改造了自 然界,也改造了人本身,改造了人类社会的传播, 使它具备了其他动物界传播所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 造性。 传播媒介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 同时也受到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 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03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03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03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content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象征性社会互动
陈强与白丽的故事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语。 ——《论语》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 “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 是个很不充分的名, 我 们 应 当 把 人 定 义 为 符 号 的 动 物 ( animal symbolis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 通向文化之路。”
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 人类信息传播 实质上交流精神内容,即意义
传播的目的? 求通 传者——符号——受者
特定环境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符号都具有特定的意义。 符号的意义可分为: –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比如“北极熊” –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指符号所指事物的 集合,内涵意义是指示事物的特征与本质属性的概 括。如“人” – 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前者指符号与现实世界 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意义,后者指两个符号含 义之异同的意义。如“植物”“动物”

(二)非语言符号类型
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 ,如声音高低 、大小、快慢,文字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等 第二类是体态符号(gesture)(体态语言),例如动 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等 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如仪式、徽 章、旗帜、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等
三、符号的基本功能
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 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 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 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 头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字 篇
• 6对9说:整天拿大顶你累不累呀? • 9对6说:你整天大头朝下累不累呀? • 5对2说:你看你奴颜婢膝那个样儿。 • 2对5说:你怎么就不说说你自己那
个腐败的大肚子呢? • 0对9说:别以为装大尾巴狼就能吓 唬人。 • 0对8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 带啊!
新 说 文 解 字
汉字篇
﹑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 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因素 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反馈:本来是电子工程学概 念,这里借过来,指传播过 程中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 的反应或回应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
播的过程与效果。 •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的(实 用理论、微观理论、分支理 论、宏观理论)
• (二)象征符 • 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 1、信号: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 (1)与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关系,
如生病发烧、着火冒烟扥个; • (2)信号与对应事物之间有一对一的对应 关系,如自然界的动物信号,人工的交通 信号等。
• 2、象征符:对象事物的表象的载体 • (1)是人工符号; • (2)不仅表达具体事物,而且表达人的思
要作用,如佛茶、苏堤等。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
• 1、表述和理解功能 • 2、传达功能 • 3、思考功能
二、传播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也叫信源,传播行为的 发起者 •受传者:也叫信宿,讯息的接收 者和反应者 •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 义符号组成的,能够表达某种
•媒介:也叫传播渠道﹑信道
•传播单位思想,也叫2+4定律。
7)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组织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推测性反馈 来自新闻信源、艺术信源等的输入
许多相同 的讯息
传播过程的特点
•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五)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 此前过程研究的特点: • 1、考察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而不是
3)7W模式
• 布雷多克在传者、受者、信息、媒介、
效果5W模式基础上,添加了情境和动 机这两个环节,把它变成了7W模式。 • 评价:这个模式使5W模式的孤立性有 所改变,但直线性特征依然没有得到 改变。
4)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 特点: • 1、基于信息论范畴讨论传播问题,技
术特征,有数学公式加以推演 2、将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单向的过 程,包括5个需要完成的正功能 3、设置“噪音”这个负功能因素,讨 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第二讲 人类传播的符号、意义 与传播过程
•一、符号及其功能
•二、传播过程
一 符号及其功能
• 传播在本质上体现为信息流通,而信息流通
要依靠符号,或者说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某 种符号. • (一)什么叫符号?
• 郭庆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是信息传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 要素.
• 李彬:符号就是负载或传递信息
• 传播过程:传播现象(内部与外部)
的结构、要素(或者说环境)和各个 要素(环节)之间的关系。 •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 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人类对传播模式的认识:
• 第一阶段:线性模式——拉斯韦尔模式和
香农-韦弗模式 • 第二阶段:引入控制论和反馈概念,德弗 勒模式、奥古斯德-施拉姆、”传播单位 “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 第三阶段:解决传播的条件问题,传播结 构认识的第三次飞跃,赖利夫妇模式、马 莱茨克模式
(六)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 1、信息传播是与人类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

活动; 2、信息交往是精神生产的生产关系,由三个方面 构成: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即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精神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精神产品 的分配以及消费关系; 3、与物质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对 应,作为精神生产的传播关系也存在四个环节。
想、情感等; •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后天学习的; • (4)象征符可以自由创造,如吊丝。
• (三)符号分类 • 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符号分类
符 号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体语
口 语
文 字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
•(1)口头语言 •人们的日常口语是所有符号中
最基本,最主要的。口语是直接 符号,其传播功能体现在共时性 方面。
界限; • 2)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应该将其 中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 3)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 相互影响和变化。
2)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 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传播
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 次提出5W模式。5W模式把传播过程分 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 五个环节。由于它们来自英语,各自 包含一个英文字母W,因此叫5W模式。
(四)循环和互动模式
• 5)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 • 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其主要贡献是:变“单向直线性”为 “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的 机制,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 现实的传播过程。
控制论模式的优点与缺点:
• 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
性”变成“双向循环性” • 优点:突破传播线性模式的直线性。 • 缺点: • 1)控制论模式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似 乎各”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的地 位、机会完全平等;
• • • • •
• • •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丛”说:喂,那对谈恋爱的,不许践 踏草坪。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木”对“本”说:穿上裙撑也不见你屁股大一 点?
• (3)语言的特性 • A、语言是静止的,实际是动态的 • B、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 • C、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 1,1926年北伐 • 2,1946年重庆 • 3,1950年台湾
2、非语言符号
•施拉姆:“传播不是全部(甚至
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辞进行的. 一个姿态,一种面部表情,声调 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 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 或不理发,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 ,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
• 美国民主党 驴:活跃,敏捷,聪颖,但自命不凡 • 美国共和党 象:老态龙钟,富有威仪,有点迟
钝,但勤勉正直,相当保守
(S:戴安娜婚礼与红高粱婚礼)
B,实义性符号:用简洁明了,形 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某种确定的 意义.
• (1)向左急转路标志(2)反向弯路标志(3)上陡
坡标志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三)线性模式
• 1)S-M-C-R模式 • 这个模式由美国学者伯洛提出,即讯
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 传播过程,以修正以往的众多过程模 式。他不仅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 要性,而且,在总结前人得失的基础 上,加强了“过程研究”的科学性。
S-M-C-R模式的主要内容
• 伯洛认为: • 1)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无始无终,没有
•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
符号,如鼓声,口哨,汽笛,乐声 等. •例一:四面楚歌(音频) •例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音频)
(4)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 1945年5月7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欣然用钢
•A、传播态度与情感 •B、辅助语言传播 •C、代替语言
•符号在文化产业中发挥了重
非语言符号共分三类:(S:汉字动画)
• (1)体语(视频:舞蹈金梭和银梭) • A,动作:用身体某一部位拉表情达意,如点
头,摇头,鼓掌,挥手告别等.
• • •
1963年 上海
例子:《国语· 邵公谏厉王弭谤》: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B、姿势(视频:哑剧)
静态的姿势,能传达多种信息,如 呆若木鸡,垂头丧气,脸色铁青, 面红耳赤等。
传播特征: •优 势:灵活,自由,不依 赖任何外界物质条件,随时 随地可以开展; •劣 势:传之不远,稍纵即 逝,易发生误传,保存性差,
(2)书面语言
• 语言使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文字则让
人类创造文明 • 文字是间接符号,传播功能体现在历时 性方面
传播特征: • 优 势:突破口语传播的时空限制,可长 期保存,可传之万里,且确切可靠,信息 传播过程中不易发生误传,保真度高; • 劣 势:依赖于后天的系统学习。
• 2)循环性的表述容易引起误解; • 3)对线性模式的缺陷只改正了一半,
另一半丝毫没有触及,这个任务留给 了50年代末兴起的社会系统模式。
6)奥古斯德-施拉姆的循环 讯息 模式: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奥古斯德与施拉姆的“传播单 位思想”
奥古斯德与施拉姆认为,每一个传播的参 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看作 “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 身份(模式通称解释者),以及发信(传 送信息)、受信(接受信息)、编码(也 叫符号化)、译码(也叫符号解读)这四 种功能。
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 代码系统,如,声音,图象,姿态,表 情等.
• 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符号特点 • 符号——事物的形式——媒介关联 • 对象——被符号指称的对象——对象关联
物 • 解释——对符号意义的解释——解释关联 物
• 符号特点: • 1、符号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 • 2、符号可以独立存在; • 3、人们以符号为介质传播信息。
• 在该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传者都要受到三
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一是个人层面,即 “自我形象”和“ 个性结构”,二是组织 层面,即传播者的“工作环境”,包括媒 介组织和工作伙伴,受传者所在的“受众 群体”,三是社会层面,即“社会环境” • 此外,该模式还展示了“传播者”“媒 介”“受传者的反馈”,媒介与受传者彼 此“心目中的形象” 等,这些也是十分重 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