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桑德尔:钱不该买什么

合集下载

钱不应该买什么

钱不应该买什么

钱不应该买什么作者:李斐然来源:《课外阅读》2013年第14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去年夏天来了一趟中国。

这个一直期待体验胡同文化的老美逛了北京,之后又去了杭州和上海,还在大学跟年轻人聊了天。

不过这趟旅行里他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医院里贩卖门诊号的黄牛党。

“夜晚时分,票贩子们自由自在地聚集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厅的一楼。

价值14元人民币的门诊号被加价到几百块,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一个月的收入。

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医院上演的这一幕,被这位偶然到访的细心教授记了下来。

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所教授的“公正课”现场录像在网络上有上亿次的点击。

如今,这个讲“公正”的教授开始转而研究“金钱”——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明码标价,那么,钱到底可以买什么?翻开报纸看报道,“美国加州只需82美元就可以在坐牢时选择安静的牢房”;打开电视看新闻,“5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换一张美国绿卡”;就连出门堵车时都能得到“温馨提醒”,“进入快速车道,只要8美元”。

他的朋友教育孩子,只要在接受帮助后写一张“谢谢你”的纸条,就可以获得1美元“奖金”。

“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拿来买卖。

这种买卖逻辑不仅应用于商品上,而且正逐渐掌控着我们的生活。

”桑德尔在他的新书里写道,“该是时候扪心自问了,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在这本书的白色封面上用大号字写着让这位教授困扰已久的难题——钱不应该买什么?有钱就可以不排队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只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东西没多少了。

”这位哲学教授发现,现在想要找到“钱买不到什么”的答案,越来越难了。

过去15年里,他一直在潜心收集资料,跟钱有关的新闻塞满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五花八门地写着,在当今时代,钱可以买到什么。

答案丰富得惊人:只要你肯出钱,你可以在南非射杀濒临灭绝的黑犀牛,也可以请别人做代孕妈妈,还可以让孩子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即使不上课也能换取一个“荣誉学位”证书;企业可以购买碳排放的指标,换取污染环境的权利,国家可以掏钱雇用私有军队,替自己的公民去战场上冲锋陷阵……在桑德尔读高中时,这一切都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教育不能变成随行就市的“商品”

教育不能变成随行就市的“商品”
真相。
教 育 的性 质是公 益事业 , 公 平和 公正是 它
前 些 时间, 类似 的新 闻也时有所 闻。湖北 最鲜 明的旗 帜。“ 有教无类”的原则伸张 了几千
个健康的社会, 绝对不 应把教育分成三六九等, 按价论质 , 因钱施教。

荆 门市京 山一 中学 生在 网上曝 出学校 多项 收费 年 , 难道要在我们手上破 坏?一个健康 的社会 , 项 目: 试卷答题 卡 6元、 好题本和错题本 2 4元、 绝对不 应把教育分成 三六九等, 按价论质 , 因钱 如果所谓富人 可以用钱购 买“ 精 品教育” , 胶印费3 8 元、 空调 维护 费 l 5 元、 多媒 体 维护 施教。
牟利 的私 货。 改革 开放 让 中 国驶 上 强 国 富民
党 的十八 大提 出 了 “ 在 学有 所教 、 劳有所
的快 车道 , 市场经济 也使各行各 业呈现 出前所 得 、 病有 所 医、 老 有所养 、 住 有所居上持 续取 得 未有 的新 气象 ; 然而, 并不 是所有 的行 业都适 新进 展”的 明确 要求。我 想, “ 学有所教”最 起 合使用 “ 市场杠杆 ” , 并不是所 有的东西都可 以 码 应该让每 个孩子得 到他应 有的那份 蛋糕 , 享 按质 论价用钱 来购 买。公益 的教 育 , 应该就是 受到 应有 的优 质教 育 , 最终 成长 为 有用 之才 。
教 师的天职是 育人 , 律 己和 爱生是他 最基
任老 师一 目了然。 至于有些老 师课上大 而化之 , 本 的德行 。去年教 师节 , 教 育部 正式公布 中小 不细讲 , 不 解答 , 校 外开班收费辅 导; 甚 至干脆 幼教师 的专业标准 , 明确提 出 “ 师德为先”的原 “ 服务”到家 , 租个客房 , 招 生包 吃包 住, 外 带补 则 , “ 关爱学生… ‘ 自尊 自 律” 就是其 中的具体要

成长惠园

成长惠园

成长惠园作者:汤佳琳来源:《求学·文科版》2013年第05期一·初见记得第一个与你相处的夜晚,我告别了南方,告别了父母,一个人站在虹远楼门口,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心中只觉得迷茫与无助。

燕园的红墙绿瓦,在我寒窗的梦里,已萦绕多年,而脚下的惠园,对我来说就像一张白纸。

可我知道,是时候将过去封藏,告别故乡,也告别少年时代的偏执与狭隘。

也许,正是在一张白纸上,你才能画出最美的图案。

不必说巍峨的诚信楼,不必说四合院式的虹远楼,单是那汇德楼西边的桃花林,琵琶湖上凌波而过的白鸽,汇宾楼后婀娜的柳枝,就足以让人知晓这所高校的品味。

而我最爱的,还是坐在图书馆四层的空中花园里,读上一本诗文集子。

园中遍植四季花草,脚下流水蜿蜒而过,西边求索楼上的爬山虎覆盖了整面灰墙,一眼望去,仿佛是巨大的酒红色瀑布倾泻而下,在秋阳的照耀中熠熠生辉。

求索楼下是书香广场,上特色武术课的同学们正跟随老师认真地练习太极拳,一招一式虽稍显生疏,却也有模有样。

惠园虽小,但也像苏州园林一样,处处皆有美景可赏。

入校那年,恰逢贸大六十周年校庆。

开幕式中,主席台上坐着的有功成名就的投行高管,有身为股肱的海关要员,也有各国驻华使节,有苍颜白发的华侨长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商界新晋,而我们穿着纪念衫,戴着牛仔帽,坐在台下,静静地,听那世界的声音与我们的呼吸彼此应和。

校庆晚会在独具特色的“虹远点灯”仪式中达到高潮,当虹远楼西面各个房间的灯光应着鼓点或明或暗,组合成不同的字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喊出那一句“I LOVE UIBE”。

那一天,所有贸大学子好像一起过了一次生日。

而这也正是贸大对待每一位新成员的方式,她用自己美丽的外表与内心饱满的热情去感动你、融化你,让所有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与迷惘,在她始终充沛的活力与信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二·融合生活在一所有特色的大学里,就像与良友相交,如饮美酒,如坐春风,不觉令人陶醉。

钱不能买到的东西

钱不能买到的东西

• 为一位病人或老人购买一张人寿保险单,在其有生之年为其支付年度
保险费,然后在其去世时可获得死亡收益,价值可达数百万美元(具
体收益取决于保险单中的规定)。这种在陌生人的生命上下赌注的做
法,已然成就了一个300亿美元的产业。陌生人死得越快,投资者赚
的钱也就越多。
可编辑ppt
4
3.主要论点:
•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那些年里,是一个信奉市场和放松监管的疯狂年代,亦即一
主要著作:
桑德尔著述颇丰,包括:《民主的不满》(Democracy's Discontent)和《公共哲
学》(Public Philosophy)。他的《公共哲学》是他早期公开发表论文的合集,审视了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道德和正义所扮演的角色。他同样对于选举过程中道德价值和公民
社团做了广泛评论。《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是迈克尔·桑德尔的成名作,凭借这部
候与立法者攀谈,并了解对其行业具有影响的立法的情况。但是游说者们却不愿意为了得
到一个位子而花很长时间排队。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支付数千美元给专业的排队公司,使
其雇人(注:受雇者多是无家可归的穷人)替他们排队。
于是,听证会快要开始时,衣着考究的游说者们纷纷赶到,并同衣衫褴褛的替人排队
者交换位置,然后再确认他们在听证室里的席位。《华盛顿邮报》称此举不仅“有辱”国
• 狩猎犀牛:南非开始允许农场主把射杀有限数量黑犀牛(濒危动物) 的权利出售给狩猎者(15万美元/头),以此激励农场主去饲养和保 护各类濒危动物。
• 碳排放权:欧盟构建了一个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而使得一些公司可以 买卖排放权。每吨13欧元(约合18美元)
• 录取名额:美国一些顶尖学府的行政人员透漏,他们的学校录取了一

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句子摘抄

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句子摘抄

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句子摘抄1.《川菜杂谈》车辐从来没想过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居然是这个,当初是因为好吃才买的。

车辐虽有“饮食菩萨”的称号,但是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没听过他的大名。

全书用成都话写就,大多是作者近年发表的文章,作为合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叙述了近现代川菜相关的名人、名肴、文化、名厨之类的。

不管是引用还是自己的描写都和其烹调手艺一样,因此千万不要在饿的时候看,真的是口水直流。

2.《朝花夕拾》鲁迅读书的时候就不太喜欢鲁迅的风格,不过就像陈西滢说的即便不喜欢鲁迅的方方面面,也承认他小说写的好一样,他写的小说和记人物的散文还是读起来挺有意思的。

本书是鲁迅回忆散文集,全篇读来感觉最大的败笔就是后人称赞有加的“讽刺”,因为很多都是引用或者指桑骂槐之类的。

在现在网上的熏陶下,这些讽刺就不足为道反而显得有点幼稚。

而本书最大的收获竟然是知道了鲁迅本名是叫周樟寿,后来才改的周树人。

3.《金钱不能买什么》桑德尔本书感觉像是《公正》中市场篇章的延伸。

全书从用钱来插队(广义上包括雇人排队之类的),金钱激励措施,金钱激励的反作用,“死亡”市场和“包厢化”等方面来讨论,但是大部分角度的结论只有两个——从“公正”看其实是不自由的和金钱“腐蚀”道德,直到最后才升华到美国社会包厢化的问题。

全书主要就是对“经济学”和“市场必胜论”打脸,是很值得目前中国反思的问题。

4.《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桑德尔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道德问题。

核心就在于导论中提到的“度”。

科技会带来人类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潜在道德风险,尤其是在“优生学”方面。

科学家习惯性认为自己没错而认为别人不懂所以瞎说,这与现在转基因作物的论战类似,而本书讨论的是更进一步的关于人基因改造的问题。

这两本书也充分体现了净哥所说的桑德尔对于自己是哈佛的过于自豪和在意了。

5《食人有错?》阿伦·C·哈钦森全书选取了普通法历史总要的八个判决,通过梳理其来龙去脉阐释了英美法系较为重要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对大陆法系立法也有重要影响。

(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DOC

(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DOC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目的要求】掌握道德的内涵与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道德的内涵和功能(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核心和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美德占据灵魂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

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坐在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让灵魂长上“杂草”,不可能有健康的人生,只有用美德去占据它,我们才能永远拒绝“杂草”,保持健康的心态。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康德曾经告诉我们:“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到底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该怎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就是我们第七讲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牵动着每一位消费者的心。

哈佛教授桑德尔北大演讲

哈佛教授桑德尔北大演讲

哈佛教授桑德尔北大演讲:金钱与公正孰更重要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马海燕)首个哈佛免费公开课讲授者、美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今晚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货币和市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是否应当生活在一个全部都是用金钱购买的环境里值得商榷,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这些观念引起了中国年轻观众的共鸣。

桑德尔带着最新力著《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来到北大。

该书探讨了当下最大的道德伦理问题之一:一个万物都明码标价的世界是否有错?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金钱和市场理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桑德尔说,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其实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中,他发现年轻人对宏观问题和社会未来命运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桑德尔是自1980年起教授政治哲学,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席教授”之一。

《华盛顿邮报》认为他“或许是全美最杰出的大学教授”;美国《新闻周刊》称之为“最受欢迎的在世哲学家”和“摇滚巨星级别的道德学家”;美国杂志《新共和》则誉之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哲学讲授者”。

桑德尔备受赞誉的“公正”课程,哈佛有史以来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每周都有超过1000人走进桑德尔的课堂,其网络课程视频已有超过1000万人次
点击观看,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公正”热。

金钱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

金钱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

观众:我大部分同意,但是有一部分事情要做一些计算。有些事情或者有些物质的确是无价的,没有办法衡量,如果你卖掉第二个肾脏就意味着自杀了。
桑德尔:什么是经济效率呢?如果在经济效率中提到道德、提到人的生命,会怎样?
观众:钱不是什么都能买的,有些是买不到的。命是无价的,如果为了增加经济效率而去自杀,这是不允许的。
桑德尔:需要多少钱你才愿意卖?
观众:无价。不管给多少钱都不能卖。
桑德尔:在座各位谁有其他的观点?
观众:如果说肾是捐给垂死之人,我的肾可以拯救这个人的生命,我会把我的肾卖了,我拯救了生命,我又能得到钱,双赢啊!
桑德尔:还有其他反对的吗?
观众:在这桩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包括卖肾的孩子、买肾的人、黑市的中介等,都是自愿交易,而对于其他需要肾的人来说,或许意味着,他得不到肾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总结一下就是,没有钱就丧失了活下去的权利,有钱你就比别人多了活下去的机会。推及所有人身上,如果器官变卖合法化,那么就变成了钱可以获得更多生存机会。这不公平。
桑德尔:有钱人可以从穷人那里得到他们需要的肾脏,为什么这是不公平的呢?
观众:很多事情我们的确是用钱来衡量的,但是生命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桑德尔: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第一种认为允许肾脏交易,自由市场可以使有钱人从穷人那里买到肾,这是对肾的一种再分配,这是一种合理的交易,这时候不需要涉及公平或者公正。第二种认为,来自父母的身体发肤是无价的,所以你不能出售身体的器官。后者概括而言涉及到两点:公正和无价。还有谁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买卖?
桑德尔:我们刚才谈的是极端案例,接下来不谈身体器官了。Apple出新品的时候,往往需要排队才能买到。现在iPhone很受欢迎,假设你想买,又不愿排队,所以你雇了一个人帮你排队,根据他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给他一笔酬劳。这种做法有问题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教授:对比德国等国中国真是“市场经济”2012年10月24日 02:04来源:中国青年报在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近2000人跟桑德尔一起公开讨论,“钱不该买什么”桑德尔在哈佛大学教授热门课程“公正课”原标题:钱不该买什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去年夏天来了一趟中国。

这个一直期待体验胡同的老美逛了北京,去了杭州和上海,还在大学跟年轻人聊了天。

不过这趟旅行里他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医院里贩卖门诊号的黄牛党。

“夜晚时分,票贩子们自由自在地聚集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厅的一楼。

价值14元人民币的门诊号被加价几百块,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一整个月的收入。

在站着保安的楼道里,吆喝着兜售专家号的男人打破了医院的安静,‘唐大夫,唐大夫,谁要唐大夫的号?风湿科的唐大夫’!”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医院上演的这一幕,被这位偶然到访的细心教授记了下来。

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所授的“公正课”现场录像在网络上有过亿次的点击。

如今,这个讲“公正”的教授开始转而研究“金钱”——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明码标价,那么,钱到底可以买什么?翻开报纸看报道,“美国加州只需82美元可以在坐牢时选择安静的牢房”;打开电视看新闻,“5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换一张美国绿卡”;就连出门堵车时都能得到“温馨提醒”,“进入快速车道,只要8美元”。

他的朋友教育孩子,只要在接受帮助后写一张“谢谢你”的纸条,就可以获得1美元“奖金”。

“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拿来买卖。

这种买卖逻辑不仅应用于商品上,而且正逐渐掌控着我们的生活。

”桑德尔在他的新书里写道,“该是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在这本书的白色封面上,一捆用红色牛皮筋捆起来的美元钞票站立在副标题“市场的伦理底线”旁边,而中央则用大号字写着让这位教授困扰已久的难题——《钱不应该买什么》。

有钱就可以不排队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只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东西没多少了。

”桑德尔开门见山这样写道。

这位哲学教授发现,现在想要发掘“钱买不到什么”的答案,越来越难了。

过去15年里,他一直在潜心收集资料,跟钱有关的新闻塞满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五花八门地写着,在当今时代,钱可以买到什么。

答案丰富得惊人:只要你肯出钱,你可以在南非射杀濒临灭绝的黑犀牛,也可以请别人做代孕妈妈,还可以让孩子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即使不上课也能换取一个“荣誉学位”证书;企业可以购买碳排放的指标,换取污染环境的权利,国家可以掏钱雇佣私有军队,替自己的公民去战场上冲锋陷阵……在桑德尔读高中时,这一切都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时候,他的同学如果因为获得好成绩而得到家长的金钱奖励,还会成为大家私底下议论纷纷的负面话题。

而现在,美国许多学校宣布,如果学生成绩提高,可以获得相应的金钱奖励。

看上去,在这个“钱的时代”,有钱似乎可以买到一切。

在香港,多花一倍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地铁“头等座”,那里人少宽敞,“连播放广告的声音都柔和很多”;而在机场排队等待安检,只要掏钱就能直接进入“快速通道”。

在美国游乐园门口也赫然贴着告示:“只需149美元,就可以直接插队排前面,马上享受每个项目的乐趣!”这样花钱买来的插队服务打破了排队的规则。

以前排队意味着“先到先得”,而如今它信奉的却是“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为了避免由此引起排队者的不满,很多游乐园还提供贴心的插队服务——他们会让插队者从后门或者旁门进入,如果不得不从队伍中间加塞儿,他们还会指派一位工作人员“保驾护航”,护送你去插队。

“如果有钱的优势只体现在他们能够购买游艇、赛车或者去好地方度假,财富不平等倒也还不会显得那么扎眼。

”桑德尔评论说,“但是,当金钱可以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政治影响力、更好的医疗措施、安全的居家环境、更好的学校,这种财富分配不均就会显得异常突出。

”这种感受,在他短暂的中国之行中特别突出。

在这里,花钱可以看病插队几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的医院直接开设了“特需窗口”,多掏200块钱,病人就可以提前见到他们的“唐大夫”、“李大夫”或者是“王大夫”。

不愿排着长队通宵达旦等待挂号的病人可以从票贩子手中买号。

这些专业出售插队权的小贩在熙熙攘攘的挂号处分发自己手写的名片,信誓旦旦地许诺,可以搞到任何一个大夫的门诊号。

“想在中国看病?先富起来再说吧!”美国媒体评论这么写道。

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里,这位偶然到访的哲学教授看到了一个严肃的伦理命题:应不应该允许病人购买提前看病的权利,仅仅因为他们可以负担起这笔钱?社会能不能允许这样的交易,只要有钱就能达成目标?如果有钱就能买,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富人有机会比穷人买到更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在危机状态下,例如雪崩、地震等,富人则有机会用钱买更多物资,获得更大的生存可能。

“当钱能买到一切的时候,有钱就变成最重要的大事。

”桑德尔说。

就像在中国,每逢春节假期前,有钱人可以买高出票价本身几倍的黄牛票,而无力承担的人只能出现在火车站售票口,在寒风中裹着大衣熬夜排队买票。

可是,对于金钱权力的不满,似乎最多也只表现为牢骚。

“曾经,游乐园是全世界最平等的地方,可惜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桑德尔在书中引用的评论这样抱怨,“想当初,每个度假的家庭在门口都要不加区别,民主地排队。

”“在我们的时代,金钱获得全面胜利。

几乎一切都可以贴上价签随意出售。

”桑德尔写道,“人们只是抱怨两句,发发牢骚。

但是我们需要严肃的讨论,就像是你参与讨论政治事务一样,我们应该认真公开辩论,钱不应该买到哪些东西。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桑德尔新书《钱不应该买什么》让有钱人大获全胜,进入一个彻底的“钱的时代”?桑德尔所期待的公开辩论还没开始,他自己反倒先沦为金钱时代的一枚棋子。

他在日本举办讲座的时候,由于想要听的人太多,原本免费的门票被拿到网上拍卖。

最后,这位著名教授发现,台下听众很多是花了500美元的高价才进来的。

于是,这场主题为“公正——如何做才是对的”的演讲不得不这样开场:“票贩子倒卖门票,这样做是对的吗?”先不管对不对,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美国,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莎士比亚身上。

纽约公共剧场原本计划举办免费露天演出,却被票贩子瞅准了目标,他们早早地排队抢免费票,再以125美元的价格转手给那些没时间排队的观众。

主办演出的剧场显然认为这是不对的。

他们的发言人板着脸站出来回应:“请不要这样做,这样有悖于莎士比亚的精神。

”可是,支持的声音说,从票贩子手中买票只不过是用金钱换取了排队等待的时间,这有什么错呢?桑德尔开始尝试跟身边每一个人讨论这件事,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也包括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主管财经新闻的他的学生。

他甚至会在吃晚餐或者全家郊游的时候,饶有兴致地跟自己的两个儿子亚当和亚伦辩论起来。

这位哈佛哲学教授拿这个问题去询问自己的同事、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

曼昆是经典经济学教材的作者,《曼昆经济学》在全世界销量逾百万册,教出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樊纲,也教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

结果,曼昆非但没有批评插队行为,反而分析其为“自由市场的优势所在”,“这种差价行为是对资源的有效分配”,“让有意愿付钱的人享受到了相应的便利”。

即便激烈争论也总是儒雅微笑的桑德尔并没有当面提出异议,但他在自己的书中用严谨的句子争辩道:这种交易会带来一个恶果——不平等,“当钱可以买到几乎一切时,那些没钱人的日子就会变得愈发难过”,这样下去,有钱人会大获全胜,我们会进入一个“钱的时代”。

事实上,对于“不平等”的焦虑,常常如同针尖一样刺痛公众的神经。

今年7月,中国的网络上,一条“深圳地铁将设VIP车厢”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种“票价翻倍保证有座”的安排非但没有让乘客满意,反倒惹得他们愤愤不平,“怎么,地铁也要搞三六九等?”在访问北京的当天晚上,桑德尔到清华大学演讲时,把关于钱的伦理困境扔给了台下的中国学生。

这位教授风靡全球的“公正课”有一个固定套路——在富丽堂皇的哈佛讲堂里,他会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再抛出尖锐的伦理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寻求对策。

这一次,他对着挤满整整一间阶梯教室的中国面孔问道:“假如发生了雪灾,每个人都需要雪橇铲雪,商店能不能加价把雪橇卖出去?”和热闹的哈佛讲堂不同的是,底下的学生大多选择沉默。

桑德尔竭力地寻找台下有回应的目光,却屡屡失望。

台下的学生只是默默地举手投票,90%的人支持加价。

一个反对加价的女生站起身,紧张而飞快地答道:“我觉得这不公平,这是在帮助富人,伤害穷人。

”“假设你是店主,现在只要加价你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你会怎么做?”桑德尔追问她。

女生稍稍犹豫了一下,“我会加价。

”“如果卖的不是雪橇而是饮用水,你也会加价吗?”桑德尔问。

“我会的。

”女生迟疑地回答,“因为这可以平衡供求关系……”桑德尔无奈地咧嘴笑着说:“可就在这个讲座上,你刚刚还说过你不同意加价,你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女生似乎被问住了,结结巴巴地说:“这不公平……但这很难说……”一个男生站起来接着说:“我认为这不公平,但是可以接受。

”“这真太有趣了。

当我在加拿大、德国和瑞士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绝大部分的人都反对加价,他们觉得这既不公平也不可接受。

”桑德尔看着台下沉默的学生,笑了起来,“现在我明白了,看样子,中国真是无可否认的‘市场经济’。

”有些东西,用钱去买就会毁掉它,比如诺贝尔奖一场真正的关于钱的公开辩论,终于在今年春天成为现实。

在英国圣保罗大教堂,穿着一身笔挺西装的桑德尔站到话筒前,面对近2000名观众,开始发问:“银行家生病是不是就能花钱多雇个护士?”他身旁坐着的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还有英国广播公司财经编辑斯黛芬尼,以及前任主教彼特·塞尔比。

辩论主持人说,真没想到会在这里讨论这样的话题,上一次她到大教堂里来,还是英国政客在这儿拉票呢。

辩论中,桑德尔试图说明,钱的确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是在购买某些事物时,这种金钱行为会“毁掉这件东西”。

“假如你非常想获得诺贝尔奖,而又没有办法靠正统的方式获得它,你当然有可能在某个诺贝尔奖得主那里买来一个奖杯。

”桑德尔解释说,“你还可以把奖杯放在客厅里让人观赏,但那跟获得诺贝尔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他看来,像诺贝尔奖这样的事物是一种荣誉,而荣誉是无法购买的。

他还调侃地假设说,如果从明年开始,组委会除了正规的奖项以外,还额外拍卖一个奖杯,谁出的价最高就给谁,那么,“那时候的诺贝尔奖将再也不会代表如今它所蕴含的意义了”。

“在给事物定价之前,我们先要搞明白,它是不是一个可以被定价的东西。

给不应该被金钱衡量的事物定价,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是对这个事物的亵渎,将这个本该被珍视的事物放在了不属于它的天平上。

”桑德尔说。

道理尽管如此,在这个“钱的时代”,有钱依然能够买到那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方说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