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溶栓术的护理资料

合集下载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
C r so d gato:G a-i , — al cr ui pn @ i 1 3 o o ep n i u r UJ n n E m i j. j n i v .6 . r r n h i p g : g a g p cn
【 btat Obe t e T i us h l i l f c o n r n tret nfrnevni a cte r A s c】 r jci ods s teci c f t f us gi evni t et nl a t — v c n aee i n o o i r o h e
e te t s L a , G i -ig G a-ig D p r etfItret nl a ioy A l t xrmie I h i Y EJ gpn , U J n n. n i p eat n o evni a R do g , f ie m n o l i ad N nigFr sil N j gMei l n esy N n n 10 6 C ia aj it pt , a i dc i r t, aj g2 0 0 , hn n sHo a u n aU v i i
d r c e h o oy i t e a y i a in swi c t rei le oim flwe xr mi e . M e h d T e i td tr mb l s h r p n p t t t a u e a t r mb l e s e h a s o o re te t s i to s h e p r n e o u sn a e f r4 a e i c t rei le oim fl w r e t mi e h c s t a e x e i c fn ri g c r 8 c s s w t a u e a tr mb l e o h a s o o e xr t s w ih wa r td e i e

溶栓介入术后的护理

溶栓介入术后的护理

溶栓介入置管术后的护理一、定义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溶栓疗法:应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一类的溶栓药物,直接或间接的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溶栓疗法。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

血管内介入应用于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

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非血管介入治疗应用于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尿激酶: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

(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二、护理要点术前护理1、术前做血,尿常规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糖及血电解质。

2、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嘱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3、术前一日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根据医嘱行药物过敏试验。

4、术前4小时禁食,避免术中使用造影药物引起恶心呕吐。

5、在左上肢或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

术后护理1、病人返室后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律的变化。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有无胸痛或憋气等不适。

2、应用股动脉时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温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3、嘱病人多饮水,按需予以静脉补液。

术后6小时内总入量应达到1500毫升,尿量达1000~1500毫升。

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以导尿,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4、患者卧床24小时,病人卧床期间应做好基础,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渗血情况。

溶栓护理常规

溶栓护理常规

溶栓护理常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常规一、执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体位与活动:溶栓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不宜过早离床,一周内不可过多活动,一周后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于不能自口进食者,胃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三天后给予鼻饲,每天注入足量的水份和富于营养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鱼汤等,防误吸。

3、溶栓后导尿管、动脉测压管应延迟放置,避免诱发出血。

尽量减少肌肉、动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注意注射部位有无发红、疼痛,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肢体肌力、语言功能等变化,以判断溶栓效果及病情进展。

2、血压监测:15分钟/次×2小时,30分钟/次×4小时,60分钟/次×18小时。

3、脉搏、呼吸监测:1小时/次×12小时,2小时/次×12小时。

4、配合医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估)。

5、观察有无出血征象:⑴皮肤及粘膜:有无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有无渗血等。

⑵消化系统:胃出血、便血等。

⑶泌尿系统:血尿。

⑷颅内出血(脑实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改变、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肌无力加重等,头颅CT检查(用药24小时后复查)。

⑸并发症观察:再灌注损伤(脑水肿)、血管再闭塞等。

⑹其他:有无药物过敏、腹痛、四肢疼痛肿胀等。

三、用药护理: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三小时内)。

⑴用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⑵用法:加入原厂配备的溶媒中,先用总剂量的10%在1-2分钟内立即静脉推注,其余90%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2、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黑便等,阿司匹林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3、应用降压药物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

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

泵入。同时于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每12 h/次皮
下注射抗凝治疗,每2~3 d监测凝血功能1次, INR调整到2左右,APTT值为正常的1.5~3 倍[3]。每12~24 h再次DSA造影评价溶栓效果,3
~5 d后拔除导管。 2护理
1临床资料
2.1术前护理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 年龄66~85岁,平均76.2岁;病程2月~3.5年, 其中有9例有近期明显加重的病史;13例中有吸烟 史者7例。下肢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发冷、麻 木、乏力,伴间隙性跛行者12例,静息痛者4例。全 部患者均经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确
血运逐渐恢复。
2.4
留置导管的护理
在留置导管期间告知患
留置导管阻塞
留置导管管腔较细易发生阻
者留置导管侧肢体保持伸直并制动,防止穿刺处渗 血。导管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打折甚至折断。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瘀点、瘀斑, 有无皮下血肿形成。穿刺点每天消毒,更换敷料。 2.2.3患肢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避免 肢体受寒冷、潮湿、硬物等刺激,室温保持在26~ 28℃。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远端皮 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并与术前的情况比较[4]。术 后患肢疼痛不会立即消失,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应适 当应用止痛药物。 2.2.4饮食与活动术后给予清淡低脂的食物,如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应给予低糖的食物并控制总热量 的摄入。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腹胀、便秘等消 化道不适症状,鼓励患者多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 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少造影剂的毒性作 用。患者卧床期间,应鼓励进行足背的伸屈运动,一 般术后拔除导管后24 h可下床活动。老年病人因 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穿刺口不易收缩,易形成血 肿或假性动脉瘤,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3 d后再

下肢动脉置管溶栓的护理要点

下肢动脉置管溶栓的护理要点
超声检查: X线摄片 MRA,多排螺旋CTA等检查 辅助诊断
治疗方法:
置管溶栓
全身性溶栓疗法 VS 臵管溶栓
药物作用直接 用量少
1
传统取栓术
VS
臵管溶栓
安全性高 创伤小 并发症少
Fogarty导管取栓术 VS
臵管溶栓
安全 适用面广
置管溶栓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禁忌证:
各种活动性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外伤性出血、 急性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溢血、妊娠或产后10天 内和女性月经期、急性内脏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溶栓治疗易造成急性肺栓塞者; 肝肾功能衰竭者; 左房内有附壁血栓者。
皮肤护理
Company Logo
4.留置溶栓导管的护理:
身体过度活动,有溶栓导 管从导管鞘中脱出、穿刺 点周围渗血及导管与输液 管脱开出血的危险。
1.体位:平卧位或侧卧位,术肢制动,置管下肢呈 伸直状态。 2. 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 3.如果导管发生堵塞,用注射器抽吸出堵塞的血块 ,不可将血推入血管,防止引起新的血栓。若注射 器抽吸未通畅,应在数字减影机下行溶栓而恢复通 畅
下肢动脉置管溶栓的术后
护理要点
段玉梅 川医大附院—血管外科
概述:
ASO
下肢缺血性疾病:
TAO
糖尿病性肢体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 血栓性动脉闭塞症
病因
医源性表现
1
1
2
2
3
4
3
5
间歇性跛行
疼痛
麻痹
苍白—皮温 降低
无脉
影像学检查:
动脉造影:显示病
变部位,范围,程度 ,侧支和闭塞远端血 管的情况
影响溶栓效率的因素

股动脉置管溶栓手术记录

股动脉置管溶栓手术记录

股动脉置管溶栓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名称:股动脉置管溶栓手术患者姓名: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病史:患者主要症状:手术前准备:1.患者饥饿状态,禁食8小时。

2.患者穿入手术服并进行术前四肢清洗,保持手术部位清洁。

3.手术室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物,包括溶栓药物、置管器械等。

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过程:1.患者静脉麻醉下,常规消毒巡视纱布覆盖全身,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监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2.感染防治:术前先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专科护士按照手术室置管操作标准准备洗手台、清洗手术台、打开置管包进行器械摆放,准备所需器械及巡视纱布,接收清洗完成消毒的器械。

4.手术区巡视纱布摆放,插入动脉导丝,将导丝置入股动脉远侧分支中,再经探查导管引导至血栓形成部位。

5.确定置管位置之后,在血管分支处注入溶栓药物,药物流向股动脉内,直至堵塞部位,完成溶栓治疗。

6.完成溶栓治疗后,拍片检查血管内部情况。

7.至此,完成手术治疗,将置管器械慢慢拔出,压迫止血并缝合切口。

8.术后患者送往监护室进行恢复观察。

手术中注意事项:1.麻醉监护:手术全程监测血压、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注意监测患者的神志、皮肤颜色等情况。

2.护理问题:手术室护士配合医生完成术前术后消毒准备,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溶栓药物注射:根据溶栓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按照剂量和速度要求进行注射。

4.置管技术:在手术中注意保护患者血管,避免血管损伤,操作应轻柔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5.切口缝合:根据切口大小选择适当的缝线和缝合方法,确保切口处干净、结实。

术后护理:1.将术区清洁,并注意消毒观察是否发红、温热度等局部感染征象。

2.监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观察术后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术后24小时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

5.术后3-5天拆线,术后进行皮肤护理,避免感染。

置管溶栓出院健康教育

置管溶栓出院健康教育

置管溶栓出院健康教育
《置管溶栓出院健康教育》
在现代医学中,置管溶栓术已经成为治疗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接受了这种治疗的患者来说,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

首先,患者需要了解置管溶栓术的原理和过程。

他们可以向医生询问关于手术的细节,包括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其次,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等。

这些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监测。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所需要服用的药物的名称、用法和副作用。

同时,他们也需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生命体征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患者需要建立一个健康档案,记录自己的病史、手术记录、复诊情况等信息。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防。

综上所述,置管溶栓出院健康教育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并建立健康档案,从而更好地恢复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

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

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

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1. 引言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管通畅的治疗方法。

它通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

在进行溶栓治疗时,护理措施的恰当实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士们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溶栓治疗前,护士需要提前完成以下准备工作:2.1 患者相关资料的收集护士需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以及患者的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结果。

这些信息有助于护士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

2.2 检查和治疗器材的准备护士需要检查溶栓治疗所需的药物、溶栓装置以及监护设备等,确保其完好无损、无过期的情况,以及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同时,要准备好常用的急救药物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2.3 宣教准备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介绍溶栓治疗的原理、步骤、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风险等,告知其必要性和疗效,并征得其同意。

宣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3. 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3.1 监护患者病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在药物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出血等并发症。

3.2 疼痛管理溶栓治疗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

3.3 出血风险评估和控制溶栓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因此护士需要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时记录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避免给予药物或操作引起的出血等。

3.4 引流管理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镇静、固定休息,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护士需要留意是否有出血引流物的增加或畸形,及时记录并与医生沟通。

3.5 静脉通路护理在进行溶栓治疗时,通常需开通静脉通路,护士需要注意静脉通路的选择和置管操作的无菌技术,以避免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体检
疾病知识介绍
下肢缺血性病变包括一系列疾病,常见 的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性肢 体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及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以及因血栓而导致的动脉闭塞 等。共同特征是下肢中小动脉狭窄或闭 塞引起肢体的供血不足,最终可引起肢 体的缺血、坏疽、有的需要截肢处理, 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疾病知识介绍
疾病知识介绍
动脉栓塞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疾病知识介绍
临床表现
1
•间歇性跛行。间歇 性跛行就是病人在 不走路的时候没有 明显的不适,但一 走路患病下肢就会 出现酸胀不适感, 以致不得不停下来 休息,休息一段时 间后这种不适感消 失,又可以继续走 路。
2
•疼痛。突然发生剧烈 的患肢疼痛,为最早 出现的症状。部分病 人仅感酸痛或呈钝痛, 少数病人疼痛并不明 显,而是感觉丧失与 麻木。肢体远端疼痛 是最为剧烈,活动时 产痛加重,因而使活 动受限。
3
•皮色苍白。动脉栓 塞后,由于组织缺 血,皮肤乳头层下 静脉丛血液排空, 皮肤呈蜡样苍白。 若皮下浅血管仍有 少量血液存留,亦 可出现青紫色斑块 及条纹,病久发生 坏死呈紫黑色,以 手足远端明显。
临床表现
4
•皮温降低。皮肤 温度明显降低,触 之冰凉,受累肢体 皮温降低比栓塞部 位低一个关节面, 越远降低越明显, 而且界限清楚。
凡可以导致下肢缺血的疾病总称为下肢缺血性疾病, 这些疾病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有下肢缺血的表现及 体征:轻度缺血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患肢皮肤温度 低,发凉怕冷。中重度缺血可出现患肢持续性疼痛, 皮肤温度变得更加冰凉,皮肤颜色由苍白逐渐变青紫 ,甚至发黑坏死,患者的疼痛往往难以忍受,在寒冷 及活动后更加剧烈。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截肢的后 果,甚至危及生命。这类疾病目前主要包括动脉粥样 硬化导致的血管闭塞、因糖尿病导致的动脉闭塞、因 动脉炎导致动脉闭塞以及因血栓而导致的动脉闭塞。
实验室检查(术后):
日期/时间
APPT
FIG
4.9 21:09
98.5
1.92
4.10 01:06
48.9
1.68
4.10 13:44
84.17
1.83
4.11 04:57
58.5
2.53
4.11 20:40
40.2
2.59
4.13 00:26
31.4
1.58
4.16 09:25
41.7
1.41
D-二聚体 0.83 1.28 8.4 3.99 5.16 1.02 0.57
国际标准化比值1.26↑(0.7-1.1) 凝血酶原百分比活动度66.0%↓(74.0-132.0)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1.7s↑(23.0-39.0) 纤维蛋白原3.19g/l(1.8-4.40) D-二聚体0.23ug/ml(0.00-0.60)
4.09 生化检查示:白蛋白36.0g/l ↓
病史汇报
病史汇报
患者:张克武,性别:男,年龄:48岁,床号: 28床,住院号:201408470,入院时间: 2014-3-30 患者系“左下肢间歇性跛行50天”,门诊拟 “左下肢动脉缺血”收住我科。 入院时 T:36.3℃ P:78次/分 R:19次/分 BP: 106/60 mmHg 查体:左侧足部皮温低,左股动脉搏动可触及, 左腘动脉搏动弱,左足背动脉未满意触及。
术后治疗:遵医嘱给予动脉溶栓导管接尿激酶泵 6ml/h泵入,遵医嘱予肝素钠2ml/h鞘内泵入治疗, Q4H监测凝血。并予引流管:保留导尿管一根,引流 出淡黄色液体,予妥善固定、保持通畅。穿刺点沙袋 加压,观察患肢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
病史汇报
4.9 22:23患者诉患肢疼痛,通知医生,医嘱予盐酸哌替啶 100mg肌肉注射,后缓解。术后多次使用地佐辛止痛。 4.10 13:44患者APPT84.17s,达危机值,医嘱予调节尿激酶速 度12ml/h,肝素泵速度2.5ml/h. 4.11行股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较前长度减少约1/3,再次置溶栓导 管至血栓远端继续予抗凝、溶栓、扩张动脉治疗。予停用心电监 护。 4.12予拔除动脉溶栓导管和鞘管,外周持续普通肝素抗凝,动态 监测APPT,调节用量及加用华法林口服。 4.13 予华法林口服。 4.14.予拔除导尿管。 4.15.B超下回纳穿此处血肿,予加压包扎。 4.17.患者出院。
5
•动脉搏动减弱或 消失。栓塞动脉 处常有压痛,其 远端脉搏减弱或 消失。栓塞肢体 严重缺血4-6个小 时,即可发生坏 死。
疾病知识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疾病知识介绍
手术方法:
在动脉造影下穿刺患肢股浅动脉,置入5F血管鞘,超 滑导丝引导下置入溶栓导管,造影显示血栓范围自膝 关节上10cm至腘动脉远端分叉处全程血栓形成,全身 予普通肝素3750万单位,根据血栓长度选择30cm的 溶栓导管至腘动脉远端分叉处,并使侧孔段位于血栓 内,溶栓导管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溶栓治疗。血栓 位于腘动脉以上者采用患肢对侧股动脉逆行穿刺。
病史汇报
3.30.医嘱予依诺肝素钠抗凝,前列地尔扩管、
盐酸川芎嗪、丹红活血药物应用。
4.4医嘱予纤溶酶溶栓药物应用。
手术:4.9日下午患者在局麻下行左下肢造影+左侧股 浅动脉置管溶栓术,术后诊断:左下肢股浅动脉血栓 形成,左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电监护示:P:69 次/分 R:19次/分 SPO2:100% BP:126/69 mmHg。
辅助检查: ①3.31腹主动脉及下肢CT提示:左侧 股动脉下端、腘动脉闭塞,局部侧肢 循环形成。左小腿血流减慢。 ②3.31 X线报告示:右侧多发陈旧性肋骨骨 折;右侧锁骨陈旧性骨折。 ③心电图:窦缓。(58次/分)
病史汇报
实验室检查(术前): 3.31 凝血示:凝血酶原时间14.8s↑(8.0-12)
下肢动脉置管溶栓术的护理
七月份血管外科护士业务学习
刘建勇
付艳玲 张倩 曹俊 雷维威 杨昌星 代玲 胡丽园 陈翘
梅永红 王靖 李云云 潘颖 龚碧 罗雪莹 范启军
参与人员
目录
病史汇报 护理体检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术前护理问题及措施 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健康教育 新进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动脉置管溶栓术的手术过程。 2、掌握动脉置管溶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3、掌握动脉置管溶栓术后的健康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