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歌鉴赏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优秀课件】PPT文档49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优秀课件】PPT文档49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优秀课件】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词鉴赏PPT1[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词鉴赏PPT1[优秀课件资料]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 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 人“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离 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 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 时的心境。
板块三:链接高考
• 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青海)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 江城 子 五代·欧阳炯 •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有人说,这首诗将物与人、历 史和现实融为一体,对此谈谈 你的理解。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画栏内高大的桂 树依旧花繁叶茂, 香气飘逸,三十 六宫却早已人去 楼空,青苔遍地, 如此荒凉冷落, 物是人非,昔盛 今衰,古今一体。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 “酸”字不仅是眼酸,更是心 酸,表现出对汉宫、长安的 深切依恋之情。主观的情和 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

• •

情现 段为
)出 往什
什 事么
么 ?要
态 度 ( 体 悟 感
诗人在诗中表写这个古人这
怎所 样描 的写 (的 弄古
鉴 赏 咏 史
清人 诗
史、 三
实往 步
)事 曲

板块三:实战演练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李贺 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 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 仙人辞汉歌》。
……
点击概念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的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 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 诗。
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 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板块一: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ppt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ppt

乌 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 衣 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 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相依相随,无须过于在意,人生如梦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欣然归家。痴幻也好,感悟也罢,在这青春的飞扬的年华,亦是一份收获。犹思“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更加灿烂。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争一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 (共46张)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 (共46张)

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汴京、西塞山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淮水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
4.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等。
5.其他: 吴钩、《后庭花》
诗歌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答案示例1】(对比角度) ① 《书愤》理想与现实对比(1分):渴望兴师北 伐建立抗金功业与失地未收却已衰老 形成鲜明对比 (1分),表明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老而无成的悲愤 (1分)。 ② 《哀郢》国运盛衰的对比(1分):楚国国运久 长曾经强盛与今天衰落败亡遗址荒芜对比(1分), 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王朝兴衰)的感叹(1分)。 或:《哀郢》人事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1分): 章华台歌舞早已萧索寂寥,但梦泽气象依旧阔大苍 茫(1分),抒发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1分)
砧声(捣衣):指捣衣发出的声响。捣衣是古代妇
女的主要职责之一,深秋季节为全家人缝制寒衣,单调 悠长的砧声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捣衣的 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 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
【读懂技巧】 1.关注题目(虎丘) 2.关注作者及注释
反清复明,自比伍子胥 3.把握怀古咏史诗特点
请找出下面考场答案的不当之处:
《哀郢》运用对比,当年章华台的歌舞早已寂寥 无声,而云梦泽依旧风烟迷蒙,气象扩大。诗人 通过对“章华台”和“云梦泽”的对比,表现出 壮志未酬,想要报效国家的愿望;《书愤》通过 对比青年时期的豪情和现在的满头白发,表达收 复河山的爱国热忱。
请找出下面考场答案的不当之处:
②《哀郢》的尾联用“灵均恨”典故,写屈原忠 君爱国怀才不遇,留下千古遗恨(1分),而诗 人以屈原自比(自况)(1分), 诗人借屈原的 千古遗恨,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或: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 愤。 1分)。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PPT (共14张PPT)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PPT (共14张PPT)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 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 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 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 的步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 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 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 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 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 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 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 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 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 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 山河。

• 咏史 讽谏当 朝统治 戎昱 者勿用 汉家青史上,和亲政 计拙是和亲。策图苟 安一时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借昭君之怨寄托自 己身世家国之情
•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赏析PPT (共37张PPT)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赏析PPT (共37张PPT)

常见人物艺术形象类举
• • • • • • • •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如陶潜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昌龄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
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 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何谓意象:意象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
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 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富于更多的 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引人共鸣的 具体艺术形象。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
杜牧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
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
杜牧)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
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王安石)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乌江
李清照)
•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 对项羽评价的角度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 别是什么? •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 什么观点?
常见自然意象.植物类:
• 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 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 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 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 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 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 苔。”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优秀课件】共49页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优秀课件】共49页文档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咏史怀古》 课件【优秀课件】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 件
➢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类型二: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 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感慨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对老百姓 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深沉悲怨)
悲昭君以悲己。怀才不遇,爱国怀乡。
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苦无知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人会,登临意。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不做忘怀国事,谋求私利之人。 志在匡扶国家,收复旧山河!)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 件
• 指诗人因登临古迹游览,凭吊古人,追念往事,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往往要写景, 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 融。
•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 》等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 件
其他方面:……(具体诗歌具体分析)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 件
➢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类型二: 高三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盛 今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
物 是
刘禹锡
人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咏史怀古诗中的常见情感
➢温习旧诗,总结情感类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或者答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 反衬人的无限哀痛与感慨,以乐景衬哀情)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 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 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 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 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 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 流畅连贯即可。)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 所创,一般被认为是亡国之音,杜牧在其诗句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也用了这个典故。
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
手法来强调这个主题的? 吊古伤今 对比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评价,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 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 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课本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
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 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 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 (1)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李白的《越中览古》), 或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 头城周围景物入手,写出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等)。
注意: 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
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 “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 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同现实中的人 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 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
答:(1)“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 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 不复返。 (2)“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 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汴河曲 李益
汴河怀古 皮日休
汴水东流无限春, 尽道隋亡为此河,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总结:
特点: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 “怀古”、“咏怀”等;怀古实为伤今; 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上阕多为写景 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多用典,借历 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风格多为雄浑豪放 悲壮;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1、注意弄清古人、往事的内容和含义。 2、把握作者的意图:注意诗人对古人、往事的
怀古咏史诗歌鉴赏
怀古咏史诗
(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 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 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
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 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 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 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 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 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Hale Waihona Puke 《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四)分析写法(写作技巧)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如辛弃 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李商隐的 《贾生》,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隋家宫阙已成尘。 至今千里赖通波。
行人莫上长堤望, 若无水殿龙舟事,
风起杨花愁杀人。 共禹论功不教多。
答:《汴河曲》第一句就是景物描写,曾经是隋朝宫殿 的地方,现已经长满杨柳,着重表现的是昔盛今衰之情。
《汴河怀古》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 说开,认为隋炀帝南巡,仅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 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知识拓展: 凭吊历史遗迹
怀古咏史诗 凭吊历史人物
凭吊历史事件 借古讽今,忧国 忧民的深沉,抒
对 现 实 不 重 用 人发才昔进盛行今批衰评,。古 借赞古扬人古的人遭建遇功(境立况业)的今来事变迹类化,的表感达慨! 比(对自比己)渴望自建己功的立遭业遇的,雄抒心写。 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 国无门的悲伤
态度;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领悟思想情感 (对历史的冷静思考,诗人少介入其中;把史 实与现实结合,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 或委婉劝戒、讽谏。) 3、写作技巧:以景衬情、用典、议论、对比、 烘托等。
答题时应注意的基本点
• 认真审读题干(题干既是提出要求,也可能做出 各种暗示)
• 读诗要从思路结构入手,把握形象与情感;
• 参考整体风格;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 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 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 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 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 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 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 它“无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