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再血管化治疗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长期预后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原位肝移植( OLT )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金标准治疗。
虽然OLT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0 % ~10 0% , 5年、1 0年生存率分别已达 70%~80%、 60%~70 %,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或不可避免,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14%~55 %左右,直接影响了移植后的近远期生存率。
下面就 OLT 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作一简述。
一、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1.术后出血:(1)腹腔内出血:较常见,发生率 10%~20%,是术中和术后早期的主要死因。
原因有肝硬化致凝血功能差;后腹膜等侧枝循环创面渗血;移植肝小血管分支未被结扎出血;血管吻合口漏血;膈肌血管出血;供肝功能不良致凝血因子缺乏;外源性凝血因子补充不足;转流术中肝素的作用,转流停止后未作充分的中和;引流管出口处腹壁出血等。
常见出血部位为① 门脉高压后腹膜侧枝循环创面(如腔静脉后),②膈肌血管,⑧新肝韧带创面,④新肝活检处。
⑤ 腹腔引流管洞口等。
腹腔内出血一般多指发生在术后1~3d,除表现为持续性的引流管血性液体外,最常见的为高度的腹胀及进行性血压下降,部分病人因血块堵塞可致引流管无排。
若诊断为活动性出血,应果断进行剖腹止血。
我院25例OLT发生术后腹腔内大出血 1 例。
(2)消化道出血:多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所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不多见。
供肝功能正常时,出血量一般不大,给予 H2 受体拮抗剂或泵抑制剂后均可停止。
2.血管并发症:肝动脉、门静脉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四个吻合口均可出现相关的血管并发症,早期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往往导致供肝的丢失,多与手术技术不当有关。
(1)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管腔最小,吻合技术要求更高,最容易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小儿。
原因常为吻合技术不当,肝流出道不畅,排斥反应,供肝血管较小和肝动脉变异,活体或劈离式肝移植等引起。
肝动脉栓塞后会出现以下结果:移植早期发生的主干栓塞往往导致移植肝无功能(PNF );分支血管的缺血引起胆管缺血坏死,出现胆瘘或胆道狭窄;肝局灶性坏死感染。
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理

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理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TACE 术后护理的要点:严格卧床休息:术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术后出血和疼痛。
穿刺部位护理:术后需对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血和感染。
穿刺点压迫20分钟后进行加压包扎,并保持患肢伸直并制动12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左右。
同时,保持穿刺点附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护理:术后三天内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之后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现象,如有需记录并及时处理。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可采取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法缓解疼痛。
同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发热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
并发症预防:TACE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动脉损伤、胆囊炎、顽固性呃逆、脊髓损伤、栓塞后综合征等。
因此,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需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休息、运动、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TACE术后的可能风险和并发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之,TACE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严格卧床休息、穿刺部位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出院指导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专业课《原发性肝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习题答案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专业课《原发性肝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习题答案一、肝脏手术围术期出血管理1、肝切除过程中肝实质离断技术要点有哪些()A、操作精细,控制肝实质损失,保护剩余肝脏脉管结构B、操作由表面向深部推进,离断面显露充分,利于断面脉管辨认及处理C、避免在狭小范围内向深部进行挖掘式操作D、以上都是2、低中心静脉压技术(low CVP technique)是要将CVP降至多少为合适()A、中心静脉压低于3cmH2OB、中心静脉压低于5cmH2OC、中心静脉压低于8cmH2OD、中心静脉压低于10cmH2O3、常温下肝血流阻断技术可以选择哪种()A、选择性病侧肝脏血流阻断法B、Pringle法C、全肝血流阻断法D、以上都可以4、肝切除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A、全身状况评估,包括ECOG-PS评分、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B、基础肝病状况评估,如病毒(HBV/HCV)复制和激活情况、有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肝脏储备功能评估(Child-Pugh评分、ICG-15)、剩余肝脏百分比D、以上都是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较传统第一肝门阻断的不足之处是()A、减少术中出血B、缩短术后住院时间C、降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D、手术时间略延长二、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肝功能的维护1、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临床表现不包括哪项()A、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B、术后第五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50%,血浆总胆红素水平> 50 μmol/LC、合并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少尿至无尿D、高热、休克、肝性脑病2、肝细胞肝癌的筛查指标是()A、肝功能和肝脏超声B、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C、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D、HBV-DNA和血清甲胎蛋白(AFP)3、以下哪类人群不属于肝细胞肝癌的高危人群()A、HBV/HCV感染B、<35岁的女性C、嗜酒的男性D、肝癌家族史者4、以下哪种药物一般不作为肝切除术后的常用保肝药()A、甘草酸制剂如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B、利胆类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C、磷脂类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D、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5、在《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中有关剩余肝脏体积评估的内容,对于Child-pugh A级的肝硬化患者,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若ICG-R15<10%,EFLV比值应≥40%B、若ICG-R15为10%~20%,EFLV 比值应≥60%C、若ICG-R15为21%~30%,EFLV比值应≥80%D、若ICG-R15 为31%~40%,只能行2个肝段切除术三、肝癌内科治疗进展1、中国已获批的肝癌一线治疗药物()A、阿帕替尼B、雷莫卢单抗C、仑伐替尼D、帕博利珠单抗E、卡瑞利珠单抗2、中国已获批的肝癌二线治疗药物()A、阿帕替尼B、多纳非尼C、阿替利珠单抗D、帕博利珠单抗E、纳武利尤单抗3、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症状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A、门静脉高压症B、出血倾向C、肝性脑病D、肝肾综合征E、内分泌紊乱4、肝癌二线治疗药物包括()A、多纳非尼B、瑞戈非尼C、信迪利单抗D、阿替利珠单抗E、舒尼替尼5、原发性肝癌的起病和临床表现为()A、肝硬化患者出现血性腹水B、无症状,仅AFP阳性C、肝脏进行性肿大和疼痛D、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E、以上各点都是四、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单发直径≤3cm小肝癌的疗效比较:重点关注局部肿瘤进展1、TACE+RFA治疗肝癌的目标是()A、减轻患者疼痛B、完全灭活肿瘤C、彻底治愈D、控制肿瘤生长2、TACE介入术术前()禁食禁水A、1小时B、2小时C、4小时D、6小时3、以下针对肝癌的治疗中,不是治愈性措施的是()A、射频消融术B、肝移植C、手术切除D、靶向治疗4、针对原发性肝癌的RFA治疗,是指()A、微波消融术B、冷冻消融术C、射频消融术D、纳米刀消融术5、我国原发性肝癌就诊时,大部分属于()期A、早期B、中期C、中晚期D、终末期五、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1、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包括()A、小肝癌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者B、联合 TACE 治疗C、肝移植前桥接治疗D、中央型肝癌手术后窄切及切缘阳性患者E、以上均是2、肝癌局部复发肿瘤紧邻下腔静脉,不宜手术和消融治疗,根据目前研究证据首选治疗是()A、手术B、化疗C、放疗D、消融治疗E、靶向治疗3、原发性肝癌IIIa期病人,病变侵及门脉主干,已经行靶向加免疫治疗,首选的局部治疗应该是()A、射频消融治疗B、手术治疗C、肝脏动脉介入治疗D、放疗E、内科药物治疗4、小肝癌病人无法耐受手术或者射频消融治疗,可以选择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A、手术B、射频消融C、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D、靶向药物E、免疫治疗5、以下哪项不是肝癌放疗的适应证()A、肝癌伴黄疸或腹水B、肿瘤位于重要解剖结构,在技术上无法切除,或拒绝手术C、TACE后局部残留或复发D、肿瘤局限,因合并肝硬化或其他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小肝癌。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十年生存率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十年生存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绝症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肝脏疾病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来拯救生命。
米兰标准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肝脏肿瘤的标准之一,其制定的目的是筛选出适合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患者,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米兰标准最早于1996年由意大利米兰大学医院提出,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肿瘤大小和数量。
根据米兰标准,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应符合以下标准: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或者最多三个独立肿瘤,每个肿瘤直径不超过3厘米,无血管侵犯和外部转移。
符合这一标准的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十年的生存率是评估肝移植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具有较高的十年生存率。
研究表明,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在施行肝移植手术后十年存活率高达70%以上,远高于不符合标准的患者。
米兰标准的制定为肝移植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患者的肿瘤大小和数量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筛选出适合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米兰标准的应用也促进了医学研究的进展,为肝移植手术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除了符合米兰标准外,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前后的护理和恢复等因素也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和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生存率。
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具有较高的十年生存率,这为患者提供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在接受肝移植手术前,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全面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希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为肝脏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此文共计730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肝移植手术的成功因素、并发症及术后护理等内容,以全面了解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患者的十年生存率。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医学文案)

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据中国肝脏移植注册系统(CLTR)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已完成肝脏移植近20000例。
2008年CLTR报告显示,良性肝病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2.3%、77.4%、73.8%。
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并发症、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原发病复发及免疫抑制剂相关疾病等。
血管并发症肝脏移植手术涉及的血管重建包括肝动脉、门静脉以及静脉流出道三大部分。
Bekker等分析了999篇文献中的71项研究,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其中成人患者为2.9%,儿童患者为8.3%,病死率为33.3%。
我中心一个外科小组报道,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发生率为 2.7%(3/110)。
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表现为肝脏缺血性坏死、缺血性胆管炎,进而发生胆漏、腹膜炎、菌血症,以及肝功能异常。
晚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则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
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评价肝动脉血栓形成非常有效的、非侵入性的影像方法,仍需进一步诊断时可行腹部增强CT或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对早期发现的肝动脉血栓形成可行溶栓治疗,如失败可立即行手术切开取栓,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放置支架。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约在2-3%。
术后常规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而行腹部增强CT或血管造影可进一步确诊。
术后门静脉血栓若早期得以发现并诊断,可行手术取栓恢复门脉血流,而对于晚期门静脉血栓,往往主要需针对门脉高压症进行处理。
而对门静脉狭窄的患者而言,若狭窄程度较重者,可行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治疗。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约为1%。
但随着活体肝移植开展,手术难度增加,肝脏重建中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升高,国外统计的发生率为6.7%-16.6%。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肝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路线图
肝癌分期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 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 盾。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 病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肝癌 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 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 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脑或肾上腺转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 (4)部分肿瘤放疗后缩小或降期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外放疗也可用于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或窄切缘
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5)肝肿瘤照射剂量:立体定向放疗一般推荐≥30~60Gy/3~6次,常规分割放疗一般为50~75Gy,照射
剂量与病人生存密切相关。 (6)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必须考虑:放疗分割方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正常肝(肝脏-肿瘤)体积、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 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 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 o methin g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 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患儿急性肝功能衰竭诊断和治疗护理

患儿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LF)是指原本“健康”的肝脏突然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肝脏的合成、分泌、排泄和解毒等功能严重减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伴发肝性脑病。
主要由肝炎病毒、非肝炎病毒感染以及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中毒引起,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
在小儿,由于肝脏再生能力强,能生存数天至数十天就可能有肝细胞再生,故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较成人略好。
一、病因儿童肝功能衰竭病因与年龄关系较大,婴儿主要是由CMV感染、遗传代谢病和胆道疾病等引起,年长儿以HBV和HAV感染为主,注意肝豆状核变性的存在。
药物/毒物性肝功能衰竭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广泛应用所致的ALF逐年上升,在英美国家,药物引起急性肝衰竭占首位。
危重患儿因循环衰竭、肝血管闭塞、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等造成肝脏的缺血缺氧可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需常规监测肝功能。
二、发病机制涉及致病因子与宿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许多问题尚不清楚。
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可以是病毒、毒素、药物等的直接毒性作用,也可以是免疫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等药物进入机体内形成肝细胞毒性代谢产物引起肝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特异性体质有关;某些因素如肝细胞再生能力减弱、肝血流灌注减少、内毒素血症、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手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等可促发肝功能衰竭。
病毒株的毒力、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注意到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如TNF)在发病中的作用。
ALF时肝清除内毒素功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可高达70%以上,能加重肝衰竭及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中研究较多的是TNF,其在ALF 中的作用主要有介导内毒素的多种生物学作用;诱导肝脏发生非特异性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可激活磷脂酶A,诱导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IL-1和IL-6等参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诱发细胞内自由基产生,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杀细胞效应;引起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发DIC,与肝功能衰竭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01 - 8 8 . 2 0 1 4 . 0 2 . 0 4 7
1 0 0 4 - 0 1 8 8 ( 2 0 1 4 ) 0 2 - 0 2 2 2 03 -
S t a r z l 于1 9 6 3年 开展 了第一 例肝 移植 手术 。经 过半个 世 纪的探索与发展 , 肝移植 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 病 的首选治疗方案 。但术后 胆道并 发症一 直是肝 脏移 植 的薄
着 移植 肝存活率及患 者生 活质量 。本 文对肝移 植后 胆道 并
发症的类 型 、 病 因及 发 病机 制 、 诊 断及 治 疗 进 展进 行 综 合
评述。 1 肝 移植 后 胆 道 并 发 症 的 分 类 及 发 病 率
肝移植后胆 道并 发症 的病 理 学分 类 包括 胆 漏 、 胆 道 狭
是 引起肝 内胆管 弥漫狭 窄或扩 张最典 型的 临床情形 。 由于
肝动脉是胆道 系统 的唯一 血供来 源 , 原位肝移 植术 后 , 大部 分发生肝动 脉血栓 的患 者都会 出现胆 道并发 症。术后 早期 发生肝动脉 血栓 常会 导致 胆管壁缺血坏死和胆瘘 ; 而晚期发 生肝动 脉血栓多导致肝 内 、 外 胆管狭 窄 。另 外 , 最近有 临床 研究发 现 J , 在肝动脉通畅 的情况下 , 门静脉血 栓形成 也与 缺血胆道病 的发 生显著相关。尽管如此 , 相 当一部 分肝 内胆 管狭窄 患者并没 有发现肝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 , 这类病例就 可能 与热/ 冷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 急/ 慢性排斥及其 他免疫性
症 。尸体肝移植术 后胆 漏的平 均发 病率 为 6 . 8 %( 0 . 3 % ~ 1 7 %) , 而 在活 体 肝移 植术 后 为 1 7 . 1 %( 9 . 3 % ~2 3 %) J 。 目前 , 由于胆 道重建技 术的进步 及 T管安置 的减 少 , 肝移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 长期 预后 。方法 回顾 性分 析 四川 I 大 学华 西 医 院肝移 植 中心 1 9 9 9年 2月 至 2 0 1 3年 1 2月 9 2 5例成人 同种异体原位肝 移植 受者的临床 资料 , 其中 2 4例发生 H A T 。比较再移 植 、 急诊再 血 管 化及非外科治疗 3种不 同措施治疗 H A T患 者的长期 预后 情况 。对 比急诊再 血管化 成功 和失 败 患者的差异 。计量资料组 间比较 采用 S t u d e n t t 检验 或 Ma n n Wh i t n e y U检 验。计数 资料组 间
t r a ns pl an t at i o n Yan g Y/ i
, ,
Zh a o J i c h u n i,Y a n L y u n a n z,Ma Y u k u i | ,Hu a n g Bi n I ,Y u a n Di n g i,
n 0 ,
中华 移 植 杂 志 ( 电子 版 )2 0 1 5年 2月 第 9卷 第 1期
C h i n J T r a n s p l a n t ( E l e c t r 0 n i c E d i t i o n ) , F e b r u a r y 2 0 1 5 ,V 0 1 .9 ,N o . 1
Si c hu a n Un i v e r s i t y,Che n gdu 6 1 00 41,Ch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o J i c h u n,E ma i l :z h a o i c l 2 0@1 2 6 . c o n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h e p a t i c a r t e r y t h r o mb o s i s( H A T)a f t e r
・1 7 ・
・
论 著 ・
急诊 再 血 管 化 治疗 成 人 肝 移 植 术 后 肝 动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长 期 预 后
杨轶 赵 纪春 严律 南 马 玉奎 黄斌 袁 丁 李 波 文 天 夫
杨 家 印 王 文 涛 徐 明 清 魏 永 刚
【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诊再血管化 治疗成 人肝移植 术后 肝动脉 血栓形 成 ( H A T ) 的有效 性
活, 肝动脉血流长期保持通 畅 , 未 出现 明显 的 HA T相 关 并 发 症 及 移 植 物 失 功 。 与 4例 再 血 管 化 失 败 的早 期 H A T患 者相 比 , 成功患者肝移植术后 到确诊 H A T的 中位 时 间 早 于 失 败 患 者 ( 3 d和
9 . 5 d , P= 0 . 0 0 5 ) 。结论
比 较采 用 检 验 或 F i s h e r 确 切概 率法 。采用 K a p l a n . M e i e r 法 计 算 患 者 生 存 率 。 结 果 2 4例
HA T患者 中, 早期 1 7例 , 晚期 7例。7例晚期 H A T患者 中 3例接受再移植 , 4例未 手术仅接受保 守 治疗 。1 7例早期 H A T患者中 , 1 例行再移植至今存 活 ; 3例 接受保守/ 介入溶栓 治疗 均发生 院 内死亡 ; 1 3例接受 急诊 再血管化 , 9例成功 , 4例失败 。对 9例再血 管化成功 患者进行 随访 , 中位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L T)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o f r e c i p i e n t s w i t h H A T a n d l o n g — t e l z n o u t c o me s
急诊再血管化 治疗 HA T可 以长期 保持肝 动脉通 畅 , 有效改 善患者 预
后, 早 期 诊 断 是 确 保 其 疗 效 的关 键 。
【 关键词 】 肝 移植 ; 肝动脉血栓形 成 ; 再血管化 ; 再移植 ; 预后
Lo ng- t e r m o ut c o me of ur g e n t r e va s c ul a r i z at i o n f or he pa t i c a r t e r y t hr o m bos i s a f t e r a dul t l i ve r
随访 时 间 2 6 . 2个 月 ( 5 .3~ 8 8个 月 ) , 患者 1 、 3 、 5年 生 存 率 分别 为 8 8 . 9 %、 7 7 . 8 %和 6 2 . 2 %; 3例
死亡, 患者死亡前 均未 出现 因 H A T引起 的肝脓 肿 、 移 植物 功 能不 全或 胆道并 发 症 ; 6例 至今存
,Y a n g J i a y i n ,Wa n g We n t a o ,
Mi n q i n g 2 耽 Y o n g g a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
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 , C e n t e r f o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 D e p a r t m e n t f o L i v e r S u r g e r y , s f C h i n a H o s p i t a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