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替诺福韦

合集下载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HBV/HIV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HBV/HIV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
替诺福韦 、 拉 米 大定 、 依 非
韦伦 联 合 治疔 HB V / HI V 合 并 感染 安 全 、 有效 , 可作 为 HB V / / HI V合并感染患者常规治疗方案 。 关键 词 : 抗病 毒 治 疗 ; 乙型 肝 炎病 毒 ; 人类 免疫 缺 陷病 毒
中 图分 类 号 : R 3 9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I ( ) ( ) 9 7 7 0 8 ( 2 ( ) 1 4 ) 0 2 一 ( ) I 3 2 — 0 3
结 果 完成 4 8周 观 察期 的 1 5例 患 者 I t B V D NA 全 部 阴 转 , 2例 出 现 HB e A g血 清 学 转 换 , 肝功能正 常 ; 1 5例 HI V — RN A 低 于榆 测

F限 ・ ( 、 D 4 细胞计数平均增加( 1 3 9 . 7 2±3 . 3 6 ) 个, I ; 肌酐 、 乳酸均 正常, 未 发 生 不 良事 件
f o r t r e a t me n t o f HB V/ HI V c o i n f e c t i o n
DEN( ;X i af J “ " -YA N G H ui , O U So n g , LEI Xi a ngyu n , YA N G Li an ,Z H EN G Y ^ “ 胄
4 21 ( ) f ) 5, ( , J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F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t e n o f o v i r( TI ) F) 十 l a mi v u d i n e( 3 TC) + e f a v i r e n z( E FV)c o mb i n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HB V/ HI V c o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p r o v i d e e v i d e n c e f o r e f f e c t i v e F n a n a g e i i i e n t o f HB V/ HI V c o i n f e c

阿奎特成分

阿奎特成分

阿奎特成分如下:
阿奎特是一种用于治疗HIV感染的固定剂量复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它包含以下三种活性成分:
1. 多替拉韦:这是一种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用于阻止HIV复制其基因信息。

在阿奎特中的含量为50mg。

2. 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拉米夫定能够干扰HIV的DNA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它的生物利用度约为80-85%,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3.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这也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转化为活性形式的替诺福韦,进而抑制HIV复制。

在阿奎特中的含量为300mg。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得阿奎特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于管理HIV感染的患者。

服用时建议与食物一起服用,以增加吸收程度并减缓吸收速率。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阻断类药物,也被称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分为核苷酸类似物和非核苷酸类似物两种。

核苷酸类似物的例子包括齐多夫定(Zido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而非核苷酸类似物的例子包括恩替卡韦(Entecavir)和替诺福韦(Tenofovir)。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逆转录过程,从而阻碍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起到了控制和预防HIV感染的作用。

阻断类药物在治疗艾滋病患者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由于广泛应用阻断类药物的治疗,自2000年以来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率下降了了近50%。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少HIV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阻断类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已经成为延缓艾滋病进展的重要药物。

除了治疗艾滋病患者,阻断类药物还可以用于预防HIV感染。

目前,预感染者阻断(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被广泛应用于高风险人群中,例如同性恋者、短期伴侣关系和静脉吸毒者等。

PrEP使用联合制剂,如替诺福韦/恩替卡韦(Tenofovir/Emtricitabine),可以有效地减少HIV感染的风险。

预后阻断(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也被应用于曾接触HIV感染源的人群,通过使用阻断类药物来阻止HIV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和传播。

虽然阻断类药物在控制和预防HIV感染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肾脏损伤和骨骼疾病等。

阻断类药物的高价格也限制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

药物耐药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HIV 病毒可能会变异,从而减少对阻断类药物的敏感性。

阻断类药物作为治疗和预防HIV感染的关键药物,在艾滋病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继续研究和努力,我们可以相信新的药物和策略会不断出现,为全球艾滋病流行病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手段。

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替诺福韦片联合拉米夫定片和洛匹那韦利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治疗中联用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及洛匹那韦利的疗效。

方法:纳选对象为2020.01至2022.12在院治疗的138例艾滋病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均6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片+洛匹那韦利,观察组采取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洛匹那韦利,比对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与洛匹那韦利予以联用治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升体内CD4+淋巴细胞水平的同时,还有着较高治疗安全性,建议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洛匹那韦利艾滋病属于传染性疾病类型,此病发生是因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所致,当病毒进入至机体后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或者完全丧失,在早期时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类似于普通感冒,在病情发展下,易出现皮肤瘀斑、便血、持续性腹泻、呼吸困难等表现,一旦未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方式不合理,易危及到患者生命[1]。

现阶段中,针对此病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治疗措施,药物为主要的干预手段,但可供选择治疗药物的种类比较多,且药物作用机制大不相同,因此选择安全有效治疗方案,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起着积极作用[2]。

此试验是以分析替诺福韦片+拉米夫定片及洛匹那韦利联用对此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为开展目的,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纳入者为就医的艾滋病患者,138例为总纳入数,分组措施为随机信封法,对照组:年龄分界值与均龄30岁至70岁(50.41±6.27岁),男39例,女30例;观察组:在年龄上最高/最低为68岁和32岁,均龄在50.19±6.15岁;在性别上男女为41例与28例。

组间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纳选者均满足《艾滋病诊疗指南》相关诊断要求;满足抗病毒治疗相关指征;入组前1个月无抗病毒类药物使用史;了解且自愿参加试验;所有诊疗相关资料完善;对试验药物无过敏史;(2)排除伴存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明显异常者;处于急性期者;伴存有严重基础性疾病者,如慢性肾疾病、痛风、糖尿病等。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分析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摘要】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8月接诊艾滋病患者73例纳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后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参照组(n=36)行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试验组(n=37)行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治疗。

分析患者治疗前后CD4+细胞水平、血HIV载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患者治疗前CD4+细胞水平、血HIV载量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3月、6月时CD4+T均高于参照组,血HIV病毒载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三联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血液病毒载量控制、免疫功能水平维持均有显著意义,且治疗安全性较双联治疗相当,具备临床治疗可行性。

【关键词】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艾滋病;临床效果前言艾滋病是一类具有较高传染性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疾病,患者可在HIV病毒感染后由病毒增殖、免疫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破坏进展后,导致临床发病,且受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影响,患者晚期存在多类严重临床并发症,致使死亡,故艾滋病病程进展的早期控制,对患者临床预后质量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鸡尾酒治疗是当前临床首推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但在目前临床治疗经验总结中发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应用,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或存在差异性影响,需合理选择[1]。

因此,为分析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1方法1.1研究方法拉米夫定,300mg/次,1次/日,口服;依非韦伦,600mg/次,1次/d,口服;替诺福韦,300mg/次,2次/d,口服。

1.2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经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如统计结果为P<0.05或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后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后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后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应用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长期服用治疗后后,探究转为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66例肝炎肝硬化(乙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LAM+ADV治疗(时间不低于5年),数字表随机法将参选者分组,对照组33例,继续服用LAM+ADV治疗;研究组33例,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

对比疗效、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结果①总有效率:研究组93.94%>对照组75.76%(P<0.05);②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血清肌酐、尿素指标水平治疗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研究组对应为12.12%、6.06%,组间差异不大(P>0.05)。

结论长期服用LAM+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后转换为替诺福韦治疗,疗效显著,肾功能改善显著,不良反应低,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指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肝脏持续炎症,若未及时发现,且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现阶段,肝炎肝硬化(乙型)治疗以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临床发现长期应用,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且单独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2]。

替诺福韦为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临床该疾病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效。

本次研究以66例肝炎肝硬化(乙型)患者分组治疗,探究LAM+ADV长期服用后,转为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作用效果,并对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时间:2019.03~2020.03;对象:66例肝炎肝硬化(乙型)患者,纳入标准: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年龄≥43岁,Child-Pugh 评分:4~9(6.11±1.07)分,采取LAM+ADV治疗时间>5年,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患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沟通障碍患者[3]。

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

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

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7-01T05:44:36.41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期作者:王从林[导读] 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

王从林古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泸州 646500【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

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间我院收入的100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阳性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 转阴率。

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阳性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取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效果艾滋病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患者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使患者增加其他疾病感染率,具有致命性,目前暂无确切疗法,属于不可治愈疾病[1]。

乙肝病毒具有较强传染力,使患者激发肝硬化、肝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近些年我国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也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

我院本次针对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做如下详细报告。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间我院收入的100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编号,并规定奇数号为研究组,规定偶数号为参照组,两组各50例。

替诺福韦在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替诺福韦在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肝病论坛AGAN BING LUN TAN替诺福韦在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文•郑蝶灵鲁晓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国内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核苔(酸)类似物主要有替诺福韦(TDF)、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其中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因可快速强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耐药率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被各国肝病学会指南推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一线药物。

替诺福韦被推荐首选用于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应答欠佳或者耐药的经治患者的挽救治疗。

2015年WHO慢性HBV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建议:对于确诊或怀疑对拉米夫定、ETVsADV或替比夫定耐药(如有既往用药史或原发无应答)的患者,推荐改用TDFo2045年我国慢乙肝防治指南建议:对于已经开始服用LAM或LdT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300拷贝/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

2017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明确不推荐LAM、ADV和LdT治疗初治CHB患者。

2018年AASLD慢乙肝指南建议:非首选药物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期间岀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换用或加用TAF或TDFo非首选药物阿德福韦治疗期间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换用或加用ETVs TAF或TDF。

一、TDF在拉米夫宦经治患者中的应用对于出现LAM耐药的患者,47GAN BING LUN TAN►►肝病论坛既往常选择联合阿德福韦酯进行挽救治疗,可以有效抑制对大多数耐药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但存在以下问题:1、HBVDNA高水平复制的CHB患者抗病毒作用起效较慢,需要48周的观察期;2、长期用药有增加肾脏损害风险(主要为阿德福韦酯副作用);3、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妇女,阿德福韦酯不能作为阻断药物。

对于LAM耐药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比联合用药存在如下优势:4、可以尽快抑制病毒在患者体内复制,抗病毒起效时间远远短于“双贺”方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尽快减轻肝内炎症反应,降低进展至肝衰竭、肝硬化风险;2、研究结果显示,替诺福韦单药治疗可以较好地治疗耐药患者;3、替诺福韦单药比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优势,药物性价比更高;4、被美国FDA批准为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类药物,可用于孕妇母婴阻断,解决了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无药可用的难题;5、替诺福韦发生肾脏的损害的风险远低于阿德福韦,长期用药安全性优于阿德福韦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
过去国内对HIV暴露后预防(PEP)和暴露前预防(PrEP)的相关宣教都比较少,近2年,随着需求的增加,各种媒体关于药物预防的知识逐渐增多,专业机构也经常接到相关咨询。

最近国产拉米夫定替诺福韦(3TC+TDF)上市,为PEP药物方案提供了经济实惠的选择。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3TC+TDF)于2019年1月15日获得CFDA认证。

生物等效性试验支持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符合生物等效的判定标准。

已有研究表明,3TC+TDF+LPV/r方案在120周的随访期间能有效病毒抑制,病毒学抑制率分别达到70%(<40 拷贝/mL)和90%(<400 拷贝/mL)。

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优势
✔ TDF和3TC为理想搭档
3TCTDF联用可显著抑制病毒DNA链合成延长,抑制HIV-1反转录酶活性,有效控制病毒复制。

具有超过20年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903对3TC+TDF+EFV 方案随访192周病毒学应答结果发现,每日一次TDF/3TC/EFV方案表现出持续的抗反转录病毒活性,且在HIV初治感染者中持续4年获得良好的耐受性。

✔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我国一项前瞻性队列纳入300例HIV/AIDS成年患者,给予TDF+3TC+EFV初始HAART 48周,HAART 12周HIV病毒抑制率(VL<40 拷贝/mL所占比例)为46.53%,48周时为98.58%。

48周时CD4+ T淋巴细胞≥350个/μL患者从基线42.55%上升到79.08%,说明能在短期内有效控制患者血浆中HIV病毒复制及升高外周CD4+ T淋巴细胞数量。

注:A组为高基线VL组(基线HIV VL≥105拷贝/mL),B组为低基线组(基线HIV VL<105拷贝/mL)在对不良反应的研究中,TDF+3TC+EFV组合对初治患者48周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皮疹、肾功能损害等,主要发生在前1个月,随后耐受不良逐渐下降。

48周时仅3例(3/282)因不耐受更换方案。

✔原发耐药少,无显著药物间相互作用(DDI)
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耐药性报告指出3TC和TDF的治疗前耐药率均较低,0~6%不等。

✔单片合剂服药便捷,依从性好,治疗有效
美国一项meta分析对纳入研究的8篇文章在95%阈值下OR为1.43,倾向于单片治疗方案(随机效应模型;95%CI 1.21-1.69;P=0.001)。

说明与多片治
疗方案相比,单片治疗的服药便捷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败。

结语
越来越普及的阻断药知识及便捷的获取方式让更多有HIV感染高风险人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感染HIV,国产拉米夫定替诺福韦(3TC+TDF)的上市,让有需求的人服药便捷,实惠的价格也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失为一项亲民又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Han Y, Li Y, Xie J, et al. Week 120 Efficacy of Tenofovir, Lamivudine and Lopinavir/r-Based Second-Lin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Treatment-Experienced HIV Patients[J]. Plos One, 2015, 10(3):e0120705.
2.刘欢霞,蔡琳,朱迎春等.282例HIV/AIDS患者TDF+3TC+EFV初始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02):278-280.
3.刘欢霞,杨晓静,朱迎春等.TDF+3TC+EFV初始抗病毒治疗48周不良反应观察分析[J].四川医学,2018,39(09):1011-101
4.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HIV drug resistance report 2019
5.张华敏,方贵华,邓巧娟.替诺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患者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3):172-174.
6. JVR Madruga, I Cassetti, et al. Improvement in Lipoatrophy and Lipid Abnormalities Following Switch from Stavudine (d4T) to Tenofovir DF (TDF)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3TC) and Efavirenz (EFV)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a 48-Week Follow-Up from Study 903E.
7. Altice F , Evuarherhe O , Shina S , et al. Adherence to HIV treatment regimen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atient Preference and Adherence, 2019(13):475-4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