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单元第五章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 《病毒》 精品课件

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病毒的形态、结构
狂犬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多分为球状、杆状、蝌蚪状。
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病毒的形态、结构
细 菌
能将细菌滤 过 去的过滤器 滤
器
要用电子显 微镜观察
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其大小。
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病毒的大小
病毒究竟有多小?
•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 (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 • 洋葱的表皮细胞长度约为0.1毫米。
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伊万诺夫斯基 发现
种类 病毒 生殖
结构
靠自己的遗 传物质,利 用细胞内的 物质,制造 出新的病毒
蛋白质外壳 内部遗传物质
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例1.以下生物,除哪一种外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 B )
病症:人发病时,先感不安,伴随头痛、发热,侵入部位有刺痛或出现 蚁走的异常感觉,继而出现心跳加快、出汗、流涎、多泪、瞳孔放大, 吞咽时咽喉肌肉发生痉挛,最后转入麻痹、昏迷、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 亡,病程大约5~7天。(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预防措施(唯一的):被动物咬伤前或 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被狗、猫 等动物咬伤后,如果不能确定动物是绝 对健康的,就应该尽快到医院诊治。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听课记录: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1.生命观念:通过病毒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病毒这一类无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观念,理解其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病毒的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4.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研究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1.播放一段关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视频,展示全球抗击疫情的场景和成果。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中的‘敌人’是什么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感受疫情带来的震撼和影响。
2.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是新冠病毒”、“它让我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病毒的发现教师行为:1.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分组讨论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图片和视频,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如“伊万诺夫斯基通过过滤实验发现了病毒”。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实验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分组讨论和分享活动则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师行为:1.展示病毒、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播放病毒繁殖过程的动画视频,并讲解病毒的繁殖方式。
学生活动:1.观察示意图并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
2.观看动画视频并思考病毒的繁殖过程,记录关键信息。
初中生物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病毒>>教学设计病毒效果分析1、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师点拨,如用“篮球和摩天大厦”模拟比较病毒和细菌的大小,形象贴切;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图解,再结合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3、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本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繁殖等重点知识及时进行强化记忆,接着进行跟踪训练,训练到位,既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很好。
3、课堂小结以“病毒的自述”的形式进行,新颖独特,有趣,既归纳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以之为素材形成科普小短文,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病毒》学情分析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如何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
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第五章病毒【学习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正确区分各种病毒并说出分类依据。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活动】探究一:病毒的发现阅读教材P89,简述人类发现病毒的过程。
(病毒是谁先发现的?是如何发现的?)探究二: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1.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2.观察P90图5—57,病毒有哪些形态?3.结合教材P90病毒的种类,回答下列问题:病毒独立生活,必须在其他生物的内。
根据病毒寄生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里,如。
(2):专门寄生在里,如。
(3)细菌病毒:也叫,专门寄生在里,如。
跟踪训练:1.病毒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A.施旺 B.虎克 C.普利斯特利 D.伊万诺夫斯基2.噬菌体是()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不是病毒3.将①肝炎病毒、②萝卜花叶病毒、③流感病毒、④大肠杆菌噬菌体、⑤狂犬病病毒、⑥烟草花叶病毒分为三类:⑴是,包括;⑵是,包括;⑶是,包括;你的分类依据是。
【精选】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Unit5《What does he do》课文翻译

【精选】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Unit5《What does he do》课文翻译A. Let's talk说一说Is your father here today?今天你的父亲在这儿吗?No.He's in Australia.不。
他在澳大利亚。
What does he do?他是做什么的?He's a businessman.他是一名商人。
He often goes to other countries.他经常去其他的国家。
And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那你母亲是做什么的?She's a head teacher.她是一位校长。
That's nice.那太好了。
Yeah. She'll be here today!是的。
她今天将在这儿!Do you want to be a head teacher,too?你也想成为校长吗?No,I want to be a businessman. 不,我想成为一名商人。
A. Let's learn学一学Is your father a postman?你的父亲是一名邮递员吗? No,he isn't.不,他不是。
What does he do?他是干什么的?He's a businessman.他是一名商人。
factory 工厂工人worker postman邮递员businessman 商人;企业家police officer警察B. Let's talk说一说My uncle is a fisherman.我的叔叔是一个渔民。
Where does he work?他在哪儿工作?He works at sea.他在海上工作。
He sees lots of fish every day!他每天看见许多鱼!I see.How does he go to work? By boat?我明白了。
第五章病毒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设计学科生物备课人年级八年级时间课题第五章病毒教学内容分析《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通过前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学习,学生对微生物也有了深入了解。
《病毒》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
教材中关干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教会学生用客观的角度看世界。
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2、掌握病毒的主要结构组成和主要形态。
3、掌握病毒的繁殖,并认识病毒是生物。
4、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既有利也有弊。
5、了解艾滋病,并且积极做好自己宣传艾滋病的预防。
重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给病毒分类并认同病毒是生物。
学情分析学生刚好身处疫情期间,学生对新冠病毒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都主要停留在预防和分辨的认知下。
尤其是对其结构、种类和繁殖方式不是很了解,由此可以愿意认真地去了解病毒。
同时,学生对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重大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往往把病毒和细菌混为一谈。
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病毒、认识病毒。
学生还没有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的习惯。
教法以教材为蓝本,教学设计为主线,按照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课。
并且运用顺口溜、小作文《病毒的自述》、音乐、视频等多学科互融理念增强本课趣味性。
依据新课改精神让学生从看、读、听、写等方式与老师互动。
依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本课。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实验分析、师生问答、作文填空、补充板书、高声朗读顺口溜、习题练习等一系列活动高效率的参与到本课当中,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客观的看待世界。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各位同学谁说出当前全球最流行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得出不同结论,最后老师给出答案:病毒列出本课的学习目录:1、病毒的发现2、病毒的种类3、病毒的结构和繁殖4、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一、病毒的发现1、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大致了解本课主要内容【板书】与此同时找写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教学流程】【同步训练】1.下列哪项不属于抗生素()A.青霉素 B.红霉素 C.胰岛素 D.链霉素2.对微生物应用前景,不正确的叙述是()A.微生物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蓖肥和农药的生产方面得到应用B.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C.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广泛应用D.农村可用枯草杆菌生产沼气3.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A.隔绝空气B.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C.除去食品中的水分D.高温灭菌4.下列有关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真菌或放线菌产生的B.可用来防治人类的某些传染病C.可根据需要自己选用,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D.可用于家禽、家畜及植物5.下列各项中,利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A.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D.利用根瘤菌提高土壤肥力6.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A.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C.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7.我们都知道刚摘下来的柿子不能马上吃,因为涩口。
那么,如何使柿子脱涩和保鲜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①从同一棵柿子树上选取大小相似、表皮完整的300个柿子,平均分成5组。
②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分别用紫苏水、石灰水和食盐水浸泡;第4组用糠埋藏;第5组放置于空气中。
③每天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数据可知,用处理,脱涩速度最快;用处理,保鲜时间最长。
(2)如果农户要处理大量的柿子,你建议他用处理,原因是。
(3)食品保鲜与保存常用的方法还有(任写一种)等。
【当堂达标】1.夏天,人们常把做好的菜肴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抑制细菌繁殖B.不让营养流失C.防止水分蒸发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2.袋装肉肠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A.脱水法 B.真空包装法 C.罐藏法 D.渗透保存法3.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原因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根本原因是()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 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4.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生物上册

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疫苗
新冠和新冠疫苗
疫苗: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者 无毒的病毒
天花和牛痘疫苗
我国是在1965年消 灭了天花,1979年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天花在地球上绝迹, 1981年我国开始停 止接种牛痘疫苗
糖丸爷爷顾方舟和脊髓灰质炎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 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 卫生部举行。这也宣告脊髓 灰质炎在中国彻底消灭了。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因病 在北京逝世。
宿主细胞裂解, 释放出大量病毒
五、病毒的繁殖 重点
自我复制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 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当病毒离开活细胞后会成为结晶体, 条件适宜时,结晶体会重新激活,重新感染活细胞。
六、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致病
●乙肝、流感、手足口病以及艾滋病、狂犬病、埃博拉、 SARS、新型冠状病毒、口蹄疫、禽流感等等。许多至今 未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
第五章 病毒
新冠病毒
流感病毒
细菌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正常烟草
花叶病烟草
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了 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滤过性病毒”
科学家在研究口 蹄疫病时,证明 了口蹄疫也是由 “滤过性病毒”
引起的
一、病毒的发现
发现者: 伊万诺夫斯基
研究材料: 烟草
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 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 状颗粒。
7
二、病毒的大小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只能用纳米(用 nm表示,1nm = 1 /1000000mm) 来表示它的大小, 必须借用电子显微 镜才能观察到。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科学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病毒这一章节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尚需加强。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介绍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2)讨论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作用;
(3)强调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病毒是如何繁殖的?有哪些关键步骤?
(2)病毒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有哪些?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病毒的特点。
2.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病毒。病毒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病毒的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毒防治措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宁阳十中宁召旺
一、预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重要地位
3、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4、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二、预习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预习内容
任务一: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的过程。
1.分析P66“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思考枯草杆菌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分析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对示意图进行表解。
3.归纳: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任务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分析此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2.观察教材中P67图片,分析足癣是由什么引起的?
3.根据上面的举例,尝试说出如何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细菌和真菌性疾病。
4.知识拓展:细菌和真菌能使农业害虫致病吗?从而你受到哪些启示?
任务三: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现象。
1.自学教材P68,请你描述一下什么叫“共生”。
2.分析教材中的图片,描述地衣和豆科植物的根瘤共生的现象。
(1)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为真菌提供,真菌可以供给藻类。
(2)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而植物则为根瘤提供。
3.你还能举出菌类与其他生物共生的例子吗?
4.拓展反思: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为什么?
任务四:尝试评价实验方案。
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思考并讨论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四、预习诊断
1、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和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3、通过预习,你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五、预习质疑
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其他想法或要求。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宁阳十中宁召旺
一、预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理解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的原理,并尝试制作一种发酵食品。
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5.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二、预习重点
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2、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三、预习内容
任务一:举例说明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上的应用。
1.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并观察教材所做的演示实验,尝试解释形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
(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中做一做这个实验。
)
2.自学教材,列举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有关的细菌和真菌。
3.拓展反思:试解释酵母菌在酿酒和制造面包过程中的作用。
4.课外实践:制作:根据教材P72制作甜酒的有关内容尝试制作甜酒。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次发面镘头。
)
任务二: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并列举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1.请同学们列举家中食品腐败的例子,并说出相应的保存这种食品的方法。
2.认真分析“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资料,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1)蘑菇:(),腊肉类熟食:();果脯:();咸鱼:()。
(2)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
(3)袋装肉肠:()
(4)肉类罐头:()。
3.总结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
4.知识拓展:有些化学物质能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防止食物腐败,这些物质被称为防腐剂。
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对健康有害,因此,要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请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说明,看看使用了哪些防腐剂。
任务三:列举说明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在患感冒等一些常发疾病时,医生经常给你开一些什么药物?
2.自学教材,描述抗生素的治病原理。
3.结合教材P74,表述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胰岛素生产的。
科学家用,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转入内,对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
4.拓展反思:很多抗生素类药的说明书中指出,药物使用必须遵照医嘱,这是为什么?
答: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杀灭或抑制细菌,但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许多。
如细菌会产生、人体会产生及等,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遵
照医嘱,要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情安排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
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够达到的目的。
任务四:说明细菌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1.自学教材P75,举例说明细菌是如何净化污水的。
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通过发酵把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可以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而废水也得到了。
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一些细菌能够利用有仙物质生存,将有机物分成,使污水得到净化。
2.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
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先制订调查方案,然后进行调查,并作好调查记录。
)
四、预习诊断
1、在制作馒头和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2、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真菌。
3、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4、根据预习,你认为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看包装上的什么信息?
五、预习质疑
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其他想法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