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的四川模式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年3月8日

G317(213)线映秀至汶川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年3月8日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二级路段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结一、项目基本情况国道317(213)线映秀至汶川二级路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是交通部全额补助的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也是四川省启动的第一批重点公路恢复重建项目之一。
路线全长58.185公里,总投资7.44亿元,计划工期一年。
本项目先期启动土建施工(主要涉及跨江大桥及涉水工程等),招标工作于2022年11月底完成,2022年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土建招标工作于2022年2月结束,2022年3月1日全面开工建设。
为顺利实现2022年5月12日映秀至汶川二级路双向通行目标,都汶公司在项目全面启动之前就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对该项目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管理。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地震后抢通的国道实行了两次断道封闭施工。
两次封闭施工期间(共10天)完成投资约8849万元,每天完成投资约885万元,是正常施工时的14倍。
桃关至草坡、老虎嘴、磨子沟改线段累计完成石方爆破约10万方;完成了13.2公里的沥青混凝土应急路面铺筑,2022年5月12日实现了映汶二级路双向通行目标。
彻底改变了桃关至草坡老成阿路路窄、弯急的历史,彻底改善了老虎嘴、磨子沟段坡陡、弯急、堵车严重的状况,创造了抗震、抢通、重建奇迹。
按照省委李崇禧副书记和交通运输厅高烽厅长的要求,控制性工程草坡大桥于2022年6月20日提前一个半月实现了开放交通目标,彻底改变了草坡段交通不畅的面貌。
截止目前,映汶二级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3.7%。
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表:主要工程数量表二、项目的重要性三、项目的重建模式都汶公司自2022年9月以来,在交通厅和川高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都汶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建设中心,坚持“科学、安全、快速、节约”的建设理念,迅速组建前线指挥部,建章立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靠前指挥狠抓工程建设各项工作。
四川省:结合灾后重建发展民生水利

在 水 利 1 作 中 . 四 川 省 水 利 厅 党 组 一 贯 重 视 民 生 水 = = 利 问 题 。 0 9 年 , 川 省 水 利 灾 后 任 务 繁 重 在 推 进 灾 后 20 四 恢 复 重 建 过 程 中 . 省 水 利 部 门 把 灾 后 重 建 与 民 牛 水 利 全
污 泥 、 岸水 面 无 垃 圾 、 道 畅 通 无 障 碍 的 “ 无 ” 理 目 堤 河 四 治
标 和 清 污 水 、 污 泥 、 垃 圾 、 障 碍 的 “ 清 ”T 作 重 点 , 清 清 清 四 并 以 取 缔 龙 泉 湖 网 箱 养 鱼 为 切 入 点 展 开 整 治 行 动 , 各 地
做 到 了 群 众 , 上 L t坎 加 快 农 村 饮 水 安 全 建 设 。 饮 水 安 全 与 广 大 群 众 日常
一 8 0
民 生 水 利 看 地 方
20 2 0 9_4 中 国 水 利
险 加 同 T 作 作 为 必 须 保 质 保 量 完 成 的 重 大 任 务 抓 紧 实
施 , 级 领 导 反 复 督 促 做 好 相 关 T 作 。 6 月 , 川 省 召 丌 各 四
全 省 病 险 水 库 除 险 加 同 T 作 会 议 . “ 全 与 效 率 ” 主 以 安 为
题 。 病 险 水 库 除 险 加 固 T 作 做 了具 体 部 署 . 求 伞 省 病 对 要 险 震 损 水 库 要 逐 座 落 实 责 任 人 , 予 以 公 示 , 级 责 任 人 并 各
紧 密 结 合 ,把 发 展 民 生 水 利 作 为 各 项 T 作 的 重 巾 之 重 ,
饮 水 问 题 , 成 2 0 年 目 标 任 务 的 9 .3 。 建 设 中 , 完 09 15 % 在 省 水 利 部 门 加 大 了 投 资 和 建 设 力 度 .对 原 有 的 农 村 饮 水 安 全 丁 程 建 设 规 划 进 行 r重 新 渊 整 . 持 以 集 中 供 水 为 主 、 分 散 供 水 为 辅 , 破 行 政 区 划 , 分 利 用 水 源 . 筹 优 化 打 充 统 布 局 , 地 制 宜 地 解 决 饮 水 安 全 问 题 因 抓 紧 病 险 震 损 水 库 除 险 加 固 。 病 险 水 库 和 震 损 水 库 是 悬 存 当 地 群 众 头 顶 L的 一 把 利 剑 . 随 时 威 胁 着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生 命 财 产 安 拿 。2 0 年 , 川 省 把 病 险 水 库 除 09 四
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基本模式

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基本模式发表日期:2010-09-175·12地震后,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与城乡统筹紧密结合快速推进。
在土地整理、农田规模化、农民向非农化转变的新形势下,需对农村重建与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行研究。
在探讨了与灾后农村建设相关的最优规模、区域结构、功能定位、城市化、国家空间系统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灾后农村建设的4种模式:小规模分散建设、大规模集中建设、集中与分散结合建设、国家层面统筹建设等模式,并结合都江堰实际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策略。
1 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背景1.1 建设资金来源广泛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救助、农民自筹、援建资金、社会联建资金、土地整理资金、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
1.2 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作为双世界遗产城市和距离成都市最近的一个旅游城市,都江堰旅游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9年全市GDP16.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全年全市旅游总人次数为958.3万人次,其中景区游338.95万人次,城区游235.6万人次,乡村游383.75万人次,乡村游人次数占总量的40%。
在灾后重建政策的引导下,旅游区域的农村重建更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吸纳了大量社会联建资金。
1.3 城乡统筹、土地整理、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推进都江堰在灾前即开始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城乡统筹的核心是“三个集中”,即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三个集中”的基础工作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切入点是农村土地整理。
都江堰灾后结合农村重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整理试点,对农村建设用地、林地、农田、水面等进行逐户确权和统一整理。
农田整理实行小田并大田,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村庄建设实行小垸并大垸,减少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节约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换取建设资金,并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指标。
1.4 现代农业推进5·12地震后,上海市援建都江堰66.7平方千米(10万亩)现代农业项目,覆盖都江堰市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建成后将带动核心区农民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四川灾后重建两周年——灾后重建背景下:四川灾后重建模式调查报告

切 关怀 下 ,在省 委省 政府 的正 确 领 导
下 ,在 对 口援建 省市 的带 动下 ,汶 川 地 震灾 区因地制 宜 、科 学规划 ,将 城
舒适 宜 居 的生 态城 区 ,带 动 了 当地旅
游业 的发展 。
风 貌 改 造— — 彭 州 “ 一镇 一 风 貌 ”
上进行 。北 川新城建设 具有 以下特点 :
城 镇重 建—— 统筹 城 乡建 设 新型 城镇
貌 ”的场镇重 建方针 ,规划 了 1 9个镇
风貌改 造示 范段 ,通 过城镇 灾后重建 , 串连 起 彭州 旅游 带 上 的 “ 五朵 金花 ” 。 其 中 , 白鹿 场镇 风貌 改 造 以 “ 中法 风 情 ,浪 漫 白鹿 ,颐 养 乡村 ” 为 主题 , 在新 建设 区域着 重将 场 镇打 造 成法 国 建筑 特 色 的风情 街 ,老 街 区域 以古 建
统 建模 式 有利 于 节约 土地 ,同 时也有
在 德 阳 、绵 阳等 产业 基础 较 好 的
综 合性 社 区建设 集 灾后 住 房重 建
与完善 学校 、医疗 、购 物 、观光 、休
闲等配 套设 施 于一体 ,城 市 功能 进 一 步优化 ,对 于居 民安居 乐业 和城 区发 展具 有重要作用 。 以上海 对 口支援 都 江堰 市灾 后 重 建 第 一 个 功 能 完 整 的 成 街 区 建 设 项 目—— “ 壹街 区”为例 , “ 壹街 区” 的 建设 呈 现三个 特 点 :一 是 城镇 住房 重
建 按 照 “ 街 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家 人 ” 的 理 念 , 一
业c 2 =
地 震灾 区 ,将 城镇 住 房建 设 与产 业 恢 复紧 密结 合起 来 ,联 动推 进 “ 业 现 农
四川模式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用三个月时间高效地完成抢险救援和安置群众的紧急任务,并审时度势地提出“原地起立、发展起跳”的重建战略,仅用两年多的时间谱写了从恢复到发展的壮丽篇章,首次打破“先恢复、后发展”梯次重建的常规模式,创新形成“恢复与发展相融合”同步重建的新型模式。
省社科院《灾后重建的四川模式研究》课题组中国式道路:四川模式的本质属性我们所说的四川模式不仅是四川的独特创新,更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举全国之力支持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四川灾区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实践,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灾区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灾后科学重建的伟大部署和英明决策所取得的伟大成绩。
四川模式在本质上既是灾后重建的中国式道路,也是灾后重建的四川实践、四川创新和四川方法,更是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四川模式依托于中央集权的抗灾救灾体制。
以中央政府为核心,进行统一指挥,采取非常规手段,集聚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这是我们抗灾救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充分发挥了这一优良传统,果断决策,在灾后重建中采取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以对口援建为核心,引导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迅速向灾区聚集,加上国际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四川创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奇迹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川模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灾区的践行和展现。
科学发展、民生优先、统筹城乡、规划引领等中央倡导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同时应用于灾后重建,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跨时代、超水平的发展态势。
而正是在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的直接引领下,四川灾后重建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灾区“三基地一窗口”的展示效应凸显,灾区经济、社会、生态和精神家园建设全方位起飞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正确性。
发展型重建:四川模式的根本特征纵观国内外的地震灾后重建模式,大都采取了先恢复后发展的方式。
灾后援建设计工作的思考——以四川彭州、福建南平灾后援建设计工作为例

a d tee poa in o x ein eo e in mo e h y ls o c r e b u h o ceewok i o t ds se eo sr cin n h x lrto re p re c fd sg d ,t e e scn en d a o tt ec n rt r n p s— iatrr cn tu t - o
建工作 的大军之 中, 成为其 中一员 。作为设计单位 的驻现场人 员, 笔者先后 在彭州援建半年 , 在南平工作半个月 , 较为深切地
感受到灾后援建项 目的特殊性 。介 于学术界较 多关注灾后重 建 的规划设计及设计模式 的探 索与经验总结 , 较少关注到灾后 援 建具体而细微的工作 , 愿作引玉 之砖 , 余 借此 短文归纳 小结
2 1 第 1 期 00年 I 总第 1 9 4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福
建
建
筑
Nol ・2 0 1 01
F j n Arhtcu e8 C n t ci ui c i t r o sr t n a e u o
Vo ・1 9 1 4
灾 后 援 建 设 计 工 作 的 思 考
以 四川 彭州 、 福建 南平 灾 后援 建 设 计 工作 为 例
Re lc n p s - d s s e e o tu to e in fe to o t ia tr r c nsr c i n d sg
— —
F rea l p s- dss rrcn tut nd s ni e gh uSc un。 a pn ui 0 x mpe ot i t eo s ci ei P n zo i a N n igF j n ae r o g n h a
灾后重建规划中的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承——以四川茂县为例

C i n in C t l A nv r r f i oia a d ut a Ct hn A c t i a e y n ies yo s r 1 n l rl i a H t c C u y
避 免 建 设 性 的破 坏 ,恢 复 和 弘扬 羌 文 化 特 色 ,是 灾后 重 建
过程 中的一 个重大 问题 。茂县 灾后 重建规 划 坚持 了 “ 保护 遗存 、挖掘特 色、搭建 舞 台、传 承文化 ”的思路 ,强调物
质 文 化 保 护 与 非 物 质 文 化 传 承 并 重 、 互相 促 进 ,深 入 挖 掘
P ot c i n r e to
灾后重 建规划 中的文化保 护 与文 化传承
以 四 川 茂 县 为要 :汶 川 地 震 对 羌 族 地 区造 成 了 巨 大破 坏 ,如 何
城 市 ,是 人 类 文化 聚 集地 。 文 化 ,是 城 市 的深 层 本质 。美 国社 会 学家 、建筑 学家 芒福 德 曾说 : “ 市是 城 文 化 的容器 ”。进 入 二十 一 世纪 ,随着城 市 竞争 日益激 烈 ,文化 已经成 为提 升城 市 形象 、 塑造城 市 个性 和 促进
da a e t t oc l oo s durng he r on tuci oc s. m g O isl a r t i t ec sr ton pr e s The r c e ons r ton l n a C ount i it tuc i p a of M o y nsss on ” ei s r lc
sr t r nd a c tc u a o m s hih e e tvey m pr e t tuc u e a rhie t r lf r ,w c f ci l i ov he
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

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说明书扉页谨以本规划向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映秀同胞致以深切悼念!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广大灾区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人们致以真挚感谢!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映秀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是阿坝州的对外交通节点和门户重镇,也是川西、川北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
镇区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距离成都88公里。
镇域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
2007年底镇域户籍人口为6641人(不含流动人口)。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温家宝总理到汶川视察灾情时作出了“把映秀镇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的指示,广东省委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也提出了“把映秀建设成为广东援建典范”的要求,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也指出“广东对口支援汶川的举措对整个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都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为落实中央与地方各级领导的指示,更好推进映秀镇重建工作,我院积极参加由广东省建设厅、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组织开展的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咨询工作。
1.2 规划设计范围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为映秀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东至枫香树以西,南至黄家村以北,西至渔子溪以东,北至老街村以南,面积约2平方公里。
(规划设计范围图,总规范围叠航片)1.3 规划设计依据和参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8)(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4)《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2008)(7)《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指导意见》(建法[2008]151号)(8)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10)《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 21734-200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2)《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13)《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1)》(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2008)(14)汶川县映秀镇总体规划(2007-2020)(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2 区位与现状分析2.1区位分析(1)阿坝州东南门户映秀镇是阿坝州重要对外交通节点和门户重镇,国道213线、省道303线和即将修通的的都汶高速等区域性交通干线交汇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后重建的四川模式
■ 区 因地 制 宜 、科 学 规 划 ,将 城 乡住 房 重 建 与 生 活 重 建 、产 业 重建 、 文化 重 建 等 有机 结
地 ,该 经 济 开 发 区 以 什 邡 名 优 特 工 业 产 业 集 群 为 依 托 ,
开 发 区 重点 布 局 食 品 ( 草 ) 制 造 、 机 械 加工 、新 技 术 烟 ( 能 源 、新 材料 、精 细化 工 、生物 医药 、 节能 环 保 )等 新 产 业 。这 里 将成 为 高科 技 成 果 的产 业 化 基 地 、 自主 创 新 的 示范 基 地 ,成 为 引领 西 部 高 新 技 术 发 展 的桥 头堡 ,成
提 升 。 三 是 “ 街 区 ” 中充 分 利 用 现 有 优 质 生 态 环 境 , 壹 将 蒲 阳河 的河 水 引 流 到 区 域 中心 ,打 造 人 工 湖 ,规 划成
一
北川 “ 异地 重建 ”模式 :尊重 科学
遭 受 重 创 的 北 川 ,通 过 专 家 多 次调 查 论 证 ,被 确 定 为在 原 安 县地 域 整 体 异 地 重 建 。 通 过 科 学 选 址 、科 学 规
中重 建 、 迁至 场 镇 新 建 、旅 游 沿 线 重 建 等 五 种 模 式 。 结 合 土 地 和 房 屋确 权 与流 转 制 度 , 以及 灾 后 重 建 资 金 筹 措
规 模 化 、基 地 化 建 设 , 大 力 发 展 特 色效 益 农 业 。 此 外 ,
江堰 、彭州、绵竹 等地具有一定特 色的城镇 ,通过统一
规 划 ,进 行 场镇 风貌 改造 ,丰富 场 镇 内涵 ,培 育 镇 域 特 色经 济 ,从 而 改 善 了 当地 人居 环 境 。例 如 ,彭 州市 制 定
了 “ 一镇 一 风貌 ”的场 镇 重 建 方针 ,规 划 了 1 9个镇 风 貌
功 能 更 加完 善 :三 是 城 镇 化 和 工 业 化 联 动 发 展 ,县 城 内
什邡 “ 三化联 动” 模式 :整 体 升级
在 德 阳 、绵 阳等 产 业 基 础 较 好 的地 震 灾 区 ,将 城 镇
住房 建 设 与 产 业 恢 复 紧 密 结 合 起来 ,联 动 推 进 “ 农业 现
入 园 ;在 马井 、湔 氐等 农 业 基 础 良好 的 乡镇 ,推 行 农 业
农房 重建 :创新方式 ,提升 品质
农 房 重 建 与 农 户 切 身 利 益 联 系最 为紧 密 。 各 地 因地
制 宜 ,大 胆 创 新 ,把住 房 重 建 、 生 活 品质 提 升和 当地 可
料 、旅 游 、精 细 化 工 为主 导 的综 合 性 城 市 ” 为 目标 ,在 持 续 发 展 进 行 有 机 结合 ,探 索 出 农房 重 建新 模 式 。如 都 江 堰 用 统 筹城 乡 的 思 路和 办 法 ,创 新 提 出农 房 重 建 “ 十 大模式” i北川 探 索 出散 户 独 建 、原 址 集 中重 建 、新 址 集
请 廉 租 住 房和 安居 住 房 、 自购 商 品 房 等 。 结 合 这 几 种 住
彭州 “ 一镇一风 貌”模 式 :风貌 改造
场 镇 风 貌 改 造 是 城 镇 住 房 重 建 的主 要 模 式 之 一 。 都
房 重 建 方式 ,城 镇 重建 探 索 出 以下 几 类主 要模 式 :
改 造 示 范段 ,通 过 城 镇 灾 后 重 建 , 串连 起 彭 州 旅 游 带 上
的 “ 五朵 金 花 ” 。
设 计 规 划 融入 上 海 元 素 ,建 筑 风 貌 体 现 上 海 特 有 的 “ 弄 堂 ”风 情 。二 是 “ 街 区 ”集 居 住 、学 校 、 医疗 、购 物 、 壹 观 光 、 休 闲于 一 体 ,公 共 设 施 配 套 完 善 ,城 市 功 能 较 大
划 和 科 学 建设 ,北 川 新 城 建 设 在 更 高 标 准 上 进 行 ,并着 重 凸 显 以 下特 点 :一 是 建筑 风 貌 融 合 川 西 风 格 和 羌 族 风
个水 绿相 融 、舒 适 宜 居 的 生 态城 区 ,带动 了 当地 旅 游
业 的发 展 。
格 ,建设 川 西 旅 游 基 地 和 现 代 羌 族 特 色城 市 ;二 是城 市
为提 升 什邡 城镇 魅 力和 品质 的 重要 载体 。
合 起 来 ,探 索 出一 条 条促 进 灾 区可 持 续发 展 的新 路 子 。
城镇重建 :凸显特色 ,全新亮相
综 合 来 看 ,城 镇 住 房 重 建 方 式 主 要 有 :统 规 统 建 、
原 址 自建 、原 址 联 建 、 异地 自建 、维 修 加 固原 住 房 、 申
封面・ 深度
、 一 Det 吣 川 诉 I ph I t
灾后 重建不 是简 单复 制过去 ,而是 更高起 点 的建设 、更 高水 平的发 展 ,I; 地震 灾 区的城 乡  ̄I 1I 住房 重建 、基础 设施重 建 、产 业重 建 、城 镇重 建 、文化重 建 、生态重建 和心 理重建 模式及 经验对 今后 国 内外 灾难 发生后 的灾后 建设 具有借 鉴意 义。
都江堰 “ 街 区” 模式 :综合 建设 壹
“ 壹街 区 ”是 上 海 对 口支 援 都 江堰 市 灾 后 重 建 的第 一 个 功 能 完 整 的成 街 区建 设 项 目 ,其 主 要 呈 现 三 个 特 点 :
一
是城 镇住 房 重 建 按 照 “ 街 区 、一 家 人 ”的 理 念 ,其 一
重点 建 设 山东 工 业 园 区 ,形 成 全 县经 济 增长 核 。
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 化” ,高标; 隹、高起点地进
行 规 划 和 建 设 ,从 而 带动 城 镇 建 设 整 体 升 级 。例 如 ,什 邡 市 城 镇 重 建 以 “ 造 省 级 历 史 文 化名 城 ,以食 品 、饮 打 极 重 灾镇 洛 水 、师 古 ,大 力发 展 “ 飞地 工 业 ” ,推 进 企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