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升高一化学衔接讲义、初三升高一化学衔接讲义

合集下载

初三升高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衔接教育

初三升高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衔接教育

知识点一 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的定义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微观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的1分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表示个数比 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 量方面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表示各元素的质量比3.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如Fe 、Mg 、Cu 、Ag 大多数固体非金属,如C 、S 、P 、Si 稀有气体,如He 、Ne 、Ar 双原子表示 气体非金属,如H 2、O 2、N 2、Cl 2 三原子或多原子O 3、C 60化合物 书写方法组成元素、元素的排列顺序(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角标不能掉、氧化物中氧始终在后4.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及其名称 1)金属单质:2)非金属单质: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 臭氧 碘 碳 硅 硫 磷 H 2 O 2 N 2 Cl 2 O 3 I 2 C Si S P3)稀有气体:氦气 氖气 氩气He Ne Ar4)氧化物:氧化镁 氧化钙(生石灰) 氧化铝 氧化铜 (黑色)MgO CaO Al 2O 3 CuO氧化铁(三氧化二铁,红色,铁锈主要成分) 四氧化三铁(黑色) 二氧化锰(黑色,可做制氧催化剂)Fe 2O 3 Fe 3O 4 MnO 2水 双氧水(过氧化氢)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剧毒) 二氧化硫(酸雨) 五氧化二磷 H 2O H 2O 2 CO 2 CO SO 2 P 2O 5钾 钙 钠 镁铝 锌 铁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K Ca NaMgAlZn FeSnPbCuHgAgPtAu5)酸:盐酸硫酸碳酸硝酸亚硫酸HCl H2SO4H2CO3HNO3H2SO36)碱: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NaOH Ca(OH)2Cu(OH)2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钡一水合氨Mg(OH)2Fe(OH)3Ba(OH)2NH3·H2O7)盐酸盐:氯化钠(食盐)氯化钾氯化银(不溶于水和酸)氯化钙氯化铜(蓝色)NaCl KCl AgCl CaCl2CuCl2氯化铁(黄色)氯化亚铁(浅绿色)FeCl3FeCl28)硝酸盐: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硝酸钡硝酸铜(蓝色)NaNO3KNO3AgNO3Ba(NO3)2Cu(NO3)29)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白色沉淀,遇酸溶解放出气体)碳酸钡(同CaCO3)Na2CO3K2CO3 CaCO3BaCO310)硫酸盐: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钡硫酸钙无水硫酸铜(白色,检验水) 五水硫酸铜(蓝色)Na2SO4K2SO4BaSO4CaSO4CuSO4 CuSO4·5H2O11)其他盐:氯酸钾锰酸钾碳酸氢钠(易溶于水,与酸反应放出气体)KClO3K2MnO4 NaHCO3高锰酸钾(紫黑色,溶于水得到紫色溶液,用于检验CO实验现象是紫色褪去)KMnO4知识点二溶解性表与化合价阴离子阳离子碱类硝酸盐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氧化物OH-NO3-Cl-SO42-CO32-O2-酸类H+H2O HNO3HCl H2SO4H2CO3H2O 溶、挥溶、挥溶溶、挥铵盐NH4+NH3.H2O NH4NO3NH4Cl (NH4)2SO4(NH4)2CO3——溶、挥溶溶溶溶钾盐K+KOH KNO3KCl K2SO4K2CO3K2O 溶溶溶溶溶钠盐Na+NaOH NaNO3NaCl Na2SO4Na2CO3Na2O 溶溶溶溶溶钡盐Ba2+Ba(OH)2Ba(NO3)2BaCl2BaSO4BaCO3BaO 溶溶溶☆不☆不钙盐Ca2+Ca(OH)2Ca(NO3)2CaCl2CaSO4CaCO3CaO 微溶溶微☆不镁盐Mg2+Mg(OH)2Mg(NO3)2MgCl2MgSO4MgCO3MgO ☆不溶溶溶微铝盐Al3+Al(OH)3Al(NO3)3AlCl3Al2(SO4)3——Al2O3不溶溶溶——锰盐Mn2+Mn(OH)2Mn(NO3)2MnCl2MnSO4MnCO3MnO2不溶溶溶不锌盐Zn2+Zn(OH)2Zn(NO3)2ZnCl2ZnSO4ZnCO3ZnO 不溶溶溶不亚铁盐Fe2+Fe(OH)2Fe(NO3)2FeCl2FeSO4FeCO3FeO 不溶溶溶不铁盐Fe3+Fe(OH)3Fe(NO3)3FeCl3Fe2(SO4)3——Fe2O3☆不溶溶溶——铜盐Cu2+Cu(OH)2Cu(NO3)2CuCl2CuSO4CuCO3CuO ☆不溶溶溶不银盐Ag+——AgNO3AgCl Ag2SO4Ag2CO3Ag2O ——溶☆不微不物质的命名氢氧化某硝酸某氯化某硫酸某碳酸某氧化某备注1、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 (16讲)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 (16讲)

化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目录绪言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第一讲化合价-----打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金钥匙第二讲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基础第三讲酸、碱、盐的概念-----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捷径第四讲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学习离子反应的前提第五讲横看成岭侧成峰-----谈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类第六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忆的重要性第七讲氧化物----- 对比学习过氧化钠第八讲盐的分类------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础第九讲差量法------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第十讲元素族的学习-----掌握典型进行类比记忆特殊注意对比第十一讲溶解度计算-----高考中的初中知识点第十二讲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渗透复习法第十三讲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等在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第十四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第十五讲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第十六讲常用的干燥剂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的对比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绪言 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对比及策略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

近78%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近70%的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刚入高中不适应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⑴、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⑵、初中教学体现“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

⑶、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⑷、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

03初三升高一化学讲义

03初三升高一化学讲义

新高一化学讲议(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

2、性质规律:当元素处于自身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当元素处于自身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当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辨析:元素位于最高价,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例1】3个SO32-恰好将2个XO4-还原,求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

【例2】(上海高考)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3:1 D.4:1【变式1】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之比为()A. 1:1B. 5:4C. 5:3D. 3:53、性质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例3】根据下列反应①2H2S+SO2====3S↓+2H2O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2HCl+I2④I2+SO2+H2O====H2SO4+2HI判断氧化性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l2>I2>FeCl3>SO2>SB.Cl2>FeCl3>I2>SO2>SC.Cl2>FeCl3>SO2>I2>SD.FeCl3>Cl2>I2>SO2>SE.Cl2>I2>SO2>S>FeCl34、强势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相遇时,则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反应。

【例4】已知:(1)X2++Z=Z2++X(2)Z2++Y=Y2++Z(3)X2+与R不反应判断:(1)各氧化剂的氧化性、各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2)将Y单质加入含有R2+、X2+、Z2+离子的溶液中,是判断反应的先后次序5、价态归中规律:若同一元素发生归中反应,则必须符合“高价+低价 中间价”。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PDF版)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PDF版)

第一讲化学基本概念一、物质的简单分类:混合物非金属单质:物质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

二、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新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的同时一般伴随现象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空气、。

7、元素:具有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如:H2、O2、Fe、S等。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如:H2O、KMnO4、CO2等。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C) = D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 = B +C (+D)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中升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全套

初中升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全套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2021 〕第 1 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材分析初中教材要求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

高中教材要求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

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原子的英文名 (Atom) 是从 ?τομοζ (atomos,“不可切分的〞 )转化而来。

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 和 18 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

19 世纪晚期和 20 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假设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

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

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

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

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 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以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 49 个铁原子排列在钢外表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研究结果说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 O2、 O3、 H2O、CO2、H 2SO4等。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

初高中化学衔接讲义

五、初高中化学衔接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能点]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宏观组成离子质子组成元素原子中子电子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3.微粒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B.同种微粒的性质不同C.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的距离保持不变D.微粒之间是紧密排列的,没有空隙2.“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3.夏天,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其原因是( ) A.温度升高,构成气体的微粒体积增大B.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太大,使轮胎爆炸C.车轮摩擦时会产生热量,使气体的微粒间间隙更大,造成气体体积膨胀而爆炸D.夏天温度高,使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可燃性气体因达到着火点而发生爆炸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全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写在前面浙江省初中的理科教学实行的是综合《科学》课程。

这无疑对于综合地认识事物,提高全面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高中的理科教学仍是采用分科课程教学,学生进入高中后,按学科分科进行学习,《化学》就是其中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是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

特别是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和教材的多元化,相对而言,综合《科学》课程中的初中化学知识较为分散、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强。

使初高中课标、教材、能力方法上的衔接矛盾凸现出来,这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很多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面对高中新课程。

因此,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可以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各个化学概念,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这已是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内容和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为此,也有必要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介绍。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研究实践,并吸收了我在以往“初高中学习衔接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编写了《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十讲),供大家共享,以便起到指导和沟通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作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仅自己微薄的力量。

讲义中编入的“典型例题”和“基础练习”内容较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一些,这并不是要求全部去讲和做,而是供不同类型学校在教学中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使用。

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一讲

人教版 初三升高一衔接班化学第一讲

第一讲 高中化学学习指导初中化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强调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但学习方式主要是靠机械记忆和模仿。

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为主线,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对所学知识考查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高中化学知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入”,例如:对物质结构的学习,从原子结构延伸到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对初中简单的原子模型加深到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进而加深到分能层、能级排布的规律;物质性质上升到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再如:对实验化学的学习,从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为立足点,强调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等。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另外还要能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和调控,不断完善学习计划,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 以分类的观点,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化学物质种类多,比较繁杂。

同一元素以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为基本的知识体系就是有效的整理方法。

例1.一定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 .CaB .SC .CuD .C例2.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 .铜B .碳酸钠C .氧化铜D .氢氧化钡2. 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 氧化物酸或碱盐+O 22例如:物质转变是多样化的,而且与外界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秒解离子共存问题
一、离子共存 1. 离子共存题目核心逻辑: ① 若离子间发生化学反应则离子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② 若离子不发生化学反应则离子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练习 6. (2017 人大附中期末)下列物质中,由于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的是 ( )
A.NH4NO3
B.Al2(SO4)3
C.NaClO
D. HClO
—2—
练习 7. 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探究 Na2O2 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 B. 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 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 D. ⑤中 MnO2 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1—
练习 2. (2018·凌源)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 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 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CaO2 的水解产物是 Ca(OH)2 和 H2O2 B.Al4C3 的水解产物是 Al(OH)3 和甲烷 C.PCl3 的水解产物是 PH3 和 HClO D.Al(C2H5)3 的水解产物是 Al(OH)3 与 C2H6
—3—
课后落实
1. (2018·黄冈期末)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 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2O2 的水解产物是 NaOH 和 H2O2 B.NaClO 的水解产物之一是 HClO C.CCl4 的水解产物是 CH4 和 HClO D.CaC2 的水解生成 C2H2 和 Ca(OH)2 2.(2017·闵行期中)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 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aO2 的水解产物是 Ca(OH)2 和 H2O2 B.PCl3 的水解产物是 HClO 和 PH3 C.NaClO 的水解产物之一是 HClO D.Mg3N2 的水解产物是两种碱性物质
练习 4. (2018·深圳)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 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g3N2 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两种盐 B.CaC2 的水解产物是 Ca(OH)2 和 C2H2 C.Si3N4 的水解产物之一是 H2SiO3 D.PCl5 的水解产物是 HClO 和 PH3
水解反应
一、水的实质 例题 1. 水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二、广义水解方程式书写解析 例题 2. ①2Na+2H2O===2NaOH+H2↑
②<1>Cl2+H2O _______________ <2>Br2+H2O _______________ <3>I2+H2O _______________
练习 5. (2018·古冶)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水解的物质和水分别离解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 新结合成新的物质,不出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物质水解后的产物 错误的是( )
A.BaO2 的水解产物是 Ba(OH)2 和 H2O2 B.BrCl 水解的产物是 HClO 和 HBr C.Mg2C3 水解的产物是 Mg(OH)2 和 C3H4 D.Al2S3 水解的产物是 Al(OH)3 和 H2S
练习 3. (2019·江西)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都 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 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H3)3COMgBr 的水解产物是(CH3)3COH 和 Mg(OH)Br B.ICl5 的水解产物是 HIO3 和 HClO C.CaO2 的水解产物是 Ca(OH)2 和 H2O2 D.Al(C2H5)3 的水解产物是 Al(OH)3 与 C2H6
练习 8. (2018·辽宁一模)(4)盐酸肼(N2H6Cl2)是一种化工原料,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 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 NH4Cl 类似,但分步水解。①写出盐酸肼第一步水解的方 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9. 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已知:NaBH4 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 (1)写出 NaBH4 吸收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0. (15 年北京)三氯氧磷(POCl3)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三氯氧磷 的工业生产由三氯化磷的“氧气直接氧化法”代替传统的三氯化磷“氯化水解法”。 (1)写出 POCl3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③BrCl+H2O===_______________ 补充:
④IBr+H2O===_______________ ⑤Mg3N2+H2O===_______________ ⑥2Na2O2+4H2O===4NaOH+O2↑
实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NaClO+H2O===_______________
练习 1.(2018·湖北二模)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 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离解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 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aO2 的水解产物是 Ba(OH)2 和 H2O2 B.PCl3 的水解产物是 HClO 和 H3PO3 C.Al4C3 的水解产物是 Al(OH)3 和 CH4 D.CH3COCl 的水解产物是两种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