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常识

合集下载

编导常识--50影视名词解释

编导常识--50影视名词解释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考资料---五十个影视名词解释——编导常识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

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_第七章 影视艺术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_第七章 影视艺术

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无声电影,也称“默片”,是对有声电影发明之前所有电影的统称。

有声电影即观众既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和音响的一种影片。

电影诞生之后,由于声音技术的局限,早期电影是有影像而无对白和声效的电影。

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无声电影多采用单画面的字幕来表现重要对白和音效,故也称“默片”。

有些院线在电影放映时,会在现场由音乐家根据剧情发展进行即兴伴奏。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如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等。

到了19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技术的发明,《唐璜》、《爵士歌王》等影片开始在部分地采用有声技术,使当时的观众非常震撼。

刚开始有声电影以蜡盘(即唱片)发音,后改进为片上发音。

其制作方法为,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音。

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音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

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

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是1929年上映的《纽约之光》。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由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

奥斯卡金像奖的由来1927年5月4日,当时美国电影界的36位领导人在一次集会上发起组织一个以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为宗旨的非赢利团体。

这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前身。

电影界领导人梅耶建议学院用颁奖的方式,为正在繁荣和发展中的电影业带来了声望和荣誉的人颁奖,于是便产生了学院奖。

选定了24岁的雕塑家乔治·斯坦利创作的镀金雕像作为奖品,因为雕像为金色,故称金像奖。

1931年,第4次授奖时,该学院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利奇看到金像,无意中说了句:“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

”原来,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沃尔德。

她说的那句话,恰巧被一伙新闻记者听到了,于是就被广泛宣扬出去,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项学院奖称作“奥斯卡金像奖”了。

影视番位常识

影视番位常识

影视番位常识影视番位是指在电影或电视剧中,演员的排位和地位。

不同的番位代表着演员在剧组中的重要程度和角色的重要性。

影视番位常识是了解影视行业和剧组运作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影视番位相关的常识。

一、主演番位主演番位是指在一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

主演通常是影视作品的核心,他们的名字会出现在片头和海报上,也是影视作品宣传的重点。

主演番位通常由演技、知名度和商业价值来决定。

二、配角番位配角番位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扮演辅助角色的演员。

配角的出现丰富了剧情,给主角提供了支持和衬托。

配角番位的重要程度取决于角色的重要性和演员的演技。

有时候,配角的表现甚至会比主演更加出彩,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三、群演番位群演番位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扮演大量群众角色的演员。

群演通常没有对话,但在大场面或集体戏份中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

他们的存在使得影视作品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

群演番位通常由演员的外貌、形象特点和服装来决定。

四、特约演员番位特约演员番位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扮演特定角色的演员。

特约演员通常具备一定的演技和知名度,扮演的角色在剧情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特约演员番位的确定通常会根据剧本需要和演员的条件来决定。

五、嘉宾演员番位嘉宾演员番位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扮演客串角色的演员。

嘉宾演员通常是身份特殊、名气较大的演员,他们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期待。

嘉宾演员番位的确定通常会根据剧组的邀请和演员的档期来决定。

六、替身演员番位替身演员番位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扮演主演或配角替身的演员。

替身演员通常具备一定的特技和体能,能够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的动作场景。

替身演员番位的确定通常会根据角色需要和演员的专业素质来决定。

七、龙套演员番位龙套演员番位是指在影视作品中扮演非常普通的小角色的演员。

龙套演员通常没有对话,只是在背景中起到装点和衬托的作用。

龙套演员番位的确定通常会根据剧组的安排和演员的形象特点来决定。

总结:影视番位是影视作品中演员的排位和地位,不同的番位代表着演员在剧组中的重要程度和角色的重要性。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影视录音专业考试常识:中国电影歌曲的四次辉煌

影视录音专业考试常识:中国电影歌曲的四次辉煌

影视录音专业考试常识:xx电影歌曲的四次辉煌20世纪我国的电影歌曲有四次辉煌:第一次是“左翼”电影时期,也可以说是抗日救亡时期(1930—1945年);第二次是建国初期(1949—1953年);第三次是建国十周年前后(1956—1966年);第四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第一次辉煌:“左翼”时期的电影歌曲(1930—1945年)20世纪30年代初,民族资本拍摄的“鸳鸯蝴蝶”、剑侠刀客、神魔鬼怪等影片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左翼”人士夏衍、田汉等人看中了电影这个载体,这种群众性的艺术,可以利用它来陶冶一代人的灵魂,深入观众的心灵,影响一代青年,使他们革命化,挺身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电影《狂流》一炮打响,中国银幕上第一次出现了阶级对抗,随后《三个摩登女性》、《都市的早晨》、《女性呐喊》、《民族生存》、《中国海的怒潮》等一批电影作品使人耳目一新,“左翼”电影声誉大振,生机勃勃。

电影歌曲的创作也随着迅速发展,在相继问世的电影中创作大量的电影主题歌和电影插曲,如影片《大路》主题歌《大路歌》、插曲《开路先锋》、《新凤阳歌》,《飞花村》主题歌《飞花歌》,《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十字街头》插曲《春天里》等。

这些中国最早的电影歌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唱遍了大江南北,一直唱到抗日战争期间,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就像一把软刀子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当时的很多电影歌曲成为了经典的中国艺术歌曲,很多电影歌曲一直作为全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必唱曲目。

而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种情况在电影史上也是没有的。

这个时期电影歌曲的词曲作者代表人物主要有冼星海、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关露、吕骥、贺绿汀等,他们历经百折千磨,竭尽百思千虑,以提高群众的欣赏情趣,激励他们爱国抗日的热情为目的,为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遥遥与苏区反军事“围剿”相呼应。

影视节目制作常识

影视节目制作常识

影视节目制作常识一、概述电视——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物体影像的装置。

由发射台把实物的影像变成电能信号传播出去,电视机把收到的信号再变成影像映在荧光屏上。

电视机——接受电视广播的装置,由接受图像和接受声音的两个部分合成。

电视台——播送电视节目的场所和机构电视的诞生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

它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

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像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

在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电视之父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

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公司建成开播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电视的发展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

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77年,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

编辑属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主要由早期的线性编辑与目前较为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二个发展阶段。

线性编辑系统线性编辑系统即基于磁带的电子编辑。

特点:素材的的搜索、录制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需反复前后卷带以寻找素材,因此较麻烦、费时间、易损坏磁带、损失图像质量,并且限制了艺术创作思路,需多人操作且要协调好各设备的匹配问题。

非线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是使用数字存储媒体进行数字音视频编辑的后期制作系统。

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效果变换无穷的姿态进入了广播电视领域,对传统的线性编辑工艺造成了极大冲击。

戏剧影视文学常识

戏剧影视文学常识

戏剧影视⽂学常识戏剧影视⽂学常识:⼀、戏剧是⼀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借助⽂学、⾳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社会⽭盾,反映社会⽣活。

戏剧按表演形式来分往往有歌剧、舞剧、话剧等等;按作品类型来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分也有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剧、童话剧等等。

⼆、戏剧语⾔包括⼈物语⾔和舞台说明。

戏剧⽂学中重要的是⼈物语⾔。

戏剧中情节的进展、⼈物性格的展⽰和剧作者对⼈物事件的评论,⼀般都得依靠⼈物语⾔来完成。

戏剧⼈物语⾔的特性:第⼀,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戏剧语⾔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第四,易懂,上⼝。

三、关于戏剧冲突(⼀)戏剧冲突,表现⼈与⼈之间⽭盾关系和⼈的.内⼼⽭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盾产⽣、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主要指戏剧作品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也就是剧中⼈物与⼈物之间、⼈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物内⼼各种因素彼此消长的过程。

戏剧冲突是包含戏剧动作、反动作和⽭盾解决的⼀种完整的运动形式。

劳逊说:“⼀出戏就是⼀个动作系列。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物性格冲突.⼀些没有构成真正冲突的“戏剧”例⼦:①两⼈打乒乓球、冲突没有社会意义;②单纯的⾃然灾害;③主⼈公毫⽆阻⼒,所向披靡地达到⽬的。

④现代戏剧中的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多》。

戏剧冲突的三种类型:1.⾃然情况下造成的(灾难、命运)。

《战洪图》、《⽔下村庄》2.⾃然情况下⼼灵⽅⾯所引起的(社会、⽂化)。

劳逊说:“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与⼈之间,个⼈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或集体与社会或⾃然⼒量之间的冲突。

”《雷⾬》、《赵⽒孤⼉》他谈到了⼀个“冲突律”:第⼀,冲突的社会性;第⼆,冲突的⾃觉意志;第三,意志的强度。

(《英台抗婚》)3.⼼灵本⾝的分-裂和⽭盾(个体⼼灵)。

(《推销员之死》)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好莱坞影视常识

好莱坞影视常识

1 付出租汽车费时,从钱包里胡乱抓一把就行,因为钱数准没错儿。

2 中国人都会中国功夫。

3 女人化妆一次就行,从来不用补妆。

4 当男女并排躺在床上时,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形状奇怪的被子,女的可以遮到肩,而男的却只能遮到腰。

5 当你关灯睡觉后,屋里的东西仍然会清晰可见,不过略带蓝色罢了。

6 你从恶梦中醒来时,应该猛地坐直,然后喘气。

7 如果你是警察,必须被革职之后,你才能破案。

8 狗只对坏人叫嚷。

9 好人的枪法比坏人的要好。

10 定时炸弹一般带有大屏幕红色电子显示,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它多少时间之后爆炸。

11 通过二战时德国境内的关卡并不需要你讲德语,只需带点德国口音就行。

12 从巴黎的任何一家酒店的任何一个窗户望出去,你总能望见埃菲尔铁塔。

13 如果在战役开始之前你给战友看了你妻子或孩子的照片,那你就死定了。

14 警察局的头儿的判断总是错的。

15 你和二十个人展开激烈枪战,别紧张,你准赢。

16 和女性进行深层次的感情交流时,你应该站在她的背后,这样才会有效果。

17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停车,而不必担心交通警察。

18 走进墓地会听到毛骨悚然的音乐。

19 即使是和一群人打架,你也不用害怕,因为他们会一个一个地上来和你单打独斗,而剩下的人则围在四周叫嚣或摆架势。

20 一支蜡烛足以照亮一间宽敞的大厅。

21 好人长得英俊,好人才有幽默感。

22 家庭主妇最擅长表演煎鸡蛋。

23 尽管你在笔直的道路上驾驶,你也得不时地大角度转动方向盘。

24 在一幢晚上闹鬼的房子里,女性应该穿着自己最暴露的内衣去调查神秘声音的出处。

25 相撞车辆会剧烈爆炸,并引发大火。

26 除非是有人追杀,否则在任何时候你都能顺利地启动一辆汽车。

27 漂亮姑娘随处可见,满眼都是。

28 好人中枪的部位一般是手臂或大腿。

29 子弹打光了就把枪扔掉,因为你会再捡到一支。

30 即使坏人已在射程之外,你同样可以让他倒地。

31 如果杀手潜伏在你房子的四周并随时可能出现,用不着担心,只要不去卫生间洗澡,他就不会进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视听语言基础常识
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

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

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

《牧马人》中用远景展示主人公许灵均选定的生活环境后,用全景描叙了他下放劳动发行的过程。

在绿色的摹草原上,牧群在蠕动,一个40岁左右的牧马人仰天躺在草地上听着富有苍凉的敕勒川之歌,使这个已生活了20年的主人公更富有造型性
3.中景——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

此种景别的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

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

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提供人一定的活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

一部影视镜头的成功一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

《红樱桃》中许多场景的奥地利精心审慎设计,其中女主人公楚楚坦诚直白自己身世一场最突出。

整场戏大多用了中景、大中景来拍摄。

开始时楚楚用俄语讲述编造的故事后来,女教师要求她讲实情时,经历坎坷的楚楚再也编不下去,久积心头的悲痛、仇恨、哀怨齐涌心头,她转用母语动情地叙述起身世来。

此时创作者用了一个近乎静止的中长镜头把人物难以觉察的细微表情准确鲜明地记录下来。

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和镜头视点合一,在情感上认同,进入,成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者。

4.近景——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

此种景别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而模糊。

观众已难于看全人物的动作,注意中心往往在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上。

所以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作品吕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神态、衣着服饰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动作,也可用来突出相当的景物,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

《老井》有一组旺泉婚后与喜凤的感情戏,都用近景加以精雕细刻。

尤其是夫妻俩为自己儿子取名的场景,通过一个长达215英尺的镜头,把个具有生活本色的画面作了尽兴的渲染。

5.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

它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近使观众去注意某某关键性细节,诸如惊愕的眼睛、欲滴的泪水、颤抖的睫毛、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

当视距特近时,就称为大特写。

特写镜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可以介绍人物,突出影片的主体形象;可以突出贯穿的物体,如《魂断蓝桥》的吉祥物;可突出人物细致的表情或动作;可以反映特写环境,使某个物件含义深邃,如《芙蓉镇》中扫帚的三次特写:分立墙角的扫帚、渐渐靠拢的扫帚、并排合一的扫帚,写了两个扫街人相爱的独特经历;可作转换时空的手段;还可与其它景别镜头反复,使速度节奏加快,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

特写镜头不宜毫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景结合起来使用。

二、运动镜头
主要是指镜头自身的运动,就是用运动摄影的方法拍摄的镜头。

在影视作品中,处于静止状态的画面镜头是不多见的。

大量的是运动的镜头。

{, s
1.推镜头——被摄对象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

用推镜头,使银幕的取景范围由大到小,画面里的次要部分逐渐被推移画面之外,主体部分或局部细节逐渐放大,占满银幕。

在景别上也由远景变为全、中、近景甚或特写。

此种镜头的主要
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

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

如《公民凯恩》有个镜头,一直把镜头推到一架刚被扔进火炉的雪撬上的几个字:“玫瑰花蕾”。

影片突出这个细节,引起观众的高度注意,探索主人公与“玫瑰花蕾”的关系。

?1 t 2.拉镜头——与推镜头的运动方向相反,摄影由近而远向后移动离开被摄对象;取景范围由小变大,被摄对象由大变小,与观众距离也逐步加大。

画面的形象由少变多,由局部变化为整体。

在景别上,由特写或近、中景拉成全景、远景。

拉镜头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

3.摇镜头——摄影机不作移动,借助于活动底盘使摄影镜头上下、左右、甚至周围的旋转拍摄,有如人的目光顺着一定的方向对被摄对象巡视。

摇镜头能代表人物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

它在描述空间、介绍环境方面有独到的功用。

左右摇常用来介绍大场面,上下直摇又常用来展示高大物体的雄伟、险峻。

摇镜头在逐一展示、逐渐扩展景物时,还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移镜头——摄影机沿着水平方向作左右横移拍摄的镜头。

移镜头是机器自行移动,不必跟随被摄对象。

它类似生活中的人们边看走的状态。

移镜头同摇镜头一样能扩大银幕二维空间映像能力,但因机器不是固定不变,所以比摇镜头有更大的自由,它能打破画面的局限,扩大空间视野,表现广阔的生活场
5.跟镜头——摄影机跟随被摄对象保持等距离运动的移动镜头。

跟镜头始终跟随运动着的主体,有特别强的穿越空间的感觉,适宜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部的变化。

如《罗生门》重场戏都在山林,占据了全征镜头的四分之三。

特别是灌木丛中强盗多襄丸奔跑的场面,创作和高速跟拍的镜头,邮剧中人在山坡疾驰、迅捷的跳跃式的动作,淋漓尽致刻画了自恃武艺高强、狡狯残忍的山贼本性,成为全剧最精彩的部分。

三、其他镜头高考,编导,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影评,编导题目,
1.空镜头——画面上没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镜头。

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

空镜头的内容不“空”,它是影视介绍环境、叙述事件、刻划人物、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空镜头的在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时,往往出现在影片的开头。

2.长镜头——指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的一个镜头。

此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

有人把长镜头称作“镜头内部蒙太奇”。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是“长镜头理论”的倡导者,并总结了长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实践:
(1) 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运动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2) 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
3) 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摈弃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

后人称巴赞的理论为“长镜头派”。

3.仰俯镜头——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

在电影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

仰摄就是摄影机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了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

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俯摄代表了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

俯镜头在感情色彩上,使人有阴郁、渺小、
压抑的感觉拍摄角度适宜表现人的悲剧命运或是反而人物的可憎卑劣。

在许多影视片中,时常用俯镜头拍摄敌人的酒宴、赌场的嘈杂、匪徒的密谋等等。

4.快慢镜头——按正常情况拍摄的速度,每秒钟24格画面。

如果摄影机拍摄的速度减低或加快,而不改变按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地么银幕上就会出现特殊的视觉效果。

低于摄影机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镜头叫快镜头,放映时在银幕上出现比实际的运动快的效果。

快动作的镜头运用得当,会产生一种夸张的喜剧性效果。

但因在观众视觉上停留时间,运用得不多。

高于摄影机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镜头叫慢镜头,放映时在银幕上出现慢动作。

慢镜头在影视的造型中有特殊的意义。

它能人为“延缓”动作节奏,“延长”动作时间,使观众看清在正常情况下看不清的一些动作过程,因此普多夫金称慢镜头是“时间的特写”是一种有意识引导观众注意的方法。

5.主观镜头——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

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

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

它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难事我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