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机械效率.教师版
机械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PPT

4、斜面的公式: F·L=G·h
6、斜面的原理: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
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 F G • h L
三、机械效率
功和机械效率
1、有用功:无论采取那种
方法都必须做的功。即:为
达到目的所必须做的功。
(1)举高重物时:W有=G物·h
(2)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 物体时: W有=f摩擦·S
b)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是改进 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 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 时润滑,以减小摩擦。 怎样提高效率
想一想;议一议: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
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
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
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
的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
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
额外功?
2、额外功:并非人们需要 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1)克服机械自重做功:
使用动滑轮或滑轮组时:
W额外=G动滑轮·h (2)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做功:
使用斜面时:W额外=f摩擦·L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的和,叫总功。
公式(1) :W总=W有用+ W额外 公式(2) :W总=F动力·S动力
作用在机械 动力作用点
初中物理
机械效率
复习提问:
1、功的含义: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 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 就有了成效,(或者说达到 了目的)力学中我们就说这 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要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
W=F·S
3、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 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 接用手所做的功。 (不计 机械自重及摩擦) (2)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 功。(任何情况下)
2024年全国公开课《机械效率》课件

2024年全国公开课《机械效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九章第一节,主题为“机械效率”。
详细内容包括: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重点讨论斜面、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的效率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简单机械的效率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斜面、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模型,计算器。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引发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斜面为例,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随堂练习。
4. 例题讲解:讲解滑轮和杠杆的效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简单机械效率的计算题目,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定义2.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斜面效率计算滑轮效率计算杠杆效率计算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斜面效率,已知斜面高h=0.5m,长度L=2m,物体沿斜面上升的重力为G=10N。
2. 答案:(1)斜面效率:η=0.25(2)滑轮组、杠杆、轮轴的效率分析及提高建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课后反思,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复杂机械的效率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程度。
全国公开课《机械效率》课件

ppt课件
本课程将深入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原理,探讨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以及应
用机械效率的实例分析等内容。让我们一起开启机械效率的探索之旅吧!
背景介绍
在现代工业中,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设备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背景和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目标和重要性
影响因素
•
摩擦和损耗
•
性质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
优化润滑和维护
定期润滑和维护可以减少摩擦和损耗,提高机械效率。
2
改进传动装置
选择高效的传动装置和减少传动损失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3
优化设备负载
合理安排设备负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械设备的能力。
实例分析:应用机械效率
风能发电
汽车引擎
工厂生产线
通过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效
改善汽车引擎的机械效率可以提
优化生产线的机械效率可以提高
率,可以提高电力转化效率。
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和结论
通过学习和应用机械效率的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
耗,助力工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
张继香,李青,王维,等. 机械工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Dresig, Han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Singapore: Springer, 2005.
1
目标明确
通过本课程,我们将全面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价值重大
提高机械效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课件

物体质量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物体质量越大,所需的动力和能量就越大,机械效率也会相应提 高。但过大的质量会增加机械负担,导致机械效率降低。
提高物体质量的方法
增加负载、选择密度较大的材料等。
实例分析
以电梯为例,电梯在提升轻载时效率较低,而在提升重载时效率较 高。
提升高度
01
提升高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提升高度越高,所需的能量和动力就越大,机械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但
和经济效益。
灌溉机械
灌溉机械如水泵和喷灌机等,通过 提高水的输送效率,为农业生产提 供稳定的水源,从而提高农作物产 量。
农业运输机械
如农用卡车和拖拉机等,用于农产 品的运输,其机械效率对于减少运 输时间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机械
采矿机械
采矿机械如挖掘机和矿用提升机 等,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提高其机械效率有助于 降低采矿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如离心机和压缩机等,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效率运 转,以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
产品的质量。
流水线设备
流水线设备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 ,提高其机械效率能够加快生产
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家用电器
空调和冰箱
空调和冰箱等家用电器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其机械效率决定了 能源消耗量和制冷效果。
洗衣机和烘干机
实验器材
滑轮组装置
滑轮、绳子、重物。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
• 搭建滑轮组:选择合适的滑轮和绳子搭建滑轮组,确保装 置稳定。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
2. 测量数据 •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力(G)。
• 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机械效率》讲课版

W总 W额外 W总
三种提沙方法中的机械效率η 再算算:
方法1:W有1 = G沙 h
= 100N×6m = 600J
分别为多少?
W额1 =(G桶 + G人)h
= (20N+400N)×6m = 2520J = 3120J
W总1 =(W有1 + W额1)
方法2:W有2 = G沙 h
= 600J
议一议: 另两种提沙方法中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分别是哪些
动滑轮提水桶提沙子
方法2: • 对砂子做功
W有
• 对空桶做功 • 对动滑轮做功
}W
额
}W
方法2
总
方法3
动滑轮提口袋提沙子
方法3: • 对砂子做功 • 对口袋做功 • 对动滑轮做功
W有
}W
额
}W
总
理解机械的三种功
要实现目的,完成 有用功,必须施加
W有用=G物· h (1)举高重物时:
(2)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物体时:
W有=f摩擦· S物
额外功
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1)克服机械自重做功: 使用动滑轮或滑轮组时:
W额外=G动滑轮· h
(2)克服机械间的摩擦做功: 使用斜面时:
W额外=f摩擦· L
总功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等于总功。
⑶注意事项:
①要匀速拉动物体。 ②拉力要与斜面平行。
③及时记录数据。
4、记录表格:
斜面倾 木块重量 斜面高度 拉力 斜程度 G/N F/N h/m 斜面长 有用功 W有/J 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较缓 较陡 很陡
结论: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探索世界。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问题,从而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计算器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让孩子们了解到机械效率的概念。
短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机械效率的存在。
2. 探究式学习(10分钟)我会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滑轮组模型,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输入的力和输出的力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10分钟)我会通过PPT,详细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
4. 实践练习(10分钟)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份实践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机械效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 机械效率6-教科版

第五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2.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m,人需做多少功?探究活动:目的:因装修房子的需要,要把沙子从一楼运往三楼。
方案: 1.将沙子装进桶里提上三楼;2.将沙子装进桶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3.将沙子装进袋子里用动滑轮提上三楼;问题:那种方案较好?(已知:沙子重100N,人的体重400 N,动滑轮重10 N,桶重20 N,口袋重5 N ,每层楼高3m)讨论并计算:1.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2.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上面的三种方案人实际总共做功各是多少?那些功人不想做,但采取这种方案又无法避免,对达到目的来说是额外的?它们各是多少?3.那种方案较好?怎样比较?教师小结,给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定义,并说明可用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来反眏完成某任务所采取的方案的划算程度,物理上把它叫做为机械效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机械效率。
板书课题:机械效率二、新课学习1.机械效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面讨论的问题给出定义。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我们不需要但是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2.公式:由定义得公式: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板书:讨论: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2.机械效率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强调: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思考练习:1. 有一水桶掉进了井里,现在想捞桶,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若现在想用桶打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2.起重机把质量为60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他的电动机所做的功3.4×103J,起重机机械效率是多少?3. 如图,用200N的力将一重250N的物体匀速推上长10m、高6m斜面的顶端,求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机械效率》教案(5篇)

《机械效率》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加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1、有用功和总功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争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可能对其次、三两种方法的区分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留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状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2、想想议议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盼望额外功少些。
杠杆、起重机、电梯等全部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
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叙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行避开地存在摩擦等缘由,额外功是不行避开的。
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
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行缺少的。
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铺张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盼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异,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
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熟悉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终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削减能耗,降低生产本钱,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宽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画释义6机械效率模块一 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选择哪种方式运送沙子更省功呢? 拎上去还是使用机械? 用铁桶还是轻质布袋?【例1】 (多选) 下面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C. 机械做功少, 功率一定小, 机械效率一定低D. 有用功一定时, 额外功少的机械, 机械效率一定高【答案】 A D【例2】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 且动滑轮重G 动小于物重G ), 用它们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 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B. F 甲>F 乙C. η甲<η乙D. η甲=η乙【答案】 B 【解析】 F 甲=G , F 乙<G , 故A 错误, B 正确; 不计绳重与摩擦, 所以使用定滑轮时没有额外功,而使用动滑轮时, 要对动滑轮本身做额外功, 故η甲>η乙. 故选B.【例3】 如图所示, 一物体重为180N, 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匀速提高2m. 所用拉力为200N. 此过程中, 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J, 总功为J, 额外功为 J, 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答案】 360; 400; 40; 90%【例4】 如图所示, 建筑工人用250N 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400N 的重物,重物上升4m 所用时间为25s , 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J, 拉力的功率为 , 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答案】 2000; 80W; 80% 【解析】 拉力的总功==2=250N 24m 2000J W Fs F h ⋅⨯⨯=总拉力功率为总功功率2000J80W 25sW P t ===总 机械的效率400N 4m 100%80%250N 8mW Gh W Fs η⨯===⨯=⨯有用总. 夯实基础【例5】 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 其重力均为20N, 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式, 将重400N 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竖直提升了10m, 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 1做的功大于F 2做的功B. F 1和F 2做的功相等C. F 1做功的功率小于F 2做功的功率D. 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答案】 C【例6】 用一个动滑轮, 把600N 的重物匀速提高1m, 拉力为400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做的总功为800JB.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400JC.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D.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7%【答案】 A【解析】600J==400N 2m 800J ==600N 1m 600J ===75%800JW W Fs W Gh W η⨯=⨯=有总有总;;【例7】 如图所示, 小李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提升重240N 的物体, 使物体匀速上升了2m, 则他做的有用功是 J, 额外功是 J.【答案】 480; 120能力提升【例8】 (2012顺义一模) 如图所示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图.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 将重为6N 钩码从A 位置匀速提升到B 位置, 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 位置匀速竖直上升到B' 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2.5N, 则:(1) 总功是 J.(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 若将三个钩码减少到两个,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1) 0.375 (2) 80% (3) 减小夯实基础知识导航模块二 机械效率的测量及影响因素【例9】 (2012朝阳二模) 小阳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根据小阳同学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被提升物体 越大, .【答案】 所受的重力;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例10】 用两个滑轮, 组成“一定一动”滑轮组, 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下表是记录的实验数据.(1) 据数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 在图中画出他们组装的滑轮组.(2) 据表中实验记录的数据, 计算第一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3) 第三次实验中,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4)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同一个滑轮组, 所提升物重越大, 机械效率越 .(5) 完成实验后, 他们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如果实验器材中没有___ ___, 一样可以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导出式可写为η =______.【答案】 (1) 绳子自由端竖直向上 (2) 83.3 (3) 15(4) 高 (5) 刻度尺3G F能力提升【例11】 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情景.(1) 请在下表中把相关的数据填写完整:(2) 为提高本实验中杠杆的机械效率, 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 (1) 5; 15 ; 75%(2) ① 减少杠杆质量② 减小支点摩擦 ③ 增大提起的物重【例12】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则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 可得到的结论是: 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低”或“不变”).【答案】 71.4%; 高机械效率的计算 100%W W η=⨯有总竖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常规模型Gh GFs nF==若不计绳重及轮轴摩擦1()F G G n =+动G=(2) 带筐, 送沙G hG Fs nF==沙沙若不计绳重及轮轴摩擦1(+)F G G G n=+沙动筐代入G =沙()G F hG F Fs nFη--==浮若不计绳重及轮轴摩擦1(+)F G G F n=-浮动代入G F G G F η-=+-浮浮动知识导航模块三 机械效率的计算【例13】 如图所示的斜面长3m , 高为1m , 工人用400N 的力沿斜面方向将重为840N 的箱子推到车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用功为400J , 总功为840JB. 有用功为840J , 额外功为400JC. 总功1200J , 机械效率为70%D. 有用功是400J , 机械效率为70%【答案】 C 【解析】 斜面是一种机械, 人推箱子做的功是总功400N 3m 1200J W Fs ==⨯=总,箱子上升是有用功840N 1m 840J W Gh ==⨯有用=. 机械效率840J70%1200JW W η==有用总=, 选C.【例14】 如图所示是同一滑轮组的两种不同的绕法, 用它们提起相同的重物, 比较两种情况下所用的拉力F 1、F 2和机械效率η1、η2. (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1<F 2, η1<η2B. F 1<F 2, η1>η2C. F 1<F 2, η1=η2D. F 1>F 2, η1=η2【答案】 C【例15】 如图所示, 体重为600N 的工人站在地上提升重物, 使重物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2m. 已知动滑轮重力为20N, 被提升重物的重力为300N.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 则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工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工人提升重物的功率为 W; 工人做的功为 J; 有用功为 J; 机械效率为 .【答案】 160; 440 ; 4; 32; 640; 600; 93.75%【例16】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为1000N 的货物匀速提升4m 高, 若不计夯实基础摩擦和绳重, 动滑轮重为200N.(1) 人作用于绳子的拉力F 为 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m; 此过程人所做的有用功为 J, 额外功为 J,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为 .(2) 第二次人利用此装置提升重力为1800N 的货物, 那么这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为 . (3) 使用同一滑轮组时, 所提物体所受重力越大, 机械效率越 .【答案】 (1) 400 ; 12; 4000 ; 800; 83.3% (2) 90% (3) 高【例17】 如图所示, 是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1000N 的泥土的情形. 已知框重100N, 每个滑轮均重为40N, 则工人的拉力F= 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答案】 380; 87.7%【例18】 如图所示, 斜面长s =10m, 高h =4m. 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 , 将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 匀速推到顶端B. 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100J 的功. 求:(1) 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 (2) 斜面的机械效率; (3) 推力F 的大小.【答案】 (1) 克服重力做功即为有用功, 400J W Gh ==有(2) 400J 100J 500J W Fs W W ==+=+=总有额, 400J80%500JW W η==有用总= (3) 500J50N 10m W F s ===总【例19】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把60N 的重物匀速提高0.5m 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N; 动滑轮重为 N; 有用功为 J; 总功为 J; 额外功为 J.能力提升【答案】 25; 15; 30; 37.5; 7.5【例20】 (2012石景山二模) 如图所示, 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 某次操作中, 工人用400N 的拉力F 在1min 内将总重为900N 的泥土匀速提升5m. 在这段时间内 ( )A. 拉力F 做的有用功2000J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5%C. 动滑轮重700ND. 拉力F 做功的功率约33W【答案】 B 【解析】 A . W 有=Gh =900N×5m=4500JB. 900N=75%33400NW G W F η===⨯有总C. 本题要考虑绳重及摩擦, 故G 0无法求解D. 400N 5m 3=100W 60sW Fs P t t ⨯⨯===总总故选B【例21】 (2013昌平一模) 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的摩擦)将一个重为78N 的铁块A 匀速提升2m, 拉力F 做的功为200J. 若将铁块置于水中, 如图乙所示, 仍用此滑轮组将铁块A 在水中匀速提升2m(不计水的阻力, 铁的密度为7.8×103kg/m 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提升过程,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B. 图乙所示提升过程与图甲所示提升过程相比,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减小了2%C. 拉力F ′做了180J 的功D. 动滑轮所受重力为20N【答案】 C【解析】 =10N 22N =78% =75.6%F G ηη=甲乙浮动甲乙【练1】 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 做功一定多B. 做功多的机械, 效率一定高C. 做功快的机械, 功率一定大D. 效率高的机械, 功率一定大【答案】 C【练2】 如图所示, 小明用滑轮提升重物, 图中滑轮质量相同,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摩擦, 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定滑轮比使用动滑轮费力B. 使用定滑轮比使用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高C. 使用定滑轮和使用动滑轮的有用功相同D. 使用定滑轮和使用动滑轮的总功率相同【答案】 D【练3】 (2012顺义二模)(多选) 滑轮组把一个物体从地面匀速提升h 高度, 机械效率为1η. 对滑轮组进行处理后, 还将该物体从地面匀速提升h 高度, 机械效率为2η, 发现12ηη>. 则对滑轮组的处理方式是 ( )A. 把动滑轮换轻一些的B. 换粗一点的绳子拉C. 在绳和轮之间加润滑油D. 在轮与轴之间加润滑油【答案】 A D【练4】 如图所示, 工人用250N 的力将重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在此过程中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和机械效率分别为 ( )A. 1000J; 62.5%B. 500J; 80%C. 800J; 80%D. 800J; 62.5%【答案】 C实战演练【练5】(多选)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每个滑轮重50N, 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45kg的重物在2s内匀速提升2m, 不计绳重和摩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N/kg) ( )A. 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125NB. 在2s内做的有用功为900JC. 该套装置的机械效率为90%D. 若所挂物体越重, 该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小【答案】B C有用功有用功是指对人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而有用功的定义在不同的情况下, 有着不同的解释.如机械中: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力的作用, 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摩擦, 所以使用任何机械, 除做有用功外, 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 记作W额外.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而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 叫做有用功, 记作W 有用.实验表明总功大于有用功.如电机学中:总电工必须减去各种各样的损耗, 例如铜耗、机械损耗等的额外功. 最终才等于有用功.举个例子:如要把物体匀速举高H , 由于举力等于重力G , 必须对物体做GH 的功,这个功是有用的.如果要使用其 他机械完成此举, 由于机械自身的重和机械的自身的摩擦等, 所用的动力做的功要大于GH , 此时动力做的功就是总功.所以有用功必然小于且不等于总功, 这是因为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且机械在运行过程中, 总存在着摩擦力, 当我们使用机械做功时, 就必须克服机械本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等做一定量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