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柳永与北宋
《中国古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程课件第2章 柳永与北宋初期词风的演变

今天的延安城
二、张先词
❖ 1、张先(990-1078)生平 ❖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进士,先后作过嘉禾(今浙江嘉兴),永兴军 (今陕西西安)通判等,官至都官郎中。有《张子野 词》。 ❖ 2、张先酬唱词和题序和词史上的意义。 ❖ 3、张先的创作:爱情与人世感伤的主题 ❖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岳阳楼记》中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人生境界
❖ 2、范仲淹边塞词
❖ 《渔家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注:燕然: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北单于, “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 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 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注:乙卯为宋神宗熙宁八年(பைடு நூலகம்075),行云:喻游女。
❖ 3、张先词的影响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 也。”
❖ 吴梅《词学通论》:“子野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 在北宋诸家中适得其平。”
三、王安石词
❖ 1、王安石在词题材上的创新;其词以咏史怀古词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
❖ 《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斜阳外. 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 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相思泪.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范仲淹的词 全宋词》现存范仲淹词五首. 《全宋词》现存范仲淹词五首.范词 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 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为词开辟了崭 新的审美境界, 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生 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 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 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
《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 后山诗话》 尚书郎张先善著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 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 堕飞絮无影" 世称诵之, 影","堕飞絮无影" ,世称诵之,谓 张三影" 之"张三影".
二,张先的词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 眼中泪,意中人" 眼中泪,意中人". 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他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 用功能; 用功能;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 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清平乐》 《清平乐》) 山接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山接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苏幕遮》)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 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 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 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 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范公偁 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范公偁 《 过 庭录》)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 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欧阳修每 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 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 修服其博。 宋史·刘敞传》 手,修服其博。 (《宋史·刘敞传》)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 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 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 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里。无那! 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里。无那!恨薄情 一去,音书无个! 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 只与鸾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 只与鸾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 抛躲,彩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抛躲,彩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 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柳永 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州 ) 朱 熹 ( 婺 源 ) 谢 枋 得 ( 弋 阳 )
黄 庭 坚 ( 修 水 ) 姜 夔 ( 波 阳 ) 曾 几 ( 赣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晏殊(情中有思)1.晏殊:字同叔,官至宰相。
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著有《珠玉词》。
2.词风:情中有思晏殊以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去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珠玉词》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已经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
他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的短暂,而这种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晏殊词的情感浓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
(作品分析P29)二、欧阳修对词风的变革(因循求变)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2.欧阳修对词作的变革:⑴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造贬谪,仕途不顺,其表现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辛体验的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此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⑵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通俗化的表现:语言浅近,使用白描,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借鉴和吸收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第二章柳永及北宋前期词的演变

三、柳永词的新变(约987—约1053)
南唐降臣柳宜之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永,字耆卿,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 移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仁宗朝进士,官至 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耆卿词格固不高,而音 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 役。”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表现都市的繁华风光。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谢处厚:“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 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4. 词史地位
1、在词体上,推动词由小令时代过渡到慢、令结 合的时代。 2、在艺术上,力行雅俗结合手法,开风气之先。 影响及金元曲子、诸宫调,号称“曲祖”。 3、在影响上,苏、李、秦等,特别是周邦彦,都 不同程度地受到柳永的影响。
伤离怀远之中见寥阔高华之气,出入于婉约、清: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 六一居士。生于四川绵州 (今绵阳),吉安永丰(今 属江西)人,故号庐陵。谥 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北宋诗文 革新领袖。 (1)沿着后主词的方向, 以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 (2)开拓词的通俗化审美 趣味,与柳词相呼应。
柳永对宋词发展有重大影响。
1、大力制作慢调。
慢调,即慢曲子。唐时已有慢调,敦煌词《内家娇》104字, 《倾杯乐》110字,亦见于文人词。柳永是第一个大力制作慢调的 人,苏、秦相继,慢调遂胜。 慢调有较大的空间,将抒情、叙事、写景融为一体。作慢调又 须用铺叙手法。使词的表现从感受点化发展到过程描写,层次更为 丰富。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

晏殊词的新变: 1、浓情中渗透着理性的沉思 ……燕初飞,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相逢携手且高 歌,人生得几何。 ——冯延巳《喜迁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这首词就是从大自然的变与不变,两个辩证的角度来抒发因时光的流逝,给作 者带来的淡淡的哀愁。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 人。1003年中进士。曾做过吴江知县、嘉禾判官等。最 后做安陆知州,人们又称他为“张安陆”,词集《安陆 词》,现存词一百八十余首。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
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 意中人”。人称“张三中”,后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 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剪牡 丹》),号“张三影”。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主要内容提纲
1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 欧阳修
2
3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张先 王安石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概说
宋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 兴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宋初四五十年间,词作者不过 10人,作品仅存33首,而且缺乏开拓性,尚未形成一种独 特的时代风貌,
(范仲淹)词激壮沉雄,虽写离情,亦变大笔振 迅,不作软媚语。自是英雄本色。亦苏辛派之先 河也。 ——龙榆生《唐五代宋词选》
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0页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格调,注重 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开始表达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 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桂枝香》:王安石代表作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 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 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张先词的内容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是对词 的发展方向却有贡献:
一,大量用词来唱和酬答,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提高了词 的文学地位。 二,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缘题赋词,词的题材逐 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 泪、意中人也。” 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 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
第三,柳永的词叙写了城市的繁华富庶以及市井风情的丰富多彩。抒发
飘转四方的羁旅行役情怀。
北宋仁宗时代,城市经济发达,物质文明高涨,市民生活活 跃,柳永的词善于体察市民的精神状态,《木兰花慢》、 《瑞鹧鸪》写苏州,《笛家弄》、《倾杯乐》、《透碧霄》 写汴京,都为前所未有。这类题材占了《乐章集》的四分之 一。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5),原名三变,字景庄,更名永,字耆卿。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崇安(今属福建)。及冠入京应试, 未第,游荆楚吴越。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睦州(今浙 江建德)团练推官,历余杭令、泗州判官、灵台令、太常博士等, 官至屯田员外郎。晚年流落,殁于润州。 人称“柳屯田”,又称“柳七郎”。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有 《乐章集》。
第五编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10/2019
15
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 长达 212 字。慢词 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 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 213 首词,用了133 种词调。
4/10/2019
16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 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 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 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4/10/2019
23
4/10/2019
5
欧阳修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 成分要多些。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 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 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
4/10/2019
6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 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就表现出其性格中 的这个侧面。 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 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其作品朝着通 俗化方向开拓。
4/10/2019
13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重大的变化。 柳永 (987? —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 仁宗景祐元年 进士。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 田”。
4/10/2019
14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 共不过十多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 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 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 头并进。
4/10/2019
21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 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不仅创造和发展了词调、词法,在词的 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而且 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是一个专以词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贡献 和影响远超晏欧张等人。与其不同的是,在沿 着由歌者之词向文人的抒情之词发展的道路上, 柳永更多的保留民间应歌的质朴俚俗本色,更 多的发挥早已出现,但不太被一般文人所重视 的慢词形式,对词进行了改革,当其登上词坛, 宋词才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性的变化,堪称词 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一、唐五代词的发展回顾
中唐文人词 张志和《渔歌子》五首 刘禹锡《竹枝词》、《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 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pin颦,皱眉)。
李白有词二首《菩萨蛮》、《忆秦娥》。
一、唐五代词的发展回顾
花间词人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 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 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 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内容是男欢女爱,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温庭筠、韦庄是花间派的著名词家。
二、宋初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2、范仲淹、张先:对词境的开拓
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阙,皆以 “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 为“穷塞主之词”。(魏泰《东轩笔录》) “张三影”: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 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 中。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 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一Leabharlann 唐五代词的发展回顾南唐词人 南唐词的主要作家是冯延已和南唐二主— —李璟、李煜。
刘熙载《艺概》:“冯延已词,晏同叔(晏殊字) 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可见北宋词风实承南唐 遗绪。
李煜:善于用白描手法描写自己的感情, 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语言 明凉优美,摆脱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的风 格。
三、柳永词的新变
柳词的贡献 其二,内容上的贡献
1、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下层妇女的 内心世界 2、“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沿着抒 情自我化的方向而进一步开拓深化。 3、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 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4、写景词和咏怀词
三、柳永词的新变
三、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3?)其人
柳永的生平材料留传较少 永字耆卿,始名三变,好为淫冶之曲。仁宗临轩 放榜,特绌之,后易名永登第。(名万历《镇江府志》 卷三六) 柳永字耆卿,仁宗景佑间余杭令。长词赋,为人 风雅不羁,而抚民清净,安于无事,百姓爱之。 (《名宦传》)
三、柳永词的新变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坛
唐五代词的发展回顾 宋初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柳永词的新变
一、唐五代词的发展回顾
词的起源(城市经济、诗歌创作、音乐等) 辞与乐 曲谱与词谱 声诗与词
一、唐五代词的发展回顾
敦煌曲子词 敦煌词题材十分广泛,王重民在该集《叙 录》中云:“今兹所获,有边客游子之呻吟, 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态,少年学 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 诀,莫不入调。” 风格自然朴素、形式不定、格律粗糙:初 创阶段
二、宋初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冯 延巳)。(冯煦《蒿庵词话》) 1、晏殊、欧阳修:词艺的提高与深化。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欧阳修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 ;二是改变了词 的审美趣味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 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 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三、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苏轼、黄庭坚、秦 观、周邦彦等著名此人,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鉴赏:
《八声甘州》、《雨霖铃》 、《望海潮》 、 《鹤冲天· 骤雨新霁》、《夜半乐》
柳词的贡献
其三,艺术手法上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丰富了词调 2、柳永的词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
俗:题材、语言;雅:羁旅行役词 、表现手法
3、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铺叙与白描) 柳永大量创制慢词,而且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慢词 的表现手法,他的俗词,为“俗子易悦”(《苕溪渔隐丛话》后 集卷三九引《艺苑雌黄》);他的雅词,为士大夫文人所叹赏。 他在词坛上虽然是个有争议的词人,但他对词史的贡献却是谁也 不能否认的。
柳永对词的贡献 其一,创作态度及社会影响上的贡献
自词从民间转入文人手中后,柳永又将词从士大夫圈 中解放出来,使其走向市民和世俗。柳永通过采纳市井新 声,自度曲及改造旧曲等手段,“变旧声作新声”,极大 地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市民文艺。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言其传之广也。(叶梦得《避暑录话》卷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