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的建筑之美
中国古建筑---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散落在山间或丛林之间,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徽州建筑建筑单体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
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徽州村落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单体分为几类: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三绝”。
(一)民居民居型制分类:徽州古民居从规模上来说大致分成大宅和小宅。
小宅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分为:三合院、“H”型、四合院三种型制。
大宅则有这三种“合院”细胞组合而成。
民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二)祠堂肃穆而磅礴的徽州祠堂,是山区古村落中最为显眼气派的大型建筑。
她集徽派建筑与宗法精神于一身,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富有极强的文化个性,留有鲜明的艺术表征,是徽州祠堂文化的缩影,家族血统维系的化身。
徽派民居特点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
天井: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 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 幢宅居都设有天井。徽派建 筑中的天井不仅具有明显的 园林化特色, 还有生态化特色。 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 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 天井融为一体,坐在厅堂内 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 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 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 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 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 是独一无二的。
徽派民居特点
概述
徽式宅居一般座北朝南, 高墙封闭, 马头翘角, 黑瓦白墙,色彩 典雅大方。青砖门罩、石雕漏窗, 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 体, 令人叹为观止。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优点是承重 与围护构件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 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
• 外观
徽州古民居布局特点
•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 徽派建筑呈现出规范化、系统 化的特点。 • 聚族而居, 绝无杂姓。这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 族社会, 即使同一村落, 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 • 无论宗族大小, 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 水口等设施一应俱全。 • 讲究群体布局, 即以“风水”术为理论依据, 在封建族权 的制约下, 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 如不符 合要求, 则需设法修改或弥补。 • 与东北、华北地区的传统聚落中单体建筑间距大、聚落 空间结构松散明显不同, 徽州聚落空间结构非常紧密, 单 体建筑间距小, 建筑密度大。
空间构成
• 四水归堂: 天井四周的瓦檐向内倾斜,如遇雨天,雨水内流,造成 “四水归堂”的景观;天井下铺有可渗水的石板,石板 下设有排水设施,又巧妙地将流水引出,丝毫不影响厅 堂里的生活。这是一种与人互惠、与山水互利、与天地 交融、自得其乐、又自在礼仪之中的设计,它使人们生 活和平、诗意、满足而有序。 • 厢房的设计不高过正堂, 既满足厅堂的采光需要, 又体现 建筑等级制度高低、长幼、内外等处的细微差别。更有 趣的是建筑构件:小姐窗、回避室、美人靠等,这些部 件似乎是对严格的纲常制度的一种人性的补充,将观念 和建筑给予了自然的调和,将徽州人的文化底蕴给予了 最为直接的阐述,也明确地说明了徽州民居设计的依据 和内涵。
论徽州古建筑“三雕”之美

徽 州古建筑 雕刻装饰从中国传 统文化 出发, 是儒 家思想渗 透 的结晶, 有丰富的象征 意义, 装饰 教化 的目的。如 “ 起 岳母 刺 字” 二十四孝 ” 、“ 等教育人们要做 到仁义礼智信。三雕 主要用于
民居 、 堂 、牌 坊 的 装 饰 , 要 表 现 手 法 是 浅 浮 雕 、高 浮 雕 、圆 祠 主 雕 、 空 雕 和 线 刻 等。艺 术 表 现 上 受 徽 州 的 版 画 、 石 、 剧 和 镂 金 徽
主题以福寿为主, 上厅额枋上雕 的是 “ 郭子仪上 寿图” 下厅梁 ,
枋 上雕 的是 “ 九世 同堂 图 ”, 在 后 厅 两廊 雕 刻 有象 征 主 人福 寿 而
绵绵的葡萄挂络木雕 等。此外如宏村附近的卢村 “ 木雕楼”, 也
为徽 州 木 雕 艺 术 的 极 品 , 说 由两 位 工 匠花 2 年 时 间精 雕 细 刻 据 O 而成 。著名 的 黄梅 剧 《 州女 人 》 是 以 木 雕 楼 为场 景 搬 上舞 台 徽 t 就 的。另外 如 西递 的 东 园厅 堂 两 厢 的 “ 裂 图 ” 五 蝠 图 ” 冰 、“ 木雕 , 绩 溪 上 庄 的 胡 适 旧宅 1 幅 隔窗 上 的 木 雕 “ 0 兰花 图 ”都 堪 称 木 雕 ,
典型, 宽宏大气 , 精美绝伦, 整个梁体上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
出精美 的人物故事 , 其木雕 是徽州木雕 中的杰作 。厅堂及 天井 部位是整个住宅的活动中心 , 也是木雕装饰的重点区域 ,“ 前厅 的 ‘ 唐肃宗宴官图’ 在高I , 尺、宽约6 尺、厚1 尺多的空间里, 四 组3 多个人物, O 各依琴、 、 画构成 以唐肃宗为中心 的画面, 棋 书、 外外, 前后 后共 有七八层 , 前 层次分 明, 后面人物 的靴鞋都可 以 看得清清 楚楚” 3 。[ 在封建社 会, ] 步入仕途 , 官发财是多数人 升 的向往。从中门而入的贵客 , 抬头看见 “ 宴官图”, 无不认 为是吉 利双全 。中门上方 的 “ 百子 图” 个个神 态各异 , , 儿童的天真活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着重分析了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特色和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徽派建筑的现代存在价值。
关键词:徽派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现代价值引言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是人文景观和自然地理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
徽派建筑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为中外建筑师所敬仰。
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浮梁县,浙江省淳安县)。
徽派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村落的规划、民居的分布和建筑雕刻艺术方面讲究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巧妙构思、顺应自然。
品鉴徽派建筑对于深入了解徽派建筑和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建筑具有启发意义。
因此本文以品鉴、分析徽派建筑为主题,分析其现代的存在价值。
一、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1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遵循“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徽州建筑在民居的选址、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徽派建筑的宅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徽派建筑的这种理念使得徽派建筑与大自然和谐相融,其既顺应自然、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
村落的水系设计是徽州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充分体现,是实用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具体实例。
如著名的旅游胜地宏村在整体布局上为“牛形”,“牛形村”的水系设计别出心裁,在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的牛形水系最具代表性。
这种独具匠心的水系设计,不仅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而且改变了环境,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2 徽派建筑的特色2.1高宅深井的建筑特色徽派建筑的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
论徽州村落八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论徽州村落八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徽州村落位于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市徽州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而闻名。
徽州村落八景是指徽州地区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本文旨在就徽州村落八景的起源、意义和具体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对其保护和传承、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通过对徽州村落八景的细致描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徽州村落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徽州村落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概述。
然后,将重点阐述徽州村落八景的起源和意义,探讨这些景点在历史上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当地居民和文化的重要性。
随后,会详细描述每个徽州村落八景的特点,包括自然环境、建筑风格、人文历史和传统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在结论部分,将对徽州村落八景的保护和传承进行讨论,提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景点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还将分析徽州村落八景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探讨这些景点如何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笔者将给出个人观点和感悟,分享对徽州村落八景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希望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徽州村落八景的魅力和价值,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而努力。
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徽州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地方旅游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框架和逻辑发展。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徽州村落八景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整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包括各章节的内容和安排,读者通过阅读此部分可以对全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徽派建筑史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徽州、绩溪、歙县和浙西地区都有分布。
徽州的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中的天井合称“徽州三绝”,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徽州三雕”,马头墙是徽州的标志性特色。
本期推送就带大家一睹徽州建筑风采。
“徽之为郡,于山岭川谷崎岖之地”,北亚热带的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徽派古建需要具备通风、隔热、遮阳、避雨、防潮等功能。
此外,由于所处地区山峦叠嶂、气脉雄厚,水清澈明丽,以奇峰、怪石、清溪、流泉、飞瀑、古树、云雾称绝,因此,徽派古建也突出表现出对山水、自然景观的依赖关系,印证了“无山水不成居”的说法。
无论村落民宅、私家园林、祠堂庙宇、亭阁牌坊,都力图同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和谐。
1四水归堂在自然风光基础上,加上明清徽商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反哺,使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徽州村落的格局强调易经的阴阳调和和八卦理念,而不同于一般山地不规则的布局。
徽派古建筑结构上多为进院落式,一般为坐北朝南倚山面水的三进院式(也有五进院式,如徽州区西溪南镇的“老屋阁”古建)。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设置长方形状的“天井”采光、通风、排水,此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
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
四水归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可谓“四季财源滚滚、四面八方来运。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
徽州人也有大家族敬宗收族的传统,成了家一般不另立门户。
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
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
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有许多天井,还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安徽徽派建筑

安徽徽派建筑安徽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的一个独特分支,以安徽省为中心发展起来。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代表性建筑等方面进行介绍。
徽派建筑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明清两代,兴盛于清代。
徽派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了安徽的地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名称中的“徽”指的是安徽的简称,因此徽派建筑也被称为安徽建筑。
徽派建筑以徽商的兴盛为背景,与徽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派建筑的建筑师多为徽派建筑世家,代代相传,形成了徽派建筑传统的延续。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三上加二厅”,即山墙、额枋、础台加上前后两进厅。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砌墙体,外表面涂以黑色油漆,显得庄重古朴。
徽派建筑的屋顶多为歇山式,坡度较大,既有防雨的功能,又能够体现建筑的气势。
而建筑中的山墙、额枋和础台则是徽派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们被视为建筑的灵魂,承载着徽派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以前堂高大、后厅宽阔、院落开阔、门面庄严为设计特点。
传统的徽派建筑通常由正院、花厅、后厅、回廊、厢房等部分组成。
正院作为主要起居空间,通常用于办公和接待客人;花厅则是用于举办宴席和娱乐活动的场所;后厅则是家庭成员休息起居的地方。
回廊和厢房则用于起到过渡和辅助的功能。
徽派建筑的装饰常常极为精美,给人以繁华而不失庄重的感觉。
徽派建筑的装饰使用了丰富的图案和雕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云纹、石狮、花鸟、人物等。
这些装饰图案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寓意着吉祥和吉利之意。
徽派建筑的门楼多用石材建造,形制庄重大气,门匾上往往刻有“龙门”二字,象征着进入新的领域和寻求更大发展。
徽派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是黄山的宏村。
宏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村落建筑遗产的珍品。
宏村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被誉为“中国古代民居博物馆”。
宏村的建筑风格沿袭了徽派建筑的传统,同时融入了周围山水的景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终审稿)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民居的特点: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人聚族而居。
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
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众所周知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的天然和谐。
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里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
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基础上, 房屋纵横发展、 组合, 又可形成四合式 、 大厅式和穿堂式等建筑格局。 四 合式大 多 为人 口多 的家庭 居住 , 可说 是两组 三 间式相 向组 合而成 , 分 为 也 可
“ 四合 ” 小 四合 ” 大 四合式前 厅 与后厅 相 向, 大 与“ 。 中间是 大天井 。 厅是 三 间式 , 前 但
雕 刻 的细部 更显 生动 。
砖雕 大 多镶 嵌在 门罩 、 窗楣 、 照壁 上 , 在大 块 的青砖 上雕 刻着 生 动逼 真 的人物 、
虫鱼 、 鸟及 八宝 、 古和几何 图案 , 富装饰 效果 。从 现存 的徽 州建 筑砖 雕 来看 , 花 博 极 早期 常见 的是采用 灰 塑浅浮 雕花 卉等 纹饰装 饰 , 随着 时问 的推移 , 多采用灰 塑 深 则 浮雕 、 圆雕等 形式 , 有很 强 的立体感 。所 用 图案 取材 较广 , 了植物 花纹 饰外 , 除 更有
地坪 较 高 , 正厅 堂 。 为 后厅 亦 为三 间式 , 但进深 可 略浅 , 坪面 较前 厅低 。 地 前后 二厅
以厢 房相 连 , 活动 隔扇 。 井根据 地 形可大 可小 。 有 天 这种 大 四合式住 宅前 后均 有楼
层 。 四合式前 厅 三间 与大 四合式 相 同 , 厅则 为平 房 , 深浅 , 小 后 进 一般 中 间明堂不 能
维普资讯
征壬 鹾
古代 徽州 山多地 少 、 地 贫瘠 , 土 于是 外 出经商 就成 了徽州 人 求得 生存与 发展 的
重要选 择 。 明朝 时 , 徽商活 动遍 及全 国 , 一举跃 居 中 国十 大 商帮之 首 。 徽 商聚居 的 在
地 区至 今遗 留下 来一 批保 存完好 的商人 民居 , 如歙 县 的履福 堂 、 敬爱堂 、 承志 堂 , 休 宁 的三 槐 堂 , 屯溪 的程 氏三 宅 , 歙县 的司 谏第 等都 显示 了徽 商住宅 的堂皇 和气 派 。 徽 州村 庄 大都 充分 利用 地 形 , 山傍 水 , 依 散落 在 山麓或 丛 林之 间 , 周 围环境 与
的效果 , 且在 经历 长期 的 日晒 、 蚀 、 而 风 雨淋 之后 , 还会 使墙 体增 添更 多层 次与厚 重 深沉 的美感 。 民居 的外 部造 型上 , 次分 明马 头墙 高 出屋 脊 , 在 层 在蔚蓝 的天 际 间, 勾 勒 出优 美 的层次 和韵 律 。 传 统 徽州 民居 最基 本 的建 筑是 三 间 式 , 民间俗称 为“ 颗 印 ” 即 中 间厅堂 , 一 , 两 侧 厢房 , 楼梯 在厅 堂前 后或 在左右 两 侧 , 口处形成 一个 内天 井 , 采光 通风用 。 入 作 在
穿堂式 又 名 回厅 , 穿堂 的位 置 均 在大 厅 背后 , 大厅 相 连 , 由大厅进 入 内室 与 是
的过 渡 建筑 。小三 间与大 厅背 向, 口则 由大 厅 正面 隔屏 的两侧 门进 入 。 堂部分 入 穿
有一 明堂 , 个小 房间 , 两 可供 客人 居住 , 可家 中人居 住 。 也 这种 穿堂 式建筑 比正式三
一
等观 念 , 都得到 最完 美 的体 现 。 梁栋檩 板无 不描 金绘 彩 , 内容有 日月云涛 、 山水楼
台等 景物 , 花草 虫鱼 、 飞禽走 兽等 画面 , 说故 事 、 传 神话 历史 等戏 文 , 还有 耕织 渔樵 、 仕学 孝悌等 民情 。 在徽 派 古 民居 的一系 列装 饰 中, 以主 要体 现于漏 窗 和 门罩 上 的石 雕 、 雕 以及厅 堂 中的诸 多木雕 为最精湛 , 表 了徽派 古 民居 的建筑 风 格 。 砖 代
徽州 民居格扇 门格 心 ,常 以整 木镂雕 出吉祥 图案 ,表 现在 月梁 头 上 的线 刻 纹
样 , 盘 斗上 的莲花 墩 , 门隔扇 、 平 屏 窗扇 和 窗下 挂 板 、 层 拱杆 、 板 及 天井 四周 的 楼 栏 望柱 头等 。 内容广 泛 , 如人物 、 山水 、 草 、 兽及 八宝 、 古 。题 材 众 多 , 花 鸟 博 有传 统 戏
曲、 民间故事 、 神话 传 说和渔 、 、 、 、 樵 耕 读 宴饮 、 品茗 、 出行 、 乐舞 等 生活场 景 。 手法 多
样 和镂 空雕等 。 表现 内容和 手 法 因不 同的建 其 筑 部位 而各 异 。这 些木雕 均 不饰 油漆 , 是通 过 高 品质 的 木材色 泽 和 自然纹 理 , 而 使
间式小 , 天 井采光 。 有
2o 瑚 os
79 2 簖。 6 期
维普资讯
丝
徽州
房屋 或三 形布局 即 四面屋 顶 堂 ” 象征 ,
力增 强 , 热空气 拔 出宅外 , 将 形成住 宅 内部气 候 的 良性循 环 。 徽 州 民居建 筑物 上 的各 种雕 刻 使徽 州 风土 人情 、 儒家 传统 、 美情 趣 、 人 合 审 天
保 持高 度 协调 , 商住 宅 多面 临街 巷 , 徽 粉墙 黛 瓦 , 次栉 比, 绿与 黑 白相 映 , 鳞 浓 形成
了朴实 的建筑 艺术 风格 。
从 建筑形 式上 看 , 派 古代 民居相 当一 部分 为楼 式建筑 , 具有深 度 空 间的庭 徽 是
院式 格局 。远 处望 去 , 山式 青色 屋 顶古朴 素净 ,马 头墙 ” 硬 “ 夹巷 而起 , 白一片 , 灰 恢 弘奇 伟 。 马头墙 体灰 白的色彩 基 调 , 仅在 绿水 青 山的映衬 下产 生 出一种祥 和 宁静 不
构成客 厅 , 而作 为通道 。两个房 间供 居住 , 井也较 小 , 天 楼梯 均在 前厅 背后 。 大厅主 要是 用 于迎接 贵 宾、 办理 婚丧 大 礼和开 展祭 祀活 动等 , 也作 为 日常起 居
场所, 它往往 是整 座住 宅 的主 体部 分 。 大厅 多为 明厅 , 三间 敞开 , 两根 圆柱显 示着 大 厅 的气 派 。一般 大厅 设二廊 , 对天 井 。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