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之三)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别云间名着导读《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附录谈谈散文后记。
星星变奏曲讲解

在诗歌中,“星星”这一意象具有多重含义。它既代表光明、希望和美好,也隐喻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 和思考。通过“星星”这一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意象分析
“变奏曲”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它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感受和不断变化 的心情,同时也与“星星”这一意象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美好,而“变奏曲”则暗示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 杂感受和不断变化的心情。整首诗以“星星”为核心,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手法,展现 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星星”这一自然现象,隐喻性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黑暗的现 实背景下,“星星”成为了诗人寻求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 渴望和追求。
பைடு நூலகம்
03
艺术手法分析
音乐性
01
02
03
旋律
这首诗运用了美妙、梦幻 般的旋律,通过音符的跳 跃和流动,营造出一种独 特的氛围。
节奏
通过变化节奏,使诗歌更 具动态和活力,使读者感 受到星星闪烁的节奏和韵 律。
调性
诗人运用不同的调性来表 达情感的变化,使诗歌更 加丰富多彩。
视觉性
色彩
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 如“金色”、“银色”、 “黑色”,为读者呈现出 一幅美丽的星空画面。
个人背景
江河当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磨难,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 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02
诗歌内容解析
3星星变奏曲 学案

《星星变奏曲》学案黄玉珍教学目标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4、珍惜美好生活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阅读不读不讲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介绍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学习任务: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4、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学习任务:5、你还有哪些疑问?老师的疑问: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6、练习:根据练习三要求写几句诗。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提示:注意诗歌的语言形式与内容表达的联系,并在鉴赏的基础上仿用诗中的基本句式,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第四学习时间积累拓展不记不讲课外阅读舒婷、顾成的朦胧诗。
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子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子版第一单元
阅读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文学创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自学雨的倾诉
第二单元
写作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去世一百周年的.演讲
7、傅雷家书两则
8、并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阅读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综合性自学、文学创作、口语交际青春诗歌散文
第四单元
写作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理应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丢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阅读
17、赵得贤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握
20、香菱学诗
文学创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自学金钱,共同直面的话题第六单元
写作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文学创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自学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编者按
附录。
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3《星星变奏曲》示范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3. 提问:同学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通过对《星星变奏曲》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内容:分析《星星变奏曲》的诗意、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解析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星星变奏曲》的诗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星星、夜空、灯光等。
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渴望、温暖等。
4. 总结诗歌的主题思想。
章节三:诗歌创作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点评。
章节四:诗歌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欣赏《星星变奏曲》及其他优秀诗歌,学会评价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欣赏法、评价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星星变奏曲》及其他优秀诗歌。
2. 讲解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意象、情感、节奏等。
3. 学会评价诗歌的美,如形式美、内容美、表达美等。
章节五:课程总结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总结《星星变奏曲》的诗意、意象、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总结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教案编辑专员:章节六:诗歌朗诵与表演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03星星变奏曲教案

七、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1、活动一:寻美点
2、活动二:解疑难
3、师生小结诗歌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句式句式灵活而整齐,用词精炼而生动,特别是联想、想象的意象描述,新颖而富有表现力。
三、拓展延伸
1、美点再现
分类整理积累诗歌的精美语言,
2、收集与星星有关的古诗句至少两句。
补充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诗歌,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明确文体
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是著名的朦胧诗人之一。
《星星变奏曲》是江河的处女作。
关于朦胧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
三、结合背景,解读文题
1、什么是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为“变奏曲”。
教学反思
含作业反馈
1、新诗,尤其是朦胧诗的学习,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因此教师要恰当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透过诗歌外在意象理解内在意蕴。问题的设计要偏重对整体感知的引导,比如从诗歌的题目、主旨、语言和结构入手,避免细节的简单描述和重复分析。
2、揣摩语言依然是教学重点。
3、教师反复读透教材后,可乱熟于心。
简单地说,“变奏曲”指音乐上曲调的变化。
2、读诗时要体会诗歌的变奏效果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明确:此处先按下不表,朗读诗歌,感受诗的变奏效果,然后回答此问题。
四、朗读诗歌,感受诗的变奏效果
1、教师范读。
3.星星变奏曲 第1节

题目
3.星星变奏曲
课时
1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邵国利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9、7
学
习
目
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2.学生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淡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思考:
(1)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展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勾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星星变奏曲》——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浯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保持原有的墓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的《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
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表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这首诗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
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情境的转变来丰硕“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因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意象丰美,句式灵活多变,在遣辞造句方面有独特的美,诗歌要让学生在品味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语言素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要表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知识目标一、巩固诗歌三美,简单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二、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一、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二、在熟读进程中,琢磨语言,品味诗句的丰硕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生活的不完美,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三美”的知识欣赏诗歌。
二、琢磨语言,品味诗句的丰硕内涵。
冲破方式:诗歌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知识在现代诗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已经介绍说明。
朦胧诗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跟学生比较遥远,所以,可以由老师直接讲述给学生。
第二个教学重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三美的理论并通过学生合作探讨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方法来解决。
难点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冲破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快速找出诗中的“物象”,并分析其所代表的苦难与美好来理解诗意。
然后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把握诗中特殊句式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期盼,也是对诗人理想和信念理解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式按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诵、合作探讨、联系生活、比较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老师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是作曲 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 或节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 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 面貌出现,谓之变奏。 简单地说,“变奏曲”指音乐上 曲调的变化。
诵读诗歌,感受诗的变奏效果
1、上下两节相同点是什么?
2、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是哪些?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 京人,是著名的朦胧诗人之一。 《星星变奏曲》是江河的处女作。
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时期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 容含蓄,形式上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 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 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 享受。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等。
第二节:
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 谁不喜欢
第一节
找出第一节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 成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 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 意境: 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感情: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第二节
找出第二节诗中所描绘的意象有哪些?构 成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感情:对黑暗现实强烈否定。
思考
反映主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
达了怎样的渴望?
拓展延伸——心灵的企盼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或“如果…… 谁还需要……谁还会……”的句式写几句诗, 表达一种企盼。
品读诗歌,揣摩语言
活动一:寻美点 读第一节里自己喜欢的诗句,向同学推 荐,结合具体语:解疑难 读第二节,理解疑难词句。
并说说这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3、反映主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 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思考:诗歌的上下两节中是否有相似 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 间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
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 意…谁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