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知识点

【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知识点

【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知识点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2)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2.泰罗的管理制度方法(1)改进操作方法(标准的作业方法),以提高功效、合理利用工时(2)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3)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第一流的工人)(4)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7)进行例外管理3.具体评价(1)科学管理取代旧的经验管理,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主张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区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使得有人开始从事专职的管理工作(专职的管理人员),使管理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3)由于采用了科学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4)但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

(5)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管理制度的本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被誉为现代过程理论之父,著作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等著作,使管理走进大学课堂。

1.主要思想:(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2)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通过教育来获得。

法约尔指出,要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必须加强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2.十四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二、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1.简介: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实验,是关于人群关系运动的实验研究。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2.以德为先:
孔子:“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贞观政要·君道》:“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 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 康熙的用人标准:“才德兼优为佳”“国家用人, 当以德气为本,才艺为末”“论才以德为本,故德胜才 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康熙训诉群臣)
胡林翼“中庸”成就千秋功业
清朝末年,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主要任务是剿灭太平天 国运动,但不巧的是他遇到的项头上司湖广总督却是满洲权 贵官文,当时人们对官文的评价是“为官昏庸”,不善政事, 其特点是三大“小妾大、门丁大、庖丁大”。这样的“纨 绔子弟”如何不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绊脚石呢? 胡林翼的办法是:让母亲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 给官文等妥协之举。史书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 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 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 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 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 胡林翼就是通过协调,与官文一起为平定太平天国做出 了贡献,也成就了自己“中兴名臣”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 官文的业绩,平定太平天国褒奖时,官文列名疏首。
1.目标管理: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 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墨子:志大才能功大。
2.人力管理:
曹操:“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
①人员甄别:
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 出了七项识人法则:即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滥觞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东周以前的夏、商、西 周三代。在《尚书》、《周易》、《诗经》等古 老经书中,包含着中国有文字记载史以来流传于 初期阶级社会中的许多基本管理理念和原则,其 中不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尚书》:国家管理要重德慎刑、领导品 质要符合“九德”要求、领导者要“敬用五事” 。
(一)人员甄选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在中国古代称为“知人”。知人是用人的基 础。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使国家各方面的事业 兴旺发达。
古代学者不仅认识到知人的必要性,也了解知人的困 难。
关于知人的方法,中国古代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二)人员任用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是人力管理的基础,人员作用则是人力 管理的关键。如果任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知人的目的, 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人本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人道 ”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地位和价 值,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对现代管 理产生巨大影响。
二、以德为先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德为先 .提倡贤人政治,崇沿以德修身、以德化人、以德治国,强 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管理心理 的共同待征。
三、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堪称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精粹。很多杰出的 华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就来自于他们在管理中奉行的中庸之 道。 中庸之道于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了以下几方面观念:
(一)凡事要适度 (二)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三)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四)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和而不同
折中求稳,稳中求进、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对于东方管理和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国内学者已有 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如苏东水教授将东方管理概括为“以 人为本”,“以德为先”和“人为为人”。我们这里从管理 心理的角度概括中国管理心理的以下五个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如:儒家所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等;
道家的“无为而治”,偏重于管理的规律、艺术;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合;
兵家的知己知彼、全胜而非战、处罚分明等;
墨家主张国富民治,在人际上提倡兼相爱、交互利。
三、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汉魏至唐朝前这段时间,是古代管 理心理思想的过渡阶段,历史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大动荡和大变迁,同时,封建社会 也得到了大发展。汉魏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 来作好了准备。人力管理思想逐步精致化。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迎合人心,抓大放小,开明自 由,最优管理
五、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 ,都主张追求管理中的“和”。这种“和”既是“和谐” 、“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因而它实际是 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认为德的主要内容:仁、义、礼、智、信,考 察德的指标有十一项: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 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实现方法: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正者正也”;
康熙:“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礼记.乐记》:德,人之本,政之根,国之基 。









心 理
理 学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 第二二节节 中 中国 国古 古代代管管理理心心理理思思想想的的主主要要特特征征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代管理思想_管理学基础(第2版)_[共2页]

古代管理思想_管理学基础(第2版)_[共2页]

— 30 —管理学基础(第2版)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形成阶段(从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这段时期,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2.1.1 古代管理思想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社会形成氏族部落,管理工作的萌芽开始出现;公元前5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建了一种类似“公司”性质的管理机构;四大文明古国也留下了很多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文字见证及实物见证。

一、国外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管理活动或管理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是人类集体协作和共同劳动的必然产物。

人类的管理实践已有大约上万年的历史,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和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上早期管理实践的实物见证。

古罗马帝国之所以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古罗马人卓越的组织才能。

戴克利先成为皇帝后,实行把中央集权控制与地方分权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连续授权制度,使罗马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2世纪取得了统治欧洲和北非的宏伟大业。

罗马天主教会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就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有很高效率的职能分工,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的组织问题。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一、以人为本——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乾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说卦传 》

1、人的生命和智慧的优先性 孟子: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尚书· 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 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 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 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 广远,思考要通达。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三、过渡阶段(鼎盛时期)——汉唐时期 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四、完善阶段——宋 理学的开创,儒学的发展 双重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后世的批评: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衰落阶段——宋元明清 思想火花:清初 特征:回归孔孟

六、振兴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 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补) 四、以和为贵 五、以中为用 六、无为而治
孟尝君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您 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 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 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 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 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 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 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 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 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ppt课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ppt课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概述 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
ppt课件
1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 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 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 等方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至今仍闪 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举下面的两个例子:
人本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个 永恒的命题。 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 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以上皆强调了人的作用。
ppt课件
4
1、人本管理思想
在选人、用人方面,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精辟见解。
在选人方面,如“不以前为过”、不计较“小疵 小过”、“勿限年龄”、“勿拘资格”、“不限 国籍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奴隶制度国家。 禹是夏代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 制度。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 理过渡的历史转折。郡主是国家权利的主宰者, 在王之下,设有政治和军事机构。政治机构包括 辅助王的官吏和为王服务的家臣,总称为“官”、 “百僚”或“百工”,其中官吏有“四邻”: “大理”掌刑法,“太史”掌历法和典籍,“啬 夫”掌农事赋役,“牧正”掌畜牧。军事机构的 将领称“卿”。此外,地方机构有属国和州之分。
ppt课件
14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 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 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 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 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 廉,刚而塞,疆而义”。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

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 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 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 为,而有以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严君平亦谓:"有为之 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览天地之变动, 观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无为治之无也。" 总之,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 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
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
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 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 ,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 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 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 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
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
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人民保持着友好交往。不少人历尽艰
辛,出使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丝绸之路,就
是古代我国与西方各国人民勾通联系的交通道路。 汉朝时,我国的养蚕生产已有很大发展,抽丝和织绸的手工业也初具 规模。中国生产的丝绸织物,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许多商 人为了把中国丝绸远销西方,便开辟了南北两条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北 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经由敦煌至新疆吐鲁番,然后沿着天山南 麓越过葱岭北侧,最后到达安息(今伊朗)。南路,是从敦煌经由今新疆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任用
“不縻不疑”、“能与任宜”、“材与政合”、 “用长避短”
人员激励
榜样激励、关怀激励、赏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孟母三迁
时间管理
信息管理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内容与体系
LOGO
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孙子兵法》“五事”和“七计”
“志”即目标。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LOGO
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
“八观”、“六验”、“五视”
完善阶段
唐宋鼎盛时期
衰落阶段
元明清整体衰退
王夫之、四大名著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以人为本
得气说
智慧说
道德说
以德为先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中庸之道
凡是适度
统一把握好矛盾双方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无为而治 以和为贵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LOGO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滥觞阶段
《尚书》《周易》《诗经》 “九德”
LOGO
形成阶段
“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LOGO
过渡阶段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