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合集下载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2.以德为先:
孔子:“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贞观政要·君道》:“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 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 康熙的用人标准:“才德兼优为佳”“国家用人, 当以德气为本,才艺为末”“论才以德为本,故德胜才 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康熙训诉群臣)
胡林翼“中庸”成就千秋功业
清朝末年,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抚,主要任务是剿灭太平天 国运动,但不巧的是他遇到的项头上司湖广总督却是满洲权 贵官文,当时人们对官文的评价是“为官昏庸”,不善政事, 其特点是三大“小妾大、门丁大、庖丁大”。这样的“纨 绔子弟”如何不成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绊脚石呢? 胡林翼的办法是:让母亲收官文之妾为义女,又处处让利 给官文等妥协之举。史书记载:“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 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结纳,于是吏治、财政、军 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 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曾国藩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 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 胡林翼就是通过协调,与官文一起为平定太平天国做出 了贡献,也成就了自己“中兴名臣”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 官文的业绩,平定太平天国褒奖时,官文列名疏首。
1.目标管理: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 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墨子:志大才能功大。
2.人力管理:
曹操:“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
①人员甄别:
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 出了七项识人法则:即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管理学的发展及流派
1990年《第五项修炼》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 销书榜榜首,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在短短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风行全世界, 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 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美国商业周刊也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 内容。
教学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
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
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 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则:目标,相符,职责,等级系列,控制幅度,专业化,协调,明 确性。 主要思想和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归结为一体,从总体上展现了古典 管理理论的全貌。 2.古里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思想和贡献是:把法约尔的职能进行了扩展,提出POSTCORD的 管理七职能论。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 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on,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与厄威克合著了《科学管理论文集》(又称《经济管理科学论文集》) 提出管理七职能论:部门划分理论(正式组织的机构设计和如何提 高组织效率)
2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企业再造
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 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客观范畴的指客观经济规律。 (2)重人。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3)人和。 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治国、办企业都要守信。 (5)对策。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6)法治。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人员任用
“不縻不疑”、“能与任宜”、“材与政合”、 “用长避短”
人员激励
榜样激励、关怀激励、赏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孟母三迁
时间管理
信息管理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内容与体系
LOGO
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远谋方有深韬略。”
《孙子兵法》“五事”和“七计”
“志”即目标。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LOGO
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
“八观”、“六验”、“五视”
完善阶段
唐宋鼎盛时期
衰落阶段
元明清整体衰退
王夫之、四大名著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以人为本
得气说
智慧说
道德说
以德为先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主要特征
LOGO
中庸之道
凡是适度
统一把握好矛盾双方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无为而治 以和为贵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LOGO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滥觞阶段
《尚书》《周易》《诗经》 “九德”
LOGO
形成阶段
“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道家、兵家、墨家等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LOGO
过渡阶段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滥觞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东周以前的夏、商、西 周三代。在《尚书》、《周易》、《诗经》等古 老经书中,包含着中国有文字记载史以来流传于 初期阶级社会中的许多基本管理理念和原则,其 中不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尚书》:国家管理要重德慎刑、领导品 质要符合“九德”要求、领导者要“敬用五事” 。
(一)人员甄选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在中国古代称为“知人”。知人是用人的基 础。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使国家各方面的事业 兴旺发达。
古代学者不仅认识到知人的必要性,也了解知人的困 难。
关于知人的方法,中国古代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二)人员任用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是人力管理的基础,人员作用则是人力 管理的关键。如果任用不当,不仅达不到知人的目的, 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人本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人道 ”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地位和价 值,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对现代管 理产生巨大影响。
二、以德为先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德为先 .提倡贤人政治,崇沿以德修身、以德化人、以德治国,强 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这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管理心理 的共同待征。
三、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堪称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精粹。很多杰出的 华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就来自于他们在管理中奉行的中庸之 道。 中庸之道于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了以下几方面观念:
(一)凡事要适度 (二)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三)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四)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和而不同
折中求稳,稳中求进、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对于东方管理和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国内学者已有 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如苏东水教授将东方管理概括为“以 人为本”,“以德为先”和“人为为人”。我们这里从管理 心理的角度概括中国管理心理的以下五个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

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

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

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

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

2、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创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集权与分权结合、经济与 社会并重的管理思想 ① 工作重点: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 管理方面:政治性 经济性 经济与社会并重性; ③ 经济方面: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④ 管理方式:集权型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2)企业管理改革与理论创新 大量引进西方管理思想 + 结合我国国情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思想
古典理论 近代管理理论 管 理 现代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论 梅奥与霍桑试验 分散化与集中化 系统、权变理论 管理理论新发展 当代管理思想 文化结构与功能 学习型组织理论 改革后的管理 泰罗与法约尔


中国管理思想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建设
建设的要求阶段与方法
第一节 近代管理理论
一、近代管理理论概述 1、经验管理理论 在古典管理理论出现之前,管理者完全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 理,没有管理规范与系统制度,这种管理被称为经验管理或传 统管理。 2、管理理论萌芽的出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1)亚当· 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 ① 劳动分工在管理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三个好处: a、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提高; b、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减少从一项 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失去的时间; c、分工使劳动简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工 具和改进设备。 ② “经济人”观点: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 所产生的。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之有利于他人,要 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
5、古典管理理论的缺点: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 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 内。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 心; (2)古典管理理论仅仅把管理的对象看作是一 个客观存在,这个客观存在没有一定的抽象性, 就事论事,尽管也对这种客观存在进行了一些 概括,并提出了一些规律和原则,但没有把管 理上升到系统来认识; (3)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放在企业内部, 而不是企业发展环境考虑得非常少。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如:儒家所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等;
道家的“无为而治”,偏重于管理的规律、艺术;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合;
兵家的知己知彼、全胜而非战、处罚分明等;
墨家主张国富民治,在人际上提倡兼相爱、交互利。
三、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从汉魏至唐朝前这段时间,是古代管 理心理思想的过渡阶段,历史在这段时期经历了“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大动荡和大变迁,同时,封建社会 也得到了大发展。汉魏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 来作好了准备。人力管理思想逐步精致化。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迎合人心,抓大放小,开明自 由,最优管理
五、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 ,都主张追求管理中的“和”。这种“和”既是“和谐” 、“协调”的意思,也有“合作”的含义,因而它实际是 中国“和合文化”的精髓。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认为德的主要内容:仁、义、礼、智、信,考 察德的指标有十一项: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 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实现方法: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正者正也”;
康熙:“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礼记.乐记》:德,人之本,政之根,国之基 。









心 理
理 学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 第二二节节 中 中国 国古 古代代管管理理心心理理思思想想的的主主要要特特征征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福建师范大学)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主讲: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心理学、教育学专业)一、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管理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育学专业学生指定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是普通心理学等心理学基本原理在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边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

本课程既有系统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由于管理心理学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具有强烈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管理心理学》课程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成为心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

《管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学科,在内容上与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学校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有关联,与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及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紧密联系。

所以,学习本课程,必须要先学习《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学习者要关注组织管理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组织改革的发展新动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于“案例分析”讨论和“理论问题讨论”。

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识记和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思想发展简史,掌握和应用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基础理论;识记和了解个体感知的差异、个体心理的差异,理解和掌握个体价值观、个体态度等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的关系;正确识记激励的涵义,了解并掌握西方主要的激励理论以及我国关于激励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践;识记团体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团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团体人际沟通、人际冲突、交往与管理间的关系;识记领导和领导者、管理和管理者的概念,理解并掌握领导心理行为与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西方有关领导有效性理论的不同观点;识记组织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组织的主要模型、组织变革与发展的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的历史发展
一、滥觞阶段 二、形成阶段 三、过渡阶段 四、完善阶段 五、衰落阶段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 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以和为贵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三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的内容与体系管理的心理思想
第二章 思考题

1.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征是什么? 2.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有 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