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
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犯罪与国际法

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犯罪与国际法在回顾世界大战的历史过程中,人们看到了许多战争犯罪的发生,这些犯罪行为直接违背了国际法的规定和原则。
本文将探讨世界大战中的战争犯罪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国际社会对于这些犯罪行为的追责与惩处。
一、战争犯罪的定义与种类战争犯罪,顾名思义,即指在战争期间或战争结束后,违反国际人道法或国际人权法的行为。
战争犯罪的种类繁多,可以包括战争中的屠杀、奴役、强奸、种族灭绝、战争贩卖人口等。
这些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了人类的尊严和权利,给受害者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二、国际法对战争犯罪的规定与原则国际法作为国际社会约束国家行为的规则体系,为战争犯罪的追责与惩处提供了法律基础。
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作为国际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 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国际人道法强调保护在武装冲突中的无辜者及其他受到武装冲突影响的人们。
《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对战争期间应遵守的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残忍、不人道的手段,保护被俘人员和平民的权益。
2. 国际人权法的规定国际人权法主要通过《联合国人权宣言》和其他国际公约来确立和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禁止酷刑等。
在战争犯罪的背景下,国际人权法对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国际社会对战争犯罪的追责与惩处世界大战及其后的一系列战争犯罪导致了无数无辜者的伤亡,这些犯罪行为对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这些犯罪行为,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进行追责与惩处,以确保战争犯罪行为不再被容忍。
1. 军事法庭的设立为了对战争犯罪进行惩处,国际社会成立了一系列军事法庭,例如纳粹战犯审判和东京审判。
这些军事法庭以独立、公正和透明的方式,对涉及战争犯罪的个人进行审判,以维护国际法的权威和尊严。
2. 国际刑事法庭的设立为了更有效地处理战争犯罪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国际社会于1998年成立了国际刑事法庭。
该法庭负责审理涉及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及人道主义罪行等的案件,为全球追责和惩处战争犯罪提供了法律机制。
国际人道法研究战争和冲突中的人道保护

国际人道法研究战争和冲突中的人道保护在当今世界,战争和冲突屡临不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
在这种环境下,人道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际人道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体系,旨在规范并保护在战争和冲突中的受影响人群的权益和尊严。
本文将探讨国际人道法研究战争和冲突中的人道保护,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
国际人道法是指规范国家在战争和冲突中行为的一系列国际法律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了国家之间的战争、内战以及非国际性冲突等情况。
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人类的尊严和减少战争造成的人道灾难。
其中,国际人道法涉及到的重要法律文书包括《日内瓦公约》系列和《联合国会员国人权宣言》等。
首先,国际人道法要求各国尊重人权和国际人道法的原则。
在冲突中,各国应该保护受战争和冲突影响的平民、妇女、儿童和伤员等弱势群体的权益。
例如,根据日内瓦公约,当平民成为冲突的目标时,双方冲突方应采取措施保护其生命和尊严。
此外,儿童在武装冲突中有特殊的保护需要,各国应确保儿童不被招募成为士兵,并尽力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其次,国际人道法要求限制战争方法的使用。
在战争中,各国应遵守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尽量减少战争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伤害。
例如,国际人道法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毒气等战争手段,以保护战争中的平民免受无端伤害。
此外,攻击平民人口和执行被判定为违反国际人道法规定的攻击是严重违反这一法律体系的行为。
此外,国际人道法强调保护战俘的权益。
根据国际人道法的规定,战俘应受到人道主义的对待,不受虐待和不人道的待遇。
战俘有权接受医疗救治、获得信息和保持与外界的联系等。
同时,涉及战俘的处理和释放等问题也需要遵守国际人道法的规定。
最后,国际人道法的实施需要国家间的合作与监督。
各国需要配合国际人道组织和政府间组织的工作,加强在战争和冲突中的人道保护。
例如,国际红十字会与会员国合作,致力于在冲突中提供紧急援助和人道主义救援。
各国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确保国际人道法得以贯彻执行。
国际刑事法与国际人道法

国际刑事法与国际人道法国际刑事法与国际人道法是维护全球社会公正与人权的重要法律体系。
这两项法律规范着国家间的关系,保护着全球公民免受战争、冲突和暴力侵害的影响。
国际刑事法是对于严重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人道法行为的追究和惩罚。
它确保了制造战争罪行、种族灭绝以及其他严重违反人道法的罪犯无法逍遥法外。
例如,正义如国际刑事法院(ICC)成立以来,已经对伊拉克战争中的战争罪行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人道灾难等进行了调查和起诉。
然而,国际刑事法的实施依然面临着挑战。
一些国家对自身公民的违法行为保持免责态度,不愿将其引渡至国际刑事法院受审。
这给国际刑事法的有效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国际刑事法的适用范围也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利益的影响,导致某些犯罪行为未能得到应有的法律追究。
与国际刑事法相比,国际人道法更加强调保护人道主义行为和减轻人道主义危机的规范。
它基于国际人道法的原则,力求保护战争中的无辜平民免受伤害,并确保人道救援组织能够有效地提供援助。
例如,国际人权法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残酷待遇战俘和平民,以及盗窃、毁灭或阻止人道救援物资的运输。
然而,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同样存在挑战。
在一些冲突地区,冲突方仍然违反国际人道法,对平民进行袭击和虐待。
国际社会在这方面需要更加积极和坚决地推进,确保国际人道法得到全面有效地执行。
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道法的实施离不开全球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家之间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机制,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全。
此外,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道法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其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这些法律体系,才能推动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道法的更加全面、公正和有效的实施。
最后,国际刑事法和国际人道法是维护全球社会正义和人权的重要法律工具。
它们在惩治犯罪、保护无辜、减轻人道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社会应当坚决支持和推进这些法律的实施,使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实际效果。
只有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个公正、和平和人道的世界。
解密国际人道法战争与冲突中的人道主义保护

解密国际人道法战争与冲突中的人道主义保护人道主义保护是国际社会对于战争和冲突中受到伤害和受虐待的人们提供援助和保护的一种原则。
国际人道法设立了一系列规则和条款,以确保冲突地区的平民、俘虏和其他受伤者受到妥善对待。
这些规则的宗旨是减少战争对平民的影响,并确保人权不受到侵犯。
本文将解密国际人道法战争与冲突中的人道主义保护。
一、国际人道法的内容和主要原则国际人道法由公约和国际公法习惯组成,旨在保护在武装冲突中受到伤害的人们。
其内容包括保护平民、俘虏、红十字会人员和战地医疗人员等。
国际人道法的主要原则如下:1.区分与禁止的原则:根据国际人道法,武装冲突双方必须区分并禁止针对平民的攻击。
同时,还必须遵守禁止使用具有不必要、无选择性杀伤力的武器的规定,如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
2.必要性和比例原则:武装冲突中的行动必须是迫不得已的,并符合旨在保护平民的原则。
使用武力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强度必须与所追求的军事目标成比例。
3.人道主义无害原则:战争中的各方应确保武装冲突对平民和非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人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最小化。
4.禁止酷刑和不人道待遇原则:国际人道法严格禁止对被俘虏的人员实施酷刑和不人道待遇。
二、国际人道法的适用范围国际人道法适用于国际武装冲突、非国际武装冲突和占领地。
国际人道法定义了各种冲突类型,并为各种类型的冲突提供了特定的保护规则。
1.国际武装冲突:国际武装冲突是发生在国家之间的冲突,涉及军队以及非国家武装组织。
此时,国际人道法适用于所有与冲突相关的方面,包括平民、俘虏和战地医疗人员的保护。
2.非国际武装冲突:非国际武装冲突是发生在国家境内,与非政府武装组织有关的冲突。
国际人道法通过核心原则的应用确保保护平民和其他非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人员。
3.占领地:国际人道法规定,占领地必须遵守国际人道法原则,并保护平民、脆弱群体和特定的个人和财产权益。
三、违反国际人道法的后果和责任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将受到国际人道法庭和国家司法系统的追究。
国际人道法保护战争受害者的法律准则

国际人道法保护战争受害者的法律准则在战争中,冲突各方之间的伤亡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为了降低战争的人道损失,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准则,旨在保护战争受害者的基本权益。
这些准则被称为国际人道法,旨在确保战争期间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权,以及提供急需的援助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国际人道法保护战争受害者的法律准则,并探讨其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一、国际人道法的概念及发展国际人道法是一套涵盖了战争法和人权法的法律准则。
其基本原则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权,确保所有战争相关者在战争中受到适当的保护。
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日内瓦公约。
经过多次修订和协定,如1949年的四个日内瓦公约、1977年的两个附加议定书,国际人道法逐渐完善,形成了现代国际人道法框架。
二、战争受害者的法律准则1. 保护被占领人口权益根据国际人道法,占领方在占领期间必须尊重被占领人口的基本权益,包括文化、宗教、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占领方必须确保被占领地区的正常运转,并提供必要的人道援助。
2. 保护战俘权益战俘是在敌对国家军事行动中被捕的敌方军人。
国际人道法规定,战俘应受到人道待遇,包括充分的食物、住所、医疗和对待。
他们也有权与家人保持联系,并被允许参加宗教活动。
3. 保护平民国际人道法强调对平民的保护。
各方在战斗中应尽一切可能避免对平民造成伤亡和伤害。
平民包括未参与敌对活动的人员,如妇女、儿童和老人。
各方应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的生命和安全。
4. 保护红十字会和其他人道组织的权益红十字会等人道组织在战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国际人道法,各方必须尊重这些组织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不得攻击、妨碍或阻挠他们履行其人道任务。
各方也应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和支持。
5. 保护战争受害者的人道援助权益战争受害者应有权获得人道援助。
国际人道法规定,各方应允许人道组织提供急需的援助,包括食品、药品、医疗设备和庇护所等。
各方也应保护人道工作者的安全,以便他们能够履行其救助职责。
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法与国际准则

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法与国际准则1987年,第一次巴以冲突爆发,随即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关切。
这场长期而复杂的冲突使许多人受到了无法想象的苦难和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必须依靠人道主义法和国际准则来维护受冲突影响的人们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的人道主义法与国际准则的应用。
一、人道主义法的适用人道主义法是一种旨在保护个人免受冲突伤害的法律框架。
在巴以冲突中,人道主义法是确保受冲突影响的巴勒斯坦平民和以色列居民的生命、尊严和基本权利得到尊重的关键。
根据国际人道法,任何时候,所有冲突方都有责任保护平民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根据日内瓦公约,被占领的地区的平民在冲突中应受到特别保护。
巴以冲突的实情是巴勒斯坦被占领地区的平民在冲突中饱受苦难。
根据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占领方必须提供足够的食品、医疗和庇护给被占领地区的居民。
然而,实际情况是,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着地区资源的匮乏、物资的短缺以及基础设施的破坏。
这种情况严重违反了国际人道法的原则。
此外,根据国际人权法,任何人都有权享受其生命、自由和安全,无论其身份如何。
然而,在巴以冲突中,大量平民丧生,被迫离开家园,甚至被拘禁。
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权侵犯,违反了国际人权法的规定。
国际社会应当坚决谴责任何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为,促使各方尊重国际人权法。
二、国际准则的应用在巴以冲突中,国际准则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推动各方秉持公正、客观和平等的立场。
凭借国际准则,可确保对巴以冲突的关注和处理相对中立和公正。
首先,国际准则要求各方尊重国际法原则,尤其是不以武力方式解决争端的规定。
无论巴以双方对领土问题和资源分配问题存在多大分歧,暴力冲突都不是解决争端的途径。
因此,在处理巴以冲突时,国际社会应致力于促进和平对话、谈判和调解。
此外,国际准则还要求各方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
虽然巴以冲突是政治争端,但任何政治行动都必须以保护民众的权益和民主价值为前提。
对于双方来说,确保人权的实现和尊重是达成和平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
国际人道法保护战争受害者与人道主义行动的法律

国际人道法保护战争受害者与人道主义行动的法律在当代世界,战争和冲突不幸仍然存在,给无辜平民和战争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为了保护这些受害者并减轻他们所承受的苦难,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人道法律来规范和保障战争受害者的权益,同时推动人道主义行动的开展。
一、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国际人道法是一套适用于武装冲突情境下的法律准则和原则,旨在保护个人在战争中的权利和尊严。
其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区分原则:国际人道法要求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以及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
非战斗人员及民用目标不得成为攻击的对象,应受到充分的保护。
2.比例原则:在战斗中,使用武力必须照顾到军事必要性和人道考量之间的平衡。
任何军事行动都应当限制在必要和合理的范围内,不得不义地引起平民伤亡。
3.禁止不当手段原则:国际人道法明确禁止使用任何残忍、酷刑或不人道的手段对待战俘、被占领区域居民以及平民。
对于使用、生产或传播非法武器,如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反人类武器等,也予以明确禁止。
二、国际人道法保护战争受害者的实施与机制为了确保国际人道法的有效实施,许多国际机构和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实施与监督机制:1.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作为国际人道事务的主要组织之一,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旨在通过提供医疗救助、物资援助和人道支持等行动,保护和帮助战争受害者。
该组织在与各国政府和相关方面密切合作的同时,也起到监督和推动国际人道法实施的作用。
2.国际刑事法院:作为独立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国际刑事法院负责对犯下重大战争罪和人类罪的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
通过惩治战争罪犯,国际刑事法院强化了国际人道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三、国际人道主义行动的法律基础国际人道主义行动是指为了直接救助和保护受到武装冲突、灾害或其他危机影响的人们而进行的活动。
这些行动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人权法:人道主义行动的基础之一是国际人权法的原则和规定。
国际中的国际人道主义法与战争罪

国际中的国际人道主义法与战争罪战争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无法回避的现象,而其伴随而来的痛苦和破坏也促使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框架来保护人道和减少战争的悲剧。
本文将探讨国际中的国际人道主义法以及对战争罪的严惩。
一、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定义和历史国际人道主义法是一种旨在保护在武装冲突中受到伤害或困扰的人道主义法律体系。
它的核心原则是在战争中保护平民和非参战人员的生活、尊严和基本权利。
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基石是日内瓦公约系列,包括四个公约和两个附加议定书。
这些法律规范了战争中的行为准则、医护人员和战地记者的地位以及占领国的责任等一系列问题。
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例如第一次日内瓦公约于1864年签署。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武装冲突的增加,更多的国际人道主义法律框架得到制定和发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态和挑战。
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原则和规定1. 区分军民:国际人道主义法要求在冲突时期,明确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禁止攻击无关人员和非军事目标。
2. 合法战斗人员:国际人道主义法界定了合法的战斗人员,他们必须穿戴可辨识的军服或战斗标志,并且必须履行国际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3. 保护战俘与非参战人员: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了战俘的待遇和权益,禁止虐待和侵犯战俘。
此外,非参战人员也受到一定保护,如记者、医务人员和平民等。
4. 禁止使用违禁武器:国际人道主义法明确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破坏性武器等违反国际准则的武器。
5. 援助和救援:国际人道主义法保护并规定了在战争中提供救援和人道援助的原则和义务。
三、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实施与问题尽管国际人道主义法在保护人道和减少战争破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其实施和遵守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法律适用性:国际人道主义法主要适用于国家间武装冲突,对于非国际武装冲突、恐怖主义和内战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2. 执法问题: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实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但现实中很难对侵犯战争规则的人员进行追究和起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通过议程和其他组织事项。
3. 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五届会议第5/2号决定的执行情况。
4. 论坛第七届会议的日期和地点。
5. 论坛第七届会议的临时议程。
6. 通过论坛第六届会议的报告。
8. 呼吁有关捐助者向联森论坛信托基金提供自愿捐助,特别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期国家代表的旅行提供便利,同时考虑到大会2003年12月23日第58/554号决定。
2005年7月22日第36次全体会议2005/30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注意到人权委员会2005年4月19日第2005/35号决议,其中委员会通过了《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1. 表示赞赏委员会通过《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受害者享有补救和赔偿权的基本原则和准则》;2. 通过本决议附件中的《基本原则和准则》;3. 建议大会通过《基本原则和准则》。
2005年7月25日第38次全体会议附件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得到补救和赔偿的权利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序言人权委员会,回顾许多国际文书中关于违反国际人权法行为的受害者有权得到补救的规定,尤其是《世界人权宣言》102 第八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3 第二条、《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04 第六条、《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105 第14条、《儿童权利公约》106 第39条,并回顾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有权得到补救的规定,诸如1907年10月18日《关于陆战法规和惯例的海牙公约》(1907年海牙第四公约)107 第3条、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108 第91条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109 第68条和第75条,回顾各区域公约中关于违反国际人权行为受害者有权得到补救的规定,尤其是《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宪章》第7条、《美洲人权公约》第25条和《欧洲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第13条,回顾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审议通过的《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以及联合国大会1985年11月29日第40/34号决议,联合国大会在该项决议中通过了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建议的案文,重申《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所载的各项原则,其中包括应同情受害者并尊重其尊严,应充分尊重其诉诸法律和补救机制的权利,应鼓励设立、加强和扩大各国的受害者补偿基金,并迅速拟订受害者的适当权利和补救措施,注意到《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109要求制定“关于以恢复原状、补偿和康复等方式赔偿被害人的原则”,要求缔约国大会设立一个信托基金,用于援助该法院管辖范围内各种罪行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授权该法院“保护被害人……的安全、身心健康、尊严和隐私”,并准许被害人参与“本法院认为适当的”所有“诉讼阶段”,__________________102大会第217 A (III)号决议。
103见大会第2200 A(XXI)号决议,附件。
104大会第2106 A (XX)号决议,附件。
105联合国,《条约汇编》,第1465卷,第24841号。
106同上,第1577卷,第27531号。
107见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899年和1907年海牙公约和宣言》(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15年)。
108联合国,《条约汇编》,第1125卷,第17512号。
109《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正式记录,1998年6月15日至7月17日,第二卷:最后文件》(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02.I.5),A节。
重申本文件所载原则和准则针对的是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这些行为的严重性质本身就构成了对人的尊严的冒犯,强调本文件所载原则和准则不设定新的国际或国内法律义务,而是确定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下的现有法律义务的各种执行机制、方式、程序和方法;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虽然规范不同,但相互补充,回顾国际法规定国家有义务根据其国际义务并根据国内法律的要求或根据适用的国际司法机关规约起诉某些国际罪行的行为人,而这一起诉义务可促进国家根据国内法律的要求和程序履行其国际法律义务并支持互补性概念,进一步注意到,当代的加害形式虽然基本上针对个人,但也可能针对群体,使其成为集体目标,确认国际社会通过尊重受害者得到补救和赔偿的权利,信守其对受害者、幸存者以及子孙后代所作的承诺,并重申问责、公正和法治的国际法律原则,深信根据以下基本原则和准则,通过采取以受害者为中心的视角,国际社会对违反国际法包括违反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的受害者以及全人类表示了声援,通过以下基本原则:一. 尊重、确保尊重和实施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义务1. 按相应法律体系的规定尊重、确保尊重和实施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义务主要出自:(a) 国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b) 习惯国际法;(c) 每一国的国内法。
2. 国内法尚不符合其国际法律义务的国家应按国际法的要求,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其国内法符合其国际法律义务:(a) 将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规范纳入其国内法,或以其他方式在国内法律制度中实施这些规范;(b) 采取适当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程序以及其他适当措施,使人们能公正、有效、迅速地诉诸法律;(c) 提供充分、有效、迅速和适当的补救,包括以下所界定的赔偿;(d) 确保其国内法对受害者的保护至少达到其国际义务所要求的程度。
二. 义务的范围3. 按相应法律体系的规定尊重、确保尊重和实施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义务,除其他外,包括有责任:(a) 采取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及其他适当措施,以防止违法行为发生;(b) 有效、迅速、彻底和公正地调查违法行为,并酌情根据国内法和国际法对据称须为违法行为负责的人采取行动;(c) 无论谁最终可能须为违法行为负责,均向违反人权法或人道主义法行为的自称受害者提供以下所述的平等和有效地诉诸法律的机会;(d) 如以下所述,向受害者提供有效的补救。
三. 构成国际法下的罪行的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4. 如果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构成了国际法下的罪行,国家有义务进行调查;如果证据充分,国家有义务对据称须为违法行为负责的人提起公诉;如果该人被裁定有罪,国家有义务惩处该人。
此外,对这些案件,国家应当按照国际法相互合作,并协助有关国际司法机构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
5. 为此目的,如果适用的条约或其他国际法律义务有此规定,国家应在其国内法中纳入或以其他方式在其国内法中实施适当的普遍管辖权规定。
此外,如果适用的条约或其他国际法律义务有此规定,国家应当协助向其他国家和适当的国际司法机构引渡或移交罪犯,并为促进国际司法提供司法协助和其他形式的合作,包括协助并保护受害者和证人。
这一过程要符合国际人权法律标准并遵守国际法律要求,诸如禁止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要求。
四. 法定时效6. 如果适用的条约有此规定或其他国际法律义务有此要求,法定时效不适用于构成国际法下的罪行的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
7. 对不构成国际法下的罪行的其他种类的违法行为所作的国内时效规定,包括适用于民事请求和其他程序的时效规定,不应当具有过大的限制性。
五. 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8. 在本文件中,“受害者”系指由于构成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或不行为而遭受损害包括身心创伤、感情痛苦、经济损失或基本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个人或集体。
适当时,根据国内法,“受害者”还包括直接受害者的直系亲属或受扶养人以及出面干预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受害者或阻止加害他人行为而遭受损害的人。
9. “受害者”的身份不应取决于从事违法行为的人是否已被确认、逮捕、起诉或定罪,也不应取决于行为人与受害者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
六. 受害者的待遇10. 应当同情受害者和尊重其尊严和人权,并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受害者及其家人的安全、身心健康和隐私。
国家应当确保在国内法中尽可能规定遭受暴力或精神创伤的受害者应当获得特殊关怀和照顾,以免其在旨在伸张正义和给予赔偿的法律和行政程序中再次遭受精神创伤。
七. 受害者得到补救的权利11. 对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补救包括受害者根据国际法有权:(a) 平等和有效地诉诸法律;(b) 对所遭受的损害获得充分、有效和迅速的赔偿;(c) 获得与违法行为和赔偿机制相关的信息。
八. 诉诸法律12. 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应可根据国际法平等地获得有效的司法补救。
受害者还可以获得其他形式的补救,包括行政补救或其他机构的补救以及根据国内法设立的机制、方式和程序的补救。
国内法应反映出国家根据国际法有义务确保诉诸法律和公正公平程序的权利。
为此目的,国家应:(a) 通过公、私机制宣传对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一切现有补救手段;(b) 在关系到受害者利益的司法、行政或其他程序进行之前、期间和之后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给受害者及其代理人带来的不便,适当保护其隐私不受非法干扰,并确保受害者及其家人和证人的安全,使其免遭恐吓和报复;(c) 向诉诸法律的受害者提供适当援助;(d) 提供一切适当的法律、外交和领事途径,以确保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受害者得以行使其得到补救的权利。
13. 除了个人可诉诸法律外,国家还应当努力制定相应程序,酌情允许受害者群体提出赔偿请求,并获得赔偿。
14. 对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进行的充分、有效和迅速的补救应当包括使用一切现有和适当的、承认个人法律资格的国际程序,并且不应当妨碍得到任何其他国内补救。
九. 对损害的赔偿15. 充分、有效和迅速赔偿的目的是通过纠正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伸张正义。
赔偿应与违法行为和所受损害的严重程度相称。
一国应根据其国内法和国际法律义务,就其须负责的构成粗暴违反国际人权法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或不行为,向受害者提供赔偿。
个人、法人或其他实体若被裁定对受害者负有赔偿责任,应当向受害者提供赔偿,而如果国家已向受害者提供赔偿,则应当向国家提供补偿。
16. 如果须为所遭受的损害负责的一方无法或不愿履行其义务,国家应当努力制定国家赔偿方案并向受害者提供其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