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脓毒症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脓毒症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脓毒症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辨治建议。
本指南所建议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在应用本指南时需要另外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
本指南的适用对象为中医药医疗机构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也可作为西医临床医师的重要参考。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7][8]。
脓毒症(sepsis):指明确或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脓毒症伴由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后仍无法逆转。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严重感染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参照2012版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9]及2015年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7](说明:截至本指南校稿、定稿、专家论证时,第4版拯救脓毒症国际指南尚未出版,相关内容可参考《Intensive Care Med》文献[10])3.1.1脓毒症:存在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并具备下述某些临床特点:3.1.1.1一般指标:1)发热(体温>38.3℃)或低体温(体温<36℃)2)心率>90次/分或超过年龄校正后正常值的两个标准差以上3)呼吸急促4)意识改变5)严重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4h内>20ml/kg)6)高血糖(血糖>7.7mmol/L(140mg/dl),无糖尿病病史)3.1.1.2炎症指标:1)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WBC)>12×109/L)或白细胞减少(WBC<4×109/L)或白细胞正常但未成熟细胞>10%2)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两个标准差以上3)血浆降钙素原超过正常值两个标准差以上3.1.1.3血流动力学指标:低血压(收缩压(SBP)<90mmHg,平均动脉压(MAP)<70mmHg,或成人SBP下降>40mmHg,或超过年龄校正后正常值的两个标准差以上)3.1.1.4器官功能障碍指标:1)动脉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2)急性少尿(尽管足量液体复苏,尿量<0.5ml/kg/h超过2h)3)肌酐增加>44.2μmol/L(0.5mg/dl)4)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60s)5)肠梗阻(肠鸣音消失)6)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7)高胆红素血症(血浆总胆红素>70μmol/L(4mg/dl))3.1.1.5组织灌注指标:1)高乳酸血症(血乳酸>1mmol/L)2)毛细血管充盈受损(再灌注能力降低)或皮肤花斑3.1.2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由感染引起的下列任一情况:1)脓毒症导致的低血压2)乳酸超过实验室正常值上限3)在充分的液体复苏前提下,尿量<0.5ml/kg/h超过2h4)急性肺损伤①肺炎不是感染源:氧合指数(PaO2/FiO2)<250mmHg②肺炎是感染源:PaO2/FiO2<200mmHg5)肌酐>176.8μmol/L(2mg/dl)6)总胆红素>34.2μmol/L(2mg/dl)7)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8)凝血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3.1.3脓毒性休克:指在充分液体复苏情况下仍持续存在组织低灌注(由感染导致的低血压、乳酸增高或少尿)3.2中医诊断3.2.1病名诊断脓毒症是西医病名,可归于中医学“外感高热”、“神昏”、“脏衰”等范畴。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知识知多少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知识知多少脓毒症是因为身体发生感染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病死率较高。
出现脓毒症时,会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还会加重脓毒症病情,二者间是相互的。
脓毒症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且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西医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主要是液体复苏、免疫调节、营养支持以及积极抗感染等,治疗方法比较局限,而且效果不佳。
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包含中医药内治法与针灸、穴位贴敷等外治法,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
一、中药内治法1、单味中药。
单味中药的使用临床多选择大黄,大黄性味苦寒,归于大肠经、胃经与心包经,主要功效可清热、泻下通便,还可凉血、活血。
大黄中包含大黄粉、大黄素、番泻苷以及大黄多糖等。
有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的功效,保护胃肠道黏膜健康,还可改善微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大黄取材较容易,价格更经济。
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重症脓毒症患者在未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前使用大黄,可有效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缩短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时间,降低病死率。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使用大黄治疗,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恢复,缓解腹胀等不适症状。
2、泻下通腑法。
方剂代表为大承气汤,药方组成主要有枳实、大黄、厚朴与芒硝。
其中枳实的作用是消积导致,缓解腹部胀满气滞之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大承气汤治疗的患者,排气得到明显改善,排便更加顺畅,腹胀、腹痛以及肠鸣音症状都得到有效缓解,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降低MODS患者血清炎症水平,降低病死率。
中药灌肠,最早出现在《伤寒论》中,该方法容易操作,吸收效果更好,而且作用效果更直接,特别适用于禁食患者或者不能口服用药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体温在 39℃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2)伴有面赤,心烦口渴;或咽喉有腐烂白点,颈项肿胀;或咳喘胸痛,痰多黄稠;或小便黄赤、频急涩痛;或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腹胀满,腹痛拒按,烦躁谵语;或斑疹隐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 13 版)(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及《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08 年)。
(1)脓毒症诊断标准:原发感染灶的症状和体征; SIRS 的表现;脓毒症进展后出现的休克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不全表现。
(2)SIRS 的表现,指具有 2 项或 2 项以上的下述临床表现:体温>38℃或<36℃;心率>90 次/分;呼吸频率>20 次/分或 PaCO2<32mmHg;外周血白细胞>12×109 /L 或<4×109/L 或未成熟细胞>10%。
(二)证候诊断1.卫气同病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
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
2.气分实热证:高热不恶寒,口渴,汗出,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腹泻黄臭稀水,面赤,心烦,谵语,抽搐等。
舌红苔黄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数有力。
3.气分湿热证:身热不扬,身重胸闷,腹部胀痛,渴不欲饮,小便不畅,大便不爽,或伴腹泻。
舌苔黄白而厚腻,脉濡缓。
4.气营两燔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斑疹隐约可见。
舌绛苔黄燥等,脉数。
如斑疹较多,或有吐血、衄血、便血,抽搐。
5.气虚发热证:发热日久,面色淡白或萎黄,乏力气促,腹胀泄泻,下肢浮肿。
舌淡苔白,脉大无力。
二、治疗方法— 32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1.卫气同病证治法:清气透表。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中医诊治脓毒症课件

脓毒症的治疗主 4
要包括抗生素治 疗、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源自主要表现为发热、 寒战、呼吸急促、
2 心率加快、血压
下降等
3 脓毒症可导致多
器官功能障碍, 如肺、肾、肝、 心脏等
脓毒症分类
细菌性脓毒症:由细 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病毒性脓毒症:由病 毒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如流感、肝炎等
真菌性脓毒症:由真 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如念珠菌病、曲霉病
等
寄生虫性脓毒症:由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脓 毒症,如疟疾、血吸
虫病等
混合性脓毒症:由多 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 起的脓毒症,如艾滋
病、结核病等
脓毒症病因
感染:细菌、 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感染
01
免疫功能低下: 如糖尿病、艾滋 病等疾病导致免 疫功能低下
04
切诊:通过 脉诊、腹诊 等,判断病 情
05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苔、 脉象等,进行 综合分析,确 定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使 用清热解毒的 中药,如金银 花、连翘等
扶正祛邪:使 针灸治疗:
用扶正祛邪的 使用针灸疗
中药,如人参、法,如针刺、
黄芪等
艾灸等
01
03
05
02
04
3 论认为疾病是由多 种因素引起的,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中医理
4 论认为人体是一个 整体,各个脏腑、 经络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中医诊断方法
01
望诊:观察 患者的面色、 舌苔、脉象 等,判断病 情
02
闻诊:听患 者的声音、 呼吸、咳嗽 等,判断病 情
03
问诊:询问 患者的症状、 病史、生活 习惯等,判 断病情
中医治疗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中的运用-PPT文档

大黄牡丹汤组方能提高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性水平,降低氧化物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共价 键结合性损伤,降低机体细胞受氧自由基攻击,有清 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有治疗作 用。 大黄牡丹汤可使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水平降低,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中成药有热毒清、热毒平、安宫牛 黄丸等,中药针剂有清开灵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等
热毒清、热毒平、清瘟败毒饮、黄连解 毒汤等清热解毒的方药均具有拮抗内毒 素的作用。
张艺平,韩鹏 . 中药抗内毒素研究新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 救杂志, 2001,8(2):122-124. 戴锡珍,高淑娟 .“ 黄连解毒汤”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 6(5):31-32.
张延英,舒畅,蔡兴,吴建军,张艳霞,王茸,李存祥,康万荣,王荣. 大黄牡丹汤组方对急性胰腺 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 实验动物科学,2014,(5). 丁拥军,韦继政,许得泽,焦英杰,伍方红,刘羽雄. 大黄牡丹汤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 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0).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症状:见高热,或神昏,或肢体某部 位剧烈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 不移,常于夜间加重,肿块,出血 (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或 黑便、尿血、紫斑、崩漏等各部位出 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迟或 沉弦等。(临床多为脓毒症出现凝血 功能障碍)
正衰邪盛
常用方药:脓毒症中的血瘀证主要有 两种情况,一为热毒炽盛,煎灼血液, 形成瘀血;一为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治疗均宜凉血散血。代表方为血府逐 瘀汤及犀角地黄汤等,常用药为红花、 赤芍、川芎、水牛角、丹皮、生地、 桃仁、当归、丹参、枳壳等;吐衄血 加白芨粉、侧柏叶、茜草;尿血加白 茅根、小蓟。
脓毒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要点及说明(草案)

脓毒症的定义、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要点及说明(草案)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脓毒症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专家委员会准备倡导在全国开展脓毒症的研究,其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制定中国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开展脓毒症的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探讨脓毒症方便、快捷、准确的生化学诊断标准,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治疗指南。
1定义依椐1992年及2001年华盛顿会议内容定义,即感染+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
2诊断标准2.1感染参数确诊的感染或高度疑似的感染,同时具备下列临床特征:(1)发热(体温>38.3℃)或低体温(体温90次/min或>不同年龄正常心率的2个标准差。
(3)气促、呼吸频率>25次/min。
2.2炎症反应参数(1)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2×109/L)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1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
(3)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
(4)血浆内毒素>正常2个标准差。
(5)血清生物喋呤>正常2个标准差。
(6)高血糖(血糖>110 mg/dl或7.7 mmol/L)而无糖尿病史。
2.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1)低血压状态(收缩压40 mmHg);心排指数3 mmol/L。
(3)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 ml/kg超过24 h;急性少尿[尿量4 mg/L,或70mmol/L)。
(5)血小板减少(10×1012/L);或凝血异常(INR>1.5或APTF>60 s)(6)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超过24 h。
(7)意识状态为格拉斯哥评分小于14分。
符合2.1中的两项以上和2.2中的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脓毒症,在以上的基础上出现2.3中的任何一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严重脓毒症;出现2.3中的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中医医案——脓毒血症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解毒凉血法为主治愈疮毒内陷病案:吴某,男,1岁。
初诊:1975年7月26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10余天前头及额部发疖肿,近4天来发热咳嗽、疲乏纳减、腹部胀气、大小便少、烦躁哭闹不安。
西医诊断为肺炎,给予青链霉素、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治疗两天,发热依然不退,头部疖肿更甚。
前额疖肿约2cm×2cm,触之有波动感。
考虑为脓毒血症,转外科切开排脓引流,并用庆大霉素、氢化可的松、红霉素治疗,发热仍然不退,乃于1975年7月26日请蔡老会诊。
诊查:患儿高热(体温39.8℃),神志虽清而烦躁不安,口唇焦黄,口渴不欲饮,四肢较冷,纳减,腹部胀满。
舌尖红,苔黄,指纹呈紫红色直透气关。
辨证:此系邪入营血,热毒炽盛、营阴受伤,神明受扰之象。
治法:急拟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法,用犀角地黄汤合四味消毒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6g 连翘壳6g 蒲公英6g 野菊花6g 川黄连1.5g- 1 -败酱草6g 镑犀角3g 粉丹皮3g 小生地3g 京赤芍3g二诊:7月30日。
服药2剂后,翌日发热即退,烦躁亦定。
但由于中途停服中药,7月29日发热复起(38.9℃),患儿又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唇红干。
舌尖仍红,指纹紫红仍透气关。
乃邪热入营、神明受扰之象。
再拟清营凉血,清热解毒之法。
上方加紫花地丁6g、减菊花。
服2剂。
三诊:8月2日。
发热已退(36.8℃),烦躁亦定,唇红已减,头部疖肿亦平,食欲转增,指纹已缩入风关、色鲜红。
邪热有外达之象,再拟原法加减。
处方:金银花6g 连翘壳6g 蒲公英6g 紫地丁6g 败酱草6g 川黄连1.5g 粉丹皮6g 生地黄4.5g 京赤芍3g四诊:8月5日。
药进3剂,发热未再复起,疖肿已平,口干唇红亦瘥。
唯有咳嗽痰多,苔黄,指纹较红。
此乃邪毒外泄,肺气不宣。
再拟清解气分,宣肺达邪。
处方:金银花6g 连翘壳6g 蒲公英6g 地丁草10g 北杏仁6g 浙贝母4.5g 嫩前胡6g 苦桔梗4.5g 生甘草1.5g上方药连服5剂,诸症悉平,痊愈出院。
2014+高热(脓毒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高热(脓毒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高热是内科常见临床症状,目前发热患者大多就诊于急诊科或发热门诊。
据统计,发热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接诊患者总数的41.94%,急性腹泻患者占22.79%,扁桃体炎占5.83%,肺炎占3.12%,泌尿系感染占2.28%[1-3]。
近年来,随着SARS、禽流感等各种急性传染病的频繁流行,发热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热(脓毒症)是公认的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廉的医疗费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高热(脓毒症)的主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如目前临床中医药治疗高热(脓毒症)大部分仍停留在部分专家经验的临床初步积累上,缺乏理论化与系统化。
201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协作组会议通过了“高热(脓毒症)诊疗方案”。
执行1 年来,虽经数次完善和优化,但随当今医疗科学知识和技术更新,已逐渐出现不足之处。
如中医中药特色体现尚需加强,部分中医药治疗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亦存在应用瓶颈;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亦表现不一,原有方案尚需进一步更新。
基于目前的现状,为了适应中医药治疗高热(脓毒症)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高热(脓毒症)诊疗规范的制订和实施,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诊治指南,2013年10 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诊协作组牵头,于重庆市召开全国中医急诊协作组会议,在广泛汇总临床专家经验和对近年有关高热(脓毒症)证候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应用Delphi 法(注:中文译为德尔菲法或特尔菲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
我国称之为“专家评分法或专家咨询法”),分两部分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对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制订高热(脓毒症)中医专家共识意见,于2014 年6 月由核心专家组在北京进行了最后审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脓毒症(sepsis),即脓毒血症。
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严重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1、感染指标:
确诊或高度疑似的感染,具备下列临床特征:
①发热(深部体温>383C )或低体温(深部体温V 36OC)
②心率>90次/分或〉不同年龄正常心率的二个标准差
③气促,呼吸频率〉30次/分
2、炎症反应的生化学指标:
①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12 X109/ L)
或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V 4X 109/ L)
或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不成熟白细胞>10%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②C反应蛋白(CRP)>正常2个标准差
③前降钙素〉正常2个标准差
④血浆内毒素〉正常2个标准差
⑤血糖〉7.7mmol/L或110mg/dl (无糖尿病史)
3、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①低血压状态(收缩压V 90mmHg,平均动脉压v 70mmHg
或成人收缩压下降值>40mmHg)
②心排指数v 3.5L/min/m2 (儿童心排指数正常值高于成人,为
3.5-5.5 L/mi n/m2 )或皮肤出现花斑
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③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v 300)或血清乳酸值〉3mmol/L
④急性少尿(尿量V 0.5ml/kg/h持续2个小时以上)明显水肿
或液体正平衡> 20ml/Kg超过24小时
⑤血肌酐增加》0.5mg/dl
⑥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质〉4mg/L,或70mmol/L)
⑦血小板减少(V100X 109/L)或凝血异常(APTT>60s或INR>
⑧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24小时
⑨意识状态为格拉斯哥评分V 14分
符合 1 中的两项以上和2中的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为脓毒症;
脓毒症的基础上出现 3 中的任何一项以上指标者即可诊断为严重脓毒症;
出现3中的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抗感染
菌培养及药敏之前,依据医院药敏试验敏感性经验与医生的临床经验降阶梯选择一到两种抗生素
2.拮抗内毒素、炎性介质
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 加入250ml 液体静脉滴注,2~3 次/日。
3.抑制毛细血管微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钠60-100U/kg,皮下注射1次/12h;或低分子肝素钙
5000U,皮下注射1次/12h。
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4.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王今达教授提出的著名的“三证三法” ,把脓毒症分为:热证、
瘀证、虚证三大证,选择相应方剂治疗。
1.热证:
邪毒袭肺:发热,恶风,无汗,周身酸楚,气短乏力,喘促,口渴,咽干,舌
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小便黄赤。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通络;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芩、白僵蚕、马勃、牛蒡子、板蓝根、
薄荷、升麻、柴胡、连翘、玄参)。
热毒炽盛:高热,大汗出,大渴饮冷,咽痛,头痛,喘息气粗,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沉数或沉伏。
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凉隔散加减(大黄、芒硝、连翘、山栀、石膏、
薄荷、黄芩、桔梗、玄参、生地、丹参、竹叶、甘草)
阳明经热: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治法:清热生津;
方药: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热结肠腑: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腹胀如鼓,按之硬,大便不通,矢气频
转,甚或潮热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治法:通腑泻热,保阴存津;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热入营血:气促喘憋,发绀,发热以夜晚尤甚,喘促烦躁,往往伴有意
识障碍,口干,汗出,气短无力,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苔薄,脉细数。
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治法:清营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清营汤合生脉散加减(水牛角、生地、玄参、金银花、连翘、
黄连、麦门冬、丹参、竹叶、西洋参、天门冬、沙参)
热入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渴唇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垢腻,
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醒神;
方药: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至宝丹)加减(水牛角、生地、
玄参、金银花、连翘、黄连、麦门冬、丹参、竹叶)。
血热动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质
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细数。
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羊角、霜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
茯神木、白芍、生甘草、竹茹)。
热盛迫血:昏狂谵语,斑色紫黑,善忘如狂,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吐
血、衄血、溲血、大便色黑易解,舌绛起刺;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2.瘀证:
① 瘀毒内阻: 高热, 或神昏, 疼痛状如针刺刀割,痛处固定不移,常在夜
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迟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
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脓毒症中医诊疗方案
② 邪毒内蕴、败血损络:神昏谵语,意识障碍或淡漠; 胸闷喘促,心胸
刺
痛,咳嗽气逆;腹痛,胁肋胀痛,泄泻或黄疸;小便短赤,涩痛不畅甚或
癃闭;皮肤四肢瘀紫、表浅静脉萎陷,发热或有红斑结节;肢体麻木, 疼痛,活动不利,甚则瘫痪。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阳活络;
方药:黄芪、当归、麦冬、丹参、西洋参、银花、连翘、桃仁、
红花、川芎、赤芍、生地。
3.虚证:
气阴耗竭(邪盛亡阴):呼吸浅促,身热骤降,烦躁不宁,颧红,汗出,口
干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生脉养阴,益气固脱;
方药:生脉散或独参汤(生脉注射液或参脉注射液)。
阳气暴脱(邪盛亡阳):喘急,神昏,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
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参附注射液)。
脏腑虚衰,阴阳俱虚: 脓毒症后期出现动则乏力气短,腰膝酸软,肢
体畏冷,脉虚细无力。
治法:补阳益阴,阴阳双补;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黄芪、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山药、麦冬、茯苓、白术、附子、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