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反思 读《一位家长的来信》有感

合集下载

给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给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给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亲爱的家长:
读了这本《给家长的一封信》,我深有感触,想和您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书中提到,家长
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和陪伴者,我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书中提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要注重
与孩子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教育经验,我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

我深信,只有家长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因此,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家长学校活动,和孩子的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最后,书中提到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有耐心和毅力。


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家长的信念,我会一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的来说,这本《给家长的一封信》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
为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和教育。

谢谢您的阅读!
祝好,。

[您的名字]。

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通用23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 1看完公开课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我们作为家长,不是为孩子提供温饱就可以,更应该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承担起这份责任,与孩子携手同行。

在学校,老师能够带领孩子们学习,在家里,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最好的人生老师。

家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常常说家校共育,有时候却会忽略家庭教育,只注重学校教育。

但是,在孩子的人生中,家庭教育同样很重要。

家庭教育更偏向生活,就像讲座里说的,家庭教育更应该生活化,场景化,尊重家庭本身的规律。

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能在家庭教育中能感受到幸福。

而不是让孩子承担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做没完没了的作业,上没完没了的补习班,这样很多时候会让孩子喘不过气。

就像公开课里的二位专家所说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要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而不是被压力压垮。

相信各位家长也不希望孩子难过,不希望孩子愁眉苦脸。

毕竟作为家长,我们更希望孩子有灿烂的笑脸。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例如讲座里有提到的,家长有时会不在意孩子的情绪,也不接纳孩子的情绪。

就像有些男孩子在哭,作为家长的就要说:“你一个男孩子,哭什么呀!”这样子,总是会让孩子封闭内心的情绪,无法敞开胸怀的与我们交谈。

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共情。

孩子伤心难过,我们要想想,为什么孩子会难过?如果自己处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会怎么想?主动接纳孩子消极的情绪,让他们的情绪得以释放,才能让他们打开心扉,让他们愿意与我们去沟通,才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在空闲的.时间,让孩子好好的放松放松。

我们可以带孩子出去看看世界,在家中和孩子做做游戏,不要让孩子变成“书呆子”。

我们要去关注的,不止是孩子的成绩,还有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幸福。

陶行知先生关于家风家教的书信读后感三年级

陶行知先生关于家风家教的书信读后感三年级

陶行知先生关于家风家教的书信读后感三年级我读了陶行知先生关于家风家教的书信,深受启发和感动。

陶行知先生在书信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和成长。

他建议家长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懂得感恩、尊重和爱护他人。

此外,他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父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只有父母自身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才能够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这封书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

我要从小事做起,遵守家规家训,尊重父母,爱护家人。

同时,我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为将来做好家长做好准备。

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书信,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培育。

我相信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亲爱的家长:您好!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您交流。

最近我和您的孩子一起阅读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我深受触动,想和您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观点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作者强调了家长的榜样作用。

孩子们从小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好的榜样。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沟通和引导,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多与家长交流合作,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我想和您分享一些我在书中学到的家庭教育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其次,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再次,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最后,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期待和您的进一步交流!祝孩子健康快乐!您孩子的班主任。

以上是一篇读后感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亲爱的家长: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写信给您,与您分享我对《以致家长的一封信》这篇文章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家长的身份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他提醒家长们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同时,作者也呼吁家长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过分苛刻和严厉,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

我们可能会觉得给孩子提供了物质上的需求就足够了,却忽略了陪伴和关爱对孩子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提醒了我,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多花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文章中提到了对教育方式的反思。

现代社会,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但是,过分苛刻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自由和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家长。

最后,我想对您说,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成长环境。

谢谢!您诚挚的家长。

(以上为人工智能根据输入内容进行创作,仅供参考)。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300字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300字

致家长的一封信读后感在读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之后,我深有感触。

这封信,不仅是学校对家长的忠告,也是对我们学生的提醒。

信中提到的问题,有些是我们平时忽视的,有些是我们从未想过的。

然而,这些问题,却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信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问题。

这一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我一直以来都忽视了与家长的沟通,总觉得他们不够理解我。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其次,信中提到了学生的学习问题。

信中指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我以前总是觉得学习很枯燥,没有动力去学习。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信中还提到了安全问题。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等。

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醒。

我以前总是忽视安全问题,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很遥远。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安全问题无小事,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总之,《致家长的一封信》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学生学习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注意安全问题,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致家长的一封信》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比如在时间管理方面,我有时会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学习时间;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情商;在自我控制方面,我还需要加强自己的自律性和意志力。

从一位母亲的来信谈起

从一位母亲的来信谈起

从一位母亲的来信谈起前几天,早晨打开电脑,收到了一位母亲的来信,深有感触,这位家长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用治疗外寒里热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外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经过这位家长的同意,我把开始的两封帖出来。

第一封来信:罗老师:您好!我还从没有这么晚挂网上的习惯,但是我实在抑制不住此时的心情,查找到了您的邮箱,给您发个邮件。

我女儿:3岁8个月,(2006年1月21日出生),1岁时毛支肺炎住院九天,2岁时喘息性支气管炎十五天,2岁6个月感冒引起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十天,从此被确定哮喘,(检查后确认对粉尘螨中度过敏),2岁8个月感冒引起哮喘发作被当作肺炎住院治疗八天,2岁10个月感冒引起哮喘合并肺炎住院十五天!由于担心女儿的身体,从排斥激素治疗到女儿3岁1个月(2008年2月)时接受吸入激素治疗,一天早晚各一次,本希望能够控制并治愈女儿的喘,但是用激素以后,3岁5个月(2008年6月初)感冒哮喘发作住院十天,从此之后每个月必感冒一次,7、8、9、10(现在正在感冒),而且激素并没有控制住女儿的哮喘,只是女儿由不用激素白天喘到用了激素后改晚上喘了,并且七月份出现心肌受损症状(乏力,叹气),吃药10天复查基本好了。

国庆节前又确诊再次心肌受损(还是乏力,叹气,胸口疼)。

现在正在吃药,20天后要求再次复查。

我真的快要崩溃了,看着女儿喘不上气来时的模样,加上感冒频繁又得了二次心肌炎,(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第三次第四次),我死的心都有,女儿还这么小,她的身体这样,她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呀!?每次当女儿睡着后看着她可爱的面庞我都会掩面哭泣!说重点:10月10日凌晨女儿突然咳嗽,早晨起床后流黄涕,感觉她肺内有热,在服用治疗心肌炎药*(4种药)的基础上,又给她服用了羚羊清肺散早晚各一次,咨询医生今天把支气管扩张吸入的药沙丁胺醇加量用,一天三次,一次二喷。

激素辅舒酮一天二次,一次一吸,(这个激素从2月份到现在每天都在用),当天咳嗽比较厉害,晚上12点到早晨7点一夜喘,11号上午化验血白细胞13.6,说是有炎症,加服头孢克肟早晚各一次,1羚羊清肺散早晚各一次,治疗心肌炎药继续。

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有感(共5篇)

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有感(共5篇)

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有感(共5篇)第一篇: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有感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老师发了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

我认真读了几遍,得到了一些感悟。

这封信主要是提醒家长督促我们在寒假里注意培养读书、文明礼貌、合理安排、环保节俭、与他人合作分享、讲卫生等好习惯以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这诸多方面,自我保护这一条对我感悟最深,因为我在生活中也发生过类似的的不安全事故。

那是在暑假里,我来到了乡下老家。

在那里,有一次我和弟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些烟花、爆竹。

由于我和弟弟只顾好玩,从不考虑安全,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随时随地燃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但不幸的是,在我们高兴的同时,坏事也随之而来:我的眼睛被硝弄伤了,弟弟被烟花喷出的火花烧伤了皮肤,我们难受了好多天。

因此,我们的烟花爆竹也全被告没收了。

我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像我们一样没有安全意识地,一定要在家长带领下到指定地点燃放。

还有,在交通、日常用火用电等等方面也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篇: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有感读《致家长的一封信》有感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结束时,老师发了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

我认真读了几遍,得到了一些感悟。

这封信主要是提醒家长督促我们在寒假里注意培养读书、文明礼貌、合理安排、环保节俭、与他人合作分享、讲卫生等好习惯以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这诸多方面,自我保护这一条对我感悟最深,因为我在生活中也发生过类似的的不安全事故。

那是在暑假里,我来到了乡下老家。

在那里,有一次我和弟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些烟花、爆竹。

由于我和弟弟只顾好玩,从不考虑安全,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随时随地燃放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但不幸的是,在我们高兴的同时,坏事也随之而来:我的眼睛被硝弄伤了,弟弟被烟花喷出的火花烧伤了皮肤,我们难受了好多天。

因此,我们的烟花爆竹也全被告没收了。

我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像我们一样没有安全意识地,一定要在家长带领下到指定地点燃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了《一位家长的来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中感触颇多,本文反映了教育中教师、家长、学生的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下面分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是最最重要的,很多教育专家都意识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一本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见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人格培养的教育是终身的,而且是深刻和不可替代的。

在家长的来信中,显示了这样的信息:“2007年,我的长子6岁,我把他送到了当地最有名的学校。

老师让家长监督孩子把作业完成,对教育零概念的我,按照古训“不打不成人,棍棒出孝子”进行教育。

孩子进入二年级时,我发现孩子完全自我否认。


长子6岁,家长对教育是“零概念”,在当今时代,我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而且2007年左右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模式,所以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资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是一种普遍趋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这位家长何以在孩子已经6岁的时候还是“教育零概念”?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

要知道,孩子的很多习惯、人格、性情在6岁之前就开始形成了,甚至有的会伴随终生。

有一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在幼儿园就养成了好习惯。

此语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千真万确。

所以正因为此,家长才会对孩子进行“不打不成人,棍棒出孝子”的简单粗暴的教育,当“孩子进入二年级时”,“完全自我否认”这种结果的出现,家长要付很大的责任。

不仅是这位家长,我认为所有的家长都应该深思和反省。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对种子前期的营养阳光雨露的浇
灌,到它开不出花来的时候,再去怪这怪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遗患无穷。

当然,编者和家长的用意是反省教育,对此我并不反对。

但从信中来看,他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有名的学校”,我不知道当地的教育水平如何,但能在当地最有名,应该说,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还不至于太落后。

我想,像这位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愿学习的情况不会太普遍,那么,为什么只有自己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为家长是不是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其次,从来信中看,短短几年内,家长总共给孩子转学3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第一,如此频繁的转学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知识的系统性会受到很大破坏。

我现在的班上有一个学生,据我观察孩子的智商不低,也很想学好,但就是成绩不理想。

经过和家长交流,了解到孩子因父母工作的原因,小学初中频繁转换学校,所以很多基础知识不扎实,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提及此事,他的父母也后悔不及。

第二,3次转学有2次是因为和老师的沟通不利“不得已”转走的。

因为家长对老师提的“减少作业量,淡化分数影响”的要求没被采纳。

我觉得这里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这位家长所说,他的孩子上的是当地最好的小学,要求应该比别的学校要严格,所以不可能采纳一个家长提出的“减少作业量,淡化分数影响”的要求,更何况这个家长还是一个对教育“零概念”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不适应就要求学校采纳自己的意见,似乎有些武断和不和情理,毕竟,学校不是某个人的学校,它有自己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更多的时候要面向全体,面向大多数。

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满足每一个人的教育需求
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要完全做到尚有一段距离。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理智的对待这一问题,好好的和校方沟通,给孩子做一个的沟通榜样,告诉他,矛盾是存在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面对和适应,面对矛盾一走了之的做法是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实际上,转学3次的家长自己也说,不止一所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都是“孩子天生贪玩”、“不自觉学习的孩子必须严格要求”。

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吗?敏感的家长应该反省,而不是一味责备老师的说法。

我假期有幸参与了几次教育夏令营,并在专家指导下阅读了一些学前教育书籍,以我的观点来看,这个孩子贪玩、学习不自觉主要是6岁之前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补的是习惯养成课,而不是转学一走了之。

就算是学校的做法都合乎家长心意了,你能保证到社会上也事事顺意吗?毕竟,“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才是我们要学的最重要的课程。

第三,信中说,“在和孩子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产生求知激情的是“成就感”,而让孩子产生求知欲望的是“我要懂得更多”。

我得出了一个孩子学习目标推动循环链的结论:我要懂得更多,让孩子产生目标追求,追求目标后产生成就感,产生成就感后,再次产生目标追求。

”孩子有成就感才会追求目标,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而且也非常支持这位家长的说法。

但有一点要注意,在赏识教育越来越被接受的今天,一些教育专家也提出,挫折教育一样重要。

孩子不可能做每件事都有成就感,我想问,如果这事失败了,怎么办?如果这事必须做,但孩子不喜欢,怎么办?没有成就感就不去做吗?最近看了《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其中有很多任务是小孩子不喜欢的,编导们就是要训练宝宝们的适应能力。

面对孩子的哭闹,各位爸爸想尽办法去引导,我
很受感动,我觉得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你要能面对阳光,也要能面对风雨。

第四,对信中提到的“监督孩子写作业现在成了老师对家长的普遍要求,一些孩子在大人的拳脚之下,乖乖完成了“学习”。

但是,孩子写作业为什么需要监督?孩子真的就不爱学习吗?”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

纵观周围的同事朋友的孩子,小学一律要求家长监督写作业,甚至有的作业要家长来做,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生的作业多,作业重,家长也深受累。

固然这里有大环境的原因,但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创造力的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总之,这封信是一位家长的心声,但也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省,深思,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