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要点

合集下载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确保电子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并实施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试验目的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各种环境条件,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和耐久性。

试验结果可以为产品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以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的期望和要求。

三、试验内容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试验:通过加热或冷却设备,将产品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2. 湿度试验:将产品置于高湿度或低湿度的环境中,测试其在潮湿或干燥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3. 震动试验:通过模拟不同的振动条件,测试产品在震动环境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4. 冲击试验:模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测试其结构和连接是否牢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5. 尘埃试验:将产品置于尘埃环境中,测试其对尘埃和颗粒物的抗污染能力。

6. 防水试验:测试产品在不同水深下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以评估其在潮湿或水浸环境中的可靠性。

7. 电磁兼容性试验:测试产品在电磁场干扰下的工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四、试验流程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制定试验计划: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环境试验的具体方案和试验参数。

2. 按照试验方案准备试验设备和工具。

3. 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将产品置于对应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

4. 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对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

5. 评估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

6.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试验结果和评估,提出产品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试验报告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应编制相应的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评估结论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外观结构无严重变形或损坏
2
电气性能测试
3
保护功能测试
4
通信功能
5
轻载测试
6
满载测试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测试说明
测试数据
测试结论
3
故障序号
故障等级
故障现象描述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尚存问题:
进一步措施:
可靠性确认意见:
试验人员签名:
日期:
可靠性人员签名:
日期:
故障分析人员签名:
日期:
可靠性人员签名:
日期:
措施实施人签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期:
可靠性人员签名:
日期:
环境试验总则
参考标准
GB242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一部分总则》
试验目的
将具有室温的试验样品放置到试验箱内,然后将试验箱温度调整到规定严酷等级的温度值(试验温度为试验箱内的温度)。
试验设备
试验样品任何表面对应试验箱壁间最小距离15cm,且试验箱体积对实验样品体积比不小于5:1,样品竟可能安放在试验箱中心位置。
硬件版本
软件版本
试验人员
结构版本
试验单位
试验地点
试验
起止时间
试验设备
检测性质
口研制阶段试验口中试转产试验口MTBF鉴定试验口例行试验口其他试验
受试产品
技术状态
口新研制产品口重大改进改型产品口批量产品口OEM产品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实验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实验
湿度环境
考察产品在湿度变化环境中的适应性,如防潮、 防水等性能。
机械环境适应性评估
振动环境
评估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的 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
冲击环境
考察产品在冲击作用下的 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 。
跌落与碰撞
研究产品在跌落和碰撞过 程中的抗损伤能力。
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
静电放电
评估产品在静电放电环境中的抗静电 性能,确保产品不会因静电而损坏或 失效。
改进措施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5
环境实验对电子产品可靠性的 影响
环境因素对电子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温度
温度变化可能导致电子产品的性 能下降,如过热或过冷都会对电
子产品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湿度
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子产品内部结 露,从而引发电路故障;湿度过低 则可能使电子产品表面产生静电, 影响其正常运行。
环境实验流程与规范
流程
样品准备、实验前检查、实验过程监控、数据记录与分析、 结果评估与报告编写等
规范
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实验室规范,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评估
气候环境适应性评估
高温环境
评估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
低温环境
评估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启动特性和安全 性。
定期维护保养
定期对电子产品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除尘、更换耗材等,以保 持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正确使用
用户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 用导致产品损坏。
及时报修
如发现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应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维修机 构进行报修,以避免问题扩大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标准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方面探讨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材料测试材料是电子产品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材料进行全面的环境试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首要任务。

1. 电子产品外壳材料的耐高温性测试根据电子产品的使用环境要求,对外壳材料的耐高温性进行测试,以确保产品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发生变形、损坏或释放有害气体。

测试方法包括热变形温度、热稳定性和热膨胀系数等。

2. 电子产品电路板材料的耐湿热性测试湿热环境是电子产品常见的使用条件之一,因此对电路板材料的耐湿热性进行测试是必要的。

测试方法包括湿热老化试验、盐雾试验和高温高湿试验等,以评估电路板材料在湿热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3. 电子产品内部线缆材料的耐热老化性测试线缆是电子产品内部传输信号和电力的关键部件,其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针对线缆材料的耐热老化性特点,进行高温老化试验和热冲击试验等,以验证线缆在长时间高温运行和温度变化的环境下的耐久性。

二、电气性能测试电气性能是评估电子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合理的电气性能测试可以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1. 电子产品电气绝缘性能测试电气绝缘性能是评估电子产品安全性和电气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压耐受测试等方法来评估产品的绝缘性能,以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发生电流泄漏、触电等安全问题。

2.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是评估电子产品对外界电磁环境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电磁辐射和电磁抗扰度测试等方法来评估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以确保产品在真实的使用环境中不会造成电磁干扰或遭受外界电磁干扰。

三、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是电子产品的核心要求之一,通过合理的可靠性测试可以评估产品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寿命。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可靠性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因此,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各行业都将可靠性测试作为产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一、可靠性测试的概述可靠性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评估电子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和质量可靠性。

它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材料选择提出了高要求,旨在提高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保证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可靠性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环境适应性测试:测试产品在各种温度、湿度、振动、电磁辐射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2.可靠性指标测试:如寿命测试、故障率测试、平均无故障时间测试等,通过对产品的长期运行和故障统计,评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3.可靠性设计评估: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评估和改进,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二、可靠性测试的规范和标准为了统一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和标准,各行业都会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为常见的一些规范和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制定了多项关于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的国际标准,如IEC68、IEC60068等。

2.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ANSI制定了多项与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相关的标准,如ANSI/IEEE 344、ANSI/ISA S2.27等。

3.制造业标准化协会(MESA):MESA致力于制定和推广制造业的技术标准,其制定的MES模型可用于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的信息管理和流程控制。

4.国际可靠性工程师协会(IREA):IREA制定了一系列可靠性工程师的认证考试标准,包括可靠性测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5.电子工业标准化协会(EIA):EIA制定了多项与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EIA-364、EIA-409等。

三、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和技术为了进行有效的可靠性测试,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与评价标准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与评价标准

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与评价标准导言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电子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在环境方面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环境试验与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与评价标准,旨在指导电子产品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做到环境友好。

一、环境适应性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是指通过模拟和评估电子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能力。

该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试验高温试验用于模拟电子产品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环境,以评估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试验中应考虑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散热能力、电路稳定性、元器件可靠性等指标。

2. 低温试验低温试验用于模拟电子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工作环境,以评估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正常。

试验中应考虑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启动时间、电池寿命、屏幕显示效果等指标。

3. 湿热试验湿热试验用于模拟电子产品在潮湿和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条件,以评估其在潮湿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试验中应考虑产品在潮湿环境下的防潮性能、元器件腐蚀情况、外壳变形等指标。

4. 震动试验震动试验用于模拟电子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震动条件,以评估其在震动环境下的可靠性和韧性。

试验中应考虑产品在震动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连接可靠性、元器件振动抗性等指标。

5. 模拟运输试验模拟运输试验用于模拟电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和压力等条件,以评估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试验中应考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包装结构、抗冲击能力、抗振动能力等指标。

二、环境测试标准环境测试标准是指用于评价电子产品在所处环境条件下各项参数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根据不同的电子产品类型和使用环境,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1. 电磁兼容性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用于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和互操作性。

测试中应考虑电子产品的辐射电磁场抗扰度、电磁场辐射限值等参数,以确保其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标准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标准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标准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可靠性试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概念、意义、试验方法和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各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概念与意义在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其在预定时间内可靠地完成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需要进行各种可靠性试验。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模拟或实际的环境、物理、电子等条件下的测试,以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寿命和稳定性。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意义在于:1.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检测和发现产品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潜在问题和缺陷,帮助生产厂家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2. 降低产品故障率和维修成本: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评估产品的故障率和寿命预测,为用户提供可信的使用寿命信息,降低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

3. 增强用户信心和品牌形象: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心,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 保障产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可靠性试验,可以评估产品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促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方法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试验、物理试验和电子试验。

1. 环境试验环境试验主要是模拟或实际地对电子产品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测试,以评估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试验方法:- 高温试验:模拟电子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条件和稳定性,检测产品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退化和故障概率。

- 低温试验:模拟电子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条件和稳定性,检测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退化和故障概率。

- 湿热试验:模拟电子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工作条件和稳定性,检测产品在湿热条件下的性能退化和故障概率。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

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实验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1,用HASS试验HASS试验是利用高机械应力与高变温率来实现高加速的,该试验要求产品具有高于正常使用环境下的足够的强度余量,试验中采用高于正常水平的温度、振动、电压和其他应力,激发缺陷快速暴露,以便使筛选过程更加经济有效。

采用HASS试验不仅可以确定在加大环境应力情况下产品的能力,还可以分析研究产品的失效机理,通过其设计和过程更改提高产品耐破坏能力,以确保较大的设计和过程余量,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1)疲劳损伤与机械应力的关系如下:D≈nσβ式中D——Miner准则的疲劳损伤积累;n——应力循环次数;σ——机械应力,即单位面积的作用力;β——疲劳试验确定的材料常数,其变化范围为8~12。

上述机械应力可能由热膨胀、静载荷、振动、潮湿或其他导致机械应力的作用所引起。

通过增大应力可使振动筛选加速,有效激发缺陷和故障。

如将振动量值提高两倍,假定β=10,则疲劳损伤累积速率可能增加到1000多倍,这就是筛选时间也缩短了近1000倍,提高了筛选效率。

这就验证了通过利用较高的应力量值可极大压缩试验时间,从而导致试验费用的节约。

(2)实验数据温度变化率与温度循环次数关系。

温度循环属热疲劳性质,Smithson S A先生在1990年环境科学学会年会发表的论文中给出了如表所列的不同温度率下的筛选效果。

试验中总共使用了400000个样本,每组用100000个样本以5℃/min~25℃/min的温度范围和四种不同的温度率进行热筛选,持续试验直到认为全部薄弱环节(接近10%)均已出现故障。

上面表格说明温变率为5℃/min下进行400个66min/次的温度循环与温变率为40℃/min下进行1个8min/次循环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两者所花时间比则达到4400:1。

筛选应力越高,产品的疲劳和破坏越快,有缺陷的高应力部位累计疲劳损伤比低应力部位要快得多,这样就有可能使产品内有缺陷元器件与无缺陷元器件在相同应力下拉开疲劳寿命的档次,使缺陷迅速暴露的同时,无缺陷部位的损伤也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最后线性降温:试验持续时间结束,样品应保持在试验箱内,将温度慢慢降下。至标准环境温度偏差范围内,再在标准环境温度回复至少1H。
3.1.3试验A:低温BT 2423.1-2008
试验方法同试验B,高温:GB/2423.2-2008
严酷等级:
温度:5℃,-5℃,-10℃,-20℃,-25℃,-33℃,-40℃,-50℃,-55℃,-60℃
(恒定)试验天数。
第一组:用两位数字表达元件工作的最低环境温度(低温试验)。如温度在0℃以上,且为一位数,则在前面加“十”号。如为负温度,且为一位数,则在前面加“0”,以补够两位数。
第二组:用三位数字表达元件工作的最高环境温度(高温试验)。如为两位数,则应在前面加“0”,补够三位数。
第三组:用两位数字表达恒定湿热试验( C a )的天数,如试验天数只有一位数,则应在前面加“0”字补够两位数,如不要求将元件曝露子恒定湿热环境,则用数字“0 0”表示。
2.试验分类:试验箱内温度变化应小于1K/min(不超过5min的平均值)
2.1试验Bb:非散热样品高温试验,在高温条件下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再通电(一般在非工作状态下试验)。采用高气流速度循环。
2.2试验Bd:散热样品高温试验,在高温条件下样品温度达到稳定再通电,采用低气流速度循环。
2.3试验Be:散热样品高温试验,试验开始就通电,采用低气流速度循环。
试验顺序(s e q u e n c e o f t e s t s)试验样品被依次暴露到两种或两种以上试验环境中的顺序。
1各次暴露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对试验样品不产生明显影响
2各次暴露之间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和恢复
3通常在每次暴露之前和之后进行检测,前一项暴露的最后检测就是下项暴露的初始检测
受控恢复条件:实际试验温度±1℃(15℃-30℃),73%RH-77%RH,86KPa-106KPa。(测量前如果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干燥,除有关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在下述的条件下干燥6 h。标准干燥条件55±2℃/<20%)
接着试验Na (GB/T2423.22)
最后试验Fa (GB/T2423.5)
二.术语GB_2422-1995T_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2423术语及定义
组合试验中:注意各次试验之间的试验间隔;各次试验间隔不进行预处理恢复与稳定;检测在最初与最后。
顺序试验中:时间间隔——上次试验应不对试验样品产生明显影响;各次试验间隔应进行预处理恢复与稳定;检测在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暴露之后;前一项暴露之后检测作为下一次暴露试验的初值。
方法二:没最初1.5H这一要求;湿度>80%RH。(适用范围:有很好的重现性)
4.温度保持:25℃±3K;湿度>95%RH。直至24小时一个循环结束。
4.中间检测:
即恢复前取出样品进行检测,在条件试验是不允许的。如需检测,有关标准应规定检测项目及试验的哪个阶段后进行
5.恢复:
在标准大气压下:前1H内,湿度(75±2)%RH;后1H温度为试验温度±1K。(对于大件样品,可以适当延长恢复转换时间;对于有大的热时间常数,可延长温度达稳定的时间;1-2H指的是从达到恢复条件时算起)
为将元件归入某一类型,该元件在接受该类型所规定的全套试验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A归入5 5 / 1 0 0 / 5 6类的元件,至少应符合下述试验要求:
a )低温:一5 5℃, ;
b )高温t +1 0 0℃;
c )湿热(恒定) : 5 6 d
B归入2 5 / 0 8 5 / 0 4类的元件,至少应符合下述试验要求:
这些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d,但交变湿热试验第一循环与低温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除外,这一时间间隔包括恢复时间在内应不大于2h。测量通常只在气候顺序的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另有规定者除外
为了编制一组合理的、能表示适用于元件的气候条件的基本代码,建议如下
气候类型用斜线隔开的三组数字表示,分别代表元件能承受的低温试验,高温试验的温度和湿热
三.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3.1第一大类:气候试验
3.1.1试验Z/ABDM气候顺序:GB/2423.45-1997
常用方法一(1,3步后试验间隔应小于3D)
(1)高温试验:Ba条件,16h±0.5H;恢复>1H,检测;
(2)湿热:55℃;一周;
(3)低温:试验Aa条;2H±5min;
3.试验箱应先将温度调到试验条件温度,再放入样品;Ta,Tb保持时间包括样品放进试验箱后温度达稳定的时间;温度达稳定时间应小于0.1t1。
2.试验Nb: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
试验箱温度按规定降温速率达到规定的Ta,Tb。
温度变化速率:(1±0.2)℃,(3±0.6)℃,(5±1)℃(变化速率应<5min的平均值)
a)低温:一2 5℃;
b )高温: +8 5℃;
c )湿热(恒定) : 4 d
C归入1 0 / 0 7 0 / 2 1类的元件,至少应符合下述试验要求:
a )低温: -10℃;
b )高温: +7 0℃;c )湿热(恒定) : 2 1 d
D归入+5 / 0 55 / 00类的元件,至少应符合下述试验要求:
风速>1m/s,温度变化速率<0.5℃/min(5min内),湿度容差湿度±3%RH,用水电阻率<500Ω.m,试验样品上没结露;试验箱体积应为散热样品体积的5倍。
3.注意事项:
1.先等温度稳定(<5min)之后,再将湿度调到预定严酷等级(2H之内)
2.试验时间应从规定条件到达后算起。
3.试验结束,应将试验箱调到标准大气压条件,再取出试验样品。
持续时间:2H,16H,72H,96H
3.1.4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 2423.3-2006
1.严酷等级:
30℃±2℃
(93±3)%RH
40℃±2℃
(93±3)%RH
30℃±2℃
(85±3)%RH
40℃±2℃
(85±3)%RH
试验时间:12,16,24H;2,4,10,21,56D
2.试验箱内条件
3.严酷等级:
温度:0℃-70℃,每间隔5℃为一等级;65℃-100℃每间隔15℃为一等级;100℃-200℃每间隔25℃为一等级;之后250℃,315℃,400℃,500℃,630℃,800℃,1000℃。
持续时间:2,16,72,96,168,240,336,1000H
4.中间检测:应为每一个不同试验时间准备单独一个批次的样品
M:高气压或低气压
N:温度变化。
P :待定(原分配在“可燃性”试验)
Q:密封(包括板密封,容器密封与防止流体浸入和漏出的密封)。
R:水(例如雨水、滴水)。
S :辐射(例如太阳辐射,但不包括电磁辐射)
T:锡焊(包括耐焊接热)。
U:引出端强度(元件的)。
V:待定(原分配在“噪声”.但“噪声诱发的振动”将归于试验F g,即“振动”系列试验之一)。
转换时间t2:2-3min(除有相关规范规定外),20-30s,<10s。
条件试验
1.样品应在不包装,不通电的条件下进行试验(除有相关规范规定外);试验样品温度即为试验室环境温度
2.高低温各自暴露时间t1:10min(适用于小试验样品),30min,1h,2h,3h。(暴露时间由试验样品热容量决定;未有相关规范规定则暴露3H)
首先是降低相对湿度,时间<2h(0.5H内湿度达73%-77%RH);再调节温度,温度变化速率<1℃/min(5min内;0.5H内达到实验室温度)。特殊情况除外(如使用大型试验箱)
3.1.5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4-2008
1.严酷等级:
高温:40℃;循环次数2,6,12,21,56
在受控条件下:恢复转换时间应小于10min。
6.测试
除有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30min内完成
3.1.6试验N:温度变化GBT 2423.22-2002
1.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快速温度变化
严酷等级:
相关规范规定高低温Tb,Ta,应从GB2423.2与GB2423.1中选取
循环次数:5个(除有相关规范规定外)
恢复条件:
条件试验后,在检测之前:试验样品应在检测环境温度下稳定;当样品试验后电气参数变化很快,应按受控恢复条件恢复;但当样品试验后电气参数变化不快,则按试验标准大气压恢复条件下进行恢复。持续时间在GB/T2423
恢复程序:条件试验之后10min内移到恢复箱,30min内完成恢复。
气候试验顺序:
气候试验的顺序主要适用于各类元件,为了在有要求时加以使用,一般认为低温,高温、低气压和交变湿热试验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称之为气候顺序。进行这些试验的顺序如下:一高温’一交变湿热(上限温度为5 5℃的试验的第1个循环) ;一低温’一低气压(有要求时) ;一交变湿热(上限温度5 5℃的试验的其余诸循环)。
热稳定:试验样品表面温度与最后所测表面温度之差<3℃(非散热试验样最后所测表面温度即试验箱温度;散热试验样品则需多次测量才能确定)
A:低温。
B:撞(例如冲击和碰撞)。
F:振动。
G:稳态加速度。
H:待定(原分配在贮存试验)。
J :长霉。
K:腐蚀性大气(例如盐雾)。
L:砂尘。
(4)低压:M条件,15-35℃;1H±5min;(有电气强度试验,在最后5min试验;恢复1-2H);
3.1.2试验B,高温:GB/2423.2-2008
注:不能用于评价样品耐温度变化和在温度变化下的运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采用GB2423.22
1.工作空间低气流速度:空气流速<0.5m/s(对试验样品表面温度影响小于5K)。对应高气流速度。
a )低温: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