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浊度和色度的测定

合集下载

色度、浊度、pH值的测定

色度、浊度、pH值的测定

色度、浊度、pH值的测定纯水是无色的。

水因为混有其他物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水的颜色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水的表观颜色”,这种颜色是由溶解物质及不溶解性悬浮物产生的颜色,用未经过滤或离心分离的原始样品测定;一种为“水的真实颜色”,这种颜色仅由溶解物质产生,并用经0.45μm滤膜过滤器过滤的样品测定。

水环境监测的监测对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比较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等,这种水的水质受藻类活动的影响而呈黄绿色调;一是污染较严重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这种水的水质颜色情况较为复杂。

依照相关的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比较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等,采用铂钴比色法;污染较严重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采用稀释倍数法。

这两种方法要分别根据监测对象的情况使用,不具有可比性。

在测定时,样品和标准溶液的颜色色调必须一致。

pH值对水的颜色有较大影响,在测定色度时应同时测定pH值。

方法一铂钴比色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标准色列的配制方法;2.掌握目视比色的方法;3.掌握比较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色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制颜色标准溶液,与被测样品进行目视比较,以测定样品的颜色强度,即色度。

色度的标准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Ⅳ)和1mg铂[以六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三、实验仪器50ml具塞比色管12支。

规格一致,光学透明玻璃底部无阴影。

四、实验试剂1.色度标准储备液(铂钴色度为500度)将1.245±0.001g六氯铂(Ⅳ)酸钾(K2PtCl6)及1.000±0.001g六水氯化钴(Ⅳ)(CoCl2·6H2O)溶于约500mL光学纯水中,加100±1ml盐酸(ρ=1.18g/ml)并在1000ml的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

将溶液放在密封的玻璃瓶中,避光保存,温度不超过30℃,至少能稳定6个月。

五、实验步骤1.标准色列的配制取12支50mL比色管,用移液管分别加入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及6.00ml色度标准储备液,并用纯水稀释至标线。

水中色度,浊度,电导率的测定误差分析

水中色度,浊度,电导率的测定误差分析

水中色度,浊度,电导率的测定误差分析
水中色度、浊度和电导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它们的测定误差分析如下:
1.色度测定误差分析:
色度的测定误差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仪器本身、光源、反射率、环境光、样品容器等。

常用的色度测定方法是比色法,即根据样品与标准溶液的颜色差异进行测定。

在使用比色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源应稳定,不受外界光源的影响。

(2)比色皿的形状、材质、大小等应相同,保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

(3)样品的颜色、透明度、温度等会影响色度的测定,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2.浊度测定误差分析:
浊度的测定误差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仪器本身、光源、反射率、环境光、样品容器等。

常用的浊度测定方法是比浊法,即根据样品与标准溶液的浊度差异进行测定。

在使用比浊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源应稳定,不受外界光源的影响。

(2)比浊皿的形状、材质、大小等应相同,保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

(3)样品的悬浮颗粒、透明度、温度等会影响浊度的测定,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3.电导率测定误差分析:
电导率的测定误差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仪器本身、温度、电极性能等。

在使用电导率测定仪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对电导率有较大的影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测定。

(2)电极的清洁、磨损等会影响电导率的测定,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更换。

总之,进行水质测量时,需要控制测试条件的一致性,并注意测定时可能存在的误差源,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饮用水浊度标准

饮用水浊度标准

饮用水浊度标准
《饮用水浊度标准》
一、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饮用水的浊度要求和质量检测方法,以确保满足消费者饮用水的安全性。

二、术语定义
1.浊度:饮用水中的任何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物质,它们使水变得混浊,可以通过可见的悬浮物,色度,吸光度和粒度来衡量。

2.可见悬浮物:饮用水中可可看到及触摸到的悬浮物,即粒子、沉淀物、油污及污垢。

3.色度:饮用水由于有机物吸收的光学性质表现出的颜色。

4.吸光度:表示吸收光的材料的能力,使用吸光度计测量的时候,用来表示饮用水中悬浮或溶解颜料的数量。

5.粒度:饮用水中悬浮颗粒的细度,如砂粒,砾石,陶瓷釉料等。

三、性能要求
1.浊度的目标值:
(1)按GB5749-2006《水质标准》的要求,在饮用水中的浊度,不得超过0.7 NTU,以每毫升水体的可见悬浮物含量为测量标准。

(2)按GB3838-2002《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饮用水中的浊度应小于1.0 NTU。

2.浊度的极限值:
(1)按GB5749-2006《水质标准》的要求,在饮用水中的浊度,不得超过1.5 NTU,以每毫升水体的可见悬浮物含量为测量标准。

(2)按GB3838-2002《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饮用水中的浊度应小于2.0 NTU。

四、检测方法
浊度的检测方法包括:
1.观察饮用水中的可见悬浮物。

2.将饮用水放入色度计中,测量颜色强度来确定浊度;
3.使用吸光度计测量饮用水中悬浮或溶解含量;
4.使用粒度仪测量饮用水中悬浮颗粒的级数。

水质浊度的测定

水质浊度的测定

9.2目视比浊法
• 定义:悬浮颗粒在液体中造成透 射光的减弱,减弱的程度与悬浮 颗粒的量相关,据此可定量测定 物质在溶液中呈悬浮状态时浓度 的方法 • 比浊法又称浊度测定法。 • 为测量透过悬浮质点介质的光 强度来确定悬浮物质浓度的方法, 这是一种光散射测量技术。
注意
• ①该法适合于分析混浊度较大的样品,光束通 过试样后,透射光强度应有显著减弱。I0与I 相差较大,则测量误差较小。 • ②在制作工作曲线和样品时,应尽可能保持操 作条件一致,以保证悬浮质点大小和形状的均 匀性,以及生成稳定的胶态悬浮体。反应物的 浓度、加入的顺序和速度,介质的酸度、温度、 放臵时间等对悬浮质点的大小和均匀性都有影 响。必要时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或其他保护 胶体以防止悬浮物迅速沉降。 • ③如测量的悬浮物试样具有颜色,则应选择最 小吸收的波长作入射光束
• 在比色分析中,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度决定 于入射光的强度、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及液层 的厚度。当一束单色光照射溶液时,入射光强 度愈强,溶液浓度愈大,液层厚度愈厚,溶液 对光的吸收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物质 对光吸收的定量定律,即Lambert-Bear 定律。 这就是分光光度法用于物质定量分析的理论依 据。
注意事项
• 1.仪器须安放在稳固的工作台上,不能随意搬动。严 防震动,湿润和强光直射。 • 2.艳服比色液时,约达比色皿2/3体积,不宜过多 或过少。若不慎使溶液流至比色皿外面须用棉花或拭 镜纸擦干,才能放进比色架。拉比色杆时要轻,以防 溶液溅出,腐蚀机械。 • 3.千万不可用手或滤纸等物摩擦比色皿的透光面。 • 4.比色皿用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若不能洗 净,用5%中性皂溶液或洗衣粉溶液浸泡,也可用新鲜 配制的重铬酸钾洗液短时间浸泡,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颠倒晾干。 • 5.每套分光光度计上的比色皿和比色皿架不得随意 更换。 • 6.试管或试剂不得放臵于仪器上,以防试剂溅出腐蚀 机壳。 • 7.假如试剂溅在仪器上,应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干。

浊度的测定

浊度的测定

浊度的测定水体中含有悬浮物和胶体颗粒时产生浑浊现象,它是由于水中含有的泥沙,腐殖质和浮游藻类所致。

ISO国际标准将浊度定义为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透明度降低的一种量度。

它推荐用透明度试管法、透明度试验圆盘法、散射光测定法或辐射通量衰减法测定浊度。

国家标准GB/T15983.1-1995采用了与国际标准ISO7027-1990等效的散射光测定法。

GB12151-89则采用了分光光度计测定法。

现分别介绍这两种测定方法。

(一)测定原理硫酸肼-六次甲基四胺溶液能定量地缔合为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盐类而使水产生浑浊,以此为浊度标准溶液与水样对照从而确定水样的浊度。

(二)散射光浊度仪测定法本方法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浊度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50FNU(福尔马浊度)。

对于大于20 FNU的水样可酌情稀释后再行测定。

1.主要仪器和试剂(1)散射光浊度仪;(2)六次四基四胺;(3)硫酸肼(硫酸联胺);(4)无浊度水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或将蒸馏水以3 mL/min 流速经0.15μm滤膜过滤器过滤,初始的200 mL弃去。

2.福尔马肼浊度标准液的配制(1)A液称取10.00g六次甲基四胺溶于少量无浊度水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B液称取1.000g硫酸肼溶于少量无浊度水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3)标准贮备液移取5.00mL A液和5.00mL B液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后在(25士3)℃下静置24h,然后稀释至刻度。

此标准贮备液的浊度为400 FNU。

此标准贮备液在(25士3)℃的暗处保存,可稳定使用4周。

(4)福尔马肼标准对照液的配制用一定体积的移液管移取福尔马肼标准贮备液于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用无浊度水稀释,即可配成所需浊度的标准对照液。

此溶液稳定期为一周。

例如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容量瓶中,用无浊度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标准对照液的浊度为40 FNU。

水质浊度的测定详解

水质浊度的测定详解

实验记录与结果计算
(1)实验记录
• • • • •
(2)结果计算 浊度= A(B+C)/C 式中:A——稀释后水样的浊度,度; B——稀释水体积,ml; C——原水样体积,ml
注意事项
• 样品应收集到具塞玻璃瓶中,取样后尽 快测定。如需保存,可保存在冷暗处不 超过24h。测试前激烈振摇并恢复到室温。 • 所有与样品接触的玻璃器皿必须清洁, 可用盐酸或表面活性剂清洗。 • 水中应无碎屑和易沉颗粒,如所用器皿 不清洁、水中溶解的气泡和有色物质会 干扰测定。 • 在680nm波长下测定,天然水中存在的淡 黄色、淡绿色无干扰。
• 3、其他方法 • 浊度也可以通过利用色度计或分光光度 计测量样品中颗粒物的阻碍作用造成的透射 光强衰减程度来估计。然而,管理机构并不 承认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也不符合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对浊度的定义。 利用 透光率测量容易受到颜色吸收或颗粒物吸收 等干扰的影响。而且,透光率和用散射光测 量法测得的结果之间并无相关性。尽管如此, 在某些时候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 可以在水处理系统或过程控制中用于测定浊 度的大幅度变化。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7027-1984《水质—浊度的测定》
• 第一篇分光光度法,适用于饮用 水、天然水及高浊度水,最低监 测浊度为3度; • 第二篇目视比浊法,使用于饮用 水和水源水等低浊度的水,最低 检测浊度为1度。
9.1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 在适当温度下,硫酸胼与六次 甲基四胺聚合,形成白色高分 子聚合物,以此作为浊度标准 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样浊度 相比较。
仪器
• 具塞比色管:50ml。 • 分光光度计:721型或722型(带有 30mm比色皿)。 • 洗瓶:500mL。 • 容量瓶:100mL。 • 移液管:2mL 、5mL、10mL、50mL。 • 洗耳球。

水质评测标准

水质评测标准

水质评测标准水质评测是对水体的理化特性、污染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进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水质评测的几个主要方面:1.感官指标感官指标主要包括水体的色度、浑浊度、嗅味、悬浮物等。

这些指标是人们直接能够通过感官进行评估的,对水质的好坏有着直观的影响。

(1)色度:水体的色度通常反映了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低色度的水通常较为清澈,而高色度的水则可能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

(2)浑浊度:浑浊度是衡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含量的指标。

高浑浊度的水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影响人类的视觉感受。

(3)嗅味:水体的气味通常可以反映其污染状况。

如果水体散发出异味,可能意味着存在有机污染。

(4)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不可沉淀的固体物质,包括泥土、微生物等。

过多的悬浮物可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也会影响水质。

2.化学指标化学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化学性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1)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溶解氧的含量有重要影响。

(2)总硬度: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等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

硬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

(4)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高化学需氧量意味着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有机污染。

3.毒理指标毒理指标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毒性影响,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1)重金属: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酚类、有机氯等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产生毒性影响。

(3)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如氨氮、硝酸盐等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4.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

水样色度和浊度的测定

水样色度和浊度的测定

三、实验内容
1.色度的测定
编号 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500度 标准溶液/mL
定容/mL 标准系列色 度
0.50
1.00
1.50
2.00
2.50
50
3.00
3.50
4.00
4.50
5.0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水样比色
水样色度/度 相当于标准色列的色度×水样稀释倍数=
三、实验内容
2.浊度的测定
编号 内容 100mg/L 标准溶液/mL 定容/mL 标准系列浊度 水样比浊 水样浊度/度 水样浊度/NTU 相当于标准系列的浊度×水样稀释倍数= 浊度仪( )测定: 1 0.00 2 0.50 50 3 1.00 4 2.00 5 3.00 6 4.00 7 5.00
标准系列法原理 用不同量的标准色度(或浊度)溶液在完全相同(大小、形状、材 料等)的一组比色管中,按分析步骤配成颜色(或浊度)逐渐递变 的标准系列。试样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和标准系列作比较,目视找出 色度(或浊度)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色度(或浊 度)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溶液的色度(或浊度) 。
水 是 生 命 之 源 , 请 节 约 用 水 !
1.水样色度和浊度的测定
——标准系列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色度和浊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色度和浊度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
色度—水样颜色深浅的量度。采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规定浓度为 1mgPt/L所产生的颜色为1度。
浊度—表示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通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我国采用 1L蒸馏水中含有1mgSiO2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浊度的测定
浊度是表现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水中含有泥土、粉砂、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都可使水样呈现浊度。

水的浊度大小不仅和水中存在颗粒物含量有关,而且和其粒径大小、形状、颗粒表面对光散射特性有密切关系。

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浊度仪法等。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利用浊度仪测定废水浊度的方法。

(2)复习第二章有关浊度的内容,了解浊度测定的其他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测量悬浮于水或透明液体中不溶性颗粒物质所产生的光的散射程度,并定量表征这些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
SGZ数显散射光式浊度仪。

本仪器采用国际标准ISO7027中规定的福尔马肼(Formazine)浊度标准溶液进行标定,采用NTU作为浊度计量单位。

四、测量准备
(1)开启仪器背后右下角的电源开关,预热30 min。

(2)用不落毛软布擦净试样瓶上的水迹和指印,如不易擦净可用清洁剂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准备好校零用的零浊度水及配制校准用的福尔马肼标准溶液。

(4)用一清洁的容器采集好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五、测量步骤
(1)将零浊度水倒入试样瓶内到刻度线,然后旋上瓶盖,并擦净瓶体的水迹及指印,同时应注意启放时不可用手直接拿瓶体,以免留上指印,影响测量精度。

(2)将装好的零浊度水试样瓶,置入试样座内,并保证试样瓶的刻度线应对准试样座上的白色定位线,然后盖上遮光盖。

(3)稍等读数稳定后调节零位后旋钮,使显示为零。

(4)采用同样方法装置校准用的标准溶液,并放入试样座内,调节校正钮,使显
示为标准值。

(5)重复(2)、(3)、(4)步骤,保证零点及校正值正确可靠。

(6)放入样品试样瓶,等读数稳定后即可记下水样的浊度值。

六、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使用洁净的样瓶、正确的操作方法,认真去除气泡,确保仪器的工作条件。

水的色度的测定
纯水是无色透明的,当水中存在某些物质时,会表现出一定的颜色。

溶解性的有机物、部分无机离子和有色悬浮微粒均可使水着色。

pH值对色度有较大的影响,在测定色度的同时,应测量溶液的pH值。

天然和轻度污染水可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对工业有色废水常用稀释倍数法辅以文字描述。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稀释倍数法测定废水色度的方法。

(2)复习第二章有关色度的内容,了解色度测定的其他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将有色工业废水用无色水稀释到接近无色时,记录稀释倍数,以此表示该水样的色度,并辅以用文字描述颜色性质,如深黄色、棕黄色等。

三、实验仪器
25 mL具塞比色管,其标线高度要一致。

四、实验步骤
(1)取100~150 mL澄清水样置于烧杯中,以白色瓷板为背景,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分取澄清的水样,用水稀释成不同倍数,分取25 mL分别置于25 mL比色管中,管底部衬一白瓷板,由上向下观察稀释后水样的颜色,并与蒸馏水相比较,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五、注意事项
如测定水样的真色,应放置澄清取上清液,或用离心法去除悬浮物后测定;如测定水样的表色,待水样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降后,取上清液测定。

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