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高中语文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学业分层测评2离骚节选鲁人版必修5

合集下载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课件鲁人版必修5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课件鲁人版必修5

(3)颂屈原的对联 ①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涉及汉湘人。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4)屈原名句集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②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③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 ④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三、字词疏通 1.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
(2)何方圜.之能周兮(
)
(3)延伫乎吾将反.(
)
(4)忳郁.邑.余侘傺兮(
)
(5)进不入以离.尤兮(
)
(6)芳菲菲其弥章.(
)
答案:(1)错,通“措〞,措施 (2)圜,通“圆〞,圆凿 (3)反,通“返〞,
返回 (4)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5)离,通“罹〞,遭受
二、局部揣摩 1.课文一、二两段分别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 不察夫民心〞开篇,诗人的“哀〞“怨〞应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 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甚得信任。 后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被流放江南。 最后,他目睹国事日益混乱,楚国被秦国侵凌,郢都被攻破,迫近危亡,便悲愤绝望, 自投汨罗江而死。所以,前两句抒写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民生、救 亡图存的远大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时的哀伤。诗人着一“哀〞字,与前句的“长太 息〞“掩涕〞相照应,把概括表达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有形有色,有因有果,引人 深思,深刻动人。后两句用“灵修〞喻指君心,冠以“怒〞字,流露出了对君王的 依托和忧愤之情。这反映了诗人因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远 大的政治理想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就使诗人的“哀〞“怨〞不免显得孤独和清高, 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2 离骚(节选)教案1.doc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2  离骚(节选)教案1.doc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教案1第一课时一、导入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都要吃粽子,有些地方还举行赛龙舟活动,大家知道我们是为了纪念谁吗?二、介绍屈原及楚辞(一)介绍屈原1请学生来说说对屈原的了解。

2老师补充说明(打出投影)。

(1)屈原生平(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作品留有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二十几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3)小结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二)介绍楚辞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三、解题篇名的含义大致有三种说法:1西汉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摆脱忧愁;2东汉班固释“离”为“罹”,“罹忧”,遭遇忧患;3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单元写作 人生的五彩梦学案 鲁人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单元写作 人生的五彩梦学案 鲁人版必修5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单元写作人生的五彩梦【文本借鉴】诗歌是通过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是讲究技巧性的。

一、诗歌的技巧之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句话说:“你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成为好的小说家、哲学家或者政治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

”这句话很正确,但是,还有一句话说“诗歌来自胡说”,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创作的想象力的体现。

丰富的想象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需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

例如下面一首诗: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的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恐惧。

诗歌本身并没有什么,但是,在运用了想象之后,给人的感觉很好,“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此句巧妙地运用了想象,“寂寞”和“蛇”是相通的,蛇的习性是喜欢黑暗和潮湿的地方,离群独居,的确很像“寂寞”,这就是想象。

想象要合理,你不能这样说“我的寂寞是一头羊”,本身羊的习性不是独居,而是喜欢群居,所以,用在这里很不合理。

二、诗歌的技巧之二:通感、幻觉、蒙太奇所谓的通感就是感觉上的挪移和假借,也就是人的感觉的转换。

把视觉转换为听觉,把嗅觉转换为触觉了,也就是通感。

当然,感觉是可以随意转换的,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合理性。

幻觉是直觉的改变和错乱,是有意借助真相的错乱的外在形式以达到其艺术创造的手段。

也是借助直觉的错乱来达到诗歌创作目的的手段。

蒙太奇就是形象上的跳跃和超时空画面的组合,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以及感觉和形象上的跳跃。

例如下面一首诗,湘客的《小名》:在乡下随便出去走走都能遇到一些小名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特别是在黄昏小名飞得满山遍岭我的小名与石子有关石子在乡下躺了千万年而我却远离了乡村小名被山弯弯拦过飞不过山门在城市听惯了钢筋和水泥的声音偶尔回乡最先迎来总是小名它从亲人的笑容里飞出乘着乡音翅膀上悬着我永远的童年诗歌本身运用了多种技巧,这里主要讲“通感、幻觉、蒙太奇”。

[VIP专享]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2 离骚(节选)教案5

[VIP专享]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2  离骚(节选)教案5

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人生的五彩梦2离骚(节选)教案5学习重点 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屈原名句。

2.读: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感悟并学习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至死不渝的思想。

3.写:就屈原抱石投江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4.练:判定和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6.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其他的名句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涉江》)5.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是楚辞篇名,“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配套K12】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鲁人版必修5

【配套K12】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鲁人版必修5

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曾.记否(cénɡ)延伫.(zhù)着.凉(zhuó) 蠕.动(rú)B.万户侯.(hóu) 芰.荷(jì)磨削.(xuē) 推搡.(sǎnɡ)C.橘.子洲(jú) 鸷.鸟(chì)应.和(yìnɡ) 修姱.(kuā)D.沁.园春(qìn) 攥.住(zuàn)嗔.怒(chēng) 兴.奋(xīnɡ)B[A项,“着”应读“zháo”;C项,“鸷”应读“zhì”;D项,“嗔”应读“chē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茫莽林斟酌弛骋B.寥廓遐思盅惑顾忌C.杂揉臂弯诞生狂澜D.绮丽梦魇强悍钦羡D[A项,弛—驰;B项,盅—蛊;C项,揉—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30】①小雨下课后兴冲冲地直奔学校收发室,他要领取国外的朋友给他寄来的信,可是当他拿到信时,却发现信封上的邮票不胫而走....。

②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还未正式上映就在国外电影节上斩获多个奖项,令广大观众对其拭目以待....。

③历史专业出身的石晓朋,不愿像其他同学一样埋首钻研,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毅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④作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所有史书都对此事件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统治者钳制思想、封闭消息、实行高压政治的结果。

⑤为了理想,我们这一届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压力迎难而上,而老师和家长们具体而微....的关怀,更使我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⑥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鲁人版必修5.doc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1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鲁人版必修5.doc

第1单元人生的五彩梦(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曾.记否(cénɡ)延伫.(zhù)着.凉(zhuó) 蠕.动(rú)B.万户侯.(hóu) 芰.荷(jì)磨削.(xuē) 推搡.(sǎnɡ)C.橘.子洲(jú) 鸷.鸟(chì)应.和(yìnɡ) 修姱.(kuā)D.沁.园春(qìn) 攥.住(zuàn)嗔.怒(chēng) 兴.奋(xīnɡ)B[A项,“着”应读“zháo”;C项,“鸷”应读“zhì”;D项,“嗔”应读“chē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茫莽林斟酌弛骋B.寥廓遐思盅惑顾忌C.杂揉臂弯诞生狂澜D.绮丽梦魇强悍钦羡D[A项,弛—驰;B项,盅—蛊;C项,揉—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30】①小雨下课后兴冲冲地直奔学校收发室,他要领取国外的朋友给他寄来的信,可是当他拿到信时,却发现信封上的邮票不胫而走....。

②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还未正式上映就在国外电影节上斩获多个奖项,令广大观众对其拭目以待....。

③历史专业出身的石晓朋,不愿像其他同学一样埋首钻研,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毅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④作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所有史书都对此事件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统治者钳制思想、封闭消息、实行高压政治的结果。

⑤为了理想,我们这一届高三学生面对高考压力迎难而上,而老师和家长们具体而微....的关怀,更使我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⑥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习题:第1单元+2+离骚(节选)+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习题:第1单元+2+离骚(节选)+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B.谣诼谓余以善淫.淫:淫邪C.忍尤.而攘诟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惩:惩罚【解析】A项,替:废弃,贬斥;C项,尤:罪过;D项,惩:受创而戒止。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析】A项,“错”通“措”;B项,“郁邑”同“郁悒”;C项,“离”通“罹”。

【答案】 D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C.哀.民生之多艰D.拔剑撞而破.之【解析】D项和题干中的例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项,无活用现象;B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C项,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

【答案】 D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解析】A项,“改错”,古义为“改变措施”;今义为“改正错误”。

B 项,“流亡”,古义为“随流水而消逝”;今义为“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D项,“浩荡”,古义为“恣情,放纵”;今义为“形容广阔或壮大”。

【答案】 C5.下列各项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謇朝谇而夕替A.高余冠之岌岌兮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项,定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 B阅读课文1~3段,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太息:叹息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蛾眉:漂亮C.偭规矩而改错..改错:改正错误D.忍尤而攘诟..攘诟:清除污垢【解析】B项,“蛾眉”比喻高尚德行。

2020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2 第2课 离骚(节选)落实应用案练习 鲁人版必修5

2020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2 第2课 离骚(节选)落实应用案练习 鲁人版必修5

2 第2课 离骚(节选)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修姱.(kuà) 鸷.鸟(zhì) 兰皋.(gāo) B .偭.规矩(miǎn) 侘傺..(chà chì) 谣诼.(zhuó) C .芰.荷(qì) 蕙.(huì xiāng) 揽茝.(chǎi) D .謇.朝谇.(jiǎn suì) 溘.死(hè) 延伫.(zhù) 解析:选B 。

A.“姱”为kuā;C.“芰”为jì;D.“溘”为k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民生之多艰.艰:艰难 B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虽然 C .长太息..以掩涕兮 太息:叹息 D .固.时俗之工巧兮 固:本来解析:选B 。

虽:即使,纵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为轮,其曲中规②背绳墨以.追曲兮 B.⎩⎪⎨⎪⎧①鸷鸟之.不群兮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C.⎩⎪⎨⎪⎧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②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D.⎩⎪⎨⎪⎧①虽.体解吾犹未变兮②门虽.设而常关 解析:选B 。

B 项,均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①把/②目的连词,“来”;C 项,①在/②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D 项,①即使/②虽然。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相同的一句是( ) A .哀.民生之多艰 B .悔.相道之不察兮 C .步.余马于兰皋兮D .长.太息以掩涕兮 解析:选C 。

例句中的“长”与C 项中的“步”字,均是使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二) 离骚(节选)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11】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聪明而有远见的人,指屈原自己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喻指国君左右的小人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周容:苟合奉承以取悦于人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解:肢解A[A项,“灵修”的意思是神圣,指君王。

]2.下列句子所用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B.步余马于兰皋兮C.鱼翔浅底D.又申之以揽茝A[A项为被动句,其它三项均为倒装句,B、D两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25812012】A.鸷鸟之.不群兮谁悲失路之.人B.驰椒丘且.焉止息不出,火且.尽C.将往观乎.四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民生各有所.乐兮财物无所.取D[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B项,暂且;将要。

C项,相当于“于”,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于”,对。

D项,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D.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C[A项,“改错”,古义为“改变措施”;今义为“改正错误”。

B项,“流亡”,古义为“随流水而消逝”;今义为“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D项,“浩荡”,古义为“恣情,放纵”;今义为“形容广阔或壮大”。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25812013】(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节选)》中,描写诗人喜好修养美德、自我约束,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节选)》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4)《离骚(节选)》中,写诗人怨恨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昏聩,轻信谣言而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6)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当时世俗小人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地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7)《离骚(节选)》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骚(节选)》中,借凶猛的鸟与一般的鸟不合群而居来比喻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骚(节选)》中,用方和圆不相合的比喻,引出志趣不同者无法相安的两个反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离骚(节选)》中,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离骚(节选)》中,写古代圣贤推重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离骚(节选)》中,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离骚(节选)》中,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7)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9)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0)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1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3)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2)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导学号:25812014】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

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④。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

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⑤将去此而沉吟⑥。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⑦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⑧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⑨。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虽不适中,要⑩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

②伊:助词。

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

④惊湍:惊人的急流。

⑤逝:发语词。

⑥沉吟:犹豫不决。

⑦退默:引退隐居。

⑧九关:九重天门。

⑨中浦:水滨。

⑩要:总结。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B.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C.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D.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C[“全身远害”是动宾关系,“亦”是句首连词,据此排除B、D两项;“嗟子区区”是动宾关系,“独”为表反问的副词,应用在句首,据此排除A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讽喻”为目的的韵文,起于春秋,盛于两汉。

B.屈原于《怀沙》中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与感伤,希冀以自身的死亡来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

C.屈原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后代,是楚国贵族,与楚怀王同姓,所以屈原称“楚国”为“宗国”。

D.“丹青”本指丹砂青雘矿石的颜料,这里译作色彩纷呈的图画,比喻楚国动乱的形势。

A[A项,赋起于战国。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风格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C[C项,“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

(2)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3)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

【参考译文】乘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遗居。

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

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

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死无墓地。

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

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急流让人心惊胆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