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与佛罗里达亚种杂交研究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群体和“优鲈1号”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遗传和生长性能比较

文章编号:1004-2490(2020)03-0324-08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群体和“优鲈1号”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遗传和生长性能比较 收稿日期:2019-07-20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5 3)作者简介:周家辉(1995—),男,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
E mail:1396986217@qq.com通信作者:李胜杰,副研究员。
E mail:ssjjli@163.com周家辉1,2,李胜杰1,姜 鹏1,孙 雪1,2,韩林强3,白俊杰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80;2.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3.佛山市三水白金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133)摘 要:为解决国内养殖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问题,进一步培育快长和抗逆性强的大口黑鲈优良品种,以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群体(N)和大口黑鲈“优鲈1号”(G)为亲本,通过自交和正反杂交获得4个大口黑鲈群体,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采用金属丝线码(CWT)标记后在相同池塘养殖条件下对4个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12对微卫星引物在所有个体中均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在120尾样本中共扩增到126个等位基因,北方亚种自交群体(N)、“优鲈1号”自交群体(G)、正交群体NG[N(♀)×G(♂)]、反交群体GN[G(♀)×N(♂)]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91、0.454、0.553和0.519,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19、0.480、0.729和0.66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07、0.412、0.454和0.425。
结果表明,正反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高于自交群体,其中NG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3个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40卷 第4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Vol.40, No.4 2019年8月Aug., 2019* 渔港建设和渔业产业发展专项(A201601A1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0020; 2015A020209035)、南京市高端人才团队引进计划项目(2016)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HY-ZC04; 2018SJ-YZ03)共同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Fishing Port Construction and Fish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ject (A201601A12),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2016A020210020; 2015A020209035), the Top Talent Team Introduction Planning Project of Nanjing (2016), and the Central Public-Interest Scientific Institution Basal Research Fund ,CAFS (2017HY-ZC04; 2018SJ-YZ03)]. 樊佳佳,E-mail: fanjiajiaok@① 通讯作者:李胜杰,副研究员,E-mail: ssjjli@ 收稿日期: 2018-04-20, 收修改稿日期: 2018-07-09DOI: 10.19663/j.issn2095-9869.20180420002 /樊佳佳, 白俊杰, 李胜杰, 马冬梅, 姜鹏. 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3个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40(4): 57–64Fan JJ, Bai JJ, Li SJ, Ma DM, Jiang P.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hree breeding populations of largemouth bass using formulated feeds.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2019, 40(4): 57–64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3个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樊佳佳 白俊杰 李胜杰①马冬梅 姜 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州 510380)摘要 为了检测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 3个选育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驯食配合饲料大口黑鲈选育基础群体(Sp0)和第二、三和四代选育群体(Sp2、Sp3和Sp4)共240尾样品进行检测。
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1的形态及遗传特征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
1226
水产学报
44 卷
太阳鱼为杂食性,可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但其 生长速率较慢,一般池塘养殖需 8 个月才长成 100~150 g/尾的上市规格 。 [4-5]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8期
李武辉,等:大口黑鲈 (♀)×蓝鳃太阳鱼 (♂) 杂交 F1 的形态及遗传特征
1227
下 起 点 )、 D9-10(臀 鳍 末 端 — 尾 鳍 下 起 点 ), 共 计 14 项 (框架结构数据示意图参照文献 [12])。用两 脚规配合千分尺测量可量性状(精确到 0.1 mm) 及 框架结构数据。杂种优势的计算[13]:
量性状和框架测量性状) 均介于双亲本之间;测量性状比少数偏向于大口黑鲈,多数偏
向于蓝鳃太阳鱼,且部分性状比超越了双亲本。5S rDNA 基因扩增和分析显示,亲本大 口 黑 鲈 和 蓝 鳃 太 阳 鱼 各 有 2 种 类 型 的 5S rDNA, 杂 交 F1 继 承 了 双 亲 本 4 种 类 型 的 5S rDNA;4 种类型的 5S rDNA编码区序列 (CDS,120 bp) 高度保守;杂交 F1 与大口黑鲈的 2 种 5S rDNA 类型的转录间隔区 (NTS) 均包含 1 个“GCT”可变区 (序列长度 186~205 bp),
而杂交 F1 与蓝鳃太阳鱼的 2 种 5S rDNA 类型的 NTS 则高度保守 (序列长度分别为 86 和 263 bp)。5S rDNA 分析结果证实了杂交 F1 融合了双亲本的基因组。本研究为大口黑鲈远 缘杂交育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优鲈1号”给力大口黑鲈产业升级

黑鲈生长速度提高了约 2%,前两年 0
我们 团队已从 美国重新引进了大 口黑 鲈种质 ,希望利 用新 的种质和 ‘ 优鲈
任 务——就是应付从江苏和浙江等地
推 广 遭 遇 亲 本 缺 乏尴 尬
有关资料显示 ,广东大 口黑鲈养 殖 产量约 占全国 6 ~7%,而广东又 0 0 较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顺德和南海 , 顺德最高峰时年产量曾达 4 万吨 。 、5
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
但是在大 口黑鲈养殖产 业快速发 展 的同时 ,隐藏多年 的种质 问题近年 来慢慢 显现出来 了 :生长速度下 降 ,
资料 , 这个品种在美国主要 用来游钓 ,
没有人进行过养殖品种的选育。 ”白俊
杰说 。
于是 ,在国家 支撑项 目和广东省 科技兴渔项 目的资助下 ,白俊杰带领
础 上 开 展选 育工 作 ,选 育 的 主 要 目标
这些年来 ,大 口黑鲈塘 头收购价格维
持 在 1 元 / 左右 ,比较稳 定 ,养殖 0 斤
70 00万尾 ,今年增加 了 10 00多斤 亲
鱼 ,孵化 水花 可 以突 破 1 亿尾 。 ”崔 甜 保告 诉记 者 。
就是提高生长速度 。主要是采用群体 选育和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育。 科研人 员调查发现大 口黑鲈在美 国有两个亚种 :大 口黑鲈佛罗里达亚 种和大 口黑鲈北方亚种。而 我们 国内
研究员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悉 ,大 口黑鲈 “ 优鲈 1 号”是 以珠江所 白俊杰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
科研 团队在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 、农业部行 业专项 、广东省科技
计划和广东省科技兴渔项 目支持下取 得 的。 “ 优鲈 1 ”的生长速度 比普 号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的同工酶分析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的同工酶分析张大莉;杨蔷;郝君;刘斌;李胜杰;董仕【摘要】应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2尾大口黑鲈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眼、脑和鳃等7种组织的12种同工酶及蛋白质进行了检测筛选的预试验。
实验认为,肌肉和肝脏的电泳带清晰、可以判别个体基因型的同工酶有7种,分别为AAT、GPI、IDH、LDH、MDH、ME和PGM。
依据筛选结果,检测了50尾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40尾佛罗里达亚种肌肉和肝脏组织的7种同工酶,共检测出13个基因座位。
除AAT-I*基因座位之外的12/~-基因座位上两个亚种群体内的个体间无变异,平均杂合度观察值硪和平均杂合度预期值He均为0。
田H。
J+和MD£卜j+两个基因座位在两个亚种间有明显差异,佛罗里达亚种均具有+a 基因,北方亚种均具有书b基因,可以此鉴定两个亚种。
两亚种群体间的肫遗传距为0.1823。
%Using horizontalstarchgelelectrophoresismethod, the 12 isozymes of muscles , liver, kidney, heart, eye, brain and gill in two individuals oflargcmouth bass were examined. The seven isozumes ofAAT, GPI, IDH, LDH, MDH, ME and PGM were useful for determining genotypes of largemouth bass, these seven isozymes of two subspecies of northcm largcmouth bass M. salmoides salmoides and Florida largemouth bass M. salmoides floridanus were examined. The 13 loci wcrc obscrvcd, except AAT-I*, the polyrnorphic locus at 12 loci among individuals within subspecies in two subspecies were not found. The hctcrozygositics of rio and He wcrc zero. The genes of two subspecies at two loci oflDH-l* and MDH-l* were different, and this is uscful for identifying the two subspecies. The Nei's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ubspecies was 0.182 3.【期刊名称】《天津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9)003【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大口黑鲈;同工酶;遗传多样性【作者】张大莉;杨蔷;郝君;刘斌;李胜杰;董仕【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15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4.51.1 试验鱼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于2011年9月21日采自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共50尾,平均体长为(15.2±2.63) cm,平均体质量为(114.4±39.48)g;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于2012年1月11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提供,共40尾,平均体长为(15.8±1.98)cm,平均体质量为(93.2±41.49)g。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的同工酶分析

( . i j e a oaoyo C t— e e cln lcl eu ̄i , ol eo Lf c n eTaj r l ies , 1Ta i K yL b rtr f yoG n t aa dMoeua R g l o C l g f i Si c , i i NomaUn ri nn i r n e e e nn v t y Taj 0 3 7 . i j i xag u t o p yLmi d Taj 0 5 0 . er ie i e e stt C iee i i 30 8 ;2 Ta i Ta in aiC m a i t , i i 3 1 0 ;3 P a v r s r s ntue hn s nn nn n Aq c n e nn R F hi I i ,
的 遗 传距为01 2 。 .8 3
关键字 :大 口黑鲈 ;同工酶 ;遗传 多样性
中图 分 类 号 :Q 4 . 345 文献标识码:A
I o y eAna y i f sz m l sso r h r n o i a Su s e i so r e o t No t e n a d Fl r d b p c e fLa g m u h
大 口黑 鲈 北 方 亚 种 和佛 罗 里达 亚 种 的 同工 酶 分 析
张大莉 ,杨蔷 ,郝君 ,刘斌 ,李胜 杰 ,董仕 通储 ’信
( .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 3 0 8 ; 1 0 3 7 2 .天津 市天祥水产有 限责任公司 ,天津 3 10 ;3 0 5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州 50 8 ) 13 0 摘 要 :应用水平式淀粉凝胶 电泳法 ,对2 尾大 口黑鲈的肌肉、肝脏 、肾脏 、心脏 、眼、脑和鳃等7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优鲈3号”杂交F1子代生长性能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4-2490(2020)04-0403-07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优鲈3号”杂交F1子代生长性能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收稿日期:2019-09-24基金项目:江苏省渔业科技类项目(Y2018 1)作者简介:王佩佩(1990—),女,江苏泰州人,工程师。
E mail:1032160631@qq.com通信作者:周国勤,研究员。
Tel:025 86566700,E mail:781387673@qq.com王佩佩,周国勤,陈树桥,陆 健(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36)摘 要:为获得兼具生长性能好、抗逆性强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新品种系,以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群体(N)、佛罗里达亚种群体(S)及大口黑鲈新品种“优鲈3号”(T)为亲本,设计3种杂交组合方式通过杂交获得3个F1子代群体:“优鲈3号”♀(T)×佛罗里达亚种♂(S)(TS群体)、“优鲈3号”♀(T)×北方亚种♂(N)(TN群体)、佛罗里达亚种♀(S)×北方亚种♂(N)(SN群体)。
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3个子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CWT标记后对生长性能进行同塘对比。
结果显示,9对微卫星引物在96个子代个体中都能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共获得107个等位基因,其中TS群体、TN群体、SN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2、4.2、3.4,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003、0.5734、0.4542,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590、0.6042、0.47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1、0.511、0.3823,T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两种组合。
对2~7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多重对比分析发现,TS群体在各月龄段的绝对增长率高于其他组合。
结合生长性能及遗传多样性可知,TS杂交组合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进一步的良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思路。
大口黑鲈北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大口黑鲈北方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2、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3、天津市水产研究所4、天津东俊润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针对大口黑鲈北方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方法,以促进大口黑鲈苗种的健康成长和高产。
通过对苗种的选育、饲养管理、水质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大口黑鲈苗种培育的技术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苗种培育技术能够提高大口黑鲈苗种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大口黑鲈、苗种培育、选育、饲养管理、水质控制前言大口黑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然而,由于其苗种培育技术相对较为复杂,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对大口黑鲈北方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养殖业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
1.大口黑鲈苗种的选育选择来自正规养殖场或养殖基地的大口黑鲈苗种。
确保苗种的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的疾病症状。
为苗种提供适宜的水质和生长环境。
控制水温、pH值、溶解氧等水质参数在适宜范围内,提供充足的水量和水质。
根据苗种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投喂量。
合理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苗种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根据苗种的体型和生长特性,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鱼类之间的竞争激烈,影响生长和健康。
定期监测苗种的健康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疾病症状的出现。
遵循前面提到的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的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和隔离处理病鱼等。
通过选育优良品系,可以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速度、抗病性和其他经济性状。
选择生长快、体型好、适应力强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培育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苗种。
定期清洁养殖设施、维护水质、控制疾病传播,确保苗种的健康和生长环境的良好。
2.大口黑鲈苗种的饲养管理2.1 饲料配制与投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配方,以满足大口黑鲈苗种的营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代幼鱼的耐低温限度、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温度为20℃,降温速率为2h/℃时,北方亚种的半致死低温最低为3.1±0.17℃,佛罗里达亚种为5.05±0.21℃,正、反交子代介于两亲代群体之间,分别为4.8±0.06℃和4.2±0.17℃,对4种鱼的半致死低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种大口黑鲈的半致死低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35个测量参数中挑选11个对判别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83.9%~100%。4、遗传结构分析。
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北方亚种(N)、佛罗里达亚种(F)及其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0。
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正反交子代均与北方亚种的遗传分化最小(0.092和0.1196)。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正交子代N♀×F♂与母本N聚为一支,反交子代F♀×N♂与父本N聚为一支。
3、形态差异分析。将传统形态学可量、可数性状和框架结构参数相结合,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利用可数性状的分析。
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在腹鳍、臀鳍硬棘、鳃鲃和脊椎骨上均无差异;正反交子代与两亲本在背鳍条、胸鳍条、臀鳍条、尾鳍条、侧线上、下鳞的数量上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聚为一支,正交子代(N♀×F♂)和反交子代(F♀×N♂)聚为一支,然后这两支再汇聚;主成分分析概括出方差贡献率较大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2.97%,主成分1主要反映鱼体框架的变化,方差贡献率为54.9%,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主要反映鱼的头部、背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1.21%和5.33%。
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正反交子代的昼夜平均耗氧率,结果分别为0.1368mg/g.h、0.1811mg/g.h、0.1681mg/g.h和0.1388mg/g.h,4个群体的昼夜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明显。窒息点测定显示佛罗里达亚种的窒息点最高为0.4mg/L,北方亚种的最低为0.33mg/L,但4个群体在窒息点上差异不显著(P>0.05)。
本研究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进行杂交试验,探讨杂交后代与亲代的生长、耐低温性能、耗氧率和窒息点差异,同时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分别对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大口黑鲈杂交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生长对比试验仅在北方亚种和两个杂交子代群体中进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台湾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同年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引入广东省,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养殖大口黑鲈出现了生产性能及抗逆性下降等问题,制约了大口黑鲈产业的发展。
因此,培育养殖性能更加优异的大口黑鲈养殖新品种对大口黑鲈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杂交作为鱼类育种的重要手段,能有效转移亲本的优良性状和增加后代的遗传变异,目前已在水产动物品种改良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与佛罗里达亚种杂交研究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名加州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原产于北美淡水河流、湖泊,是当地一种重要的养殖与游钓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广泛分布着两个亚种:一种是分布在美国中东部、墨西哥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 salmoidessalmoides);另一种是分布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M. salmoides floridanus)。
检测到6对(Jzl48、Jzl68、Jzl84、MiSaTPW76、Msal21、Mdo6和Mdo7)亚种间特异性引物,其中有2对引物(Jzl48和Mdo7)可以用来鉴别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和其杂交子代。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为杂交组合F♀×N♂最高,分别为3.1997,0.6389和0.570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杂交组合N♀×F♂最高(0.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