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压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压强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

3、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具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训练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课本图8-1的方法做一做。

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投放学案、展示疑问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课本图11-1“手指夹图钉”,食指和大拇指受到的压力哪个大一些?哪一个手指的感受强一些?你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课本图11-2“滑雪”为什么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人就不会陷进雪里?3.课本图11-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关系怎样?4.从压强的公式P=F/S变形可能得到另外哪两个公式?各表示什么意思?5.根据压强的公式以及课本图8-9、8-10、8-11、8-12中的实例,你一定可以找出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的办法和增大压强的办法,说说看。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1.压力①请同学们画出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练习题(含解析)

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练习题(含解析)

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一节压强练习题(含解析)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一节压强(含解析)一、单选题1.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12Hz B.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4km/hC.一本物理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60pa D.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约为300W 2.下列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火车钢轨铺在枕木上 B.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 D.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3.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物理课本共有68页,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A.34帕 B.68帕C.136帕 D.6.8帕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B.在轴承中加润滑剂C.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1 / 13D.剪刀有锋利的刃5.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B.乙和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C.甲和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D.甲和丁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被压材料有关6.一名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是A.10帕 B.100帕 C.1000帕 D.10000帕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一部分,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为△F甲、△F乙,则它们的关系是()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可能大于△F乙C.△F甲一定小于△F乙D.△F甲可能小于△F乙8.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练习题(含解析)3 / 13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9.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A .增大压强B .减小压强C .增大压力D .减小压力二、填空题10.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情景。

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一学时课件修改稿

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第一学时课件修改稿

5.(2010· 湖北襄樊)小明同学利用A、B两个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压痕的深浅程度(泡沫形变的大小) ⑴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⑵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 ⑶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 甲、丙 示实验。 ⑷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 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


汽车和装甲车重力不等,谁对地面 的压力作用效果强?
F1=8×104N
S1=0.4m2
F2=2×105N
S2=4m2这个比值越大,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汽车: 坦克:
1.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p
2.公式: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2010·江苏无锡)如图所示,有一 铅球放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铅球对桌面 的压力和桌面对铅球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同步学习 优加学案
设计实验: 1.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下列器材中,容易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 是: 。
A.海绵 B.小桌 C.棉线 D.弹簧测力计
E.气球 F.石块 G.钩码 H.沙子
2.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 关系:
应保持
受力面积
不变,改变 压力的大小 。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 关系:
应保持
压力的大小
不变,改变 受力面积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的比。
3.计算公式:

p=


4.单位: 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
Pa 。
返回首页
知识点三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力
受力面积
不变
减小
增大
不变
增大
减小
不变
增大
减小
不变
减小
增大
返回首页
重难•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对压强的理解
【例题】 如图甲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F1向右
压强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新知•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压力
1.定义: 垂直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返回首页
知识点二
压强
作用效果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
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所受的 压力 与 受力面积
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若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
B)
A.较细的圆柱体对地面的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大
D.三根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一样大
返回首页
基础•限时达标
知识点一 压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1.物块放在斜面上,物块对斜面产生压力的作用,如图所示的画法中,能正确
边慢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
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f的变化情况是( A )
A.F和Ff不变,p变大
B.F和p不变,Ff变大
C.F变小,p和Ff均变大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学设计(第八章压强)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学设计(第八章压强)

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课程标准:2.3.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该课程目标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力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等”。

教学重点、难点内容:1.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建立压强概念的过程和方法2.教学难点:“压力”概念的辨别,建立压强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会用比值定义法建立速度等概念。

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也知道了力、重力、弹力、拉力、面积、比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2.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理解压力的概念以及压力与重力的含义。

在理解了压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只有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才能更好地建立压强的概念.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生活实例,区分“压力”与“重力”“弹力”“拉力”等概念;2.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概念。

3.对于给定的情境,学生能运用压强公式正确计算压强的大小,并能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构建动场)呈现大熊、小熊在雪地上行走时留下脚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脚印的不同,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进一步思考:谁的脚印深或浅些,为什么?活动二: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等概念。

引导学生辨别重力与弹力的区别。

活动三、呈现例子,引导学生辨别(自主学习)1.压力的概念:出示一组压力的例子,用以辨别压力与重力。

通过“交流与讨论”,说明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详见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2012年)第143页。

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压强做准备。

2.受力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只削尖一头的铅笔,体会两根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想到疼痛的感觉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即手与笔接触的“面积”有关。

初中物理压强PPT课件

初中物理压强PPT课件
第八章 压强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想一想:
小小的啄木鸟为什么可以把嘴插入坚硬的树皮
想一想:
体态庞大的骆驼为什么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学习目标
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02
知道压力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01
复述压强的公式、单位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
思考:受力面积和接触面积相同吗
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用P表示。
公式: P=F/S
压强的单位:牛每平方米 (N/m2)
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1Pa=1N/m2
单位的物理意义:如500 Pa 表示 ( )
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500牛
质量为50 t的坦克对水平路面产生的压强是105 Pa.求履带和地面的接触面积. g=1ON/kg
某封冻的河面上的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0×10³Pa,在冰面上行驶的小车质量是200kg,它与冰面的接触面积是0.4m²。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小车上最多能装多大质量的货物?取g=1ON/kg。
02
03
04
05
06
一、压力
练习
1下图中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见图所示,用5牛的水平力将重为3牛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请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墙壁所受的压力。
F=5牛
思考:压力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吗?
O
G
F
压力的方向不一定与重力重力产生的吗
&该实验的实验方法是( )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_压强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_压强
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 之比。 压强 = F 公式: p = S
N/ m2 N 受力面积
M2
单位:帕斯卡( Pa ),简称:帕 1Pa的意思是什么? 1千帕=103帕
1Pa=1 N/m2
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压力是1N
1兆帕=106帕
例题:
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 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 压强。 已知:F=G=2.5N 求:p 解:p= F S S=5×10 m 2
滑雪运动员为 什么不会陷进 雪里?
很斧 锋头 利的 ?刃 为 什 么
钢轨为什么铺在枕木上?
压强的应用:
图钉的尖 做得很尖
压强的应用:
书包背带 做得很宽
压强的应用:
菜刀的刃 很锋利
压强的应用:
铁轨铺在 枕木上
压强的应用:
多轮胎载重车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受力面积 3、压力一定时,我们可以用增大——————————的 增大压力 方法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
4.坐有海绵垫的沙发比坐硬木板凳要舒服,是因 为增大了受力面积 从而减小了 压强 的结果。
5、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上行走,压破水面掉进了冰窟 窿,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营救他,旁边有长、宽差不多 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 B )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将木板铺在冰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将梯子铺在冰上,从上面走过去救落水者 D.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6、以下措施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B C I J ), 能减小压强的是( A D E F G H ) A.书包带要做得宽一些 B.用一根棉线将肥皂切成两块 C.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D.拖拉机安装履带 E.埋电线杆时要垫上一块基石 F.螺钉的下面要加垫圈 G.钢轨下面的路基上要铺上枕木 H.图钉帽做得面积很大 I.针的尖端做得很尖 J.刀锋做得很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赶场初中成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提高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砖、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句谚语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从物理学的角度同学们知其含义吗?又如我们的书包带子做得扁而平,从经久耐用的角度,我们的书包带为何不用一根钢丝?滑雪运动员脚下的雪板,又长又宽,推土机的履带为何不像车轮那样,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此我们今天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二、探究与合作(一)感受压力的效果(归纳法)1、压力师生活动: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⑵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能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情感目标:
⑴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和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初步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其实就是缘于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 难点:理解压强的概念。

三、教具:
自制小桌、海绵、气球三个、三角板一块、长木板一块、完全相同的两个木板、铁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两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力,今天我们来学一种特殊的力就是压力。

关于压力,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接触,那么究竟什么是压力呢?
问题1:在墙上钉钉子,画出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

问题2:画出风对帆的作用力。

风向如图所示。

问题3:画出站在钢丝绳上的人对钢丝绳的作用力。

分别请同学上黑板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师讲解:象图中的这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引导学生建立压力的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压力和压力的方向
请同学们再来观察黑板上这三个图,压力的方向都有什么特点?
提醒学生注意,压力应与物体的表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课堂练习:
⑴.砖放在地面上,画出砖对地面的压力。

⑵.画出放在斜面上的砖块对斜面的压力。

问题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有什么作用效果?
学生集体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2: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

开放性活动:分别让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弄破气球。

(偷偷把铁钉给女同学)
学生活动:男同学用手压,女同学用铁钉戳。

引导思考:我是不是可以说女同学一定比男同学厉害?(学生回答: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要能够公平的比较出他们两人哪个厉害,你认为该怎么做?
从这个活动中,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积极猜想。

探究活动:(课本P135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首先探究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怎样才能让受力面积相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动手实验。

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的做法。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开放性活动:课本P134图8-1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板,体验两个手指的感受。

学生思考:实验中用什么方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学生回答:1.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的大小。

2.相同的压力比受力面积的大小。

利用类似速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引出压强的概念。

人们引入了压强这个物理量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就是N/m2,也叫帕斯卡(Pa)。

4.解释现象
⑴Pa的单位很小,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0.5Pa。

问:①半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呢?
②将整张报纸对折后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又是多少?
⑵我们先来测一下物理课本的重力是多少,然后大家量一下它的面积,算一算物理课本平放在桌子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⑶能否估算下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A、102Pa
B、104Pa
C、106Pa
D、108Pa
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极其广泛,有时候人们要想方设法增大压强,而有时候又要减小压强,请看课本P135图8-8、图8-9、图8-10、图8-11所示的几幅图,分别说明它们是为了
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具体是采用哪种措施来达到目的的?
你还能举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其它事例吗?试试看。

5.交流与讨论
⑴. 学生一起讨论图8-7内容。

⑵. 课本P136例题。

(三)、课堂小结:
对本堂课所学内容作简单小结
(四)、作业:
1 .完成节后练习1、2、3、4。

2 .完成《学无忧》中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