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伯刘公行状》参考译文

合集下载

明史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刘伯温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

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

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

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

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其籍,连染者皆得免。

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行省辟之,谢去。

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曾祖是刘濠,曾任宋朝翰林掌书。

宋朝灭亡后,同乡的林融召集义军(反元复宋)。

起义失败后,元朝派使者到青田登记林融的同党,牵连众多。

使者半路寄宿在刘濠家,刘濠灌醉使者烧毁房屋,名册全被烧毁。

使者没有办法,于是更换了名册,很多人免受牵连。

刘基自幼聪明过人,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父亲刘爚说:“您祖上德泽深厚,这个孩子必将光大门楣”。

元朝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出任江西高安县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

江西行省大臣征召刘基当属下官员,刘基(与幕僚商议事情时意见不合,参考黄纪善《诚意伯刘公行状》)辞官而去。

(后来)刘基被起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检举监察御史失职,得不到御史台大臣支持,再次辞官归家。

刘基博通经史,没有不看的书籍,尤其精通天文历法。

西蜀赵天泽在评论江左人物时,把刘基排在第一位,认为他与诸葛孔明是一类人。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有司不能制。

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

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国珍气沮。

及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

国珍惧,厚赂基。

基不受。

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

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方氏遂愈横。

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复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

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事。

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

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

郁离子

郁离子

郁离子明刘基著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

《郁离子》与其他笔记杂录不同,多论说与譬喻,故编入散文类。

十卷乃信手所分。

吴从善《郁离子》序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

故其得君措於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

此奚特假言以自见哉!及其后也,虽孔子之圣可大有为,而犹不免述怍以传道,况其下乎。

然则必假夫文以自见者,盖君子不得已焉耳矣!君子以为学既不获措诸设施,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文明治世者,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卜。

知而好者,或得以行,是亦吾泽所及,其志岂不为可尚矣夫?然自秦汉而降,能言之士何限,非不欲如前所云也。

率多淫於异端,失於伪巧,诡而不正,驳而不纯,弗畔夫道固鲜。

人苟用之以求致治,殆犹适燕而南其辕乎。

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喻焉而当,辩焉而彰,简而严,博而切,反覆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不袭履陈腐,而於圣贤之道若合符节,无一不可宜於行,近世以来未有如《郁离子》之善者也。

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

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呜呼,此宁虚语哉?从善步尝受读,叹其义趣幽赜,岐绪浩穰,或引而不发,或指近而归近,懵乎莫测其所以然,逮阅之之久,触类而求,然后稍得窥夫涯涘。

窃譬诸医师之宠,一药必治一病,玉石、草木、禽兽之属皆可以已疾延年,无长物也。

此其为书所以深得古君子立言之旨,使其得君而措於用,其文明之治益天下后世为不薄,讵止度越诸子而已耶?是书为诚意伯刘先生所著,先生尝自任以天下之重。

於经纶之道,开物成务之学,素所蓄有,曾有以其概翊当今之运,辅大明之业,昭昭矣存诸方册者。

故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已刊置乡塾,然未盛行於世。

先生之子仲璟与其兄之于荐谋重刻以传。

嗟呼,兹岂一家得而私之者哉!僭为叙其大略,俾贻方来云尔。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诸生吴从善序。

徐一夔郁离子序《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

《诚意伯刘公行状》参考译文

《诚意伯刘公行状》参考译文
洪武元年正月,皇上巡行凤阳,让先生据守京城。先生志在肃清天下混乱局面,于是向皇上进言:“宋元以来,宽容放纵,不加约束已经很长时间了,应该先使法度整齐严肃起来,而后惠民的政策才可以施行。”于是就命令宪司举发督察各个道(古代监察区),检举官吏的罪状不避高官。有一件公案件揭发中书省都事李彬藐视和歪曲法令等罪行,按罪行应该判死刑。丞相李善长一向喜爱李彬,于是要求暂缓这件案件。刘基不答应,派官员携带奏章前往皇帝行宫,皇上接受了先生的主张,判处李彬死刑。先生接到圣旨,就斩了李彬。从此与李善长交恶。等到皇上回到京城李善长向皇上诉说,刘公于是就辞官还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安危,则义形于色。然与人游,坦然无问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公初与同郡叶公景渊、金华宋公景濂同出处,有通家之好。至于居官任政,则各行其志,俱以功名显于世,而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首称云。
刘公一生果敢坚毅,意气激昂有危难之际时的节操。毎议论天下安危,就义愤的情绪反映在脸上。然而与人交往,却是坦然没有障碍。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也如此相待)。当初,刘公与同郡的叶景渊先生、金华的宋景濂先生一道出仕和退隐。相处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至于做官和处理政务,就各行其志,他们都以功劳和名往在当世显扬。而刘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魁首。
江西行省大臣一向了解刘基的才能谋略,征召刘基为属下官员。后来他跟幕僚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于是就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而去。居住在青田山中,写作《郁离子》。不久,总制官孙炎凭皇上的命令派使者聘用先生,刘基于是从小道前往金陵。适逢陈友谅入侵南京,有的人出谋举城投降,有的人认为钟山有王者之气,想前往并占据钟山。唯独先生瞪大眼睛不说话。皇上召先生进宫,先生激奋地说:“先斩杀坚持举城投降主张和逃往钟山的人,才可以击溃入侵之贼。”皇上说:“又将如何制定出计策呢?”先生说:“不如倾尽府库的财物,敞开至诚的胸怀,来巩固军心,既然这样,那么就能获得威势制服敌人,统一天下(帝王大业也就可以成功)了。”皇上用了先生的计策,斩杀,俘获数以千万的敌人。

近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9周周二提分精练文言语段翻译(一)(2021学年)

近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9周周二提分精练文言语段翻译(一)(2021学年)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9周周二提分精练文言语段翻译(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9周周二提分精练文言语段翻译(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读练测10周第9周周二提分精练文言语段翻译(一)的全部内容。

文言语段翻译(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大中中,中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腹,衣不盖彤,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1)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胡惟庸和刘伯温]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死,临死前说了一个神秘预言

[胡惟庸和刘伯温]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死,临死前说了一个神秘预言

[胡惟庸和刘伯温]刘伯温被胡惟庸毒死,临死前说了一个神秘预言《史记》里面有句话很经典“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纵观二十四史,你会发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勾践杀文种,刘邦杀韩信之类。

网络配图在明朝也有一个盖世奇人,他精通医卜星相,天文历法,阴阳八卦,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呕心沥血,出谋划策,竭诚尽力地辅佐朱元璋扫平群雄,攻破元大都,建立大明王朝,此人就是刘伯温。

然而功勋卓著的刘伯温却只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不当没能封公爵,连个宰相也没混上。

刘伯温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但是朱元璋对他依然不放心,经常派人以慰问之名前去监视刘伯温。

刘伯温只好韬光养晦,自求多福。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不慎感染了风寒,身体不舒服,朱元璋得知后派遣右丞相胡惟庸,和御医前去刘伯温家中探望。

到了之后,胡惟庸授意御医为刘伯温开药吃,结果刘伯温服药之后身体不适,两个多月后就痛苦去世了。

刘伯温在去世之前,将两个儿子刘琏、刘璟叫到床榻前,对他们嘱咐了遗言,刘伯温说:“儿啊,为父就要去世了,我死之后,我们刘家的诚意伯爵位会中绝,但是在五世之后,会重新得到一个武将的官职,从此爵位就可以长久的继承下去了,你们要切记啊!”网络配图说完刘伯温就含恨去世了,后来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被胡惟庸害死,次子刘璟将诚意伯的爵位让给了哥哥刘琏之子刘廌。

就这样刘伯温的孙子刘廌继承了诚意伯的爵位,之后因罪被革除爵位,刘家诚意伯的爵位就此中绝。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怀念起刘伯温的功勋,下圣旨命人查找刘伯温的后代。

当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为犯罪被抓进监狱,结果圣旨一下,立马被无罪释放,还被任命为处州(浙江丽水市)指挥使(正三品武官),当时人人都认为这是盖世的奇遇。

而刘伯温能够预料到五世之后的事情,也可说是盖世奇人了!网络配图诚意伯刘公疾革时,语其子云:“吾家封爵当中绝,然至五世后,应得武职,从兹可传继矣。

”至孙廌袭爵,后果被革。

弘治初,诏录公后为处州指挥使,正五世矣。

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原文: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

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

左丘 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

又其 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

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 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

鄢入秦,而白起所 为渠因不废。

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

令孙永曼叔 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

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 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

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 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溉田三 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 余粟散于四方。

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 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

使水之源流,与地 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 曼叔之复此渠, 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

公听之不疑, 沮止者不用, 故曼叔能以有成。

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

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 有求于世也。

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 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 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

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 传数十年如其初也。

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

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 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

八 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译文: 荆山和康狼山,是楚地西部的山。

发源于这两座山中间、向东南方流去的一 条河,春秋时叫鄢水。

根据左丘明的历史记载,鲁桓公 13 年,楚国屈瑕攻打罗 国,到鄢邑时,军队乱了阵脚而渡过的那条河,后来改称夷水。

诚意伯刘公行状

诚意伯刘公行状

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 郑风· 有女同车》。传:“:“华也。” 嗣若英于西冥。——谢庄《月赋》。注:“若木之英也。” 毋夭英。——《管子· 禁藏》。注:“谓草木之初生也。” 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好,美好:文苑英华 英,美也。——《广雅》 (3)才智杰出,才能出众的人。 与三代之英。——《礼记· 礼运》。注:“俊选之尤者。”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华。 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又如:英精(精华。指事物最纯粹、最美好的部分);英辟(精辟) (5)光华,光彩 [bright]: 龙渊有玉英。——《淮南子· 地形》 又如:英光(明亮有神的目光;亦指光辉); 英英(光彩鲜明的样子;轻盈明亮的样子)
刘公一生果敢坚毅,意气激 公生平刚毅,慷 慨有大节。每论天下 昂有危难之际时的节操。毎议论 安危,则义形于色。 天下安危,就义愤的情绪反映在 然与人游,坦然无间 脸上。然而与人交往,却是坦然 阻。至于义所不直, 没有障碍。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 无少假借,虽亲之者 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 容 ) ,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 以此。公初与同郡叶 公景渊、金华宋公景 (也如此相待)。当初,刘公与同 濂同出处(chǔ), 郡的叶景渊先生、金华的宋景濂 有通家之好。至于居 先生一道出仕和退隐。相处交情 官任政,则各行其志, 深厚,象一家人一样。至于做官 俱以功名显于世,而 和处理政务,就各人执照各人的 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 意志行事,他们都以功劳和名望 在当世显扬。而刘公与宋公又以 当代首称云。 文章为当代魁首。
上召公赴京师, 叙公勋伐。赉赐甚 厚,累欲进公爵, 公曰:“陛下乃天 授,臣何敢贪天之 功,圣恩甚厚,荣 显先人足矣。”遂 固辞。上知其至诚, 不强也。授弘文馆 学士,封诚意伯。 洪武八年正月,旧 疾愈增,遣使驰驿 送公还乡里。居家 一月而薨。

陈友谅

陈友谅

陈友谅陈友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

本姓谢,祖赘于陈氏,因从其姓。

少读书,略通文义。

曾担任过县衙小吏,但非其所好。

蕲黄起义爆发后,他慨然投奔红巾军,为倪文俊统军元帅府的簿掾。

从文俊攻城夺池有功,升至领兵元帅,驻黄州(今湖北黄冈)。

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文俊谋弑天完帝寿辉不果,逃奔黄州,友谅乘机杀之,其部众尽归友谅,友谅自称宣慰使,不久称平章政事,从此握有天完政权的军政大权。

是时,北方红巾军宋政权兵势大盛,刘福通率师攻汴梁,分军三路北伐,元军主力被吸引,无力南顾。

陈友谅抓住时机在南方扩张地盘。

是年十月,友谅发战舰东下,与巢湖水师赵普胜部合兵进攻安庆。

友谅直捣小孤山,大败义军元帅胡伯颜,兵临城下。

饶州祝宗奉友谅命来援攻南门,普胜军东门,友谅军西门,筑飞楼昼夜急攻。

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阙负伤自刎,城中焚死者以千计。

至正十八年正月城破。

自至正十二年起,赵普胜屡攻安庆不得,至是城下,自四川至池州长江上中游打通,天完军威大增。

陈友谅攻占安庆后,为扩大战果,分兵进攻皖、浙、闽、赣各地。

赵普胜奉命东进,与朱元璋争夺地盘。

是年四月,自枞阳发兵夺回被占的池州,俘朱军院判赵忠。

普胜命别将守城,自据枞阳水寨,与元璋军战于建德等地。

十九年四月,元璋军夺走池州,普胜破石埭、太平二县。

双方争夺安庆尤为激烈,朱军屡攻不下,后调黑先锋领兵水陆并进,船至枞阳,普胜于水中置铁索横截,将黑先锋及所部擒获。

王奉国奉命于是年二月率军20 万攻信州(今江西上饶)。

是役历时最久,战况激烈。

元镇南王子大圣奴、枢密院判官席闰等屯兵城中坚守。

十九年正月,元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自衢州引兵来援,天完军受挫。

二月,陈友谅弟友德率军驻信州城东,攻城益急。

三月,王奉国分信州军攻衢州。

六月,奉国率军穴地百余处,或架梯登城,破信州,大圣奴等战死,伯颜不花的斤自刎。

邓克明、康泰等奉命于十八年五月攻邵武,不克。

克明原为新淦(今江西新干)义兵头目,率众归友谅,封为右丞,遂转攻永丰、宁都、石城、汀州、宁化等县,克崇仁、乐安等地,据抚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意伯刘公行状
黄纪善
公讳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年十四,入郡库,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举进士,安公曼硕见公,谓人日:“此魏微之流,而英特过之,乃济时器也。”
诚意伯名基,字伯温,是处州青田县人。十四岁时,进入府学,学习应科举考试,写的文章有奇异的才气。举凡天文、兵法各种书籍,一过目就能通晓其中要点。安曼硕先生看到刘基后,对别人说:“此人是魏征一类的人才,而才智杰出超过魏征,是济世、救时的人才啊。”
江西行省大臣一向了解刘基的才能谋略,征召刘基为属下官员。后来他跟幕僚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于是就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而去。居住在青田山中,写作《郁离子》。不久,总制官孙炎凭皇上的命令派使者聘用先生,刘基于是从小道前往金陵。适逢陈友谅入侵南京,有的人出谋举城投降,有的人认为钟山有王者之气,想前往并占据钟山。唯独先生瞪大眼睛不说话。皇上召先生进宫,先生激奋地说:“先斩杀坚持举城投降主张和逃往钟山的人,才可以击溃入侵之贼。”皇上说:“又将如何制定出计策呢?”先生说:“不如倾尽府库的财物,敞开至诚的胸怀,来巩固军心,既然这样,那么就能获得威势制服敌人,统一天下(帝王大业也就可以成功)了。”皇上用了先生的计策,斩杀,俘获数以千万的敌人。
江西行省大臣雅知公才略,辟为掾。后与幕官议事不合,遂投劾去。居青田山中,著《郁离子》.未几,总制宫孙炎以上命遣使聘公,遂由间道诣金陵。会陈友谅入寇,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公独张目不言。上召公入,公奋日:“先斩主降议及奔钟山者,乃可破贼尔!”上曰:“计将安出?”公日:“如臣之计,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然则取威制敌,王业成也”上用公策,斩获千万。
洪武元年正月,上幸凤阳,使公居守。公志在澄清天下,乃言于上日:“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乃命宪司纠察诸道,弹劾无所避。公案劾中书省都事本彬侮法等事,罪当死。丞相李善长素爱彬,乃请缓其事。公不听,遗官贵奏诣行在。上从公议,处彬死刑。公承旨,即斩之,由是与李公大忤。比上回京,李公诉之,遂辞归。
洪武元年正月,皇上巡行凤阳,让先生据守京城。先生志在肃清天下混乱局面,于是向皇上进言:“宋元以来,宽容放纵,不加约束已经很长时间了,应该先使法度整齐严肃起来,而后惠民的政策才可以施行。”于是就命令宪司举发督察各个道(古代监察区),检举官吏的罪状不避高官。有一件公案件揭发中书省都事李彬藐视和歪曲法令等罪行,按罪行应该判死刑。丞相李善长一向喜爱李彬,于是要求暂缓这件案件。刘基不答应,派官员携带奏章前往皇帝行宫,皇上接受了先生的主张,判处李彬死刑。先生接到圣旨,就斩了李彬。从此与李善长交恶。等到皇上回到京城李善长向皇上诉说,刘公于是就辞官还乡了。
上召公赴京师,叙公勋伐。赉赐甚厚,系欲进公爵,公曰:“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圣恩深厚,荣显先人足矣。”遂固辞。上知其至诚,不强也。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武八年正月,旧疾愈增,遣使驰驿送公还乡里。居家一月而薨。
皇上召刘公前往京都,评议他的功绩等级。赏赐的东西非常丰厚,想要晋封公的爵位,刘公说:“陛下天下是上天授予的,我怎么敢贪天功为己有,圣上恩德深厚,在先人面前足以荣耀了。”于是坚决地推辞了。皇上了解他的至诚之心,也就不勉强他了。授予他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八年正月,刘公旧病更加加重,皇上派遣人驾乘驿马疾行送刘公回到家乡。在家一月后去世。
公生平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安危,则义形于色。然与人游,坦然无问阻。至于义所不直,无少假借,虽亲之者以此。公初与同郡叶公景渊、金华宋公景濂同出处,有通家之好。至于居官任政,则各行其志,俱以功名显于世,而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首称云。
刘公一生果敢坚毅,意气激昂有危难之际时的节操。毎议论天下安危,就义愤的情绪反映在脸上。然而与人交往,却是坦然没有障碍。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行为,没有一点宽容(一点也不宽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用此对待(也如此相待)。当初,刘公与同郡的叶景渊先生、金华的宋景濂先生一道出仕和退隐。相处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至于做官和处理政务,就各行其志,他们都以功劳和名往在当世显扬。而刘公与宋公又以文章为当代魁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