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图表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图表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图表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卷

一、填空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________规律,适应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要求,为学生的_____、______发展奠定基础。

2.根据________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______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________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_____、全面发展。

3.依据学生________的规律和_________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________整体设置课程。

4.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_____和_____规律,根据_____发展和_____发展对______的要求,课程门类由____年级到____年级逐渐增加。

5.注重_____经验,加强____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_____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6.设置____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______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_____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_____课,旨在从_____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_____方法,形成_____精神;一至九年级设_____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_____美、_____美、_____美的能力,提高_____情趣。

7.增设________活动,内容主要包括:_____技术教育、______学习、社区____ _与社会______以及_____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____与___ __信息的能力、_____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______与______的能力,增强____________,并逐步形成________与_________。

7.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_____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________和地方、学校______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_______,办出_______的学校。

8.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________”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________课程。

9. 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平均____周上课时间计算。

10.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教育、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____ _____以及____________教育。

1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____、_____、_ _____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______;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_______。

学校、_______教学点、______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13.每学年上课时间____周。学校机动时间_____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______、运动会、______等。复习考试时间____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___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____周。

14.晨会、______、科技____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_____。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____安排,也可以_____安排。为培养学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 __,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_ ____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16.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________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________的内容。

17.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________教育。环境、_____、国防、______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18.一至六年级设______课,七至九年级设_____与_____课,均应贯彻"_______ "的原则。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______。

19.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____年级。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20.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_____、_____、_____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____外语。_____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______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二、填表并填空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表一为义务教育阶段_______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_____课时数、_ ______课时数、______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______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________。

三、简答题

请写出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七五中学也由课程改革的试点年级进入全面课程改革阶段。新的课程改革给本xxx学校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改刻的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不断研究和探索开发校本课程的新路子,特别是在艺术、体育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领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

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目前安排如下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1、音乐:声乐的基本常识通俗歌曲 2、体育:篮球技能训练校园健美操 3、美术:版画装饰画 四、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

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复习考试时间2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周。学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1—6年级每课时40分钟,7—9年级每课时45分钟。 2.初中开设“科学”不开设“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学校,使用“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自行调整。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1—6年级为“体育”,7—9年级为“体育与健康”,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1—6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组织笔试。 4. 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每个年级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均周课时不得少于3节。 5.晨(夕)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各学校自主安排。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7.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初一到初三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小学五年级到初三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环境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 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滕州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 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 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 45分钟。 (三)课程设置表 表一:七年级至九年级课程设置表

表二:地方课程安排:每学年课时总数分配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 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 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七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第二,劳动技术在七至八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总课时100课时。 第三,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课堂与课余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共60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80课时。总课时140课时。 5、地方课程 根据规定和安排,在七至九年级开设六门地方课程,包括写字、预防 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等。其中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在学校的机动时间内完成。在七至八年级开设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七年级开设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9课时,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9课时。同时,在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5天授课制。小学每天6课时,上午4节,下午2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0节,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第二节后可增加一节活动课。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7课时,上午4节,下午3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5节。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二、部分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3--9年级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加强指导,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很据实际,机动安排,保证每学期一周,不在课表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1-6年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一节(3—4年级有富余课时可多安排一节地方课程),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安排2节。 三、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一):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

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新教基…2011?7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各地、州、市教育局: (新教基…2007?《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50号)实施以来,对加强双语教育管理、规范双语教育行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各地和学校在试行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要求,我厅对《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已经2011年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双语教育、进行双语教育评估的基本依据,各地和学校要认真执行。 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做好模式选择工作。 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课程,教师应当主要使用汉语讲授;个别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解释。 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新教基…2007?50号)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汉语和母语水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民汉兼通”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 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模式1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1。 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模式2课程设置方案见附件2。 三、课程设置说明 (一)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

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2.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价规则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条实验室评估工作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四条评估工作力求精简、高效,重点对实验室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为主。主要指标为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见附1)。 第五条所有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两年以上的实验室原则上都应参加五年一次的评估,通过验收但开放运行未达两年的实验室可自愿向教育部提交评估申请并参加评估。每年评估一至两个学科(领域)的实验室。 第六条实验室评估工作由教育部科技司负责组织与实施。 第二章职责 第七条教育部主要职责:组织制订评估规则和指标体系,确定评估任务,制订评估方案,接受评估申请,组织专家评估,发布评估报告,公布评估结果。 第八条实验室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指导评估工作,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工作,审核和汇总评估申请材料。

第九条依托单位的主要职责:做好评估准备工作;审核评估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承担材料失实的连带责任;为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十条参评实验室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不以任何方式影响评估的真实性。 第三章评估的程序 第十一条每年4月1日前,教育部确定当年参加评估的实验室名单,并通知实验室主管部门、依托单位。 第十二条实验室依托单位或主管部门在实验室评估名单下达后两个月内,向教育部提交经审核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格式见附2)。 第十三条教育部按照当年的评估方案,组织专家评估,评估包括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两个阶段,评估专家由学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 第四章现场评估 第十四条现场评估按研究方向相近的原则将实验室分成若干组,专家组到现场对实验室进行考察。同一组实验室的现场评估原则上由同一批专家完成。现场评估在申请截止之日起两个月内完成。 第十五条现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实验室的运行状况,检查与核实实验室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第十六条现场评估由专家组主持,主要内容包括:专家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考察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核实科研成果和开放情况、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抽查实验记录、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等。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1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2

中小学双语阅读考级实施方案

中小学双语阅读考级实施方案 各初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着力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必备的阅读能力,提升多元的综合素养,进而推动校园阅读工作提质增效,夯实教育质量的坚实基础,经研究,拟从2019年秋学期入学时开始,组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母语课外阅读书面考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语文教师均需参加阅读考级活动。 二、考级内容。考级内容为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县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幼儿)母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试行稿)>的通知》(建教发〔2019〕17号)中的初中学生、小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一般为相应上一学期规定的选读书目),采取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书面检测方式,考题分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述)等题型。 三、组织形式。师生阅读考级按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分学期由县局统一组织,具体工作由教育督导室牵头,会同教研室、初教科、中教科等科室共同组织实施。阅读考级工作每年组织2次,分别为每学年秋学期和春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份,教师阅读考查采用“师生同考”等方式进行实施。 四、等级设置。学生阅读考级分年级设置五个星级(小学考级总分为120分,初中考级总分为150分),以考查及格分为星级认定底线要求,在获及格分以上的人员中各取20%的比例,由低分到高分段依次认定为一星至五星五个星级。

五、结果运用。学生母语课外阅读考级成绩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档案,并作为学期评定各种奖项的重要依据。教师阅读考查结果以10%以上的权重纳入到教学实绩评定中,各学校应给予成绩较好的教师适当奖励。学校阅读星级考查结果以学生和教师成绩比例系数为参照,作为学校阅读工作单项奖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上通知,希即贯彻落实。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2.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计划方案1

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 一、重要意义;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 二、工作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以及英吉沙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双语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的学生,是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思路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加强落实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

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努力使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三、组织领导;组长:吾热依木江·库尔班(校长);负 责监督检查 萨乌尔·胡达拜尔地(书记);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副组长:妮萨古丽·夏斯依提(副校长)负责宣传检查 工作 热比古丽·孜比布拉 (副书记) 负责督导检查 阿尔子古丽·艾热提负责宣传上报信息 米娜瓦尔·麦麦提敏负责双语档案 阿米娜·艾买提负责教师信息 1、小组成员要做好组长和副组长安排的任务,要帮助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力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同时要做好学校的参谋,发现问题要及时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2、建立督查制度。以“校长督查教务室;教务室督查教研组;教研组督查教师”为主线,层层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完整word版)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教育厅制订下发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一、高中新课程设置原则 1、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从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出发,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选择,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稳妥推进,合理设置,注重知识衔接,加强宏观调

控。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合理设置新课程,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调整,通过实践摸索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课程设置最佳方案。 3、规范有序、因校制宜、积极探索、确保质量。为保障课改能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原则和要求,使每个学生修满必学学分;保证国家选修i课程的开出,保证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22个选修i学分。 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开发、研制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切合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对稳定,有学校特色的选修ii课程,最终实现每位高中教师都能开出具有较高质量的选修ii课程,确保每一个学生修习不少于6个选修ii学分。 ⑶采取必修课和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在编排好的学校课程基础上自由选择。在高一学年以行政班教学为主,一年后根据学生修习倾向的需求,适当进行行政班的调整,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

附件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 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

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双语课程建设计划的实施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百门双语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试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为此,学校制订“百门双语课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1月发文)和《大连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工校发[2006]48号)相关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努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探索体验教学方式,培养师生教学兴趣。通过“百门双语课程”建设,力争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加强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建设计划与目标 1. 建设数量:100门左右。 2. 建设期限:2007—2009年。 3. 建设标准:本着稳步推进、注重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划分三个标准等级(见下表)。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外语水平、课程性质和学生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等级标准进行建设。

4. 实施的范围:要求全校每个专业必须安排不低于2门的双语课程,其中计算机和软件类专业、生物和化学类专业、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法学类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类专业必须建设3门或3门以上的双语课程,外语强化专业的双语课程不得低于5门。同时,鼓励院系进行专业系列双语课程建设。 三、建设内容 1.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聘请海外归国教师担任双语课程负责人,组建双语教学团队,保证双语教学质量。扩大国际交流,努力创造条件直接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培训方式,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 2.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提倡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原版教材。同时要在吸纳和整合优秀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教材建设模式,建设符合我校及国内高校教学需要的优质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也可采取学校统一订购,学生借阅,课程结束统一收回等方式解决教材价格贵的问题。 3. 教学方式:按照双语教学课程不同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同一门课程分别采取中文授课、双语授课等多种形式,由学生自由选学。凡是立项的双语课程,均应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 4. 教学文件:立项的双语课程应严格执行课程规范的要求,教学文件齐全。有完整的反映课程内容的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含外文版)和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教学进程表(含外文版)。 四、激励政策 1. 设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凡是批准立项建设的双语课程,学校将投入3000~5000元/门的建设经费,以资助不同级别的双语课程建设。此专项经费资助教师用于外国原版教材的购置、相关教学资料的建设以及双语教学法的研究等。编写双语教材可另行申请教材出版基。对于双语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有关要求(精)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有关要求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是实验室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根据实验室验收申请书的内容,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队伍情况、建设经费使用情况及依托单位的配套及支撑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现场检查,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目标、水平、可持续发展、实验条件、科研及人才培养能力、重大成果、建设经费使用和仪器配套以及学术委员会组成、开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提纲见附件一)。 通过验收后,教育部发文批准实验室挂牌,正式开放运行。为规范验收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实验室验收工作采取会议验收的形式,由实验室依托单位申请,我司统一组织部署,实验室具体安排。实验室提出验收申请时需同时向我司提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实验室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简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专家组建议名单》电子版(电子版文件见附件二、三、四)。验收会参会人员应包括验收专家组、依托单位主管部门领导、依托高校领导、实验室主要成员(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必须参加)。 2.教育部科技司根据实验室提出的建议验收时间确定最终的验收时间,并向验收专家组出具邀请函。各有关实验室负责具体会务安排及参会专家的联系工作。会议资料至少

应包括:《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附实验室论证的专家论证意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实验室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简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专家组名单(附件五)、现场汇报PPT打印版、验收专家组意见提纲,此外还可向专家提供实验室典型成果、奖励、论文、实验室规章制度等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相关支撑材料。验收会的开支由实验室负责筹措。 3.验收会由专题汇报、专家提问答辩、实验室现场考察、专家组形成验收意见等环节构成。建议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为:专题汇报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包括实验室建设成果汇报及若干学术报告,总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专家答辩及座谈60分钟;实验室现场考察30分钟;专家组形成验收专家组意见及反馈30分钟。 4.验收专家组的形成及资格要求: 验收专家组的形成采取上下结合的形式产生。首先由实验室推荐至少12名本领域高层次、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家组候选人。我司从中选择7位(包括组长)组成验收专家组; 本校专家及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成员需回避,不得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 建议专家组中应包括若干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专家,包括3-4名具有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