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
金融工作中职务犯罪及预防

2、涉案金额都比较大
金融机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这一特点大家也非常清 楚,因为早年发生在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工商银行南 海支行的案件所涉及的金额都非常巨大。我所参考的 100多宗案件,案值普遍是上百万、上千万的,这些案 件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案件除了直接给国家造成损失外,更可能因这些 职务犯罪引发金融机构的呆坏账,造成更大的损失。 可以认为,我国金融机构上世纪80、90年代所形成2-3 万亿呆坏账,相当多同职务犯罪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现在这些银行大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上市,一旦再发 生相同的案件,除了给国家造成损失外,也可能给广 大公众造成直接的损失。
2.消极腐朽思想严重
极少数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低,有赌博的嗜 好,甚至长期沉迷于赌博,易受消极腐败思想的侵 蚀和影响,贪婪欲望膨胀。在金融队伍中,极少数 员工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 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 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 公然走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等犯罪道路。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极少数基层员工赌博是基 层金融机构职务犯罪的主要诱因。
3、什么是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4、什么是从事公务?
从事公务是指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履行组织、领导、 监督、管理等职责。主要表现为与职权相联系 的公共事务以及监督管理国有财产的职务活动。 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国有公司 的董事、经理、监事、会计、出纳人员等管理、 监督国有财产等活动。 不具有职权内容的劳务活动、技术服务工作, 如售货员、售票员等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不认为 是公务。
职务犯罪有哪些特点 职务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and making quick decisions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modern enterprise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职务犯罪有哪些特点职务犯罪的危害有哪些特点:贪污受贿多;涉及领域广;亿元案迭出;作案智能化。
危害:1、动摇国家政权的根基;2、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危害国家政权的法治基础;3、职务犯罪对政府现代化运作形成阻碍;4、破坏市场经济及其发展。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
如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
而在了解职务犯罪之前需要先搞清楚职务犯罪有哪些特点,下文中就来为你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吧。
一、职务犯罪有哪些特点职务犯罪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动机的伪装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时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想斗争,年龄越大,职权越高贸然行事的就越少。
他们既想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索取非法利益或侵占公共财物,以满足自己的非法占有欲,但又希望不被别人发现以保持其现有地位的巩固,在这种思想动机下,他们就千方百计的打扮自己,给自己的犯罪行为套上一副假面具,正是由于这种伪装性所以他们很容易麻痹一些领导和群众,从而看不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在其“先进”、“立功”的假面具的掩盖下,在广大干部群众一时认不清的伪装下,他们便有恃无恐,胆大妄为,不断强化其犯罪动机,毫无顾忌地进行职务犯罪活动。
(二)、谋略上的“合法性”他们企图利用法制不健全或政策不够稳定的空子,打着合法的旗号以合法的身份进行非法活动,企图既进行了职务犯罪又能障人耳目,以达到不受法律追究的目的,所以他们往往采取“领导批准”、“业务需要”、“搞活经济”、“招商引资”等合法的形式,巧立名目,化公为私,这种犯罪形式,在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探析及预防建议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探析及预防建议去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指导地方检察院一举查处了一起职务犯罪窝案、串案。
该案中嫌疑人的犯罪特点、原因等具有一般性和全局性意义,对此作一分析,期望能起到警示作用。
一、犯罪特点:1、犯罪嫌疑人年纪轻、学历高。
在查处的这批案件中,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的34岁,呈低龄化趋势。
这些嫌疑人的学历除一人系大专学历外,其余人的学历均是全日制本科以上。
年纪轻、学历高是本案的显著特点,在近年来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犯罪嫌疑人都是业务骨干,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
该窝案串案的嫌疑人在单位中都担任一定职务,或主管某项重要工作,既有所、处、局负责人,也有一般工作人员,均系所在单位、部门的业务骨干。
3、受贿数额巨大。
近几年查处的贪污贿赂案件,涉案数在十万元以下的居多,而该案中,除一人犯罪数额在十万元以下外,其他人的涉案数额都在十万元以上,其中三人涉案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
4、受贿方式多样化,一次性受贿数额越来越大。
以前受贿人受贿的对象以现金和购物卡居多,而现在发展到信用卡、银行借记卡、房产、股份等多种方式,受贿数额也从一次几百元、几千元上升到一次上万元甚至是十万元。
这也是近年来受贿案的一种趋势,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5、结伙犯罪。
在以往的受贿案件中,行贿和受贿行为多是暗中进行,行贿方与受贿方单线联系。
但在该窝案、串案中,由于嫌疑人在同一系统工作,在同一事项的决策过程中,互有联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而互相关照,结伙犯罪。
6、多头行贿,多头受贿。
在审批同一事项过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
为疏通每个环节,行贿人多头行贿,不同的受贿人因同一事项多头受贿。
如一行贿人为了一件事先后向三人一次行贿共计20万元。
二、犯罪原因:(一)主观原因1、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
本窝案、串案中的涉案嫌疑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可以称得上是业务上的好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不注重学习,特别是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挫折,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职务犯罪有哪些特征

职务犯罪有哪些特征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知⼈知⾯不知⼼,有时候我们容易被⼈的外表所迷惑,根据⼈的外表来判断这个⼈的好与坏这是⼀种肤浅的判断⽅式,就例如有些⾼管利⽤职务来进⾏犯罪活动,不被⼈所知,那么职务犯罪有哪些特征?就这个问题店铺⼩编整理了⼀下内容为您解疑答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务犯罪有哪些特征职务犯罪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个⽅⾯:(⼀)犯罪动机的伪装性国家⼯作⼈员利⽤职务进⾏犯罪活动时都要经过⼀系列复杂的思想⽃争,年龄越⼤,职权越⾼贸然⾏事的就越少。
他们既想利⽤职务或⼯作之便,索取⾮法利益或侵占公共财物,以满⾜⾃⼰的⾮法占有欲,但⼜希望不被别⼈发现以保持其现有地位的巩固,在这种思想动机下,他们就千⽅百计的打扮⾃⼰,给⾃⼰的犯罪⾏为套上⼀副假⾯具,正是由于这种伪装性所以他们很容易⿇痹⼀些领导和群众,从⽽看不清他们的真实⾯⽬,在其“先进”、“⽴功”的假⾯具的掩盖下,在⼴⼤⼲部群众⼀时认不清的伪装下,他们便有恃⽆恐,胆⼤妄为,不断强化其犯罪动机,毫⽆顾忌地进⾏职务犯罪活动。
(⼆)谋略上的“合法性”他们企图利⽤法制不健全或政策不够稳定的空⼦,打着合法的旗号以合法的⾝份进⾏⾮法活动,企图既进⾏了职务犯罪⼜能障⼈⽿⽬,以达到不受法律追究的⽬的,所以他们往往采取“领导批准”、“业务需要”、“搞活经济”、“招商引资”等合法的形式,巧⽴名⽬,化公为私,这种犯罪形式,在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中表现的⽐较明显。
(三)占有上的贪婪性犯罪的意念产⽣后⼀旦付诸⾏动,想再收回很难的,特别是职务犯罪,趋向性决定了拿钱欲望越强,胃⼝越⼤,逐步使个⼈私款极剧膨胀起来,这从⼀些经济案件中可以充分反映出来,有些国家⼯作⼈员在经济犯罪⾏为上表现出极⼤的贪婪性,原有的法律震慑、⼼理压⼒会被侥幸⼼理所代替。
(四)对社会腐蚀危害性国家⼯作⼈员往往在作案前后会⽤职权和⾦钱去拉拢腐蚀有关领导和知情⼈员或者是⽤⼩恩⼩惠去拉拢有关⼈员,或者⽤⾦钱收买他们作为“⽤得着”的⼈,或者充当⿊恶势⼒保护伞扩⼤势⼒,或者请客送礼,拉有关领导到⿊恶势⼒盘踞的场所,娱乐消费腐蚀领导等等。
银行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摘要: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业务活动的安全性、合规性日益受到关注。
银行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银行职务犯罪的定义、主要类型、法律规定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打击银行职务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一、引言银行职务犯罪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犯国家、银行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银行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银行的声誉。
为了打击银行职务犯罪,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对这些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银行职务犯罪的定义银行职务犯罪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犯国家、银行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1. 贪污罪: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 受贿罪: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 滥用职权罪:银行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 玩忽职守罪:银行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5. 挪用资金罪:银行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三、银行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1. 贪污型犯罪:这类犯罪主要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 受贿型犯罪:这类犯罪主要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 滥用职权型犯罪:这类犯罪主要包括银行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关于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

建立廉洁自律机制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廉洁意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加强监督制约,防止权力滥用 加强惩治力度,严惩腐败行为
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员工自我监督意识 加强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加强执法力度和司法公正 加强技术监督:建立健全技术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安全和技术防范
用法律条款
加强法律监督, 确保办案公正、
透明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职务犯罪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享情报和资源 加强国际法律合作,共同制定打击职务犯罪的法律框架 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职务犯罪
提高侦查技术水平
利用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进行 数据分析和预测
加强网络监控和 信息安全防护, 防止数据泄露和 网络攻击
职务犯罪的分类
贪污受贿罪:利用职务之便,非 法占有公共财物
滥用职权罪:超越职权范围,违 法行使职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挪用公款罪:利用职务之便,挪 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玩忽职守罪:严重不负责任,不 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
职务犯罪的特点
主体特定:国家工作人员或受 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
行为违法:利用职务之便,违 反法律规定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舆论监督的定义和作用 舆论监督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重要性 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如加强媒体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等 案例分析:舆论监督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实际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职务犯罪的概念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谋取 私利,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包括哪些

Actually it is just in an idea when feel oneself can achieve and cannot achiev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包括哪些导读:1、、犯罪动机的伪装性。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时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想斗争,年龄越大,职权越高贸然行事的就越少。
2、、谋略上的“合法性”,他们企图利用法制不健全或政策不够稳定的空子,打着合法的旗号以合法的身份进行非法活动,企图既进行了职务犯罪又能障人耳目。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
如何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
作为一种腐败形式,职务犯罪也有自己的特征,那究竟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包括哪些呢?现在,就让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包括哪些职务犯罪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动机的伪装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活动时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思想斗争,年龄越大,职权越高贸然行事的就越少。
他们既想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索取非法利益或侵占公共财物,以满足自己的非法占有欲,但又希望不被别人发现以保持其现有地位的巩固,在这种思想动机下,他们就千方百计的打扮自己,给自己的犯罪行为套上一副假面具,正是由于这种伪装性所以他们很容易麻痹一些领导和群众,从而看不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在其“先进”、“立功”的假面具的掩盖下,在广大干部群众一时认不清的伪装下,他们便有恃无恐,胆大妄为,不断强化其犯罪动机,毫无顾忌地进行职务犯罪活动。
(二)、谋略上的“合法性”他们企图利用法制不健全或政策不够稳定的空子,打着合法的旗号以合法的身份进行非法活动,企图既进行了职务犯罪又能障人耳目,以达到不受法律追究的目的,所以他们往往采取“领导批准”、“业务需要”、“搞活经济”、“招商引资”等合法的形式,巧立名目,化公为私,这种犯罪形式,在贪污犯罪和受贿犯罪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试论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举措

试论银行抵债资产处置环节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举措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政策、市场及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过去银行体制和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资产,从而接受了一定的抵债资产。
抵债资产的特殊性加之处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准确掌握的情况,极易引发银行工作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的职务犯罪。
2009年在某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环节就查处了4起员工受贿案件,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环节职务犯罪的易发性和多发性规律,值得认真研究、探讨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防范。
一、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环节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态势严峻近几年,银行业员工收受贿赂案件总体呈上升态势,这类案件主要发生在集中采购和抵债资产处置环节,其中又以后者占比较高。
2009年,在某银行立案查处的6起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案件中,发生在不良资产处置环节就有4起,占66.67%。
(二)犯罪主体身份集中受贿犯罪主体多为银行基层行资产处置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
2009年,在某银行查处的受贿案件4名受贿人员中,3人属一级支行不良资产处置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另1人属与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有关联的业务骨干。
且在案发时,已有3人离开了不良资产处置岗位,属陈案新发。
(三)作案手法隐蔽在抵债资产处置环节受贿犯罪案件中,受贿犯罪主体与行贿或索贿客户单位存在工作上的长期合作关系,彼此私交较好,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其受贿或索贿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且这些人业务比较精通,平时表现较好,无明显或异常的行为表现,银行在日常管理和排查中难以发现。
(四)受贿数额大、时间跨度长2009年,在某银行立案查处的4起不良资产处置受贿案件中,收受贿赂数额最多累计人民币34.6万元,最少的也有人民币7.08万元。
有的受贿主体受贿犯罪时间长达10年,尽管每次收受金钱数额不大,但累计起来却是不小的数字。
(五)内外勾结共同作案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与关系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相互利用,甚至勾结抵债资产所在地政府或法律机关和中介机构工作人员,暗箱操作违规处置,从中谋取私利,以收受贿赂获取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0- 银行从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
课后测试
单选题
1、职务犯罪的特点不包含( )( 20 分)
? A
犯罪主体基层化
? B
犯罪手段隐蔽化
? C
犯罪危害严重化
? D
犯罪行为跨国化
正确答案 :D
多选题
1、银行员工因为有( )的权力,对其管理的
资金会进行非法侵占或挪用( 20 分)
A
动用资金
B
审批贷款
C
发放贷款
D
拆借资金
正确答案 :A B C
2、职务犯罪年轻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20 分)
A
工作经验少
B
-
--
自律能力差
-
--
C
防范意识低
D
腐朽思想侵蚀
正确答案 :A B C
3、职务犯罪手段的特点主要包括( )( 20 分)
A
隐蔽性
B
专业性
C
复杂性
D
间接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职务犯罪案件多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为主( )( 20
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