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

材料化学毕业论文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萃取氨基酸研究专业:材料化学摘要目前 ,对离子液体用于萃取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都限制了离子液体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但是 ,离子液体的出现给传统的分离科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除此之外,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性质 ,使其在有机物萃取分离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的目标是设计和合成出更多的粘度低、高效、专一性好的离子液体 ,以便满足各种分离的需要;并且从离子液体结构性能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得出整套的物性和结构方面的参数 ,如综合毒性数据、热力学数据及动力学数据等[2,3]。

离子液体作为环境友好型溶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离子液体从水溶液萃取有机物最大的困难在于离子液体的流失,无论离子液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多小,萃取过程都会造成一部分离子液体进入到水相中。

由于离子液体的高昂价格及其对环境的未知毒性使萃取过程目前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

但应用离子液体对某些有机物的高萃取性,用其富集环境中的有机物用于分析化学则可以肯定的说前景是乐观的[6-7]。

氨基酸的萃取分离是目前氨基酸生产环节的难题之一。

故,本项目拟制备羟基功能化的离子液体,增强氨基酸和离子液体之间的亲和力,提高离子液体对氨基酸的萃取富集能力。

关键词:离子液体萃取氨基酸烷基咪唑ABSTRACTAt present, ionic liquids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these are limi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ionic liquids to the traditional separation of science into a new and opened up a new areas of research.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ionic liquids to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organic extraction separation of areas. The future goal is to design and synthesize lesser viscosity, high efficiency, good specificity ofionic liquid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a variety of separation;and from the ionic liquid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in-depth study, obtained the whole se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comprehensive toxicity data, thermodynamic data and kinetic data.Ionic liquids a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v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 difficul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 in extraction of organic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is their loss in water.No matter the solubility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water more small, extraction process can create part of ionic liquid into the water phase, due to the high price of ionic liquids and its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unknown toxicity makes the extraction process can not be large-scal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But the application of ionic liquids for some organic high extraction, and use from the enriched environment of organic matter for the analysis of chemical,you can say the outlook is optimistic.The amino acid extraction separation is on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amino acid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refore, this project was to prepare hydroxyl function of ionic liquids ionic liquid, to enhance the affinity between the amino acids and the ionic liquid to improve the ionic liquid extraction enrichment capability of amino acids.Key words:Ionic liquids、Extraction、amino acid、alkyl imidazole目录摘要 (2)1引言 (4)1.1 概论 (4)1.2 离子液体的种类 (6)1.3 离子液体的特性 (6)1.4 离子液体在萃取方面的应用 (7)1.5 离子液体化学的科学问题 (8)1.6 研究的展望 (9)2 实验部分 (10)2.1 试验材料 (10)2.1.1 主要实验仪器和测试设备 (10)2.1.2 化学试剂与药品 (11)2.2 实验原理 (11)2.3 实验方法 (12)2.3.1 离子液体1-丁基-3-(1-己醇基)-咪唑盐合成 (12)2.3.2 萃取过程 (1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4)3.1 结构表征 (14)3.1.1产物的1H—NMR分析 (14)3.1.2 产物的FT—IR分析 (16)3.2结果与讨论: (17)3.2.1 pH的影响 (17)3.2.2 萃取时间的影响: (17)3.2.3 离子液体阴离子类型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18)3.2.4 水相体积与离子液体相体积比对萃取的影响 (19)3.3 与文献方法比较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1引言1.1 概论离子液体是指主要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或有机阴离子构成、并在100℃下呈液态的熔盐体系[1]。

材料化学论文《聚碳酸酯》

材料化学论文《聚碳酸酯》

其他应用:
• 其他的还有:用于包装领域;用于光盘的基础材料;用于光学透镜领 域;用于电子电器领域等。 •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倔起,由光学级聚碳酸酯制成的光盘作为新 一代音像信息存储介质,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迅猛发展。聚碳酸酯以其 优良的性能特点因而成为世界光盘制造业的主要原料。目前世界光盘 制造业所耗聚碳酸酯量已超过聚碳酸酯整体消费量的20%,其年均增 长速度超过10%。我国光盘产量增长迅速,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 的数字,2002年全国共有光盘生产线748条,年耗光学级聚碳酸酯约 8万吨,且全部进口。因而聚碳酸酯在光盘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是极 为广阔的。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也叫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常用缩写 PC。是一种强韧的热塑性树脂,通常是由双酚A 和光气生产的,并已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工业 化,90年代末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在是产 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其名称来源 于其内部的CO3基团。 其合成方法由最初的双酚A+光气法至今已演变了许 多,如今已发明出了用三光气代替光气的方法
聚碳酸酯的应用
• 聚碳酸酯的应用开 发是向高复合、高功 能、专用化、系列化 方向发展,目前已推 出了光盘、汽车、办 公设备、箱体、包装、 医药、照明、薄膜等 多种产品各自专用的 品级牌号。现在是产 量仅次于聚酰胺的第 二大工程塑料,所以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建材行业
• 聚碳酸 酯板材具 有良好的 透光性, 抗冲击性, 耐紫外线 辐射及其 制品的尺 寸稳定性 和良好的 成型加工 性能,使 其比建筑 业传统使 用的无机 玻璃具有 明显的技 术性能优 势
• 如动物实验表明,BPA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 能。研究发现全25umoFL时,体外培养的胎鼠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比 例显著增加,细胞活性随剂量增加而降低。多项动物实验的神经行为 学研究表明,围生期双酚A暴露会引起子代行为学改包括多动症、对 新环境的探索适应能力降低、痛觉反应改变及攻击性行为等。大鼠围 生期摄入BPA,其子代成熟后用孔板和迷宫测试,发现雄性和雌性的 行为分别受到不同影响:雄鼠的索动力和躁动感减退,雌鼠的运动活力 和探索动力减弱,可见环境雌激素还可影响哺乳动物行为和精神运动 等。妊娠期和哺乳期母鼠给予40m留k留dBPA,可使子代雄性鼠自卫 行为加,性潜伏期延长,性交次数减少;子代雌鼠性动机和接受性交行 ; 为增加。 • 体外研究发现双酚A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促使人类子宫内膜癌细胞 和MCF一7细胞[70]上的孕酮受体水平升高

材料化学论文范文

材料化学论文范文

材料化学论文范文材料化学论文范文材料化学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开设的一个专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材料化学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材料化学论文范文篇一浅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学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等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水平,对于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付诸于实践。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材料化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材料化学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人口的增长,各种功能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对加速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从事新材料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专门人才还相当匮乏,远不能满足农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合理的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坚持“结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大方向和工科院校在材料领域的人才需要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的原则,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美体等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及材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材料设计、开发、检验等基本技能,能在材料、化工及相关的领域从事新型材料研制、质量检验、产品开发、教学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在材料化学专业培养计划中,借鉴其他重点大学材料化学相关专业的成功经验,以材料化学技术为主线,以材料工程为背景,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探索适合材料化学专业产业创新人才计划的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功能材料化学论文

功能材料化学论文

功能材料论文论文题目:热双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班级:材料化学121学号:1208110046学生姓名:焦慧指导教师:黄英老师2015年6月6日贵州大学论文(设计)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第3 页贵州大学论文(设计)第I 页目录摘要 (Ⅱ)Abstract (Ⅱ)第1章引言 (1)第2章热双金属的发展现状 (1)2.1发展状况 (1)2.2分类及应用 (1)2.2.1通用型 (2)2.2.2高温型 (2)2.2.3低温型 (2)2.2.4高灵敏度型 (2)2.2.5电阻型 (2)2.2.6特殊型 (2)2.2.7耐腐蚀型 (2)第三章热双金属的工作原理 (2)第4章热双金属的制备技术 (3)4..1 熔合法 (4)4..2 双浇法 (4)4.3 热轧复合法 (4)4.4 爆炸复合法 (4)4.5 真空扩散法 (4)4.6化学复合双金属簇 (4)4.7 可控气氛复合 (4)4.7.3退火处理 (5)第5章应用前景 (5)5.1 “Bloom”装置 (6)5.2热双金属层保护的玻璃盒子 (6)5.3热双金属式系统 (6)5.4蚱蜢式构造呼吸墙壁 (7)第6章结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9)热双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摘要本文对热双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热双金属材料当受到温度变化时,将使材料的曲率改变。

此曲率随温度而变化(温曲率)是各种热双金属的基本性能。

因其这一特性,它作为调节控制、检测与保护元器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它具有良好的控温性能,在未来的建筑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热双金属,发展现状,工作原理,制备技术,应用前景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rmal bimetal material, working princip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wer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Thermal bimetal material when subjected to temperature changes will make the curvature of the material change. The rate of change with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and curvature) is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thermal bimetal. As a result of its characteristics, it is used in various fields as regulation control, detection and protection components.. In addition, it has good temperature control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field also has a huge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Hot bimetallic, development status, working princip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spect第1章引言热双金属材料一般是用两层或多层具有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复合组成条片或薄板形状的复合材料,属于功能材料的范畴。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6,7-二甲氧基喹唑啉-4-酮的合成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年级: 2007级专业: 材料化学姓名: 崔玉祥20073064 学号:指导教师: 井立强,张华2011年 5 月 20 日摘要喹唑啉类化合物在药物和农药领域具有多种优良的生物和生理活性,其合成方法是目前药物和农药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着重从构筑喹唑啉母环骨架的角度出发,按成环原料种类对喹唑啉环的构筑和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同时对喹唑啉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抗疟、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的生物活性进行了介绍。

以 4 ,5- 二甲氧基-2-氨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与醋酸甲脒一步成环反应合成新型癌药物吉非替尼中间体 6 ,7 -二甲氧基喹唑啉- 4 -酮,改进了工艺,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最适宜反应条件,在优化条件下,总收率为 89%。

关键词6,7-二甲氧基喹唑林-4-酮;4 ,5- 二甲氧基-2-氨基苯甲酸;醋酸甲脒抗IAbstractQuinazolines have shown many excelle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both in the areas of medicine andpesticide. Their synthetic methods are important topics of pharmaceutical and pesticidal researches at present. The progress of synthetic methods of quinazolines has been reviewed from the point of building the ring skeleton and basedon the types of raw materials. At the same time,the biologicalactivities of quinazolines such as the anti-tumor,anti-malarial,antibacterial,antiviraland so on have been introduced.The new cancer drugs 6,7-thiazole quinoline dimethyl oxygen radicals benzopyrazine-4-ketones i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with acetic acid armour based on the raw material of 4,5-dimethyl oxygen radicals-2-amino acid. The synthetic process is improved, and inspected the various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target product yield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reaction were determined with an overall yield of 89%.Keywords6,7 -dimethoxy quinazoline -4-ketone;4,5 -dimethoxy -2-aminobenzoic acid;Anti-formamidine acetateII目录要 ................................................................. ...................................................... I 摘Abstract ........................................................... . (II)第1章前言...................................................................... (1)1.1、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 1.2、几种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合环方法 (1)1.2.1 从邻氨基苯甲酸出发合环方法 (1)1.2.1.1 与甲酰胺反应合环 (1)1.2.1.2 与硫代乙酰胺反应合环 (2)1.2.1.3 与醋酸甲脒反应合环 (2)1.2.1.4 与酸酐或者酰氯反应合环 (3)1.2.1.5 与 NaOCN / KOCN 反应合环 (3)1.2.1.6 与硫氰或硫氰盐反应合环 (4)1.2.1.7 与醋酸铵和原酸酯反应合环 (4)1. 2 .2 从邻氨基苯甲酰胺出发 (5)1.2.2.1 与醛类反应合环 ......................................................................51.2.2.2 与原甲酸酯和苯胺反应合环 (5)1.2.2.3 与乙二酸二乙酯反应合环 (5)1.2.2.4 与 2-羰基戊二酸反应合环 (6)1.2. 3 从邻氨基苯甲腈出发 ..................................................................... .. 61.2.3.1 与氯甲脒盐酸盐反应合环 (6)1.2.3.2 与氨基或氰基胍或胍反应合环 (6)1.2.3.3 与腈反应合环 ..................................................................... .. (7)1.2.3.4 与甲酰胺反应合环 (7)1.2. 4 从邻氨基苯甲酸酯出发 (7)1.2.4.1 与胍或盐酸胍成环反应 (7)1.2.4.2 与甲脒的盐反应闭环 (8)1.2.4.3 与异硫氰反应合环 (8)1.2.5 其它闭环方法...................................................................... .. (8)1.2.5.1 邻卤苯甲腈与胍盐合环 (8)1.2.5.2 串连aza-Wittig 反应合成 (9)1.2.5.3 邻酰胺取代苯甲酰胺合环 (9)1.3喹唑啉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101.4小结 ..................................................................... ...................................... 10 第2章实验部分 ..................................................................... . (11)2.1实验目的 ..................................................................... .. (11)2.2 实验试剂 ..................................................................... . (11)2.3 实验仪器 ..................................................................... . (11)2.4 实验内容 ..................................................................... (12)2.4.1. 6,7-二甲氧基喹唑啉-4-酮的制备 (12)2.4.2 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第3章结果与讨论 ..................................................................... .. (15)3.1 6,7-二甲氧基喹唑啉-4-酮合成条件讨论 (15)3.2 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与结构确定 (15)结论 ..................................................................... ............................................... 19 参考文献 ..................................................................... ........................................... 20 致谢 ..................................................................... .. (24)6,7-二甲氧基喹唑啉-4-酮的合成第1章前言1.1、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年来,喹唑啉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所以在农药和医药上都应用广泛,尤其是4-氨基喹唑啉类衍生物更是成为化学界和生物学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化学与材料论文

化学与材料论文

化学与材料论文
化学与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与材料的相关研究领域入手,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首先,化学在材料制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出各
种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比如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建筑、医药、电子、能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推动着这些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其次,化学在材料改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结构调控等,可以使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比如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这些改性后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另外,材料在化学储能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都是基于化学原理和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储能技术。

这些储能技术的发展,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化学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绿色合成、循环
利用等化学方法,可以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推动材料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化学与材料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与材料的研究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共同推动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

材料化学论文3000字_材料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材料化学论文3000字_材料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材料化学论文3000字_材料化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材料化学论文3000字(一):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化学污染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摘要:室内装修材料造成的化学污染一直是装修过程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装饰材料不仅会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本文主要研究建筑室内装饰材料产生的化学污染,氨、苯、氡和甲醛是建筑室内装修产生的主要有害物质,隐藏在各种建筑材料中。

针对这些化学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建筑装修;室内装修;室内污染1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开始吃和穿保暖的衣服到关注生活质量,人们对住房、食物和衣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需要长期生活的地方,家需要舒适和美丽,所以现在室内装饰行业很流行,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用于装饰。

除了美观,还应该注意室内装饰的安全性。

许多材料会产生化学污染,这是疾病的来源之一。

因此,有必要对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采取预防措施。

2建筑装修工程施工过程的特点建筑装饰的施工过程是美化建筑、增加功能的过程,施工前,将根据不同业主的不同要求设计具体的方案图纸。

不同的材料不仅价格不同,而且视觉效果和功能也不同。

装修中使用最多的油漆和木板都经过不同程度的化学处理,所以会有不同含量的化学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室内装修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施工过程中大量的灰尘无法从室内排出,这也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施工空间有限,往往会出现平行交叉施工,这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造成许多不安全因素。

对于施工队伍来说,为了保证自身和业主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具备优良的施工工艺,同时尽量减少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

3建筑室内装修材料中主要化学污染危害3.1氨气的危害与污染氨气进入人的皮肤或呼吸道会导致中毒,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如果空气中有更多的氨氣,人们会通过眼睛和鼻子感觉到。

轻度氨中毒可引起充血、皮炎、支气管炎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等症状。

人尿中有氨,它没有颜色,但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材料化学基础论文

材料化学基础论文

非金属材料概述摘要: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石,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将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材料行业的整体飞跃。

本文阐述了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介绍了它们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它们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水泥。

非金属材料一般是指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

陶瓷是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获得的第一种经化学变化而制成的产品,它的出现比金属材料早得多,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名称与含义也几经变迁。

早期,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瓷是指以各种粘土为主要原料,成型后在高温窑炉中烧成的制品;硅酸盐材料曾是这一材料科学的分支的另一名称,它包括陶瓷器、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

在近代,陶瓷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同义词,不仅包括传统的陶瓷,还包括了硅酸盐材料和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新型材料。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中,陶瓷、水泥等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陶瓷材料1.1陶瓷材料的性能所谓陶瓷材料是指以天然硅酸盐(粘土、石英、长石等)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氮化物、氧化物、碳化物等)为原料,经过粉制、配料、成型、高温烧结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工业陶瓷可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

普通陶瓷用于工艺品、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

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物理或化学性能,主要用于高温、机械、电子、航天、航空、医疗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强度高、硬度高、化学和热稳定性好,且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由于陶瓷的键和特点,陶瓷材料还具有绝缘、绝热的性能。

但陶瓷的最大缺点是塑性很差,可以认为多数陶瓷材料在常温下没有塑性,因此,陶瓷材料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增韧’’。

1.2陶瓷材料的化学组成大多数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都是由石英、粘土、长石三部分组成的,只是各组分的含量及加工工艺不同,因而其用途和性能各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




论文题目:氧化钇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班级:08化学教育
姓名:武传龙
氧化钇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
摘要:Y2O3为立方结构,熔点高,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好,光学透明性范围较宽,声子能量低,易实现稀土离子的掺杂。

Y2O3透明陶瓷在高温窗口,红外头罩,发光介质(闪烁、激光和上转换发光)及半导体行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有些已获得实际应用。

结合研究结果,本文重点介绍 Y2O3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综合评述 Y2O3透明陶瓷在高压气体放电灯灯管、窗口材料、闪烁陶瓷、激光陶瓷、上转换发光等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并对国内Y2O3透明陶瓷的研发提出看法。

关键词:氧化钇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稀土掺杂综合评述
正文:
1、引言
氧化钇(Y2O3)透明陶瓷材是一种高性能的陶瓷材料。

它具有耐热、耐腐蚀、熔点高(2430℃),介电常数高等优良性能,且属于立方晶系,没有双折射现象,并且具有一般陶瓷所不具备的高顺磁性和荧光性质等,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温红外材料和电子材料[1]。

可以广泛用作光学元件,如高温光学窗口、激光红外窗口、红外发射器管壳等。

添加Nd、Yb、Ce、Ho等稀土元素后,Y2O3透明陶瓷还可以作为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1].
透明陶瓷的有透光性不仅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晶系等内在因素。

还与烧结体的组织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即烧结体内的微气孔、晶界散射、晶粒尺寸及其均匀度对陶瓷的透光有很大的影响,而烧结体的特
性不仅与粉体的性能有关,更与烧结工艺密不可分。

室温下,Y2O3为稳定的 c 型立方结构, 晶格常数为 1.060 nm, 空间群为 Th7。

每个单胞中包含 32个 Y3+和 48 个 O2–。

Y 离子格位存在两种不同的晶格环境,有 8 个高对称性的 S6(即 C3i)格位和 24 个低对称性的 C2格位。

两种不同 Y 格位的配位数均为 6。

Y2O3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特点是:
1) 熔点高,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好,光学透明性范围较宽(0.23~8.0μm);
2) 在 1 050 nm 处,其折射率高达 1.89,使其具有 80%以上的理论透过率;
3) Y2O3具有足以容纳大多数三价稀土离子发射能级的、较大的导带到价带的带隙,可以通过稀土离子的掺杂,实现发光性能的有效裁剪,从而实现其应用的多功能化;
4) 声子能量低,其最大声子截止频率大约为550 cm–1,低的声子能量可以抑制无辐射跃迁的几率,提高辐射跃迁的几率,从而提高发光量子效率;[2]
5) 热导率高,约为 13.6 W/(m·K),高的热导率对其作为固体激光介质材料极为重要。

[3]
上述特性使 Y2O3透明陶瓷在高温窗口、红外探测、发光介质、半导体行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结合研究结果,较为全面地总结 Y2O3透明陶瓷的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等相关进展,并对国内 Y2O3透明陶瓷
的研发提出看法。

2氧化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
一种氧化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室温下,将浓度为0.3mol/L-1.0mol/L的Y(NNO↓[3])↓[3](溶液与浓度为0.5mol/L-2.0mol/L的NH↓[4]HCO↓[3]溶液混合,同时加入(NH↓[4])↓[2]SO↓[4],(NH↓[4])↓[2]SO↓[4]的加入量为Y离子摩尔浓度的0.1-0.8倍,对混合溶液进行搅拌,上述混合过程中使用的滴定方式为反向滴定;B)将上述反应后的溶液陈化12-48小时;C)用去离子水清洗从上述溶液过滤得到的沉淀物,除去反应附产物NH↓[4]NO↓[3],再用无水乙醇清洗,除去沉淀物中的水分;D)将清洗后的沉淀物在60℃-120℃干燥24-48小时,得到前驱物粉体;[4] E)干燥前驱物粉体,然后对干燥后的前驱物粉体进行煅烧,煅烧温度为900℃-1000℃,保温时间为3小时;F)在煅烧后的粉体中添加质量百分比为0.1%-2.5%的LiF粉,然后在压强为100MPa-200MPa下模压成型,再在温度为1300℃-1500℃、压强为10MPa-50MPa、真空度10↑[-2]Pa-10↑[-3]Pa的环境下热压、然后退火,退火温度为1000℃-1250℃,之后在温度为1650℃-1750℃、压强为100MPa-200MPa下进行热等静压,得到最终的氧化钇透明陶瓷。

3 Y2O3透明陶瓷的应用研究
Y2O3因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并潜在开发,主要包括:弹的红外窗口和球罩、可见和红外透镜、高压气体放电灯、陶瓷闪烁体以及陶瓷激光器等领域。

2.1高压气体放电灯灯管
Y2O3具有立方相结构,光学性能各向同性,化学稳定性高,能耐金属钠蒸气和其他金属卤化物蒸气腐蚀,很早以来,人们就期望将其应用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领域。

文献[5]的 Yttalox 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然而由于其晶粒尺寸高达 100μm,使机械性能很差;且 ThO2具有放射性,限制了实际应用。

Wei[11]将 La2O3增强 Y2O3制成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灯管.虽然 La2O3掺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Y2O3透明陶瓷机械强度,然而其抗弯强度仍然不到 100 MPa,且降低了材料的热导率,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未广泛应用。

文献[6]报道的Y2O3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由于采用纳米粉体和相对较低的烧结温度(≈1750 ℃ ),晶粒尺寸较小,约为 2~5 μm,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如能实现低成本制备,在该领域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2 Y2O3透明陶瓷的上转换发光
Y2O3作为优异的发光材料基质,早已应用于灯用荧光粉及电致发光等领域。

研究[7]表明:Y2O3还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550cm–1),与目前上转换效率较高的 ZBLAN 玻璃(一种氟化物玻璃,其声子能量为 500 cm-1左右)相当。

2000 年,Kapoor 等[34]首次报道Y2O3:Er3+体系粉体在980nm LD激发下产生近红外到可见的上转换。

2001年 Silver 等[35]
进一步研究该体系粉体中 Yb3+的共掺杂、颗粒形貌和晶粒大小及温度等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2002 年,章健[8]尝试稀土掺杂氧化钇透明陶瓷的上转换发光研究:采用湿化学法合成稀土离子掺杂氧化钇纳米粉体,在氢气氛中、1 850 ℃保温 3 h,可以实现透明化;样品尺寸为φ 30mm×3mm的透明Y2O3陶瓷在可见光区透过率大于 80%;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透明Y2O3陶瓷在980nm LD激发下表现出良好的上转换
发光性能,在 420~680 nm 实现蓝色、绿色、橙色和红色等多个波长的上转换发射.
3 结语
从本质来看,Y2O3透明陶瓷的制备与其他特种陶瓷的并无太大差别,大多数特种陶瓷制备工艺都可以延用到透明陶瓷制备领域,然而透明陶瓷制备对工艺过程的每个环节均十分敏感,尤其粉体和烧结两个环节,对透明陶瓷的光学质量的影响最大。

目前,国外对 Y2O3粉体制备、成型、烧结工艺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使其成功应用于医学 CT、激光增益介质和窗口等领域。

相比较而言,国内对Y2O3的研究尚不充分,还需要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探索先进的 Y2O3粉体合成手段,尤其是批量合成手段,针对具体应用领域的需求,开发合适的成型工艺。

可以预见,由于 Y2O3所具有的多种优异性能,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必将有更多新的应用领域被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 马海霞,新型陶瓷激光器研究[D].上海:上海光学机械研究
所.2005.
[2] 王阅辉, 周济, 崔学民, 等.陶瓷技术在材料学上的进展 [J]. 无机材料学报, 2006, 21(3): 267-276.
[3] 张显,成来飞,张立同,等.[J].硅酸盐学报,2003,,3(2):209-211.
[4] 陈积阳.氧化钇-氧化钇及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上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5.
[5] 李龙土.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5,(05).
[6] 徐梅花.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研究及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7,(12).
[7] 李龙土.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研究新进展[J].建材发展导向2003,(05).
[8]时刻,黄英,廖梓.中国陶瓷. 2005,41(01)
[9] 张锐,高濂.微波烧结和常压烧结对Al2O3-ZrO2陶瓷磨损行为的影响.无机材料学报,2002,17(3):621~626.
[10] 孔德双,谷昌军,孔令仁.光催化功能陶瓷的研制[J].中国陶瓷,2008,(03).
[11] 董显林.功能陶瓷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