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传统文化,做好养生修行

合集下载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健康养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健康养生的方法和理念,这些方法和理念仍然在现代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饮食调理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食物不仅需要提供营养,还需要有药膳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味道和属性都有不同的功效。

例如,辣味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酸味可以收敛,甜味可以补充能量,咸味可以润肤。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治疗一些病症。

运动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运动都被视为养生功法。

例如,太极拳就是一种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拳术,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

另外,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平衡五脏六腑,还可以扶正祛邪,具有治疗功效。

现代医学也证实,适量的运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提高心肺功能。

草药保健中草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中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例如,黄芪可以提高免疫力,益气养血;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祛瘀止血。

通过吃草药或者泡草药水,可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现代研究发现,很多中草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

心理调节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心理调节的方法也非常受欢迎。

例如,冥想就是一种通过调节身心的方法,提高个人安全感和质量感。

中医认为,情绪不良会导致气血不畅、疾病滋生。

通过心理调节,可以改善情绪,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健康养生方法和理念始终为现代人所应用。

这些方法和理念都非常贴近生活,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养生保健是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为了保持健康和长寿,更是为了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中医养生理论是传统的保健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方法和习惯。

一、饮食调养的重要性中国人一直认为“食补优于药补”,饮食调养一直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养生饮食不但以有机结构、适口而进为要,还要符合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

例如,春季是木生之时,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帮助身体排毒;夏季是火旺之时,要避免热性食品,尽量多喝水来降温解暑;秋季是金收之时,可以多食用果实、坚果等食物,健脾养肺;而冬季则是阳气潜藏之时,应多吃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葱、蒜等,有助于暖胃健脾。

二、运动保健的重要性运动在养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还可以增加人体的感受力、使人精神愉快。

而传统的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都强调内在的修养和身体的协调性,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情。

三、精神调养的重要性在养生保健中,精神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养心,使人处于平静、开朗的状态,避免情绪的波动。

养心还有讲究让身心达到平衡,和谐相处。

人体内部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而在情绪上,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主要表现,如喜怒哀乐等。

养生中说“心为君主,肝为将军,心肝协调才能保持身心和谐”,所以人们养生时,要保持心灵的宁静。

四、中草药的保健效益中国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中草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和制作而成,对人体有保健、调理和治疗作用。

中草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调节身体和情绪,例如枸杞可以明目、补肾;黄芪可以补脾气、增强体质;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和生理周期等,中草药在养生中是非常实用的。

总之,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不但丰富,而且非常实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对于个人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1. 传统文化传承个人修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积淀。

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培养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例如,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可以启迪个人思维、提升个人素养,使个人具备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个人的修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传统文化培养个人道德修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化和价值观念,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注重中庸之道、厚德载物,强调个人的礼貌、谦虚、尊重和诚信等品质。

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个人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如何行为,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操守,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3. 传统文化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艺术,个人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同时,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也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4. 传统文化拓宽个人视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镜像,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个人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加深个人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传统文化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个人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养,丰富个人的知识层面。

5. 传统文化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如中医、太极、气功等。

学习和运用这些传统养生方法,个人可以调节身心,改善健康状况。

同时,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活动,个人能够减轻心理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和心灵修养。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个人修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

这些养生智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成长。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以及心理养生四个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

一、中医养生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可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

3. 中草药中草药在中医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流通。

二、饮食养生1. 饮食调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饮食调理,强调“药食同源”。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寒热体质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来平衡体内的阴阳。

2. 膳食搭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膳食搭配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五味和五谷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并且有助于身体健康。

3. 节制饮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节制饮食。

适度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还需要注意进食时间和进食方式。

三、运动养生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注重呼吸和动作的协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2.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跳舞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并且有助于放松身心。

3. 民间体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打陀螺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心理养生1. 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度放松和专注来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冥想技巧,如静坐、观音法等。

养生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传承文化享受养生

养生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传承文化享受养生

养生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传承文化享受养生养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养生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养生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并强调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养生所带来的享受。

一、传统文化与养生的联系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宝库,内涵十分丰富。

而养生则是以保持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活动。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交织,互为补充。

首先,传统文化在养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医药、太极拳、气功等传统医疗和运动方式,都是源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注重防病先养生;太极拳融合了养生功法,强调身心合一;气功则通过调整呼吸、运用意念等方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这些传统文化的实践方法对于提升人体气质、增强体质具有极大的益处。

其次,养生活动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养生过程中的饮食、养生器械等的使用,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启发。

例如,中医药方面的饮食调理,讲究药膳食物的搭配,注重五味平衡;养生器械如针灸、拔火罐等,则源自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传统智慧。

在这些养生实践中,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养生之乐,还能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养生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在养生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传统文化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改变。

传统文化作为养生的基础,需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每天坚持晨起五气调摄、按摩太冲等养生方法,坚持吃药膳和清淡饮食,都是为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养生需要注重内外兼修。

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身心合一,也就是说要求养心之法与养身之法相辅相成。

在养心方面,我尝试了冥想和观赏古典音乐等方法,以舒缓压力和提升心境。

而在养身方面,我参与了太极拳和气功的练习,通过调整呼吸和锻炼身体来保持健康。

传统文化与养生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养生的结合

传统文化与养生的结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压工作,人们对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在追求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对于养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养生的结合,既能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又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质。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医养生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平衡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医强调“五脏六腑”的调养,提倡饮食起居的规律性,以及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

这些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中医强调“五脏六腑”的调养,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保持身体各个器官的平衡运作。

而现代人常常忽视饮食的多样性,偏食和垃圾食品的摄入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

因此,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方式也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是人们表达情感和追求美的重要途径。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还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例如,听一首古琴曲、观赏一幅山水画,都能够让人心情平静,放松身心。

这些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养生方式。

通过欣赏和参与其中,人们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美好的情感和品味。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方法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和认可。

例如,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练习。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呼吸和动作的协调,通过舒缓的动作和深呼吸,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因此,太极拳成为了一种受到现代人欢迎的养生方式。

除了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养生方法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认可。

例如,中草药的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中草药被证实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成为了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与健康理念。

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人们的饮食起居,还融入了医学、哲学和人生观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原则,人们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一、中医养生理念: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理念认为,人体需要保持阴阳平衡才能获得健康。

阴阳是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两个对立面,如太阳与月亮、火与水等。

在人体中,阴阳代表了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状态。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方面的因素,可以维持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二、饮食养生:五谷为基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注重以五谷为基础。

五谷包括了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等主要粮食。

其中,大米被视为“稻精”,有滋补养身的作用。

小麦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补充能量和促进肠道蠕动有益。

玉米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有益于眼睛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高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

谷子则具有养胃止泻的作用。

除了五谷,蔬菜、水果和草药也是中国传统饮食养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胃功能。

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养生中,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对于调理身体、增加体力和改善健康状况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运动养生:气功与太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功和太极是广泛实践的养生方法。

气功强调调整呼吸和练习特定的动作,通过调和气血和提高体内的气机来增强健康和延年益寿。

太极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武术形式,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练习方式,通过身体的舒展和呼吸的调整,达到养生的效果。

四、心理养生: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养生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平静和宁静。

修身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追求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养性指的是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五、季节养生:顺应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理念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

根据季节的变化,人们会相应地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方面的习惯。

养生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养生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养生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养生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和实践经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就养生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展开讨论。

一、价值1. 丰富的养生智慧养生传统文化通过对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的认知,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智慧,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指导,对维护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促进身心平衡养生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提倡顺应自然、保持身心平衡。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方法,帮助人们维持身心的和谐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养生传统文化强调养生保健的全方位理念,包括养心、养性、养生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关注治病,更注重预防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积极的影响。

4. 弘扬民族文化养生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帮助人们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影响1. 健康观念的引领养生传统文化对塑造人们的健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注重平衡饮食、适度运动,从而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2. 丰富的养生资源养生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养生资源,包括中草药、针灸、气功等传统疗法,这些资源为现代保健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经验,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养生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医药保健品、养生保健服务等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4. 文化传承与创新养生传统文化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情,推动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养生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5. 国际影响力养生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向国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学习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传统文化,做好养生修行注:本文是根据治心老师丙申年五月廿三日微信群讲课录音整理各位群友,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接着来跟大家分享养生与修行的话题。

我们说,养生就是在修行,修行修好以后,其实就是在养生。

现在有很多人,听到别人说修行,就以为和尚、道士那些才修行,其实不是啊。

严格说起来和尚和道士,也是修行,他们特别的注重修行。

因为他们看起来好像跟我们不像一个世界的人,所以我们就把这种修行的意义,定义成了那种只有和尚和道士才是修行。

不是这样的,我来跟大家说一说这个修行的意义,不过我自己也是以管窥天,不自量力,在这里跟大家做个分享而已,如果大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了解,有所更深层次的探索,还需要大家平时努力发心才行啊。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包括待人接物、处世生活。

你看我们平时有很多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有很多不正确的态度,导致我们困惑重重,烦恼不断。

还有啊,这个烦恼跟外面的环境是相互对应的,我这样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比说厨房比较脏,你看着厨房也脏。

然后当你看着这个厨房比较脏的时候,你的心就比较烦,于是外面也脏,你里面也烦。

当你打扫的时候啊,你就会不断的抱怨,于是当你抱怨的时候,你觉得你就没有耐心了,对不对?这个时候跟你对应的,就是你的肚子比较胀,两胁不太舒服,心里面不爽,当这个现象来临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病情的一个过程,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有一天它会爆发成一种大病。

所以,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先修心,要修行改变自己的念头。

就拿世间法来说吧,你这样去做了,事情你也做了,然后你也抱怨啊。

那么抱怨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一个现象?首先是自己的身体吃了大亏,已经伤害自己了。

由于这种态度扩散出去,别人看了也不舒服,也伤害了别人。

由于在打扫和整理的过程你都不断地在生气,弄出来的东西也是比较粗糙,也达不到那种洁净的程度。

现在外面流行看相,说能预知未来。

我告诉大家,只要是随时管理自己行为的人,注意自己细节的人,看相的不需要通过特别的方法来推算,就凭感觉,就凭一些细微的观察,就能知道他的祸福和吉凶。

这个大家只有真正的去做了才会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所以修行和修心就有那么重要。

在这里,我首先要跟大家道个歉,我自己也是试着在改变自己,由于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也没有达到至善的那种程度,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状况。

我在改变的时候啊,发生了一些好的现象,于是我就出来跟大家分享,叫大家要读经书,要多看书,可是我没有站在大家的立场上去考虑。

因为根器有深浅,我常常把要求高等根器人的那种方法,拿来要求所有人,我觉得这是不实际的。

这几天我想了很多很多,如果拿高等根器的人的那种方法来要求所有人,反而达不到弘法和宣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反而会激起大家的反感心和排斥心理。

于是我感到这个事情和问题非常的严重啊,到时候没有帮到大家,反而因为我的失误,陷大家于不义,所以在这里,我要跟大家真心的说一声对不起啊!平时我看书了没有?我看了的。

说实话,我虽然谈不上是一个书狂,但是也差不多。

但我的出发点可能是为大家着想,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对于大家而言还是有些困难的。

因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文化的一些断层,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了,在短时间之内把大家纠正过来,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我在这里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要忘了传统文化,多多的去学习,这对大家只会有好处。

我在这里也向大家发个愿,如果我将来真的有成就了,我绝对会为天下人着想,渡大家到彼岸,也不枉我们有这个缘分相识一场啊。

但是现在的我,自身难保,自己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每天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入流的知识,也是在浪费大家的光阴和时间而已,况且自己也在虚度年华。

我发现了这个事情以后,我决定要不断的努力,再去学习,更加的进步。

大家不要认为学习不重要,也不要认为修行不重要,更不要认为改变自己不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谈到的东西,大家就知道,学习到底重不重要?修行到底重不重要?我们现在的人啊,没有学过传统文化,或者是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过传统文化,对于养生就只知道一知半解,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力。

我认为这是非常可怕的,商家告诉我们吃什么好,我们就去吃什么;科学家告诉我们怎样锻炼好,我们就去采取那种锻炼方式。

从来不去考察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智慧,什么时候锻炼怎么锻炼?人在什么季节该吃什么东西?祖先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供我们学习和探索。

大家不要认为学习不重要,也不要认为修行不重要,更不要认为改变自己不重要。

比如商家告诉大家,要多吃人参多吃鹿茸,要滋补。

其实很多高僧大德都在告诉我们,现在是一个营养过剩的年代,很多人不需要滋补。

大家肯定会问:“我肾比较虚啊,我脾胃比较虚啊,到底要不要滋补?”其实我告诉大家不需要滋补,在古代所谓的虚,一定跟形体比较消瘦是联合起来的,如果这个人形体不消瘦,是不能随便说他虚的。

大家知道很多年前,如果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啊,你会发现很多人看起来都比较消瘦,那真是瘦如枯骨啊,但是今天的人瘦如枯骨的比较少,除了被癌症肿瘤反复折腾到最后的那种人例外,我们普通人没有瘦到那种程度,也就谈不到虚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今天所谓的虚跟代谢功能失常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的代谢功能出了问题,有很多垃圾就会停留在他的体内代谢不出去,那代谢不出去的话,它看起来就比较胖,对不对?然后你还在守那种旧观念,说冬天的时候要滋补一下,什么人参鹿茸要多吃一点,其实我告诉大家,这是在自杀!因为身体已经有那么胖了,你把补益的东西吃了太多,它吸收不了,反而又会成为垃圾,囤积在体内为代谢功能增加负担,所以我说这叫自杀!那我们比较胖,看起来比较水肿,这个时候外面做养生的,卖保健品的,他就会告诉你,要减肥要排毒。

那么需不需要排毒?完全需要排毒。

他说的理论是不是正确的?绝对是正确的。

但是如何排毒,怎么排毒?恐怕他的方法不一定正确。

比方说这个人比较胖,如果要让他最快的瘦下去,按照他们的排毒思路,就要用一些泻法。

那么泻法泻了以后,有一个现象,就是人暂时的瘦下去了,但是垃圾虽然被泻出去了,元气同样也被泻出去了,这等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那么最正确的方法呀,应该像用兵一样,以少胜多,以寡击众,以弱击强,应该用最小的代价,把身体的代谢功能恢复,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排出去,大家说对不对?那么这样的方法就不能是泻法,它一定是一种技巧方面的东西和手段。

通过正常手段把身体恢复健康的,或者把一个人由胖转到瘦的,会有一个最好的现象,就是他会越来越精神,脸上的颜色会越来越好看,那种好看,是身体恢复中自然散发出来的那种神采。

那我们知道,用泻药把元气和垃圾一起泄出去这种方法,不可取而且也不可久用。

用久了以后呢,人虽瘦了,但是毛孔会变得很粗,脸色会变得很难看。

这样的话等于说我们还勉强可以健康的,但是这样一来,我们的身体的平衡已经被这种手段打破了,身体会有更多患病的机会,好比两军交战,两败俱伤,第三方的敌人,就容易趁虚而入。

那么在这里来我跟大家仔细把这个问题反复地阐明一下,比如说,我现在比较胖,用了一种减肥的手段正在减肥,那么这种手段在为我减肥的时候,同样也在大量的消耗我的元气,那现在我的气已经开始弱了对不对?那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他们并没有弱,相反我们弱了它变强了,对不对?我们就容易被它侵袭。

是它变强了,首先我们弱了,就把它显强了,对不对?就好比我们的钱变少了,看着别人的钱多,以为别人变强了,其实是我们的弱,才体现了他人的强对不对?这个问题大家以后要重视。

所以,一个高明的医生在治病的时候,绝对不会贪图眼前的效果,绝对会做长远的考虑,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啊,好像没有这个耐心了。

但话又说回来,好像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医生呢,所以说一个问题的产生,就有一个问题跟它相对,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啊。

我与大家的缘分啊,我有一种预感,这个时期应该好快到了,所以啊,我会尽量跟大家讲一些经验以供大家作为参照和思考。

拿这些年来说,我个人遇到的,有好多人问我,“游泳可不可以游啊?”我说学会游泳可以啊,如果拿它来健身那就不可取啊,因为我们没有居住在海边。

天地造物都是很奇妙的,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不是在开玩笑。

又比如说,我们住在成都,能吃到新疆的东西,还能吃到国外的东西,在今天的人看来,那是一种福气,那是一种非常好的事情。

其实仔细研究传统文化,这个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因为你的身体接受了外来的东西,它就会四季不明,这样的话就会患疾病。

那新疆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吃?其他地区的东西我们可不可以吃?我告诉大家可以,完全可以。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刚刚说过了,但是还有一点入乡随俗。

《黄帝内经》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如果你去他那个地方,你就可以吃他当地的东西。

给大家举个例子,但是希望大家举一反三,不要被迷象困住,要去思考和总结才行啊。

我们四川人去西藏吃了牛肉就会很不舒服,因为四川在西南属于坤卦,应该是属后天坤卦,坤卦属土,这里物产丰富,但人的脾胃不太好,因为湿气比较重。

如果去了西藏吃牛肉,那还没有关系,如果把西藏的牛肉带回成都吃,或者是带回四川吃,大部分的人脾胃都会不舒服,反正吧,健康的那倒是不怎么能感觉出来,略微有点胃病的人就深有体会。

他去了西藏以后,那里的气候就适合他吃这种东西,他就算有点胃病,他吃了也是没有太大关系的,这个大家要注意,还有现在大家提倡孝道,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懂,盲目的去尽孝,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可能还会引出一些祸端。

比如说父母都七八十岁了,他在云南已经居住惯了,然后你就想着带她去西藏旅游,可能他去了以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或者回来也活不了多久了,这个事情是真实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你想啊,年轻人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有时候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父母本来就比较年迈,如果随意地迁移自己的地方,他的身体条件转不过来就会出问题。

我只能告诉大家,尽孝也是需要智慧的。

如果父母年纪太大,他的身体不适合远行,那就不要带他远行。

如果远行以后不会达到所谓的快乐,反而会带来一些麻烦,那就最好不要远行,换一种方式孝敬。

我要跟大家讲明,大家不要被我讲的话困住,要有智慧去辨别去思考,解决这样的方法,尽可能的在父母的身体还比较好的时候,实现他们的愿望,该出去走走就出去走走,如果他们的身体不再适合到处走了,那就不要再勉强了。

很多时候,我们现在有经济能力,但是实现了父母的愿望以后呢,可能暂时生活会处于一个困难的阶段,如果再等二十年,既能孝敬父母,又不会把自己的生活陷入困难,这个想法不一定是对的。

虽然你的生活是不会有困难了,孝敬父母也不会受到影响了,但是父母没有这个身体让你尽孝了,所以到那种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在孝敬父母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年轻,我们能等,但父母不能等,所以说我们先满足父母的愿望,不给父母留缺憾,同时也不给自己留遗憾,我认为这可能是明智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