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doc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doc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doc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

走进英国,想要更深的了解英国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位置: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国旗:英国国旗由蓝色背景、红色“米”字构成,因此也称为“米字旗”。首都:伦敦国花:玫瑰名胜古迹篇“大本钟”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大本”

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伦敦塔

伦敦塔始建于

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观众可以看到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银珠宝。伦敦古堡中还有一些身体肥胖称为

“渡乌” 的大乌鸦,有专人饲养。伦敦塔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伦敦最悠久的古迹,游客每年达200万人。在出入口处游人可以看到两名身着古老的都铎王朝制服的禁卫,这些

“古老卫士”们,成了游客欣赏和摄影的对象。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闹区的格雷〃拉塞尔大街北侧。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立,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

年,6年后正式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

“荣誉的宝塔尖”。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饮食篇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餐和晚餐。口味喜清淡,不喜辣味。

1. 早餐:英国人十分重视早餐,尤其是周日的早餐。英国人用早餐的时间一般是7: 00-9:

00。传统的英式早餐比较复杂,开始吃一点麦片粥(以正宗苏格兰风味的粗燕麦片粥最为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尤其是加入牛奶或奶油以及糖或盐之后);接着时熏肉片或加鸡蛋或腊肠加熏肉片,有时还吃熏鱼或鲜鱼;最后吃黄油或果酱烤吐司面包,有时还有些水果,饮料是茶或咖啡

2.

午餐:午餐一般在12点至下午2点之间。但对于大多数外出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午餐则是一顿便餐。有些中、小学免费供应午餐。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说,午餐休息时间较短,他们或去所在单位自助餐厅或邻

近的快餐店吃顿快餐,或吃自带的简便快餐。这种自备午餐由奶酪、面包、黄油构成,通常还有西红柿、莴苣、芹菜以及沙拉和酸黄瓜。在家中吃午饭的,大多数人的午餐也比较简单,吃些头天晚上剩下的冷肉,外加一些用蔬菜制成的凉菜,以及肉饼、布丁和水果,饭后喝咖啡。也有少数人认为午餐是主餐,要吃牛排、羊排或鱼以及甜饼、饼干、干酪,还喝啤酒。

3.

下午茶:下午4-5点钟,有一道下午茶,吃下午茶的英国人不仅仅是喝点饮料或吃一顿饭,而且是一种传统。下午茶一般是红茶、蛋糕、面包和饼干。英国人称下午茶为“茶休”(teabreak),时间是一刻钟至二十分钟,不少人还有喝上午茶的习惯。英国人主要是喝奶茶。其做法是先用沸水将茶杯温一下,放进茶和奶,再冲入沸水。奶茶冲好后,有的直接喝,有的在奶茶里加糖、鲜柠檬汁等。糖和柠檬汁等事先放在旁边的器皿中,个人根据口味自取,但绝不能同时加奶和柠檬汁。

4.

晚餐:晚餐一般是一天中的正餐,一些讲究的人家进餐前要换上晚礼服。正规的晚餐至少包括三道菜,最常见的主菜就是烤炙肉类浇肉汁,以及牛排、火腿、鱼等,通常是每人。一大块肉(鸡肉、羊肉、猪肉、牛肉等),一盘拌了黄油的土豆泥,一盘青菜(沙拉等)。另外,饭前每人有一碗汤,饭后有点心、冰淇淋以及水果。晚餐时一般要喝啤酒或葡萄酒,一些富人则喝烈性的蒸馏酒——威士忌。

天气篇

虽然英国的天气变化多端,但极少出现极端天气。夏季,平均气温为摄氏9?18度(华氏48?64度)。有时,在热浪期温度可能高达摄氏30度(华氏86度),但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四季

春季 (3-5月份)经常会下阵雨。此时,树枝绽放新芽,植物开始开花。

夏季 (6-8月份)是英国最温暖的季节,多数为晴天,偶尔会出现雷暴天气,还可能出现百年不遇的热浪天气。

秋季 (9-11月份)温和干燥或潮湿多风。此时,树叶飘飘而落,温度开始下降。

冬季 (12-次年2月份)是英国最冷的季节,温度极低,路面结冰,有时会下雪。

日照

英国一年四季的白昼时长差异很大。

6月21日的白昼时间最长。这天,太阳在早晨5:00之前升起,晚上9:00之后日落。

12月21日的白昼时间最短。这天,太阳在早晨约8:00升起,下午4:00日落。

节日篇

1月1日元旦:国定假一天。按惯例,如果节日是在周末,则周一补休一天。

2月14日情人节:爱侣的节日。无国定假。

4月1日愚人节:通常朋友或同事之间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必须是在中午12点以前。

4月2日母亲节:送贺卡、鲜花或礼物以答谢母亲。

4月15日-16日复活节:送给儿童巧克力做的复活彩蛋作为礼物。

6月17日父亲节:送贺卡、鲜花或礼物以答谢父亲。

12月24日-26日圣诞节:国定假日从圣诞日起两天, 但多数人一直休息到元旦过后,一般来说12月份下旬一直到1月上旬不宜安排到英国的商务旅行。

礼仪禁忌篇

英国人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

忌讳把食盐碰撒

忌讳有人打碎玻璃

认为13是一个不祥之数,星期五是不详日期

多数英国人则认为7这个数字可带来好运,把星期六看作是黄道吉日。

在吃饭时假如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制止,便会带来不幸。

忌讳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饰图案和商品装潢。

忌讳连续点三支烟

机会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忌讳四人交叉式握手

不能插队: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插队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

不能砍价,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英国文化习俗

英国文化习俗 现在英国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重要场合穿着很正规,平时追求简单、舒适的服饰。饮食式样简单,注重营养。英气候温和、湿润,英国人喜爱阳光。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家务,酷爱运动,喜欢外出旅游度假。另外英国人非常爱好文化活动,如阅读书刊、写文章、听音乐会、看戏等,还喜欢养宠物。 生活中的数字 在英国,成人平均每周22小时从事全日工作或全日教育,并以相同数量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的性别仍以妇女为最高。但妇女参加工作的越来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45%。在非体力工作部门,妇女占一半。而在服务行业,妇女则占一半多,可谓"半边天"! 英国家庭的消费额1990年至1997年间增长了75%(含通货膨胀率)。而1998年二季度又比1997年上涨了2.8%。其消费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7年,居民用于娱乐和教育支出耐用品的消费增加了10%。其支出内容为购买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脑和其它耐用品。这部分消费还用于租录像机和音乐磁带,购买文体用品,以及教育投资。1997年一般商品成本价上涨了4.4%,但个别商品如食品、酒精、燃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当属香烟。 由此可见,现在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并渐渐摆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 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 西服仍称得上是英国的国服,但是,虽然上班族西装革履,甚至在重要场合,男士着燕尾服,女士着低胸晚礼服,但是,很多老百姓日常喜欢穿休闲服,式样简单、舒服合体。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亦式样简单,注重营养。早餐通常是麦片粥冲牛奶或一杯果汁,涂上黄油的烤面包片,熏咸肉或煎香肠、鸡蛋。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大人的午餐就在工作地点附近买上一份三明治,就一杯咖啡,打发了事。只有到周末,英国人的饭桌上才会丰盛一番。通常主菜是肉类,如烤鸡肉、烤牛肉、烤鱼等。蔬菜品种繁多,象卷心菜、新鲜豌豆、土豆、胡萝卜等。蔬菜一般都不再加工,装在盘里,浇上从超市买回的现成调料便食用。主菜之后总有一道易消化的甜食,如烧煮水果、果料布丁、奶酪、冰激凌等。 公园与绿地 英国气候温和、湿润。一年四季适合各种花草树木的生长。政府在制定市区规划时,几乎在每一个生活小区都专门规划出一大块绿地或公园,供人们休息或散步,为孩子们嬉戏提供空间。 由于冬季阴雨多雾,使夏天的太阳对英国人来说变的特别宝贵。在阳光灿烂的周末,假日,公园里,沙滩上到处躺满了享受太阳浴的人们。更有英国人以把自己的皮肤晒成棕色发亮为时髦。 自己动手做 英国人喜欢在周末假日里自己动手修缮房屋,制作家具,装修房间,修整花园。甚至自己制作陶瓷工艺品,几乎无所不能。这不仅仅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把此看作是培养个人技能,陶冶个人情操,也是休闲的生活方式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做,能使自己的居室更加舒适,更具个性化。 酷爱运动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骑自行车、踢足球、打司诺克球、打网球、游泳和滑旱冰鞋,是众多男女共同爱好的项目。而每天散步两英里或更长的距离,一直是流行的运动。 丰富多彩的假日

美国-国家概况、风土人情

美国概况及风土人情 首先要想做好美国项目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相对于中国具有上下5000年的古老历史文明,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历史并不算漫长。 美国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左右,那时的美国本土居住着大量的土著印第安人。并没有被近现代文明社会所发现,直至意大利人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北美洲大陆,在1492-1502,十年间,哥伦布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大陆。可以说;是哥伦布把欧洲的现代文明带到了美洲大陆。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现代文明后, 在1776年7月 4日,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军队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并通过了《独立宣言》,那么这一天就被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独立日” 1783年9月3日,独立战争结束。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 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美国地图: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除美国简称USA,US,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面积与人口: 美国国土面积世界第四;第一俄罗斯,第二加拿大,第三中国,大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15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为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美国人口约3.1 亿人,数量为世界第三。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的移民人口。 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所担任的职能仅限于经济范围内,而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是纯粹的政治中心。区别于中国的首都北京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所不同的,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具有单一的职能性。举例来讲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只是政治中心,全程华盛顿D.C。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美国的国会大厦,白宫,以及白宫正对面的华盛顿纪念碑。 美国的纽约不仅具有金融中心这一特点,同时他也是灾难的中心。他的出名也许会因为股市的反弹一夜暴富,也许会因为911的撞击事件而失去生命。 纽约市The city of New York 金融,文化,艺术的中心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腾岛五个区。 纽约市是美国第一大港,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 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恐怖分子劫持四架飞机,两架分别撞向两座世界贸易中心,一架撞向五角大楼,造成3000人死亡。 洛杉矶City of Los Angeles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洛杉矶人口是加州最多的,超过400万人口,仅次于纽约。 大学有;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旧金山 San Francisco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doc

英国风土人情及饮食习惯 走进英国,想要更深的了解英国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位置: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国旗:英国国旗由蓝色背景、红色“米”字构成,因此也称为“米字旗”。首都:伦敦国花:玫瑰名胜古迹篇“大本钟”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大本” 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伦敦塔 伦敦塔始建于 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敦塔占地7.2公顷,周围用巨石筑成一道厚实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炮台、箭楼,四周是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伦敦塔现在已经成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塔内有个珍宝馆,观众可以看到英国历代国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银珠宝。伦敦古堡中还有一些身体肥胖称为 “渡乌” 的大乌鸦,有专人饲养。伦敦塔有千年的历史,堪称伦敦最悠久的古迹,游客每年达200万人。在出入口处游人可以看到两名身着古老的都铎王朝制服的禁卫,这些 “古老卫士”们,成了游客欣赏和摄影的对象。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中心,闹区的格雷〃拉塞尔大街北侧。它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古罗马柱式建立,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这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 年,6年后正式开放,原来主要收藏图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纪号称“笃信者”的英王爱德华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点是大门处有一对塔楼。教堂自建以来,一直是英国历代国王或女王加冕礼典和王室成员结婚的场所。英国历代国王死后,大部分葬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许多名人死后,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 “荣誉的宝塔尖”。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难得的“历史博物馆”。 饮食篇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一般是一日四餐,即:早餐、午餐、午茶餐和晚餐。口味喜清淡,不喜辣味。 1. 早餐:英国人十分重视早餐,尤其是周日的早餐。英国人用早餐的时间一般是7: 00-9: 00。传统的英式早餐比较复杂,开始吃一点麦片粥(以正宗苏格兰风味的粗燕麦片粥最为可口,而且富有营养,尤其是加入牛奶或奶油以及糖或盐之后);接着时熏肉片或加鸡蛋或腊肠加熏肉片,有时还吃熏鱼或鲜鱼;最后吃黄油或果酱烤吐司面包,有时还有些水果,饮料是茶或咖啡 2. 午餐:午餐一般在12点至下午2点之间。但对于大多数外出上班或上学的人来说,午餐则是一顿便餐。有些中、小学免费供应午餐。对于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说,午餐休息时间较短,他们或去所在单位自助餐厅或邻

雾都英国的习俗礼仪

民俗资料雾都英国的习俗礼仪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 英国是欧洲西部的群岛国家,面积25.4万平方公里,人口565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首都伦敦,被称为‘世界雾都‘。有时数天浓雾不散。几步之外什么都看不听清。 现英国政府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国会分上、下两院。下院议员由人民选举,任期5年。上院由世袭或加封之贵族、教士或社会贤达组成。此外,内阁掌握政权,阁员由首相提名,经由国王同意任命。此外,首相为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有权解散、改选下议院。王位继承,无子时由长女继任。现任国王为伊丽沙白二世。 英国有‘世界工场‘之称。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到185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产量的39%,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21%,均居世界第1位。煤和钢铁总产量都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英国是世界第4贸易大国,是依靠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 英国的国民特性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英国的经济发展较早,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无论办什么事情,总是尽可能不留坏印象,绅士风度,处处可见。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对商务谈判,他们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细节之处不加注意,显得有些松松垮垮。但英国商人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英国的礼俗丰富多彩,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英国人有些禁忌须注意,如他们从不从梯子下走过,在屋里不撑伞,从不把鞋子放在桌子上,和人像做装潢等。 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中、上层的人士由于地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一般家庭喜爱以前几代传下来的旧家俱、旧摆设、旧钟表而炫耀于人。首都伦敦有许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对原有的式样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车发动机虽然换上新型号的了,但车型还要尽量保持过去的老样子。伦敦有两家邮局,一年365天昼夜营业,从不休息,据说这是遵循英国的古老传统而保留下来的。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美风土人情简介

英美风土人情简介 英国篇 一.英国地理位置、名胜古迹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北爱尔兰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3~17℃,最冷天(1 月)平均气温为4~7℃。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料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是个美丽的国家,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自然风景秀丽可餐,旅游资源丰富“万城之花”伦敦,“北方雅典”爱丁堡,大学城牛津、剑桥,古色古香的约克城,莎翁故乡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游名城,还有伦敦塔、威斯敏斯特宫(国会大厦)、布伦海姆宫(牛津附近),坎特伯雷主教堂、巴斯城、索尔兹伯里郊区的巨石阵等遗迹,铁桥峡(伍尔沃汉普顿以西),方廷斯修道院及园林(约克以北)、达勒姆的大教堂和古城堡、哈德良长城(纽卡斯尔一带),圭内斯的城堡群(威尔士卡那封一带),苏格兰的圣基尔达群岛,北爱兰的“巨人之路”和太平洋上的英国属地享德森珊瑚岛。享誉世界的伦敦四大名胜古迹 1、“大本钟” “大本钟”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镶有大钟,名为“大本”。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 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 “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2、伦敦塔 伦敦塔始建于1078年。它在历史上既作过王宫,也作过法院,后来又是一所监狱。伦

英国社会风俗简述

英国风俗习惯简介 伦敦的星期天,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停止营业,但是大多数(尤其是个人的)徽闭店所有的剧场和大多数电影院也都关门。因为伦敦人都喜欢在星期天出城去郊游。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 饮茶,是英国各阶层人民都喜爱的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特别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爱好现煮的浓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不是现煮的茶,而是立顿红茶,泡着喝的。也是加两勺糖,一点奶,看个人口味吧? 下午茶在乡间,也叫荤茶,或饱茶,喝茶时附带吃鱼、肉等菜肴,代替正餐。-现在喝茶已经没有什么菜肴了。如果饿了,由面包圈之类的东西代替。 英国还有五时茶,是有亲阶级妇女的社交活动,与其说饮茶,不如说约朋友下午五时茶叙,见见面,谈谈心,相当于欧洲大陆妇女们的咖啡招待会。-现在好像是没有了已经。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以冷遇。不是爱谈论天气,而是以天气为开头,化解都不说话的尴尬场面。 在英国翘大拇指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现在已经没有人这样做了,比较危险。在英国,如果戴口罩上街,人们会认为是传染病者跑出来了,也许还会有人叫救护车。 衣着: 英国人在穿戴上依然比较讲究,因此在会客、拜访或参加酒会、宴会、晚会时仍要穿西服打领带。在夏天,可以不穿西服,只穿短袖衬衫,但也得打领带。-看场合吧,一般情况下都不穿正装,都是以休闲为主的服饰。 约会: 英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对安排好的约会一定要准点。无故迟到很不礼貌,到得太早也不必要。如因故延误或临时取消约会,要设法用电话通知对方。英国的电话可以直拨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城市。现在的英国人能够晚半个小时都算是早的啦,当然,商务活动和婚礼葬礼等除外。 节假日: 绝大部分英国商人每周工作5天,星期六和星期日是假日。8月份最好不要访英,因大部分人都去休假。另外,还要避开12月20日至次年1月2日,因人们都准备过圣诞节和新年。3月底至4月中旬是复活节。5、8两月还有假日。-有时候一周工作4天,别忘了还有个BANK HOLIDAY。英国人一般要喝啤酒及不加冰的威士忌。此外,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去取较远的地方旅行。因此这个假期对英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吃别

浅谈英国传统婚礼文化和风俗习惯

浅谈英国传统婚礼文化和风俗习惯 英国,地处欧亚大陆西北,岛上气候温润,土地肥沃,芳草茵茵,溪流潺潺,极宜居住。英伦三岛原土著居民多为凯尔特人(现居住在苏格兰、爱尔兰岛),代表人物亚瑟、莫林,即电影《指环王》中的魔法师和石中剑的亚瑟王,其宗教多为天主教和清教。自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入主英格兰以来,先后成立了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都铎王朝(指环王中的文明时代),其宗教以基督教和国教为主。因此,凯尔特人后裔为主的苏格兰和日耳曼人后裔为主的英格兰虽在一岛之内,却是习俗殊异。 苏格兰的婚礼风俗延续着凯尔特人的特点,婚礼布置简洁、实用、朴素。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悠远的风笛、美丽的高地、清新的庄园、古老的城堡,还有那威士忌,格子裙,踢踏舞,牵着爱人的手,领着忠诚的牧羊犬,到青绿草地寻找三叶草……,苏格兰古老的传统符号随处可见。苏格兰婚礼上新娘服饰以白色长裙婚纱为主,手持素花,头戴纱巾,全身穿戴讲究“旧、新、借、蓝”四个字,即“传承、富有、友善、幸福和爱”。而新郎迎亲的亲友都会穿上十分隆重的以各自家族的苏格兰格子呢缝制成的整套高地传统服饰,白色小翻领衬衣、穿传统白色袜子,佩带毛皮袋和双刃短剑,新郎带暗红色领带,长者带黑色领结、青年人带浅灰、青色领带或领结。新娘在纽扣眼中插一束石楠花表示幸运,还在胳膊上戴上一块马蹄铁,希望能有好运,也可以是当新娘到达婚礼地点时,由小花童送上马蹄铁。婚礼仪式分为教堂、草坪、舞会,分别在早、午、晚举行。早上,风笛手吹奏悠扬的封底乐曲迎接来宾,然后再吹风笛请新娘和她的父亲参加婚礼仪式,仪式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导,亲人宣誓并签订结婚证书。中午,在朋友的祝福下举行酒会,招待来访亲朋,晚上举行同乐会上人们可以尽情狂欢,直到奏响婚礼进行曲,这一切才宣告结束。苏格兰婚礼还使用的一种双耳小浅酒杯也很有民族特色,这种酒杯也被称为“钟情酒杯”(Loving cup)。在婚礼上,新娘在酒杯中斟满威士忌,然后依次把酒杯传递给家人和来宾,大家可以一起分享这对新人结合的喜悦。传统的贵族婚礼上,还会使用很多银币,如新郎会向车外扔出许多银币,孩子们会去捡这些象征好运的银币,还有在新娘子的鞋里放银币等等,但这些已经逐渐不再使用。 英格兰婚礼. 早在十六世纪直至十九世纪,婚姻大都承父母之命。新郎新娘几乎直到婚礼将至才认识对方。双方父母多在新郎与新娘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已经定下婚约。双方孩子依旧继续随自己的父母生活然后照例出席一次一次的筵席和节日庆典。1653年由克伦威尔的清教徒通过了《公证婚姻法》,法律要求公证婚姻婚礼在治安官员的监督下举行,并应首先陈述教堂记事薄上关于结婚预告已被公布的证明。若任何一方参与者少于二十一人,必须出示双亲赞同这场婚姻的证明。结婚庆典上新郎新娘十指紧扣着复述誓词,但他们被严禁使用戒指。1753年的《哈德维克法案》中规定,所有的婚礼,除了皇室家庭成员的婚礼以外,只有在发布了结婚通告或许可证后、只有早上八点到十二点、只能在英格兰国教的教堂或礼拜堂里、只能由英格兰国教牧师的见证。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证人而且登记薄也必须保管好。父母的支持也是必须的,除非结婚通告早已发布了。 今天,新娘和新娘都有他们的告别单身派对,他们将彩排除了晚餐以外的结婚典礼。如果新人在教堂举行婚礼,婚礼三周前的星期日他们的结婚预告将在教堂被大声宣读。但若新人出现在宣读现场则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婚礼按照传统多在中午举行,之后将是被称做“婚礼早餐”的正式午餐。婚礼邀请卡和美国的传统颇有几分类似,但很少有人会下大手笔制作精美的邀请卡。接受邀请的人一般不回复卡片,而是使用自己专用的答复卡。关于英格兰的婚礼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人们认为让扫烟囱的人在新娘步出教堂的时候亲吻新娘会给新人带来好运。其它的婚礼仪式和流程,和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经常见到的基本无异。如拍照,结婚典礼完成后人们立刻去教堂外拍照。如果正赶上老天爷下雨,就在教堂内拍照。拍照时,亲朋好友纷纷向新娘赠送结婚纪念品,有马蹄铁,有木匙,还有擀面杖,全都用丝带装饰着。英格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总之,英格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世界各国资料及风土人情大全--必备

世界五大洲 亚洲地区 1、国家:马尔代夫 国家介绍 环礁地形造就马尔代夫与众不同的建国背景,因缘如此,历史传说、 特殊地形、旅游观光,就是欲了解这串海洋珍珠之所以发光、发亮的三 把锁匙。 马尔代夫彷佛是天际抖落的一块碎玉,支离破碎不说还片片蕞尔呢!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马尔代夫的年代是公元150年,泛指位于锡兰西岸的岛屿,许多来自东非、阿拉伯国家的主要船只,在航行中发现马尔岱夫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停靠港,且深深被当地美丽、宁静的景致所吸引,进而迷恋地留在岛上居住。公元1513年在马尔代夫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 个举足轻重的转折点 ,因为从这一年开始,穆罕默德的教义开始在大小岛 上散播开来,这一股圣洁庄严的崇拜精神正如其往后 绵延不尽的信仰,深烙在马尔代夫人的心灵。 马累 可伦巴岛 拉古娜岛 满月岛 玩家级的马尔代夫 海钓、浮潜 地理位置 印度与斯里兰卡西南方 650公里的印度洋上。 1965年马尔代夫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1968年改为 共和体制。以地理条件来看,马尔代夫群岛位于印度 洋中央,横跨赤道,由19个珊瑚环礁组合成1,190个 小岛,其中只有200个岛有住民,而其中还包含近80 座渡假岛屿饭店,岛屿总面积也不过298平方公里,却涵盖海域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可见这个国家是如 何迷你又奇特了! 民风民俗 然若由旅游文化的发展基础来看,马尔代夫似乎 又得天独厚了,支离的小岛俨然独树一帜,每一座岛 屿皆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渡假旅馆风格。整个马尔代夫 的旅游景观全在一个渡假岛屿饭店所经营的休闲气 氛,雪白晶莹的沙滩,倒影在水中婆娑的椰影,热带鱼是马尔代夫不时出现的「动画」景观,色彩鲜艳, 而且平易近人,站在岸边的人偶一接触水面, 就没料着有一群美丽的访客翩然游

英国的礼仪文化

英国人一向注意服装的得体与美观。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裤线笔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线条,还要掩盖身体的缺陷。 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场合,英国人还保留不少传统服装,法院正式开庭时,法官仍然头戴假发,身穿黑袍。教堂做礼拜时,牧师要穿上长袍;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时,更是头戴珠光闪烁的王冠,随行的王宫女侍都身着白色的长裙礼服;王宫卫士身穿鲜红的短外衣、黄扣黄束腰,头戴高筒黑皮帽;伦敦塔楼的卫士黑帽、黑衣、上绣红色王冠及红色边线,近卫骑兵是黑衣、白马裤、黑长靴、白手套,头戴银盔,上面飘着高高的红穗。 英国的禁忌与习俗 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

英国的传统习俗

Royal Guard McDonald’s Football Rugby 英国的传统习俗 英国是一个具有数百年文化传统的国家,它的风俗传统全世界闻名。当人们想起英国的时候,她们通常就会联想到人们喝茶,吃鱼和薯条,带着圆顶礼帽,但是英国并不是只有这些。我们也有英语这种古老的语言,有运动、音乐、食物和许多皇室传统典庆。英国也是牛顿、达尔文、莎士比亚和披头士乐队的出生地。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和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俱乐部Manchester United。从 苏格兰到康沃尔英国人充满了有趣的风俗习惯,形成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食物和饮料 英国的传统食物是以牛肉,螃蟹,猪肉,鸡肉和鱼肉为基础再配上土豆和其他蔬菜。英国最普遍也是最典型的食物是三明治,鱼和薯条还有派,像像康沃尔糕点,蛋糕、烧烤晚餐,一些主食有奇怪的名字,比如...英国的主食是肉,鱼,土豆,面包,奶油和鸡蛋。很多的食物都是以他们为食材来制作的。鱼和薯条是最经常被打包的食物。也是英国最传统的民族食物。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火车能够把新鲜的鱼直接从东海岸在一夜的时间里送到市中心开始它就变得很普遍。鱼是在锅里用面粉裹着煎然后和薯条搭配在一起吃。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鱼和薯条裹着一些盐和醋直接吃。这些鱼和薯条使用报纸包裹着。现在一些小的木制的叉子用来吃鱼和薯条,而这些鱼和薯条是用更加卫生的纸包裹着。在英国的北部鱼和薯条经常和豌豆泥搭配一起吃。 英国是一个饮茶的国家,他们每天都要饮165百万杯,每年大约要进口14.4万吨茶叶。传统上英国把茶叶放在烧热的瓷壶里面冲泡,每个人有一汤勺的茶叶和一个壶,大多数英国人喜欢浓茶并且加一些牛奶和糖。 下午茶、傍晚茶、午茶时间、茶会、茶巾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源之于饮茶的习俗。如果有一个人问你,would you like a cuppa他们其实是想问你想要一杯茶吗,如果有人问你let me be mother或者是shall i be mother 他是在准备向你倒茶,that is not my cup of tea 用来表达他们不想喝茶。 咖啡现在在英国和茶一样流行,人们同样喝它的时候加一些牛奶或者是喝黑咖啡,还有一些人喝现磨咖啡和速溶咖啡,英国也因麦芽酒而有名它外观上比较黑却比储藏的啤酒更加浓烈,它因为有一点苦而著名,威士忌,一种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饮料,这是苏格兰人感到自豪的地方。 音乐和文学 英国的流行音乐比其它的古典作曲家或爵士乐音乐家更为出名,这是在20纪20年代最流行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英国流行音乐在其范围和质量上都有了世界的发展,开始了一些新的趋势。在英国美国,在摇滚乐的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和英国提供了一些最著名的乐队,包括甲壳虫乐队和其他的乐队。英国是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音乐的最前沿,80年代看到嘻哈和说唱音乐的兴起。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功的英国乐队在美国和欧洲做了一个很大的冲击波一般的名字,就像在英国一样。 英国也支持一些主要的乐团包括英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管弦乐团。伦敦也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的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歌剧院之一。 英国文学出现在第十四世纪末可识别的实体。乔叟是第一伟大的身份的作家,他的坎特伯雷故事仍然是一个受欢迎的第十四世纪的作品,今天读者仍然享受。伊丽莎白时代看到一杰出的繁荣文学,尤其是诗歌和戏剧领域。这段时期莎士比亚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存在提供了全球约40起,仍在世界各地的剧院演出。英国小说成为第十八世纪流行的一种形式,与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为代表的工作。第十九世纪是一段时期的诗歌,与济慈、拜伦等诗人的诗歌。维多利亚时期是现实英语小说的黄金时代,由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狄更斯查尔斯等来代表,它仍然是当今的主流英语文学形式。

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

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 西方人关于数字、颜色、花卉及动物的许多共同忌讳。西方人普遍忌讳“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于基督教传说。西方许多国家都把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 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献给客人。 另外,在中国分别被认为吉祥、喜庆、长寿的大象、孔雀、仙鹤等动物图案在一些西方国家也被列于忌用之列,被分别视为蠢笨(英国)、淫妇(英、法国)和蠢汉(法国)的代称。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西方各国都拥有许多各自的特点。如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希腊却意味着“下地狱”,希腊人表示告别,是把手背向对方招手。因此记住下述关于欧洲国家各自民族文化习俗特点的提示,对于跨国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英国是一个很重视传统的国家。英国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保留了不少传统服饰,比如法官和辩护律师在出庭时会头戴假发、身穿黑袍。英国人的衣着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服装越来越随便,样式越来越多。 伦敦人长期以来形成不讲究吃的习惯,不像中国人那样对吃下很大功夫,英国传统的食品是炸鱼配薯条(fish & chip),伦敦人喜欢喝红茶和酷爱饮酒。 英国伦敦过去对丧事有大操大办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丧葬礼仪越来越趋于简单。如某家中不幸有人故去,家人便

会报纸上刊登一则小启事,说明丧礼将在何时在何教堂举行。参加丧礼的男女都穿黑色或颜色暗淡的服装,只送鲜花或花圈。 伦敦人喜欢安静,讲究礼节,性格内向含蓄,个人感情不轻易外露。陌生人随意与他人搭讪或攀谈会被认为是无礼行为,相识之人上门拜访一定要得到被访者的同意,并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不能提前早到,更不能姗姗来迟。 英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英国当地人主要笃信基督教,外国移民给英国带来了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和佛教等。英国的基督教会主要分为英格兰圣公会、罗马天主教会、苏格兰教会和自由教会。英格兰圣公会是英国的国教,其世俗首领为英国王,宗教首领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副首领为约克大主教。英国许多传统节日或与基督教有关,或源自久远的民俗,主要有圣诞节(12月25日)、新年(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圣大卫节(3月1日)、圣帕特里克节(3月17日)、愚人节(4月1日)和复活节等。

英国的禁忌与习俗

【国歌】《上帝保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国鸟】红胸鸽【国石】钻石 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英国 英国: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简称英国(UK)。英国是欧洲西部的群岛国家,面积25.4万平方公里,人口5650万,其中英格兰人占83%。主要宗教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首都伦敦。

现英国政府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制。国会分上、下两院。下院议员由人民选举,任期5年。上院由世袭或加封之贵族、教士或社会贤达组成。。风俗彼此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不像东欧人那样常常拥抱。随便拍打客人被认为是非礼的行为,即使在公务完结之后也如此. 商务活动在2--6月、9月中至11月最宜。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两周最好勿去人们互相约会要提前一周左右,一般先用电话联系好。英国人对自己的时间习惯于有条有理的安排,随便打乱和改变计划,轻易辞掉约会,是对人的不尊敬和失礼。 英国人喜欢明码标价,不喜欢砍价还价。 英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但要注意,吃东西的时候张大嘴,哪怕是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诀窍是: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只往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须张大嘴,请用一只手遮挡它。 英国社交、服饰及餐饮礼仪与习俗禁忌 国教是基督教,仅仅是英格兰地区。官方语言是英语,目前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整体。 社交礼仪 英国人在待人接物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他们的为人比较谨慎和保守; 2、是他们接人带物上比较含蓄和距离; 3、人际交往中崇尚宽容和容忍; 4、在正式场合注重礼节和风度. 服饰礼仪 在穿戴上,英国人是最讲究的,在交际应酬中非常重视"绅士""淑女"之风。在英国参加正式的宴会时要注意这样四个要求:

美国国家概况风土人情

美国概况及风土人情首先要想做好美国项目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相对于中国具有上下5000年的古老历史文明,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历史并不算漫长。 美国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左右,那时的美国本土居住着大量的土着印第安人。并没有被近现代文明社会所发现,直至意大利人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北美洲大陆,在1492-1502,十年间,哥伦布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大陆。可以说;是哥伦布把欧洲的现代文明带到了美洲大陆。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现代文明后,在1776年7月 4日,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军队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并通过了《独立宣言》,那么这一天就被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着名的“独立日” 1783年9月3日,独立战争结束。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 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美国地图: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除美国简称USA,US,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

宪制国家。 面积与人口: 美国国土面积世界第四;第一俄罗斯,第二加拿大,第三中国,大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15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为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美国人口约3.1 亿人,数量为世界第三。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的移民人口。 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所担任的职能仅限于经济范围内,而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是纯粹的政治中心。区别于中国的首都北京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所不同的,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具有单一的职能性。举例来讲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只是政治中心,全程华盛顿 D.C。最着名的景点就是美国的国会大厦,白宫,以及白宫正对面的华盛顿纪念碑。 美国的纽约不仅具有金融中心这一特点,同时他也是灾难的中心。他的出名也许会因为股市的反弹一夜暴富,也许会因为911的撞击事件而失去生命。 纽约市The city of New York 金融,文化,艺术的中心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

世界各国资料及风土人情大全--必备

ATINET 欧洲地区 lag.jpg" \* MERGEFO RMATINE 旗.jpg" \* MERGEFO RMATINE .jpg" \* MERGEFO RMATINE jpg" \* MERGEFO RMATINE flagsm.jpg" \* flagsm.jpg" \* flagsm.jpg" \* flagsm.jpg" \* 亚洲地区 马尔代夫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 菲律宾越南老挝香港柬埔寨尼泊尔塞班岛阿联酋 " f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103" \o "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61" \o " 俄罗斯" 俄 罗斯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68" \o "意大利" 意大利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69" \o "德国" 德国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70" \o "法国" 法国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74" \o "芬兰" 芬兰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78" \o "奥地利" 奥地利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79" \o "荷兰" 荷兰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81" \o "瑞士" 瑞士 f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85" \o " 英国" 英国 f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86" \o "西班牙" 西班牙 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87" \o "葡萄牙" 葡萄牙 " 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102" \o "卢森堡" 卢森堡 " f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104" \o "丹麦" 丹麦 " lagsm.jpg" \* MERGEFO RMATINE T HYPERLIN K "http://www .dreams-tra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3262923.html,/abr oad/country /index.asp?i d=105" \o "挪威" 挪威

英国重要节日及习俗

英国重要节日及习俗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每年的4月1日。这个节日的确实来源已经不大清楚,但是,有资料显示,在16世纪法国,一种类似的传统已经存在。无论如何,英国各地现在都有类似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的愚弄周遭的人,但是,最终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意。只不过,如果你在这天看英国的报纸,或者听天台广播,听到或看到有什么特别的消息时,你得千万小心,以免受愚弄。 .万圣节Hallowe’en 每年的10月31日是所谓的万圣节,其实这是11月1日基督教会传统中纪念所有圣人和殉道者的节日All Hallows的前夕。人们相信,在这个晚上,已逝的人会从坟墓中走出来,巫婆和鬼怪也会到处出没。 .圣诞节Christmas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会中的圣诞节,是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节日的根源是古代人类庆祝冬季结束,期待春天再度来临的日子。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每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冬至–就在12月21或者22日。 传统的圣诞期在12月25日开始,一直到翌年的1月6日的所谓“第12夜”(Twelfth Night)结束。在这段之间之中,不少英国人会张灯结彩,装饰家居,以示庆祝。现在不少英国人可能在12月初已经购置圣诞树等装饰,放在家中,但是,按照古老传统,装饰是圣诞前夕才放在家中的。 不少人可能认为圣诞树是英国的产物,但是,这个其实是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的传统,是19世纪维多利亚女皇的德国籍夫婿艾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引入的。 按照传统,不少英国人都会在圣诞前夕到教堂出席崇拜或者其他宗教仪式,包括罗马天主教会在午夜举行的所谓“子夜弥撒”,以迎接圣诞节和纪念基督的诞生。圣诞节的装饰会一直保留到翌年年初,但是,人们一般会在“第12夜”把装饰拆除,这是因为人们相信,装饰保留超过这个时间会带来厄运。

英国的风土人情和一些习俗

英国的风土人情和一些习俗: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英国大型舞会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开始。舞会可在私人家中或到饭店举行。主人邀请客人应事先寄送请柬,并注意邀请的客人男女数目要大致相当;如不等,可使男子多于女子。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