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货涉及递延所得税问题的会计处理

合集下载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一种会计处理,用于反映公司因认为在未来期间能够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而产生的税负或税收抵免。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和综合损益表方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并且将其列在负债一侧。

基于综合损益表方法,公司同样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但是将其归入综合表示。

递延所得税会在两个情形下产生:一个是在一个期间内的确认损益时,另一个是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

当公司确认损益时,为了将利润或亏损从税费表上的税率分离开来,它将应付税费和应交税费分别计算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这样,负债和资产的净额便反映了公司在未来期间可以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的能力。

在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它。

某些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其他方法更高的税收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将减少,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会增加,反之亦然。

递延所得税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

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
东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来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潜在的股息。

另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并有助于公司合理地规划财务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此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

存货跌价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处理
性。
() 4 3月 3 1日 , 认 股 票 价 格 变 动 收 益 5 确 0万 元 [ 1 (4—9 × )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 0 0 000
贷 : 允价值变动损 益 公 500 000
参考 文献 :
[] 1 财政部 :企 业会计 准则 2 0 ) 经济科 学 出版 社 2 0 《 o6 , ) 0 6年
所得税资产余 额 ,应当是从 企业 集团角度应确认 的递延所得税资 产金额。现分别说 明不 同情 况下 合并 财务 报表中存 货跌 价准备及
相关递延所得 税资产的抵销处理 方法 。
3 1日乙 公 司 股 票 价格 为 每 股 1 。 4元 ( )2 3 1 1 月 1日, 认 股 票 价 格 变 动 损 失 4 元 ( 元 ×4 确 0万 1 0万
该存货 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该成员企业取得成本 的差额 。成员企业 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 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从而应确认相应
第一种情况 ,购买企业本期期末 内部购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低于其取得成本 , 但高于销售企业销售成本
[ 1 B公 司是 A公司控股权 为 8 %的非全资子公司 。20 例 ] 0 07 年, A公 司的主营业 务收人 中有 4 0 0元 系向 B公 司销 售存货取 00 得 的销售收入 , 销售 毛利 率为 3 %。 0 B公 司在 当期全部未将该存货
表 8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
4 0 0 000 400 00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 本年利润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2月 3 21 1日, 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本年利润 : 4 0 0 000 4 00 000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税法规定或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将一部分税款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进行递延支付的情况。

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计提、冲减和披露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解析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的计提是基于企业在当期发生的税前利润,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得出的。

计提递延税款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平摊税负,使企业的税务负担更加合理和均衡。

其次,在将递延税款计提后,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冲减处理。

递延税款的冲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递延税款的冲减与递延收益相关;二是递延税款的冲减与递延亏损相关。

对于与递延收益相关的递延税款,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递延收益金额进行相应的冲减。

而对于与递延亏损相关的递延税款,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递延亏损金额进行相应的冲减。

递延税款的冲减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冲减应当与递延收益或递延亏损的发生相对应,不能随意冲减或错位冲减。

其次,冲减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不能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

最后,冲减应当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报表编制后进行冲减。

除了计提和冲减递延税款外,企业还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递延税款的相关信息。

递延税款的披露是为了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和税务风险,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递延税款的披露内容主要包括递延税款的计提依据、递延税款的冲减依据、递延税款的金额和递延税款的未来支付时间等。

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处理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能够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提高报表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涉及到计提、冲减和披露等多个环节。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消。

企业存货一般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会计准则上有严格的计算方法,这既是实务中的难点,也是各类考试常考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结合案例,对各种情况下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做一分析。

案例:万兴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单位:万元)1.产成品、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2013年12月31日,万兴公司存货中包括:500件A产品、250件B产品。

500件A产品和250件B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50万元。

其中,500件A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8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45万元;250件B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45万元。

销售每件A产品、B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10万元。

解答: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A产品和B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A产品成本总额=500×150=75000(万元),A产品应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A产品可变现净值=500×(180-10)=85000(万元),A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项目抵销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存货项目抵销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乙公司( 子公 司 ) 借: 库存商品 1 0 0 00 0 0 贷: 银行存款 1 0 0 0 0 0 0
甲、 乙企业 集团( 抵销分录 ) () : 1 借 营业收入 贷: 营业成本 存货 () : 2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所得税费用 1 0 0 0 0 0 0 8 00 0 0 0 2 00 0 0 0 5 0 00 0 5 0 0 0 0
的价 格 对 外 出 售 了 6 %, 2 1 0 至 0 0年 1 2月 3 1日 , 仍有 4 %未 0
甲公 司拥 有 乙公 司 8 %有 表 决权 的 股份 , 够 决定 乙 公 司 实现 对外 销售 。 乙公 司 适用 的所 得税 率 均 为 2 % , 税 采 0 能 甲、 5 所得
够的 应纳 税所 得 额用 以抵 扣该 可 抵扣 暂 时性 差异 。 ( )0 9 发 生可 抵扣 暂 时性 差异 一 20 年

对 外 出售 , 末 形成 存 货 。2 1 期 0 0年 8月 , 乙企 业 以 7 00 0元 5 0

甲公司 ( 母公 司 ) ( 】 : 行存款 1借 银 () : 2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 品 1 0 0 00 0 0 8 0 0 0 0 0 8 00 0 0 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 0 0 00 0 0

址 . . 止 . t . . 址 ; 工 址 ‘
. . 屯. 屯 . . 屯. 也 . 屯 . l 址 轧 工 ‘ 工 1 工 工 ‘L.
—止 . “
表 4 不 同会计模式 下存 货金额的 比较 项目 2X 0 9年 1月 1日存货金额
税基础之 间产生暂 时性 差异的 , 区分应 纳税暂 时性 差异与可抵扣暂 时性 差异 , 别确认为递延 所得税 资产 与递延所得税 负债 , 应 分 同时调整 合并利润表 中的所得税 费用。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是指企业因税法规定而产生的税务相关责任,但在当前会计期间内暂时不需要实际支付的一部分税款。

为了准确处理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企业需要了解递延税款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

本文将详细讲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递延税款的确认和计量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确认和计量是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

递延税款通常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变化或者利润分配方式等原因,所需缴纳的额外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变化或者利润分配方式等原因,可以获得的减免所得税的权益。

二、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借记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贷记。

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资产负债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列示在长期负债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列示在长期资产下。

同时,在负债方和资产方都增加相应的科目,用于记录递延所得税的金额。

2. 在利润表中,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个科目列示在利润表中的税前利润一项下。

其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是负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是正数。

两者的绝对值相等,可以抵消彼此。

3. 在税收相关凭证中,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凭证以借记形式记账,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凭证以贷记形式记账。

三、递延税款的变动会计处理递延税款的变动通常由如下原因引起:税法规定变更、利润分配政策变动、税率变更等。

对于递延税款的变动,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 税法规定变更:如果发生税法规定变更,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发生变动,企业需要重新计量递延税款,并将变动数额计入当期利润中。

2. 利润分配政策变动: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发生变动,导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发生变动,企业需要重新计量递延税款,并将变动数额计入当期利润中。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在会计核算中,存货跌价准备是一项非现金性的费用,用于反映企业库存商品和在产品在账面上的价值下降所引起的损失。

而递延所得税是指为了遵守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将企业未来减少税负的权益,在目前时间暂时转移到其他科目下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那么,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呢?一、存货跌价准备的界定与计算方法存货跌价准备的界定通常是指由于存货价值的下降而产生的预计损失。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合理评估存货的净实izable value(实际可实现价值),并据此计算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1.按组别跌价计提法按组别跌价计提法是将存货划分为多个组别,根据不同组别的特征和风险程度,分别计算跌价准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价值差异较大的企业。

计算步骤如下:(1)将存货划分为若干组别,如按产品种类、价值范围等进行划分;(2)对每个组别进行价值评估,评估结果即为该组别的净实izable value;(3)净实izable value与账面价值之差即为该组别的跌价准备金额;(4)对所有组别的跌价准备金额求和,即为存货跌价准备总额。

2.整体跌价计提法整体跌价计提法是将所有存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跌价准备计提。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值差异较小的企业。

计算步骤如下:(1)对所有存货进行价值评估,评估结果即为存货的净实izable value;(2)存货净实izable value与存货的账面价值之差即为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方式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是指将存货跌价准备的税前金额与税后金额之间的差额,暂时转移到递延所得税科目下,以反映企业未来可以减少税负的权益。

存货跌价准备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设立与冲销企业应当根据存货跌价准备的税前金额和税后金额之间的差额,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暂时设立在资产负债表上。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什么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借贷方向在会计实务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该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在年末的时候,需将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余额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存货涉及递延所得税问题的会计处理
作者:吴慧萍
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存货期末计提跌价准备,存货对外出售,以及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因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在编制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涉及递延所得税问题的合并抵销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递延所得税存货
一、存货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计量。

即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大于存货的成本,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取得时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应按照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而对其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在存货的持有期间内,在对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以后,因所计提的跌价准备在计提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此时,存货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这个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A公司2011年和2012年税前会计利润均为1 000万元,在2011年12月1日购入一批存货,成本为3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该批存货可变现净值为200万元,2012年1月20日,A公司将上述存货对外出售,售价为200万元,增值税为34万元,A公司收到款项存入银行,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11年12月31日,A公司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200万元,其成本为300万元,说明该批存货已经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00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000
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是200万元,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持有存货的期间内,在对存货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因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扣除,所以其计税基础是30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

2011年应交所得税=(1 000+100)×25%=275(万元)
2012年1月20日,该存货对外出售,A公司收到款项存入银行,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 3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 000
同时结转其销售成本和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3 000 000
2012年应交所得税=(1 000-100)×25%=225(万元)
二、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内部交易购入存货涉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内部购入的存货,一方将该笔业务作为购货处理,存货的价值上升,而另一方作为销售处理,实现了销售收入,但是从合并企业这个范围来看,该批存货并没有价值的上升,也没有销售收入的实现,所以,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抵销该笔存货的交易中未实现的部分损益。

然后,计算该笔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且与它的历史成本进行比较,如果个别报表中已经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此时应该全部或者部分进行抵销;相应的因为个别报表中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存货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一,已经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部分,也应一并进行抵销。

例2:A公司拥有B公司70%的股权,对B公司能够进行控制。

2012年8月,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B公司,此商品价格为6 000 000元(不含增值税),其成本为4 000 000元。

至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将该批商品作为存货并没有对外出售。

A公司和B公司所得税税率均为25%。

假定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暂时性差异。

对于内部销售商品交易未实现的部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抵销,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收入 6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4 000 000
存货 2 000 000
进行上述抵销后,在个别公司(B公司)中,此项存货的计税基础为6 000 000元,但在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存货项目账面价值为4 000 000元,存货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 000 000-4 000 000)×25%=500 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500 000
例3:承例2,假设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将这批商品已经对外出售了50%,则意味着,A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这笔内部交易损益已经有一半得到了实现,这时,A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未实现的另一半交易损益(6 000 000÷2=3 000 000)进行抵销处理,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收入 3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2 000 000
存货 1 000 000
进行上述抵销后,在个别公司(B公司)中,此项存货的计税基础为3 000 000元,但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期末存货项目账面价值为2 000 000元,存货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 000 000-2 000 000)×25%=250 000(元),会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250 000
三、连续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因内部交易购入存货涉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在连续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因企业内部购入存货,在进行合并抵销处理中,应该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上年度企业内部购入的存货并没有完全对外出售,会形成未实现内部利润,个别企业期末存货如果计提了减值准备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该抵销这些因素对本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其次,计算本年末企业期末结存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计算年末结存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得出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并且分别与其取得成本和原始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计税基础。

最后,抵销个别报表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补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其相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4:A公司拥有B公司60%的股份, B公司被A公司控制。

2011年6月,A公司向B 公司销售一批商品,该批商品成本为800万元,售价为1 000万元,至2011年12月31日,B 公司的上述商品没有对外出售,直到2012年6月B公司才将上述商品对外销售80%。

假设A 公司和B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假定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企业存货交易损益未实现的部分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
借:营业收入 10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8 000 000
存货 2 000 000
此时,期末存货在其个别公司(B公司)的计税基础为10 000 000元,但是其账面价值为8 000 000元,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 000-800)×25%=50(万元)。

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500 000
2012年12月31日,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对上年度合并抵销的未实现内部利润对本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会计处理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0 000
然后,计算本年末企业期末结存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和年末结存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得出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并且分别与其取得成本和原始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计税基础;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 000-800)×40%×25%=20(万元)。

最后,抵销个别报表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补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其相应确认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3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 00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09 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