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新伪牛黄的鉴别.
牛黄的鉴别方法

牛黄的鉴别方法
哇塞,牛黄可是个很珍贵的东西呢!那怎么鉴别牛黄呢?听我慢慢道来呀。
首先呢,要观察外观。
真正的牛黄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这可需要仔细看哦,不能马虎!还要注意的是,颜色不对的肯定不是真牛黄呀。
然后说说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鉴别牛黄的过程中,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那是很安全的啦,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危险。
而且只要操作规范,结果也是很稳定可靠的呢。
牛黄的鉴别方法应用场景那可多啦。
比如在中药材市场,要确保买到的是真正的牛黄,不然可就亏大啦。
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准确地辨别出真假牛黄,避免上当受骗呀。
我给大家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次,一个人拿着一块所谓的“牛黄”去卖,买家很谨慎,按照鉴别方法仔细查看,结果发现颜色不对,表面也没有“乌金衣”,果断就没有买。
后来证实那果然是个假货。
这就显示出了掌握正确鉴别方法的重要性呀。
总之呀,学会鉴别牛黄的方法真的太重要啦!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场合准确判断牛黄的真假,保护自己的利益呀!。
牛黄及其伪品的经验鉴别

牛黄及其伪品的经验鉴别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药学部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摘要】目的了解牛黄正品与伪品的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对牛黄正品与伪品加以区别。
结论牛黄来源稀少,价格昂贵,有必要了解其正品与伪品的鉴别。
【关键词】牛黄正品;牛黄伪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中图分类号】R85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87-01牛黄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Bos tausus domeseicus Gmelin)的胆结石,为贵重中药材,由于来源稀少,价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混淆品及伪品,作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有必要了解其正品与伪品的鉴别。
1 牛黄正品1.1性状鉴别①蛋黄: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三角形和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4.5cm。
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裂纹。
体轻质松,手捻易碎,断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有排列整齐,重重相叠的同心环状层纹。
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
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
②管黄: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 cm,直径1~1.5 cm,表面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
断面也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1.2显微鉴别取粉末少量,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1.3理化鉴别①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②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氯仿1ml,摇匀,再加硫酸与30%过氧化氢溶液各2滴,振摇,即显绿色。
③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1 ml及氯仿10 ml,充分振摇,静置,氯仿层呈黄褐色;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钡试液5 ml,振摇,即生成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和沉淀,取氯仿层约1 ml,加醋酐1 ml,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
牛黄的真伪鉴别

对 照 品溶 液 , 供 试 品溶 液 制 备 及 色 谱 条 件 项 下 进行 提 取 , 按 制 备 , 定 , 算 回 收率 。葛 根 素 的平 均 回收率 为 0 7 % , 果 见 表 1 )RS .2 结 。
表 1 葛根素加样 回收试验结果( =6rg , ) a
按供试 品制备及色谱条件项下进行 提取 , 制备 , 测定。结果 表
明供 试 品 中 葛根 素 的 R D 为 1 5 % , 明方 法 重 复 性 良好 。 S .1 说
2 3 6 回收 率 试 验 ..
一
采 用 加 样 回 收 试 验 。取 已 知 含 量 的 同
批 样 品 6 , 高 、 、 剂 量 , 适 量 样 品 , 上 一 定 量 的 份 按 中 低 取 加
3 讨 论
在 0 2 4 8 1 ,2 , , , ,0 1 进 样 1 , 察 1 的 稳 定 性 , 试 h时 次 考 2h内 供 品 的 R D 为 0 8 , 明 供试 品 在 1 S .% 说 2h内稳 定 性 好 。
2 3 5 重 复性 试 验 以高 、 、 剂 量 , 同 一 批 样 品 6份 , .. 中 低 取
曹 际松
( 东省 莒南县 大店 医院 , 东 莒 南 2 6 1 ) 山 山 7 6 2
[ 键词 ] 牛黄 ; 关 真伪 鉴 别 [ 图分 类 号 ] R 2 中 97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8—8 4 (0 82 ~3 5 —0 8 9 2 0 )4 7 9 2 现红 棕 色或 棕褐 色 , 裂纹及 小 突起 , 面较少 层纹 , 深 。 有 端 色较 天然牛黄表面呈金黄 色或棕 黄色 , 色深浅 不一 , 腻 , 颜 细 并 稍 有 光 泽 , 时 外 表 挂 有 一 层 黑 色 光 亮 的 薄 膜 , “ 金 有 称 乌 衣 ”有 的表 面有 龟 裂 纹 ; 的表 面 粗 糙 而 不 光 滑 。 体 轻 、 松 , 有 质 脆 , 捻 易 碎 , 面呈 黄 色 且 有 光 泽 , 排 列 整 齐 的 同 心 环 状 手 断 有 层 纹 , 别 层 纹 不 明 显 。质 量 以完 整 、 个 色棕 黄 、 松 脆 、 面层 质 断
揭示新伪牛黄的鉴别

论文关键词:伪牛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挂甲水煮[论文摘要]目的揭示真伪牛黄的区别。
方法性状鉴别、显微特征,“挂甲”,水煮等方法进行检验。
结果通过各种方法检出伪牛黄与真牛黄有很多区别。
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消耗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仅载入了天然牛黄,是从牛胆汁中获取。
而人工牛黄在《中药材真伪鉴别》和〈湖北中药鉴别手册〉中均有记载。
牛黄为哺乳纲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 的干燥胆结石。
是名贵及常用的一味中药。
全国各地均有出产。
主要产于北京,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
产于西北者,商品称为“西牛黄”;产于东北者称为“东北牛黄”;产于北京,天津者,称“京牛黄”。
牛黄性凉,味甘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是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疗疮的良药。
牛黄分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两大类。
1天然牛黄的性状特征 1.1天然牛黄是在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滤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而成。
其特征多为卵圆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直径多为0.5--3cm。
少数为碎片状,颜色为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油腻而有光泽,有的外部有黑色光亮薄膜,习惯称为“乌金衣”,质地松脆,易破碎。
断面棕黄色或金黄色,深浅不一,有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有的夹有白芯,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易碎,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以完整、色棕黄、质地松脆、断面层纹清晰细腻、气味清凉者为佳。
1.2人工牛黄的性状特征人工牛黄主产于天津及北京等地。
人工牛黄是由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而成。
人工牛黄也列入正品牛黄之中,人工牛黄大多呈粉末状,也有的为不规则的环形或方形,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金黄色。
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
味微甜而苦。
入口无清凉感。
其功能与天然牛黄相似,尤其长于解热祛痰。
2新伪牛黄的性状特征新伪牛黄与天然牛黄相比,其形状、质地、断面、气味均不相同。
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及人工牛黄真伪快速检定探讨

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及人工牛黄真伪快速检定探讨摘要】目的考查中药材市场和使用单位的商品牛黄真伪与质量,探讨其快速检定方法。
方法采用性状、定性、定量分析的手段,对获得的真伪商品数批样本进行了比较检定。
结果从性状归纳出了“快速检定要点”及主要指标性特征比较表,并附形态特征比较图。
结论归纳出了各种牛黄(人工牛黄)药材与掺伪品主要特征区别点列于比较表;薄层色谱显示体外培育牛黄与牛黄国产品及进口品色谱特征相同;人工牛黄与牛黄的区别为牛黄无猪去氧胆酸斑点,而人工牛黄可检出猪去氧胆酸;牛胆粉较牛黄多一亮绿色斑点;掺伪品无胆酸、去氧胆酸及胆红素斑点。
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及人工牛黄含量测定均各有一批不符合规定。
【关键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掺伪品快速检定牛黄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1]。
取自胆囊的习称“胆黄”或“蛋黄”;取自胆管及肝管的习称“管黄”或“肝黄”[1],统称为牛黄,即指天然牛黄。
1963年版《中国药典》即以“牛黄”之名开始收载,尚收载于进口药材质量标准。
体外培育牛黄是以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1],是我国90年代研制的新药,2005年起开始以“体外培育牛黄”收载于《中国药典》。
“人工牛黄”则为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的黄色粉末[1],1972年收载于部颁标准,从2005起以“人工牛黄”之名收载于《中国药典》。
如今体外培育牛黄及人工牛黄作为牛黄的代用品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牛黄供需矛盾,但由于体外培育牛黄性状特征与牛黄极为相似,两者价格又相差较大,市场上用体外培育牛黄混充牛黄,以及其他牛黄掺伪品时有出现,故牛黄的真伪、质量应受到认真重视,将其快速检定结果报道于后,供参考。
1 性状鉴别要点[2]1.1正品1.1.1牛黄①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
牛黄鉴别要点

牛黄鉴别要点
牛黄又称为二黄、金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有多种药用价值。
在购买和使用牛黄时,需要注意以下鉴别要点:
1.观察外观特征:牛黄的外表颜色深黄,如同龟甲般的光泽,有时也会有一些蓝色的斑点。
如果发现颜色过于浅、无光泽或太多黑斑,就要警惕这可能是假货。
2.使用鼻子闻气味:牛黄具有独特的气味,类似于熏过的皮革味道,带有一些苦涩的草药味。
如果闻到的气味不符合这种特征,那么可能就不是真正的牛黄。
3.手感观察结构:牛黄质地坚硬,但具有一定的脆性,易碎。
真正的牛黄放在手里摸会感觉较平滑,质地均匀,不会出现松散或凸起的结构。
如果牛黄质地不均匀或松散不结实,有可能就是低劣的伪品。
总之,购买牛黄时要注意以上鉴别要点,以免上当受骗,同时也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厂家购买,以确保品质和用途。
牛黄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牛黄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牛黄为珍贵药材之一。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具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之效。
为内服及配制丸散之要药。
牛黄为珍贵药材之一。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具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之效。
为内服及配制丸散之要药。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干燥胆结石或胆管、肝胆结石。
黄牛为大型家兽之一。
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鼻孔,眼睛大,头上有角一对,左右分开,角之大小长短随品种而异。
体格壮大结实,全身披黄色短毛,四肢健壮,蹄趾坚硬。
雌性有乳头两对。
牛分役用,乳用,肉用或肉役兼用等品种。
牛黄为病牛的胆囊结石。
产地与分布我国以西北、西南、东北产量较大,此外,其他各地屠宰病牛也有收集。
国外主产印度、澳洲、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和智利等处。
鉴别要点 1.亘个牛黄鉴别要点有三:一是外观生长自然,黄红色至棕黄色(也有挂“乌金衣”的);二是断面有层层相叠的同心环纹;三是气清香,嚼之先苦而后甜有清凉感。
2.碎牛黄:一是较大碎片可见同心层纹,并可分层剥落;二是质轻松而脆;三是“挂甲”。
3.掺伪品和伪品:均按掺伪品和伪品检测方法分别检定。
(名典鉴别)①梁·《名医别录》载:“牛黄生晋地平泽,生于牛,得之,阴干百日,使时燥,无令见日月光。
”②陶弘景曰:“旧云神牛出鸣吼者有之,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
今人多皆自胆中得之。
多出梁益。
一子如鸡子黄大相重迭。
药中之贵,莫复过此,一子及三二分,好者五六千至一万。
”③唐·《新修本草》载:“牛黄今出莱州、密州、潞州、青州、嵩州、戎州,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喝迫而得之。
谓之生黄者最佳。
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慢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胆中。
多生于榛特牛,其余牛未闻有黄。
”④宋·《图经本草》载:“牛黄出晋地平泽,今出登、莱州,它处或有不甚佳。
凡牛有黄者毛光泽,眼如血色,时复鸣吼;又好照水,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落水中,既得之,阴干百日。
牛黄鉴别

牛黄鉴别由于牛黄用途广泛,但来源少、价格昂贵,故有时以人工牛黄或人工培植牛黄作代用品。
目前市场上常有其伪劣产品出售,现介绍鉴别方法如下。
1 天然牛黄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 Bubalus bubalisL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
(1)性状鉴别天然牛黄可分蛋黄和管黄。
蛋黄:多为卵圆形、球形、立体三角形及片、粒状;表面金黄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包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龟裂纹、不光滑;体轻,质松脆,易碎,断面有排列整齐、重重相叠的同心环状层纹;气清香,人口先苦后甜、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溶化;取少量牛黄用水调合,涂在指甲上,可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退,俗称“挂甲”。
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层纹较少,有的中空,色较深;质松脆,手捻易碎;有胆汁渗入者色黑,质坚实,断面似胶状,层纹不明显者质量为次。
(2)显微鉴别以50%甘油酒精溶液1滴,加于载玻片上,取少量牛黄粉末放入,并用细玻棒调匀,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团状物,大的团块呈云朵状、絮状或破碎的泥块状,直径可达100μm左右,呈棕褐色至褐黑色,不透明或边缘微透明;小块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最小的直径仅数微米,淡黄棕色或棕色,半透明。
(3)理化鉴别氯仿试验:取天然牛黄粉末少量,加氯仿l mL,摇匀后加硫酸与30%过氧化氢溶液各2滴,振摇,即显绿色。
醋酸试验:取天然牛黄粉末0.1 g,加60%醋酸4 mL,研磨,滤过。
取滤液 1 mL,加新制的糖醛(加蒸馏水至几乎无色)溶液(1:100)l mL与硫酸溶液(硫酸50 mL,蒸馏水65 mL混合)10 mL,置70℃水浴加热10 min,即显蓝紫色。
冰醋酸色环试验:取天然牛黄少许,加冰醋酸显绿色,待冷透后小心加入等量的硫酸,结果下层无色,上层呈绿色,两层相接处呈现红色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示新伪牛黄的鉴别
论文关键词:伪牛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挂甲水煮 [论文摘要] 目的揭示真伪牛黄的区别。
方法性状鉴别、显微特征,“挂甲”,水煮等方法进行检验。
结果通过各种方法检出伪牛黄与真牛黄有很多区别。
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消耗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仅载入了天然牛黄,是从牛胆汁中获取。
而人工牛黄在《中药材真伪鉴别》和〈湖北中药鉴别手册〉中均有记载。
牛黄为哺乳纲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的干燥胆结石。
是名贵及常用的一味中药。
全国各地均有出产。
主要产于北京,河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
产于西北者,商品称为“西牛黄”;产于东北者称为“东北牛黄”;产于北京,天津者,称“京牛黄”。
牛黄性凉,味甘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是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疗疮的良药。
牛黄分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两大类。
1 天然牛黄的性状特征
1.1 天然牛黄是在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滤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而成。
其特征多为卵圆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直径多为0.5--3cm。
少数为碎片状,颜色为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油腻而有光泽,有的外部有黑色光亮薄膜,习惯称为“乌金衣”, 质地松脆,易破碎。
断面棕黄色或金黄色,深浅不一,有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有的夹有白芯,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易碎,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以完整、色棕黄、质地松脆、断面层纹清晰细腻、气味清凉者为佳。
1.2 人工牛黄的性状特征
人工牛黄主产于天津及北京等地。
人工牛黄是由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而成。
人工牛黄也列入正品牛黄之中,人工牛黄大多呈粉末状,也有的为不规则的环形或方形,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金黄色。
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
味微甜而苦。
入口无清凉感。
其功能与天然牛黄相似,尤其长于解热祛痰。
2 新伪牛黄的性状特征
新伪牛黄与天然牛黄相比,其形状、质地、断面、气味均不相同。
新伪牛黄大都为椭圆形、卵圆形及类圆形的硬囊袋状。
长3-5.5cm,直径3-4.5cm。
口紧紧扎起。
外表面灰褐色及灰棕色,革质,干缩具韧性。
用刀片划破囊袋后。
囊袋中为质地较硬、松散、挤压不碎、橙黄色的颗粒状物,颗粒直径为2-3mm。
口尝味淡微涩,无清香气味。
3 天然牛黄“挂甲”及水煮法
3.1 挂甲法
取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退,习称“挂甲”或“透甲”。
3.2 水煮法
取牛黄少许,加清水与小烧杯中煮沸,放置,真品全部溶化,水不混浊,色黄棕无沉淀和漂浮物。
4 新伪牛黄“挂甲”及“水煮”法
4.1 取新伪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后,牛黄不溶解,颗粒仍较硬、不变形、不退色,无“挂甲”现象。
4.2 取新伪牛黄少量,放入规格100ml的烧杯中,加清水30ml煮沸后,颗
粒仍不溶化,则吸水膨胀,捞起手捏之光滑细腻而不碎,水溶液不显黄色而呈类白色,稍混浊。
5 天然牛黄的显微特征
5.1 取天然牛黄少许,加水合氯醛试液2滴,不透化,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5.2 取新伪牛黄少许,研成细粉,加水合氯醛试液2滴,不透化,置显微镜下观察:全视野为淀粉粒,大都单粒存在,偶见复粒。
单粒类圆多角形(圆周壁具多个棱角)及类圆形,脐点点状、短缝状、亦有的呈人字状,多位于淀粉粒中央。
6 检测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新伪牛黄与天然牛黄及人工牛黄的性状特征以及各项鉴别对照分析,新伪牛黄填充物为淀粉颗粒,如个别造假分子将玉米脱去皮、除去胚后,将胚乳部分粉碎成小颗粒充作牛黄,外层的囊袋是用动物的膀胱或动物皮内层薄膜装入淀粉颗粒,扎起口烘干而成。
多年来,笔者亲自检测过伪品牛黄数十例,有大的也有小的,价格特别高,一般都在3000元~7000元一个。
具买者讲,这种牛黄不在市场上及药店里摆着卖,而都是在街头巷尾即“阴暗角落”里单个出售,并且还雇托互相抬价,合伙骗取钱财。
往往买主买后,怕上当,都要到我们药检所检验一下放心,当他们听到是假牛黄时,痛苦万分,怕上当最后还是上当受骗。
为揭示造假分子的面纱,特撰写文章。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掌握了牛黄的眼观、手模、口尝、“挂甲”、水煮及显微鉴别等方法,即便能分析、识别出伪品牛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