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涯辅导的三种理论模式
西方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等
教
育
西方 国家高校毕业生就 业指导理论的文献综述
文/ 中山职 业技术学院 林仕彬 摘 要 :本文梳理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主流的高校毕 业生就业指导理论 ,归纳 出特质因素论 、心理动力论 、人
格 类型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 ,并通过 以上理论的介绍 ,发现 当前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趋势和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的推行 与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 当然 ,
这种理论也有 1身的缺陷 , 9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 一是
在 研 究 人 的职 业 行 为 发 展 时 , 社 会 分 工 、 业 分 化 、 对 职
从 以上理论的介绍 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发
展趋势和走 向:
职业结构 的变迁等职业 自身发展 规律研究不够 ;二是
( ea)等人提出来的 。该理论强调个人 内在动力和 Sgi 需要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 中的重要性 ,认为工作具有
的职业态度和要求也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 ,而是在
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 的萌芽 , 随着年龄 、 经历 和教育 因素的变化 , 人们 的职业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职业 生 涯发 展理 论弥 补 了人一 匹配理 论 的不 职 足 ,特别是 这种理论提出了职业 的阶段性 ,把人 的职 业意识 、 职业选择 、 职业适应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 期的过程。因此 , 职业指导也应是一个长期的 、 系统的
己,包 括人格 、能力 、兴趣 、资源 、限制 及其他 特 质 ;懂得在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所需要 的条件 、优缺 点 、环境和发展前途 ;对于这两部分事实相互关系的
正确认 知。 ”这 种职业指导原则为帕森斯模式奠定 了 基础 。由此也可以看 出,特质因素论就是指个人特质 与工作要求 条件相互 匹配 ,从 而找 出理想 的职业 生 涯 。特质因素论的模式与方法深深影响着职业指导 的
生涯辅导理论的演变

生涯辅导理论的演变与心理辅导的其他理论一样,生涯辅导理论也是源于人格理论。
生涯辅导理论从职业辅导开始的特质因素论到后来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其他一些理论,显示出生涯辅导理论与人格理论的密切关系。
因此,从人格的发展这一维度来考察,我们认为可以把生涯辅导理论归为两大类,即特质因素论和生涯发展论。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两大类理论进行述评。
一、特质因素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强调个人的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关系。
帕森斯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是“职业辅导之父”。
帕森斯认为在选择职业时,首先须通过心理测量工具评估个人的能力,及对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等有一清楚的了解;其次,要了解各行各业达到成功的需要和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以及未来展望等;最后要以个人和职业的互相配合作为职业辅导的最终目标。
他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适应工作,并且使个人和社会同时得益。
因而,测验工具的使用和有关职业资料的提供这两方面是特质因素论所强调的辅导重心。
达维斯和洛夫奎斯特(Dawis&Lofquis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工作调适理论是对帕森斯特质因素论的进一步修正和改进。
他们除了和传统的特质因素论强调对工作者的能力、价值观、人格和兴趣的评定,以及这些因素和职业的相互关系以外,还强调一种工作的调适,即工作者不断寻求并完成和维持与工作环境之间的调和性。
这其中,个人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以及雇主所认为的员工工作的适合度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评估成分。
特质因素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着重于个人性向、成就、兴趣、价值观、人格与职业条件的匹配上,而没有关注到个人的成就、性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是如何变化的,即忽视了生涯发展的发展性,因而逐渐为后来的生涯发展理论所取代。
二、生涯发展理论继特质因素论产生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格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在生涯辅导上,生涯发展理论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许多学者虽然同是基于人格的发展展开研究,但是因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提出了众多的理论模式,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理论。
《生涯规划指导师》中级认证培训 第二章 生涯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 舒伯生涯彩虹、拱门、阶段理论

《生涯规划指导师》中级认证培训
第二章生涯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舒伯生涯彩虹、拱门、阶段理论
一、三种理论模型
1.1舒伯生涯彩虹理论
一生中九种角色:孩子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持家着父母退休者
1.2拱形门理论
1.3发展阶段理论
成长阶段(出生至14岁)
探索阶段(15岁至24岁)
建立阶段(25岁至44岁)
维持阶段(45岁至65岁)
衰退阶段(65岁以后)
二、生涯辅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辅导策略辅导措施辅导方式
三、开展生涯教育活动
*未来表征质量的六个维度
具体性广度突出性计划性乐观性控制信念。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1953 )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 )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 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 岁至10 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 岁至12 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 岁至14 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 岁至24 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 岁至17 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 岁至21 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 岁至24 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 岁至44 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生涯发展与辅导的理论基础

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辅导的理论基础:特质取向的生涯理论:强调生涯选择的内容,强调人与环境的匹配1特质-因素理论2工作适应理论*3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RIASECR realistic 现实型I investiigative 研究型A artistic 艺术型S social 社会型E enterprising 企业型C conventional 传统型回答三个问题:1人和环境的哪些特征会导致满意的职业选择决定,职业投入和成就,哪些特征导致犹豫不决,对决定不满意或缺少成就。
2人和环境的哪些特征使一个人工作稳定或者变化。
3为由职业为题的人提供帮助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四个假设:1人归类于六种2环境也可以分为六种类型3人们将寻找可以让他们施展才能,表达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解决他们愿意解决的问题,并承担适合他们角色的工作。
4人的行为是是由其人格类型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次级假设:1内部一致性:人格类型和环境类型之间彼此的相关程度。
2分化性:一个人的人格类型或者一种环境类型的单纯性的量度。
3适配性:一个人的人格类型与工作环境类型的匹配程度。
适配性最重要,人与环境的分化性其次,人与环境的一致性最次。
发展取向的生涯理论1金丝伯格发展理论*2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阶段论(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间的理论):成长:(4-13岁)关心未来;增加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在学校和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胜任工作的习惯和态度。
探索:(14-24岁)职业认同阶段。
任务:结晶化(指个体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职业目标的认识过程。
),特定化(将个人的职业自我概念转化成特定的教育选择或职业选择),实施(个体通过完成必要的训练和开始就业过程)。
建立:(25-44)工作的稳定(通过同化组织文化和履行工作职责,发展在机构中的安全感),巩固(通过表现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工作习惯,巩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提升(只可以升至机构中高一级水平上去)。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 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在以后的研究岁月中,舒伯对发展任务的看法又向前跨了一步.他认为在人一生的生涯发展中,各个阶段同样要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因而形成“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见表3-3.①①金树人:生计发展与辅导,台湾天马文化事业发展有限公司,1988年3月,第49页表3一3循环式发展任务舒伯,1984举例来说,如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一生生涯的彩虹图1976到1979 年间,舒伯在英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跨文化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Life-span,Life-space career development.1981这个生涯发展观,除了原有的发展阶段理论之外,较为特殊的是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这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图形,舒伯将它命名为“一生生涯的彩虹图”Life-career rainbow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不同的情况而定.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辅导策略1、生涯评估根据舒伯的基本观念,生涯辅导工作首先需要了解个体的发展状况,通过生涯评估的方式,就个人的潜能与问题,进行综合而积极的分析.舒伯提出的评估模式事:前期的了解:包括收集资料、初步接触及初步评估.深度的探究:探究工作的重要性、各种角色的分量及对各种角色的价值观,并对生涯成熟诸如计划、试探的态度、决策技巧、职业资料、适切性、自我观念诸如自尊、明确性、和谐性、认知复杂度、切实性、能力与潜能的发展水准、兴趣范围与活动等进行深入评估.全部资料的整体评估:检验核实全部资料,并作评估与预测.咨询:共同讨论、修正评估结果,包括了解个体目前与下一阶段的自我观念,职业的重组,了解生涯角色的意义,为成熟而再探索,探索具体的范围、深入探索以求专精化、职业准备、训练或工作、寻求自我实现的途径等一系列过程与途径.讨论行动计划:将计划、执行、追踪评介结合起来,深入讨论如何具体实施.由以上模式可以看出,生涯发展论特别强调必须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工作观念、生涯成熟程度以及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有关能力倾向与兴趣的资料,必须经过辅导人员与个体共同讨论后,才能作为辅导与咨询措施的依据.辅导措施通过以上的评估,咨询员可针对性地采取下列辅导措施.·对于“选择不确定的人”,应特别注意其情绪反应,了解难以确定的各种文化、社会、生理因素,协助个体统整自我的各个方面,并作出适当的抉择.·对于“生涯成熟度不够者”,应从协助个体了解个人、社会及其他与教育及职业选择有关的因素做起,使他认识这些因素与个人生涯发展的关系,并且参照生涯发展任务,逐步地发展对职业与生涯的自我观念.·对于“生涯成熟的人”,要协助个体汇集、评估有关自己及环境的资料,作出一些初步的结论,以便为未来发展或决策作参考.指导性与非指导性方式舒伯认为生涯咨询必须同时涉及个人的理性与情绪,从而进行自我探索、作决定及现实的考验.在“谈话”的过程中,辅导人员可以通过重述,反应,澄清,摘要,解释,面质等技巧,依据个体的问题性质,给予指导及非指导式的咨询.指导的方式主要用于咨询过程中汇集资料和进一,步探索主题,并进行现实考验,非指导的方式强调与个体共同探讨行动方向与计划.主要用于协助个体探索问题、描述自我观念、澄清个体对自我接纳的感受、突破因现实考验而引起的态度和情绪感受.辅导方法在辅导过程中,辅导人员可利用“生涯自传”、“抉择日记”、“画生涯彩虹图”等方法,使个体回顾自己发展历程中一些特殊的经验,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影响、个人的态度与感受,以及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个人目标间的差异,并对每一次的决定加以分析,以增进个体对自己发展历程的认识,引导他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及自己设计未来发展计划的行动中.其中,“画生涯彩虹图”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舒伯认为人的行为方向受到三种时间因素的影响:一是对过去成长痕迹的“审视”:二是对目前发展状况的“审视”:三是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展望”.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的,过去是现在的成因,现在又是未来的基础.生涯辅导时,对未来的时间透视能力较为重要,一生生涯的彩虹图就提供了一个最佳的透视工具.实际应用彩虹图时,辅导人员可以先准备一份空白的彩虹图,然后指导学生画出与其生涯发展有关的各种角色的起始与发展轨迹.画彩虹图时,以下两点特别需要强调:1一生的生涯发展,包括了发展阶段、生活空间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内涵.透过这张彩虹图,我们可以帮助个体具体而清晰地了解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构建其个人特有生涯类型的,不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角色的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自我实现.2要注意辅导对象显着角色的部分与时机,这些资料往往能提供很好的线索,作为进一步了解与咨询的依据.可协助辅导对象预先设定下一步的生涯发展任务,设计如何研究具体的实施步骤,使得未来显着的角色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评论1、优点1舒伯是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以及有关职业行为发展方向的长期研究结果,舒伯本人比较喜欢将其理论命名为“差异一发展一社会一现象的心理学”differential-developmental-social-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舒伯汲取了这四大学术领域中有关生涯发展的精华,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其理论观点是现今生涯辅导重要的理论基础,指导了目前生涯辅导的具体实施,得到了各国生涯辅导界的普遍支持.2在当时的生涯辅导理论中,多数人关心的焦点都集中在“职业选择”上,只有少数理论工作者对生涯发展的问题发生兴趣,如金斯伯格是少数学者中最突出的一位.3舒伯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以往舒伯理论大多局限于他的发展阶段和对职业的自我观念论上,这些可以解释个体一生的生涯发展,其涵盖范围很广,但深度略嫌不够,随着“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即一生生涯彩虹图”的提出,正好弥补了原有的不足.在实际应用方面,其横向的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即生活广度的部分和纵向的生涯角色的发展即生活空间的部分,交织成一个具体的生涯发展结构,这对辅导时促进个体的自我了解、自我实现,有很大裨益.2.局限性1由于社会的快速变迁,终身学习观念的提出以及人的寿命的增加,生涯发展理论中关于中年期、老年期的角色与任务,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否则理论会欠完整.2生涯发展论似乎较忽略经济、社会因素对生涯发展方向的影响,且学习的因素与职业发展历程的关系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英、美两国生涯教育模式特点

英、美两国生涯教育模式特点英、美两国生涯教育模式特点一、美国生涯教育模式介绍(一)模式为了实施和推广生涯教育,美国联邦教育总署和各州推出各自的生涯教育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联邦教育总署提出的生涯教育模式。
幼儿园至6年级:生涯认知阶段。
让儿童通过教材学习和校外参观等活动熟悉周围的工作世界,对当前的职业划分和日后将面临的劳动世界有所了解,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初中7-9年级:职业定向与探索。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职业群中选择5-6种,通过实际的或者模仿的工作经历,对这些职业群进行了解,为以后选择职业做准备;高中9-12年级:生涯准备阶段。
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和技巧,要求学生选择特定的职业领域,进行比较集中的学习;中学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社区学院、学院和大学。
(二)实施1、开设生涯教育课程特殊生涯指导课程:根据生涯发展过程申一些特殊行为和扶能的培养制定相关课程,这种课程通常是短期的,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需要开设。
生涯相关的学术课程:将生涯课程融入现有的学术课程中,而不是作为单独的课程教授,教师将生涯有关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学术科目中,并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课本与相关职业的联系,教育学生尊重各种与该科专业相关的职业。
2、组织工作实践中学阶段参与实践的工作形式主要有:工读计划、合作教育计划和义务工作计划。
工读计划:学校为学生提供有报酬的工作机会。
这项计划最初目的是为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并获得一定报酬,因此与学校课程联系较少。
目前这种形式对开展职业教育有积极影响,开始纳入教育过程。
合作教育计划:参与这项计划的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学习,一半时间工作。
工作环境中的体验必须和学校学习的课程相互联系,该项计划成为生涯教育最主要的一种实践计划。
义务工作计划:学生参加社区的常规工作,一般由学生自发组织,以俱乐部形式出现,在假期开展,增加学生的工作体验。
3、模拟情景教学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兴趣,为学生设计一个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扮演一定的角色,实践一种职业,培养相关扶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近年 来 , 就业 问题 引起 A f 的关 注 ,  ̄l f 推进 了生 涯辅 导 理论 和 实践 的发展 。 目前对 西 方生 涯辅 导
的研 究掀起 一股热 潮 , 派众 多, 缺乏 整体 而 系统 的探 索和研 究。在 问题指 向和学科 背景 的综合 考量 下 , 流 但 以指 导 学派与非指 导 学派 为代表 的 学派 分野 并不 能充分 说 明 当前 西方生 涯辅 导理论 的 总体 图景 ,而应 该 包括职 业心理 学、 治疗 咨询 与组 织生 涯理论 等 三种 主要 理 论模 式 。
作者简介 : 张
姝( 9 5 18 一
)女 , , 江苏徐州人 , 法学硕士 , 助教 , 主要从 事生涯辅 导研究 。
工作 领 域 中决 定 了咨询 对 象 能 否 获 得 成 功 的可 能 性, 而兴 趣 则 决 定 了 发 现 这 些 工 作 的 动 机 是 否 存 在 。网 句话 说 , 导 专 家应 该 统筹 上 述特 征 , ”换 辅 以适 配度 为 中介将这 些 因素有 机地结 合起来 。 显然 , 境 人
关 键词 : 生涯 ; 咨商 ; 理 学 ; 疗 ; 织 心 治 组 中图分 类号 : 9 32 C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2 1 ( 0 1 0 — 1 9 0 17 — 0 4 2 1 3 0 0 - 3 J
近年 来 , 学生就 业 问题 1渐 突 出 , 大 3 相关研究 特 辅导 的全 过程 , 由此建 构 了不 同的理论 类型 。 并 第一 , 境适 配理 论 。 人 该理 论 主要强 调 的是 生 涯 别 是 生 涯辅 导 理 论 的研 究 十分 热 烈 。 所 周 知 , 众 生
一
、
的 自然 延伸 , 主要 由“ 境适 配 理论 ” 发展 理 论 、 文化 集群 等 四个 特 征 集群 中考 量 能 力 、 其 人 、 兴趣 与 人格 认 知行 为理 论 与生 涯发 展 的部 分新 理 论 构成 。 要 等 三大评 估 范 畴 , 们 指 出 “ 需 他 能力 、 趣 与人 格 是 同 兴 指 出 的是 , 这些 理 论 是 2 0世 纪 生 涯 辅 导 实 践 领 域 步发展的, 比如说 , 能力水平和个人习性在某些特定
生涯发展 的统一 陛, 助于说 明生涯 辅导发展 的历 史 定 其是 否吻合 咨询 对象 的兴趣 集合 。 有 当前 , 该理 论 已
概况与 现实发展 , 面 向生 涯辅导 实践 的模 式分析 。 经 不再 特 别重 视 特征 与 兴趣 类 型 的确 定 , 而更 加 是 转 关 注适 配度 。 一方 面 , 更加 注 重兴 趣 、 格及 价 值 其 人 生涯与 生涯 咨商 理论模 式 观 、 力之 间 的联 系 ; 一方 面 , 能 另 以阿克 曼 和 哈格 斯 生 涯 与生 涯 咨 商 理 论 是 帕森 斯 职业 指导 学 说 坦 为代 表 , 出在社 会 集 群 、 提 习惯 集 群 、 学集 群 和 科
合角 度看 , 涯辅 导理 论 至少 包 含包 括 三个 基 本 范 实型 、 生 探索型 、 艺术型 、 社会型、 事业型和传统型。 霍
型, 即职 业心 理学 ( oai a pyh lg )治 疗 咨询 兰德 的理论 模式 为生涯 咨商 的人境适 配性 的诊 断 实 V ct n l sc o y 、 o o
21 0 1年 6 月 第2卷 第3 8 期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mlz iUnv ri o r a o Ch g h ie st y
J n 2 1 u .,0 l
Vo .8. . 12 No3
西方生涯辅导的三种理论 模式
张 姝
( 州 医学院 药 学院 , 苏 徐 州 210 ) 徐 江 204
( h rp ui cu sl g 与组 织 生涯 理 论 ( ra i — 践提供了理论的合理性说 明, T eae t o nei ) c n O gnz a 即说明了辅导专家的 t n l aer)【 三种 理论模 式立 足 于就业 问题 和 主要 任务 是对 职 业兴 趣 与 职业 特 征进 行 评估 , i a cres 。哒 o . 以确
即为被辅导者提供一种适当 涯 辅导 理论 来 自于 西方 , 西 方 已经发 展 得 较为 成 辅导 中的诊断和评价 , 在 熟。 而我 国对 于西 方 生 涯辅 导 理论 的认 识 还停 留在 生涯行为 的评估 。 为了达到准确评估 的 目的 , 辅导 上世界 9 0年 代 初 期 的 界 定 , 特别 是 当前 生涯 辅 导 专 家 在 进 行 辅 导 前会 设 计 完 整 的 问卷 或 者 调 查 清
最有影响理论集群。 它们改造并超越了帕森斯 的学 说, 不仅仅关 注职业决定的过程 , 不局限于在 个人 品行 和职 业需 要 之间 建构 一 种处 于 核心 地位 的 、 个 人属 性 的“ 正 理 性 ” , 真 圜 而是 将 目光 投 向整 个 生 涯
收稿 日期 :0 1_ 1 2 2 1一 0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