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基础与介入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探讨

6 . 4 饮水 、饮食护理 ①饮水 :术后 6小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术后 6小时后小便量不少于 1 0 0 0 m l ,这样有利于造影剂 的排
出。②饮食 :术后 病人 因栓塞后综合症会 不同程度 的出现恶 心 、呕吐 、疼痛 、发热等症状 ,病人会 出现食欲不振 、厌食 , 因此我们应注意饮食的调节 和搭 配,进食一些 清淡的 、高热
6 . 5 术后 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术 后的心理 护理工作 ,向病
人解释术后 少数 患者会 出现肝 区疼 痛 ,如有 出现 肝 区疼痛 , 是 由于肝动脉栓 塞后 缺血 引起 的。根据 不 同的程度 给予 相
应 的护理 措 施。病 人能 认识 疾 病 ,减 轻 心理 负 担 及 焦虑 、
的不适及 注意事 项 ,消 除患者 的恐惧 心理 ,使其 能积 极 的
6 . 2 观察穿刺 点的局部情况
术后 嘱咐病人术侧 肢体伸 直
制动 1 2小时 ,卧床 2 4小 时穿刺点用绷带加压包扎后用 1 k g 沙带压迫止血 6小时 ,注意观察 穿刺 出处有 无渗 血 ,局部
保持清洁干燥 。双下肢足背动脉波 动情 况。 6 . 3 并发症 的观察 绝 大多数患者 在术后可 出现恶心 、呕
患者 2 0例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 3 0—5 5岁 。单发 1 4例 ,多 发 6例。病灶 位于肝右叶 l 3例 ,肝左 叶 5例 ,位
于肝左 右叶 2例 。全部患者 术前 经 B超 、C T平 扫增 强扫描
6 . 1 严密观察 出血情 况
术后 2 4小 时绝对 卧 床休 息 ,每
肝 脏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介 入 治 疗 后 的护 理 探 讨
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疗 效 观察 的标 准 根 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WHO) 肿
MR、 A、 DS 超声 ) 变 典 型 , 清 AF 改 血 P测 定 为 阴 性 , 瘤疗 效评 价标 准 : 塞治疗 后最 大垂 直两直 径乘 积缩 栓 术前血 常规 、 常规 、 功 能 、 尿 肝 肾功 能 、 血 4项 均 阴 小 2 为有 效 , 小或 增大 均小 于 2 为稳定 , 凝 5 缩 5 增大
治 疗后 缓 解 或 消 失 , 发 生胆 囊 坏 死 、 囊 穿孔 、 梗 死 、 脓 肿 、 破 裂 等严 重 并 发 症 。 结 论 选 择 性 肝 动 脉 插 管 未 胆 肝 肝 肝
平 阳 霉 素碘 油乳 剂栓 塞 治 疗肝 海 绵状 血 管瘤 疗效 好 、 作 用 小 、 全 性 高 , 作 为 首 选 的 一 种 治 疗 方 法 。 副 安 可
摘 要 : 探 讨 选择 性肝 动脉 插 管 平 阳 霉 素碘 油 乳 剂 栓 塞 治 疗 肝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对 2 目的 6例 肝 海绵 状 血 管瘤 进 行 平 阳霉 素 碘 油 乳 剂 栓 塞 治 疗 , 察 治 疗 前 和 治 疗后 6 1 观 、2个 月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 管 瘤 大 小 的 改 血
关键 词 : 入 治 疗 ; 海 绵状 血 管瘤 ; 塞 ; 阳霉 素 ; 油 乳 剂 介 肝 栓 平 碘
中 图分 类号 : 7 5 R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2 66 2 1 )2 1 7 2 1 7 —7 0 (0 2 0 —0 4 —0
o r 导管 行腹 腔干 及肝 总动 脉插管 , 必要 时采 用 肝 海 绵状血 管 瘤 (a en u e n imao i 或 C b a cv ro sh ma go f v l- e , HL 为 临床常见 的肝 脏 良性肿 瘤 , rC ) 女性 发 病率高 S 3 P F同轴 微导 管超 选 择插 管 , 常规 D A 造 影 , 影 S 造 于男 性 , 中 5 5 7 无 临床 症 状 而在 体 检 或影 剂 选用 3 0g L优 维显 , 用 高压 注 射 器 团注 , 度 其 0/~ O 9 0 / 使 速 像学 检查 中发 现 。 自曾庆 乐_ 报道 以平 阳霉 素碘 油 5mL s 总 量 1 ~ 2 1 /, 5 0mL。栓 塞 剂 为 平 阳 霉 素 4 ~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合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资料和方法我科自2000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5~63岁,平均47岁。
15例有不同程度肝区不适,腹胀、腹痛,肝区包块等临床症状,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B超、CT 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23例患者AFP均为阴性。
肿瘤分布:肝左叶6例,右叶12例,两叶分布5例;单发16例,多发7例;肿瘤直径5.3~21cm,≥10cm8例。
DSA造影证实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扫描或DSA造影确诊。
栓塞材料:平阳霉素(PYM)8~24mg,超液化碘油5~20ml,PYM与碘化油比例为1mg∶1ml,自制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由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左、右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血管瘤部位、数目、大小以及主要供血动脉,造影证实后,将导管超选择至CHL供血动脉,导管头端尽量进入瘤体或瘤体近端,如普通导管不能选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可用微导管,再次造影,确诊无误并无重要侧支循环后,先经导管推注利多卡因5~10ml,然后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剂用量与血管瘤直径之比约为1∶1。
造影发现动-静脉瘘时,先用明胶海绵堵塞瘘口,再行CHL栓塞治疗。
若瘘口堵塞不满意,应放弃介入治疗。
CHL巨大、多支供血,病人年龄>60岁时可分次栓塞治疗[2],减少栓塞后疼痛不适,术后发热等不良反应。
结果血管造影表现:术前DSA造影,其中20例患者肿瘤由肝动脉供血,1例由胃左动脉供血,2例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
供血动脉无或轻度增粗以及受压改变,动脉期表现为点状、片状对比剂浓染,呈“小棉团”征及“树上挂果”征,持續20秒或更长时间,呈典型的“早出晚归”征,动-静脉瘘2例。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篇一: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占肝良性肿瘤的5-20%。
多数病例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良好。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提高及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无症状的小血管瘤发现率明显升高。
小的血管瘤一般不需要处理,认为>4-5cm就应手术治疗,或有以症状及并发症的需要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冷冻治疗和放射治疗。
建议患者在治疗时选择正规的医院,对症治疗。
1.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指征:(1)右肝>8cm、左肝及尾状叶>6cm,有明确症状或外生性或生长速度>1-2cm/年的。
(2)血管瘤直径大于10cm。
(3)有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出血及有明显的血液学异常。
(4)对于年龄大于60岁病人,因血管瘤可能不再生长或生长较慢,故指征应更为严格。
(5)鉴于肝血管瘤可能在妊娠期瘤体增大加快,分娩时可致破裂大出血,故对青年女性的巨大肝血管瘤应积极手术切除。
(6)对于从事剧烈运动者,如拳击手、足球运动员等可考虑手术切除。
(7) 随访中发现瘤体生长速度较快,不能除外其它病变可能者。
明确临床症状、外生性、生长速度快及伴发血液学异常应是这类病人的手术指征。
手术并发症:(1)术后腹腔内出血多数发生在24h以内,是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格外重视。
(2)术后胆漏肝血管瘤剥除术后创面较大,术中未能发现和缝扎某支细小胆管是导致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
肝血管瘤术后胆漏需要保持引流通畅,一般能自行愈合,必要时需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3)术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2.介入治疗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借鉴于TAE治疗肝癌的经验,理论是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适应症:大于5cm的肝血管瘤,不论部位、范围、数量均可,目前多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的治疗。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小 儿 生 后 随 着 生 长 发 育 血 容 量 迅 速 增 加 , 的需 要 量也 增 铁
多. 如未能添加 辅食 , 因铁摄人量不足而引起缺 铁性贫 血。 。 常 ” 临床 上 通 常 以血 红 蛋 白" 1 / l , 细 胞 、 细 胞 压 积 和 血  ̄1 0g L' 红 】 红
肝 动脉 介 入 栓 塞 治 疗肝 脏 巨大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王耀 普 , 小 宁 , 选 生 郝 梁
( 城 市 中 医院 , 西 运城 04 0 ) 运 山 4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肝脏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的介八治疗方 法与疗教。方 法: 经导管 注八无 啦酒精 和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拴 塞治
W A NG a u,H AO a i Y op Xio n ng,LI N G A Xua he g ns n
( n h n e ta s i l Yu c e gtS a x 4 0 0 Ch n ) Yu c e g C n r lHo p t , n h n h n i0 4 0 , i a a
[ 中围分类号]R85 [ 1 文就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0 8 2 0 ) 3170 6 15 9 (0 2 0 —6 2
He tc Ar e y I e v n i n lEm b lz to f r H u e H e a i v r o s H e a i m a pa i t r nt r e to a o ia i n o g p tc Ca e n u m ng o
参 考 文献 :
1 E TA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照仪器操 作要求 , 部标本 于采 血 5 D K 抗 按 全
后 05 . ~5h内 完 成 。
介入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附26例报告)

影 征 象 :“ 米 花样 染 色 ” “ 出 晚归 ” 的异 常 血 管 湖 样 改 变 ,所 有 病 例 均 成 功 实 施 了栓 塞 治 疗 ,栓 塞 后 肿 瘤 血 供 中断 ,肿 瘤 爆 、 早 直 径 明 显 缩 小 ,临床 症 状 减 轻 或 消 失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 结论 :采 用 超 液 化碘 油 与 平 阳霉 素 乳 剂 加适 量 明胶 海 绵 栓 塞 是 治 疗
t rdar t ee me u e n o ae eoe a d atrte e b l ain T e rlt e c nc lsmpo d c mp c t n ee o s re . u iree w r a E d a d c mp rd b fr f h m o zt . h eai l ia y tms a o l ai sw r b e v d mo l r s n e i o v i n i o Reu i :T e“ o o —l et mo ti ” sg d“ al st s h pp m e i u rs n in a k a n er y皿 一i n ri a ts i n ”sg e ai atr la go r p y w r b e v d i n a d p s tn t n g i o h p t r i ig a h e e o s re e s ai n f c ean n a a e eoe e o z t n.T e c l cin o po o et mo d o cu in o mo es l w r rv d b o tmb l a o n ig a h . l e sb fr mh l a o l s i i h o et l i lnt l o f i d i h u ra c l s t rv ses e ep o e y p s n o f u e o i t n a go rp y zi T e rlt e c nc y tmsw r i i c t e a e h e i l i a s mpo ee s nf a l rl s d. N e e e c mpiain a p n d. C n l s n: I i u g se h th p t r r av i l gin y e o s v r o l t s h p e c o e o cu i o t ss g etd ta e ai at i c ea l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及护理探讨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及护理探讨概述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主要由血管瘤组织构成,属于良性疾病。
该病是由于肝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所致,导致肝内血管形成类似于“海绵”的结构。
通常情况下,肝海绵状血管瘤没有症状,但如果肿瘤太大或者位于重要的器官位置,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传统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或者药物治疗。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会受到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的限制。
而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介入治疗的原理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人工导管将药物、介质或者器械送入体内疾病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主要采用的是介入栓塞和介入消融的方法。
介入栓塞是指通过导管将药物或者介质注射到肝动脉分支中,使得肝海绵状血管瘤缺血坏死。
这种方法需要在影像学指导下进行,一般需要使用造影剂来辅助诊断。
介入栓塞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可能引起肝脏坏死、出血等不良反应。
介入消融是指通过导管向肝海绵状血管瘤内部注射高能热量,以达到肿瘤消融的效果。
这种方法对于肿瘤较小、分布局限的病例有很好的疗效。
介入消融的优点是治疗时间短、有效率高、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但是,介入消融也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出血、感染等。
无论是介入栓塞还是介入消融,其治疗的效果都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如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还需由专业一致的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方法,但在治疗后也需要患者及家属认真对待,进行必要的护理。
一下是介入治疗后的护理要点: 1. 血压控制: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血压测量不准确、导管破裂等情况。
因此,在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25例临床分析

效的有力手段。同时配合 患肢按摩 和运动 , 可激 发大脑皮质受损 区的生理功能, 促进脑局灶血流 和全身的血液循 环 , 改善瘫侧肢体运动和感觉功 能, 大大降低本病 的致残率 和致残程度 。唐 氏【 8 J
观察 到 头穴丛 刺 法治疗 急 性 期有 很 好 的疗 效 。本
气街之首。因此 , 头部在经络理论 中占有 十分重 要 的地位 , 头 为 诸 经气 血 汇 聚 之 所 。 由于 头 与脏 腑、 经络有密切的关系 , 脑为髓海 , 元神之府 , 为人 体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 , 是调节全身气血 的
[ 7 ] 潘小红 , 刘峰. 头针 加刺 络放血 治疗 中风后遗 症 8 4例 临床观察 [ J ] . 针 灸临床 杂志, 1 9 9 5 , 1 1 ( 1 0 ) : 1 6 [ 8 ] 唐强, 郭艳 芹, 田晓彦 , 等. 头穴 丛刺长 留针 法治 疗急
刺激量可提高中风病疗效。头针可 以增强改善病 灶部的血液循环 , 建立侧枝循环 , 改善局部缺血区 的脑血流障碍 ; 另一方面也可促使 因出血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迫 , 兴奋性受抑制而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
6 2
湖 j c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医 学 版 ) 2 O 1 4 年 第 2 8 卷 第 1  ̄ [ J o u m a l o f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
参 考 文献 :
[ 1 ] 焦顺发. 头针 [ M] . 太原 : 山西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2 :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WI 动脉期 T1WI
环形强化—牛眼征
T2WI抑脂 延迟期
七、治疗
保守治疗——定期复查 外科治疗——外科术式主要有肝动脉结扎、剔除术、 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等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本病由 Kasabach和Merritt于1940年首先 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瘤内消融术 描述,是指由于巨大海绵状血管 瘤导致血小板减少。虽然多数病 心理干预 例均在婴儿期发现,但血小板减 少可到儿童甚至成人后才变得明 显
于中央,兼有上述的两种血流动力学特征,称中等流量CHL
欧阳墉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图例式阐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6.
四、血供和血流动力学
血窦壁的厚度及 血窦间乏血供或 无血供组织的多 少是否有影响 ???
APVS:肝动脉-门静脉短路;THPE:一过性肝实质增强
2.直径>10cm 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3.诊断不明确,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 4.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明显增大的血管瘤;
5.有发生破裂出血可能者;
6.对年龄40岁以下,瘤体>5cm,可能有继续增大者。
风险大,创伤大,出血多!
七、治疗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有症状者 血管瘤破裂出血者 肿块直径大于5cm 有增大的趋势者 肿块位于肝包膜下有可能在外力下破裂者
不典型的CHL——其他
大的不均质的血管瘤 快速填充的血管瘤 玻璃样(透明)变的血管瘤 瘤内有液-液平面的血管瘤 外生性和带蒂的血管瘤 有动静脉瘘的血管瘤 伴有包膜皱缩的血管瘤 血管瘤病 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伴生的血管瘤 进行性增大的血管瘤
晋记龙.肝脏血管瘤的不典型影像表现.业务学习,PPT.
一过性肝实质增强(THPE)
血流动力学变化
血窦的肝动脉血流被重新分配,逆流入瘤周受累区的门静脉小支,从而 形成了该区域肝实质的一过性灌注异常
影像学检查技术 THPE是肝动脉造影(或DSA)显示的APVS在动态CT/MR增强 成像上的另一种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THPE显示情况(%)
CHL 增强CT 23.5-29.7 增强MR应力和切变率
的增高,常使供血肝动脉血液流速加快和流率,即单位时间 入窦血容量增大,称为高流量 CHL;
血窦腔径较大
(500-600μm)的,其切应力和切变率降低,
其供血肝动脉血液流速变慢和流率减小,称为低流量 CHL;
由大小不等的异常血窦构成的,分布于瘤周的异常血窦常小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
CHL的影像学表现与其构成的异常血 窦的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 随肝动脉-异常血窦-门静脉间的压力梯 度变化而异
高流量CHL:含对比剂的肝动脉血液迅速充盈瘤灶的全 部异常血窦,由于窦内压明显高出瘤周门静脉支的压力, DSA或CT/MR增强扫描图像上,早期即可显示全瘤灶的浓 密显影或强化,也能经常见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VS)和 一过性肝实质增强(THPE)
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 微波固化术、射频治疗、肝动脉栓塞术等。对于弥漫性的肝血管瘤,或者无法切除 的巨大血管瘤,如肝功能失代偿或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适应证
1.有明显临床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鉴别诊断
肝囊肿 肝脏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六、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肝囊肿Hepatic cyst
平扫 动脉期
无强化
延迟期
六、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平扫
肝囊肿Hepatic cyst
增强
T1WI
动脉期
T2WI
门脉期
无强化
延迟期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CHL,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晋煤总医院 介入科
一、概述 outline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常见:尸检7%; 肝良性肿瘤的52%; 多发于30-50岁; 女性多见,男女比5:1 多为单发:约90% 生长缓慢,少部分可在几年内迅速生长
a,平扫肝脏多发高密度。 c,门静脉病变仍强化。 b,动脉期病变与肝脏等密度。 d,MR T2WI的典型表现。
不典型的CHL——伴钙化的CHL
病例1: 边缘不清的血管瘤 钙化病例。 病变内部可见多发 点状的钙化。 病例经外科手术活 检证实。
不典型的CHL——伴钙化的CHL
病例2:
a.超声见声影; b-c.增强CT扫描 显示低密度病变 内部钙化灶 d.T2WI MR显示 病变与脑脊液信 号相同,中心信 号缺失区代表钙 化 此病例经外科手 术切除证实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
低流量CHL
肝动脉血液缓慢流入腔径较大的异常血窦(500-600μm)中,同时 被窦内滞留血液稀释,在DSA或CT/MR增强图像上常显示为瘤灶 浅淡显影或延迟强化 很少伴发 APVS和THPE,或难以辨认 有些低流量 CHL 影像诊断的确立较困难 此时肝动脉CO2-DSA、MRI的T2WI成像以及动态CT增强成像中 显示的亮点征等有助于诊断
胚 胎 发 生 学
三、
从胚胎发生学上已确认,CHL是源自肝脏血窦胚 胎发育障碍所致的先天性肝脏血管(门静脉)畸形
欧阳墉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研究进展-图例式阐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1-6.
四、血供和血流动力学
CHL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
CHL 的门静脉供血通常不存在 除非其供血肝动脉被结扎或栓塞,致异常血窦内压突降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CT)
快进慢出 早出晚归
平扫
+C20’’ +C60’’ +C5’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MRI)
MR平扫: -T1WI:均匀低信号 -T2WI:均匀明亮的高信号 T1WI
CHL在T2WI上一般呈均匀高信号,并随回波时间的 延长病灶信号强度随之增高,即“灯泡征”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分册[M].2004:105-107. 李彦豪.实用临床介入诊疗学图解(第二版) [M].2007:345-357.
二、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一般无症状(85%); 当瘤体直径>5cm(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时,可出现上
腹部胀痛、食欲减退;
Frages D, Daradkeh S,Bishath H. Cavernous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 are there indication for section? [J]. World J Surg, 1995:19-23.
四、血供和血流动力学
血液通过异常血窦的流速和流率与异常血窦的 大小和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
高流量CHL 89 41
欧阳墉,于明,欧阳雪晖,等.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动静脉短路的螺旋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21:205-209.
一过性肝实质增强(THPE)
CT 上显现的 THPE瘤周肝实质区域,在肝动脉造影像上可以相应的 见到无数形状和走行奇异的充盈对比剂或碘油的细小网条状管腔影, 聚集于已显影的CHL“血管湖”旁。 瘤旁肝组织中原本正常的肝窦淤血扩张,并与CHL 异常血窦相互沟通, 肝细胞索受压萎缩或消失。部分病例还可见到大小不一、分布异常的 腔大壁薄血管腔隙与CHL 异常血窦相交通
(‘light bulb’ sign ) T2WI
灯
泡
征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MRI)
增强扫描: 同CT增强扫描特点 动脉期 快进慢出 早出晚归 延迟期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MRI)
平扫T1WI 平扫T2WI
+C 动脉期
+C门脉期
+C延迟期
时,门静脉血液才会倒流,成为CHL 的供血来源
大宗病例研究中发现:在 105 例 (156个瘤灶) 经导管肝动脉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术前的常规间接门静脉造影中,无一例见 到门脉供血。
张学军,欧阳墉,马和平,等.平阳霉素碘油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远期疗 效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3):298-302.
瘤体破裂可引起瘤内、肝包膜下或腹腔内出血,严重
者出现休克。
临床分型
无症状型:多<4cm 腹部肿块型 肿瘤压迫型:上腹胀满不适,纳差、恶心、乏力等
内出血型:自发破裂极为少见,多为肝穿刺造成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分册[M].2004:105-107.
三、病理表现 pathological appearance
五、影像学表现 imaging findings
中等流量CHL
兼有上述两种血流动力学特征 图像上常可见到“从瘤周结节性增强开始的向心性强化”或“瘤周
簇集显影的血管湖”等 CHL 传统(或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部分病例也可见到APVS和THPE 非典型性CHL
影像表现:可见于继发性病理改变或并发症(血栓形 成、纤维化或出血等),或伴有肝脏实质性病变(如肝脂肪性变)
T2WI
快进快出
延迟期
六、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肝转移瘤
‘bull eyes’ sign
hepatic metastatic tumor
平扫 动脉期
环形强化—牛眼征 延迟期